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桂花樹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桂花適應于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堿性土和低洼地或過于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但由于現有技術中,對于桂花的栽種方式不恰當,使得桂花在栽種過程中的成活率較低,一般成活率只有60%左右。
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特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滿足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桂花樹的種植方法。
為實現所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稻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苗地準備,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土壤做苗床,每667平方米施入施腐熟的豬、牛、雞糞等有機肥料1 500~2 000千克并翻耕。
(2)幼苗定植,選取莖部帶土的幼苗并去掉部分葉子,只在頂部留取3片左右,定植株行距為0.66*1米,定植完畢,澆定根水,使苗床表面濕潤。
(3)生長期管理
a、除草,在以主干為中心0.5米半徑的樹盤內重點松土和除草,小苗則在全部苗地進行松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后,為防止土壤板結進行中耕松土,除草松土要及時進行,深度為2-3厘米,以防傷根;除草結合松土進行,以人工除草為主,除草劑為輔,除草用百草枯和草甘膦,溝邊、步道和田埂的雜草除凈,清潔圃地,消滅病蟲害滋生場所。
b、灌排水,在新種植后的一個月內和種植當年的夏季進行澆水與排澇桂花的澆水;新種植的桂花澆透水,并對樹冠噴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及時移植受澇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種植,促進新根生長。
c、施肥:施肥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以速效氮肥為主;每月澆施1-2次腐熟稀薄濃度為10%的廄肥液或30%的氮肥,隨著幼苗的生長,施肥濃度適當加大,中大苗全年施肥3到4次;早春期間在樹盤內施有機肥,促進春梢生長,入冬前期施無機肥或垃圾雜肥。
(4)、修剪整形
a、修剪的季候:輕度修剪在全年進行,重剪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
b、修剪方法:一般以疏枝為主,只對過密的外圍枝進行適當疏除,并剪除徒長枝和病蟲枝,以改善植株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抹除樹干基部發出的萌孽枝,以免消耗樹木內的養分和擾亂樹形。
(5)病蟲防治
桂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枯葉病、炭疽病。主要蟲害有:白介殼蟲、盾介蟲、全爪螨;紅蜘蛛等。褐斑病、枯葉病及炭疽病都危害葉片,先用人工摘除病葉燒毀,另一方面要增施鉀肥及腐殖肥,以提高其抗病力;病發期間噴灑硫酸鋼與石灰的水溶液,比例為1∶2∶150。炭疽病在發病前噴50%甲基托布津1000倍稀釋液防治;白介殼蟲常出現在梅雨季節,發病時,用80%敵敵畏乳劑加1000-1500倍水溶液噴灑;盾介蟲危害葉片,使葉片變黃、脫落,進行人工刷除去掉葉上害蟲;全爪螨使葉片失去翠綠,變黃或灰白,白天悶熱時危害最烈,出現害蟲初期用20%三氮殺螨酵700倍稀釋液噴灑;中期可用80%敵敵畏乳油2000倍稀釋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3000倍稀釋液噴灑殺滅;紅蜘蛛多在高溫干燥氣候條件下發生,葉片經其危害后變得卷曲甚至枯焦,最后脫落,用40%的樂果乳劑2000-2500倍液,每星期噴灑1次,連噴3-4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桂花樹種植方法,根據氣候情況,通過合理的松土除草處理,灌排水,害蟲處理,定期施肥,使桂花樹疾病少,成活率高,培育周期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其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1)苗地準備,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土壤做苗床,每667平方米施入施腐熟的豬、牛、雞糞等有機肥料1 500~2 000千克并翻耕。
(2)幼苗定植,選取莖部帶土的幼苗并去掉部分葉子,只在頂部留取3片左右,定植株行距為0.66*1米,定植完畢,澆定根水,使苗床表面濕潤。
(3)生長期管理
a、除草,在以主干為中心1米直徑的樹盤內重點松土和除草,小苗則在全部苗地進行松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后,為防止土壤板結進行中耕松土,除草松土要及時進行,深度為2-3厘米,以防傷根;除草結合松土進行,以人工除草為主,除草劑為輔,除草用百草枯和草甘膦,溝邊、步道和田埂的雜草除凈,清潔圃地,消滅病蟲害滋生場所。
b、灌排水,在新種植后的一個月內和種植當年的夏季進行澆水與排澇桂花的澆水;新種植的桂花澆透水,并對樹冠噴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及時移植受澇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種植,促進新根生長。
c、施肥:施肥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以速效氮肥為主;每月澆施1-2次腐熟稀薄濃度為10%的廄肥液或30%的氮肥,隨著幼苗的生長,施肥濃度適當加大,中大苗全年施肥3到4次;早春期間在樹盤內施有機肥,促進春梢生長,入冬前期施無機肥或垃圾雜肥。
(4)、修剪整形
a、修剪的季候:輕度修剪在全年進行,重剪在早春芽萌動前進行。
b、修剪方法:一般以疏枝為主,只對過密的外圍枝進行適當疏除,并剪除徒長枝和病蟲枝,以改善植株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抹除樹干基部發出的萌孽枝,以免消耗樹木內的養分和擾亂樹形。
(6)病蟲防治
桂花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枯葉病、炭疽病。主要蟲害有:白介殼蟲、盾介蟲、全爪螨;紅蜘蛛等。褐斑病、枯葉病及炭疽病都危害葉片,先用人工摘除病葉燒毀,另一方面要增施鉀肥及腐殖肥,以提高其抗病力;病發期間噴灑硫酸鋼與石灰的水溶液,比例為1∶2∶150。炭疽病在發病前噴50%甲基托布津1000倍稀釋液防治;白介殼蟲常出現在梅雨季節,發病時,用80%敵敵畏乳劑加1000-1500倍水溶液噴灑;盾介蟲危害葉片,使葉片變黃、脫落,進行人工刷除去掉葉上害蟲;全爪螨使葉片失去翠綠,變黃或灰白,白天悶熱時危害最烈,出現害蟲初期用20%三氮殺螨酵700倍稀釋液噴灑;中期可用80%敵敵畏乳油2000倍稀釋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3000倍稀釋液噴灑殺滅;紅蜘蛛多在高溫干燥氣候條件下發生,葉片經其危害后變得卷曲甚至枯焦,最后脫落,用40%的樂果乳劑2000-2500倍液,每星期噴灑1次,連噴3-4次。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