本發明涉及一種含莠去津的雜草除草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和莠去津,所述的除草組合物用于防除抗性雜草,屬于農藥領域。
背景技術:
磺酰三唑酮是三唑啉酮類除草劑,對大豆、玉米、高粱、花生、向日葵等安全,對下茬禾谷類作物也安全,但對棉花和甜菜有一定的藥害.防除對象如一年生闊葉雜草、禾本科雜草和莎草,如牽牛、反枝莧、鐵莧菜、藜、曼陀羅、賓洲蓼、馬唐、狗尾草、蒼耳、牛筋草、油莎草、香附子、蒼耳等,對目前較難防除的牽牛、藜、蒼耳、香附子等雜草有卓效。
甲基磺草酮(mesotrione)是通過磺草酮結構修飾而開發的另一個三酮類除草劑品種,其生物活性超過磺草酮10倍以上,更具有開發潛力與競爭性,2000年在歐洲登記。甲基磺草酮具有殺草譜廣、活性高、可混性強、對后茬作物安全、使用靈活、環境相容性強等特點。
莠去津對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1780毫克/公斤,對兔急性經皮LD50為7000毫克/公斤,對大鼠慢性毒性經口無作用劑量為1000毫克/公斤。主要通過植物根部吸收并向上傳導,抑制雜草(如蒼耳屬植物、狐尾草、豚草屬植物和野生黃瓜等)的光合作用,使其枯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莠去津的雜草除草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磺酰三 唑酮、甲基磺草酮和莠去津。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與莠去津復配具有增效作用,對于防治抗性雜草具有很好活性。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含莠去津的雜草除草組合物(以下簡稱除草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和莠去津。
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和莠去津的質量比例為1-5:1-5:20-30,優選2.5:2.5:25。
所述含莠去津的雜草除草組合物中還包含除草安全劑,所述除草安全劑優選氯草烯安、解草啶、吡唑解草酯、解毒喹、赤霉素(GA)、雙苯噁唑酸、環丙磺酰胺中一種或多種。有效成分在含莠去津的雜草除草組合物中的濃度通常為30-60wt%,優選為40-50wt%;這樣的組合物通常在施用之前用惰性載體例如水稀釋。
采用所述含莠去津的雜草除草組合物與至少一種制劑技術常用助劑混合,可配制成農業上允許的任意防除抗性雜草的除草制劑;所述除草制劑,優選制備為可濕性粉劑、水懸浮劑、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
用于制備本發明除草制劑適宜的常用助劑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主要包括輔料、固體載體、乳化劑、分散劑和其他添加劑。
所述輔料優選作物油濃縮物(礦物油(85%)+乳化劑(15%)),壬基酚乙氧基化物,芐基椰油烷基二甲基季銨鹽,石油烴、烷基酯、有機酸、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共混物,C9-C11烷基聚糖苷,磷酸化的醇乙氧基化物,天然伯醇(C12-C16)乙氧基化物,二-仲-丁基苯酚EO-PO嵌段共聚物,聚硅氧烷-甲基封端物,壬基酚乙氧基化物+脲硝酸銨,乳化的甲基化的種子油, 十三烷基醇(合成)乙氧基化物(8EO),牛油胺乙氧基化物(15EO),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油酸聚氧乙烯酯,琥珀酸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固體載體優選硅藻土、硅酸鋁鎂、輕質碳酸鈣、石灰石、木屑、玉米淀粉、可溶性淀粉、有機膨潤土、氣相法白炭黑、煅燒高嶺土、硫酸銨、硅藻土和葡萄糖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乳化劑可為陰離子和/或非離子型乳化劑,優選芐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脂肪胺、烷基酚聚乙二醇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分散劑優選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環氧乙烷加成物、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污、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鹽和甲基纖維素。例如木質素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鈣、甲基萘磺酸鈉甲醛縮合物、萘磺酸鈉甲醛縮合物、亞甲基萘磺酸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其它常用添加劑,如羧甲基纖維素,乙二醇、丙二醇、黃原膠、水、檸檬酸、消泡劑、混合脂肪酸甲酯等常用助劑,具體使用時的助劑可參考實施例。
