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含增產胺的植物生長調節組合物在農作物上的應用。
技術背景
增產胺通過植物的莖和葉吸收,在植物中直接作用于細胞核,增強酶的活性并增加植物的漿液、油脂以及類脂肪的含量,使作物增產增收。顯著地增強作物的光合作用,使用后葉片吸顯變綠、變厚、變大,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及利用率,增加蛋白質、脂類等物質的積累貯存,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
三十烷醇(triacontanol)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可影響植物的生長、分化和發育。主要表現為:能增強酶的活性,促使種子發芽,提高發芽率;增強光合強度,提高葉綠素含量,增加干物質的積累;促進作物吸收礦物質元素,提高蛋白質和糖分含量,改善產品品質等。還有促進農作物長根、生葉、花芽分化,增加分蘗,和促進早熟,保花保果,提高結實率和促進農作物吸水,減少蒸發,增加作物抗旱能力的作用。
復硝酚鉀,葉面噴施能迅速地滲透于植物體內,增強光合作用,加速細胞分裂,促進養分吸收,從而加快生根速度,打破休眠,防止落花落果,促進植物生長,可使用于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果樹和花卉等作物。
s-誘抗素與生長素、乙烯、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并列為植物五大類天然生長調節劑,是植物體的“抗逆誘導因子”,能夠啟動植物的抗逆基因,誘導激活植物體內的抗逆免疫系統,提高植物自身對寒冷、干旱、病蟲害、鹽堿的抗性,通過施用s-誘抗素,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在提高農產品品質等許多方面有著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和應用價值。
在農業生產的實際過程中,防治病害很容易產生的問題是防治了病害的同時對植物本身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將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復配可有效防治病害的同時還可以促進植物根和葉的生長。不同成分進行復配,根據實際應用效果,來判斷某種復配是增效、加和還是拮抗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農藥的復配效果都是加和效應,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復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顯、增效比值很高的復配就更少了。經過發明人研究,發現將增產胺與三十烷醇、復硝酚鉀、s-誘抗素相互復配,在一定范圍內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能很好的挺高作物的抗病免疫力,增強根系的活性,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且有關增產胺與三十烷醇、復硝酚鉀、s-誘抗素相關復配,目前在國內外尚未見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協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含有增產胺的抗菌增產組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含增產胺的植物生長調節組合物,組合物為活性成分a與 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為120︰1~1︰80,所述的活性成分a為增產胺,活性成分b選自三十烷醇、復硝酚鉀、s-誘抗素中之一種,組合物中活性成分a與活性成分b的較優重量比為90︰1~1︰40;其中增產胺與三十烷醇的重量比為70︰1~30︰1;增產胺與復硝酚鉀的重量比為40︰1~1︰5;增產胺與s-誘抗素的重量比為15︰1~1︰25。
所述的含增產胺的植物生長調節組合物,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總重量的0.0001%~80%,優選為0.001%~50%。
所述的含增產胺的植物生長調節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和促進植物生長的用途。
本發明的抗菌增產組合物所選用的表面活性劑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可以選自分散劑、濕潤劑、增稠劑或消泡劑中的一種或幾種。根據不同劑型,制劑中還可以含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穩定劑、抗凍劑等。
本發明的抗菌增產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農藥上可接受的劑型,其中優選劑型為可濕性粉劑、可溶性顆粒劑、可溶性粉劑、可溶性液劑、水分散粒劑、水劑或微囊懸浮劑,還可以制成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泡騰片劑、種衣劑。
組合物制成可濕性粉劑時包含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80%、分散劑2%~10%、濕潤劑2%~10%、填料余量。
組合物制成可溶性顆粒劑時包含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 a0.01%~80%、活性成分b0.0001%~80%、粘結劑0~8%、著色劑0.1%-2%、分散劑2%~10%、濕潤劑2%~10%、填料余量。
組合物制成可溶性粉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80%、分散劑2%~8%、濕潤劑1%-7%、穩定劑0~5%、填料余量。
組合物制成可溶性液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50%、活性成分b0.0001%~50%、乳化劑1%~10%、助溶劑2%~6%、溶劑加至100%。
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80%、活性成分b0.0001%~80%、分散劑3%~12%、濕潤劑1%~8%、崩解劑1%~10%、粘結劑0~8%、填料余量。
組合物制成水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50%、活性成分b0.0001%~50%、助溶劑2%~6%、濕潤劑1%-10%、抗凍劑0~8%、去離子水加至100%。
組合物制成微囊懸浮劑時包括如下組分含量:活性成分a0.01%~50%、活性成分b0.00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劑1%~10%、溶劑1%~10%、乳化劑1%~7%、消泡劑0.01%~2%、ph調節劑0.01%~5%、去離子水加至100%。
本發明的可濕性粉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可溶性顆粒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可溶性粉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可溶性液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水分散粒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水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微囊懸浮劑主要技術指標: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農藥用藥量減少,降低農藥在作物上的殘留量,減輕環境污染;(2)同時增加作物肥料的有效吸收,輔助作物劣勢部分良好生長,調節作物體內水分的平衡,從而激活作物的代謝系統,促進作物細胞增長,根系活力加強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中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
應用實施例一
實施例1~9可濕性粉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分散劑、濕潤劑、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再混合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濕性粉劑產品,具體見表1。
表1實施例1~9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10~18可溶性顆粒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粘結劑(可加可不加)、著色劑、分散劑、濕潤劑、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在經過擠壓造粒、干燥,并經篩分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溶性顆粒劑產品,具體見表2。