本發明組合物或制劑可以通過使用常規手動地面或高空噴粉機、噴霧器和粒料施用器,和通過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其它常規方法施用于雜草或它們的所在地。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中將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和莠去津混配具有增效作用;
2、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和莠去津混配對于田間產生抗性的雜草,尤其對磺酰脲類除草劑產生抗性,具有很好防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與莠去津混配對玉米田雜草的活性測定試驗報告。
1試驗條件
將采自玉米田的稗草和反枝莧采用盆栽法培養。用塑料營養缽,擺放于搪瓷盤中,內裝從農田采回經風干過篩的表層土壤,土壤濕度初期均控制在20%,挑選籽粒飽滿均一的雜草種子,用26℃溫水浸泡5小時,在25℃生化培養箱(黑暗)中催芽,將剛剛露白的雜草種子均勻擺放在土壤表面,然后覆土0.5cm。藥劑處理后置于可控日光溫室內培養,定期在搪瓷盤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保持土壤濕潤。在可控日光溫室內進行,溫度18~30℃,自然光照,相對濕度50%~70%。土壤類型為壤土,有機質含量為2%,pH=7,堿解氮85mg/kg,速效磷38mg/kg,速效鉀82mg/kg。
2.試驗設計
2.1試劑
96.0%甲基磺草酮(Mesotrione)原藥;98.0%磺酰三唑酮(Isoxaflutole)原藥;97.0%莠去津(atrazine)原藥。由于莠去津難以溶解,因此,三種原藥溶劑均采用二甲基甲酰胺(DMF),用含量0.1%乳化 劑T-80水溶液稀釋,應用時用清水現用現稀釋。
2.2試驗處理
在確定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與莠去津各組分配比或含量時,應從三種藥劑的作用特點及其毒力等衡量,還要考慮該配方的主要使用目的。磺酰三唑酮芽前除草為主,芽后藥效較差,在該配方中設計的目的是芽前除草為主;磺酰三唑酮對部分大粒種子闊葉雜草具有一定防效,在配方中的重要目的是增加防除闊葉雜草,增加持效性。莠去津既可芽前除草,又可芽后除草,芽后除草以防除闊葉雜草為主,防治譜磺酰三唑酮互補。甲基磺草酮主要是芽后除草,也可用作芽前封閉,用量要明顯低于莠去津,與磺酰三唑酮相當,主要協助磺酰三唑酮與莠去津提高對部分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效果,有助于降低各成分的用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本研究在前期預試的基礎上,設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莠去津單用及混合用量分別見表1,共設計8組。以不含藥劑、含相同溶劑及乳化劑的水作為空白對照。每處理重復4次,每次每處理3盆,每盆播種雜草種子20粒,每處理共60株。
2.3處理方式
2.3.1處理時間和次數
試驗共用藥1次,在播種后24小時。
2.3.2使用器械和用藥方法
將培養好的試材均勻擺放在面積0.5m2的平臺上,用3WP-2000型行走式噴霧塔土壤表層噴霧,噴液量按450公斤/公頃計。噴霧壓力0.3MPa。待全部藥液噴完后,關閉氣閥,30秒后,打開噴霧塔門,取出營養缽。然后 打開氣閥,噴清水50ml,清洗噴液管。
3試驗方法
采用盆栽法。雜草培養見2.1,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除草劑》進行。用藥方法見3.3.2,采用土壤處理法。
4數據調查與統計分析
4.1調查方法
采用絕對數調查法,用刀片沿土壤表面切斷存活雜草幼苗,用分析天平稱量雜草鮮重。
4.2調查時間和次數
處理后20天調查,共調查1次。
4.3數據統計分析
用Colby法計算各處理混合組合的理論鮮重存活率率然后與實測存活率率(E)相比較,評價三者混用對雜草的聯合作用類型。當E0-E值小于-10%為拮抗作用、大于10%為增效作用、在-10%~10%之間為加成作用。并根據實際防效和除草劑特點、配方的平衡性等因素確定最佳配比。
式中X為磺酰三唑酮用量為P時的鮮重存活率;Y為甲基磺草酮用量為Q時的鮮重存活率;Z為莠去津用量為R時的鮮重存活率。
統計結果見表1。
5結果分析與討論
5.1藥劑評價
聯合作用類型:試驗結果表明(表1):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與莠 去津混用各組合處理對2種雜草的存活率與理論存活率差值(E-E0)為正值,說明三藥劑混用可提高防效,各組合處理E-E0值均高于10%,說明三者混用屬于增效作用。
最佳配比確定:從表1可以看出,在8個配比中,各組合對2種雜草防效均較高。從防效與成本考慮,以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莠去津=75+75+750或75+75+900g/hm2混用更為理想。即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莠去津的配比為1:1:10或1:1:12及其附近較為適宜。
在確定總含量為30%懸浮劑時,磺酰三唑酮+莠去津+甲基磺草酮=2.5%+2.5%+25%為較合理的選擇。
表1磺酰三唑酮、甲基磺草酮與莠去津混用對雜草的實際防效以及聯合作用效應(Colby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