表2實施例10~18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19~27可溶性粉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分散劑、濕潤劑、穩定劑(可加可不加)、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再混合均勻,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溶性粉劑產品,具體見表3。
表3實施例19~27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28~33可溶性液劑
將乳化劑、助溶劑經過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增產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機中球磨2~3小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溶劑補足,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可溶性液劑產品,具體見表4。
表4實施例28~33各組分及重量份
實施例34~39水分散粒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分散劑、濕潤劑、崩解劑、填料等一起經氣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徑,再加入粘結劑(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劑,得到制粒用料。將料品定量送進流化床制粒干燥機內經過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發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產品,具體見表5。
表5實施例34~39各組分及含量
實施例40~45水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潤濕劑、抗凍劑(可加可不加)、溶劑、去離子水等一起混合,制得本發明組合物的水劑產品,具體見表6。
表6實施例40~45各組分及重量份
將表1-6中三十烷醇、復硝酚鉀、s-誘抗素互換,可制得新制劑。
實施例46~48微囊懸浮劑
將增產胺、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劑混合,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在剪切條件下,將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劑、ph調節劑、分散劑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離子水補足,兩種材料在油水界面發生反應,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發明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懸浮劑產品。具體見表7。
表7實施例46~48各組分及重量份
本實驗測定采用幼苗生長法。測定步驟如下:
挑選大小一致的種子分別撥入鋪有兩層濾紙的9cm大小的培養皿中,每皿10粒,加入配置好的藥液1.5ml,對照加蒸餾水,重復4次。蓋上皿蓋,放置到28±1℃的人工氣候室內,光照10小時。于6天檢查苗高和根長。
結果統計分析:
應用實施例二:
供試作物:大白菜
試驗藥劑均由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增產胺與三十烷醇原藥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促進濃度范圍。
試驗結果:
表8增產胺和三十烷醇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液對大白菜的生長促進作用
從表8可以看出增產胺和三十烷醇混合使用后,可同時促進苗和根系生長,增產胺和三十烷醇在120︰1~1︰80的范圍內配比,均有較強的增效作用。尤其是當增產胺和三十烷醇的配比在70︰1~30︰1時,增效作用更為明顯突出,經申請人試驗,發現增產胺和三十烷醇的優選配比為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其中以增產胺和三十烷醇為50︰1效果最好。
應用實施例三:
供試作物:黃瓜
試驗藥劑均由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增產胺與復硝酚鉀原藥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促進濃度范圍。
試驗結果:
表9增產胺和復硝酚鉀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液對黃瓜的生長促進作用
從表9可以看出增產胺和復硝酚鉀混合使用后,可同時促進苗和根系生長,增產胺和復硝酚鉀在120︰1~1︰80的范圍內配比,均有較強的增效作用。尤其是當增產胺和復硝酚鉀的配比在40:1~1:5時,增效作用更為明顯突出,經申請人試驗,發現增產胺和復硝酚鉀的優選配比為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其中以增產胺和復硝酚鉀為17︰1效果最好。
應用實施例四:
供試作物:番茄
試驗藥劑均由陜西美邦農藥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計:經過預備試驗確定增產胺與s-誘抗素原藥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劑的促進濃度范圍。
試驗結果:
表10增產胺和s-誘抗素及其不同比例的混配液對番茄的生長促進作用
從表10可以看出增產胺和s-誘抗素混合使用后,可同時促進苗和根系生長,增產胺和s-誘抗素在120︰1~1︰80的范圍內配比,均有較強的增效作用。尤其是當增產胺和s-誘抗素的配比在15:1~1:25時,增效作用更為明顯突出,經申請人試驗,發現增產胺和s-誘抗素的優選配比為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 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其中以增產胺和s-誘抗素為1︰6效果最好。
藥效實驗部分:試驗藥劑由陜西韋爾奇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研發、提供,對照藥劑125mg/l增產胺水劑(自配)、0.1%三十烷醇可溶液劑(自配)、2%復硝酚鉀水劑(市購)、10%s-誘抗素粉劑(自配)。
實施應用例五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梨藥效試驗
于謝花期第一次施藥,套袋后第二次施藥,摘袋前第三次施藥,共施藥3次。每次施藥后10天調查蘋果生長指數并計算生長率。
表11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梨藥效試驗
由表11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復配后能明顯提高蘋果生長率,促進根系發達,促進作物對肥料的有效吸收,提高坐果率。
實施應用例六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蘋果藥效試驗
于謝花期第一次施藥,套袋后第二次施藥,摘袋前第三次施藥,共施藥3次。每次施藥后10天調查蘋果生長指數并計算生長率。
表12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蘋果藥效試驗
由表12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復配后能明顯提高蘋果生長率,促進根系發達,促進作物對肥料的有效吸收,提高坐果率。
實施應用例七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番茄藥效試驗
于謝花期第一次施藥,套袋后第二次施藥,摘袋前第三次施藥,共施藥3次。每次施藥后10天調查蘋果生長指數并計算生長率。
表13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番茄藥效試驗
由表13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復配后能明顯提高蘋果生長率,促進根系發達,促進作物對肥料的有效吸收,提高坐果率。
實施應用例八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黃瓜藥效試驗
于謝花期第一次施藥,套袋后第二次施藥,摘袋前第三次施藥,共施藥3次。每次施藥后10天調查蘋果生長指數并計算生長率。
表14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黃瓜藥效試驗
由表14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復配后能明顯提高蘋果生長率,促進根系發達,促進作物對肥料的有效吸收,提高坐果率。
實施應用例九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白菜藥效試驗
于謝花期第一次施藥,套袋后第二次施藥,摘袋前第三次施藥,共施藥3次。每次施藥后10天調查蘋果生長指數并計算生長率。
表15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及其復配聯合作用白菜藥效試驗
由表15可以看出,增產胺與活性成分b復配后能明顯提高蘋果生長率,促進根系發達,促進作物對肥料的有效吸收,提高坐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