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輸送帶式馬鈴薯殘膜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馬鈴薯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作物,是現代社會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國廣泛種植。據統計,我國已成為當今世界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由于馬鈴薯種植廣泛、種植面積大,人工收獲馬鈴薯任務繁重、勞動強度大,效率也低;同時為提高馬鈴薯的產量,人們引進了覆膜種植技術,但是,在馬鈴薯增產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殘膜污染,人工撿膜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回收率也不高。目前,馬鈴薯的種植收獲面臨這兩大問題。
目前,馬鈴薯收獲機技術得到相應的發展,典型的代表有中機美諾公司生產的中農機美諾系列1700和1710型馬鈴薯聯合收獲機。殘膜回收機的典型代表有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研制的LM-3.2型殘膜回收機。然而現有的馬鈴薯收獲機與殘膜回收裝置只是單獨針對相應問題,并不能夠同時進行馬鈴薯的收獲與殘膜回收作業。
現有的馬鈴薯收獲機與殘膜回收裝置只是單獨針對相應問題,并不能夠同時進行馬鈴薯的收獲與殘膜回收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輸送帶式馬鈴薯殘膜回收裝置,能夠直接安裝在馬鈴薯收獲機上,能同時實現馬鈴薯收獲與殘膜回收。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輸送帶式馬鈴薯殘膜回收裝置,包括車箱21和車輪20,車輪20設置在車箱21下部,還包括殘膜輸送裝置、拾膜裝置、卸膜裝置和集膜箱2;
在車箱21的上端設置前支架3、后支架6和集膜箱2;
殘膜輸送裝置包括主動軸24、主動輪1、動力傳送帶23、從動輪14、輸送鏈輪7、輸送帶5、主動滾筒41和從動滾筒42;其中,車箱21前端布置減速器25,減速器25的輸入端設置減速器輸入軸26,減速器25的輸出端設置有主動軸24,其中一個主動軸24的一端設置有主動輪1,從動輪14設置在與主動輪1同側的車箱21上,從動輪14和主動輪1之間通過動力傳送帶23傳動連接,主動滾筒41通過滾筒軸承座安裝在后支架6的中部,從動滾筒42通過滾筒軸承座安裝在前支架3上端面,輸送帶5套于主動滾筒41和從動滾筒42上,在主動滾筒41的滾筒軸外側,布置有輸送鏈輪7,所述輸送鏈輪7與從動輪14位于同側;
集膜箱2位于輸送帶5下方;
拾膜裝置包括拾膜帶輪12、拾膜主動鏈輪11、拾膜從動鏈輪9、拾膜鏈10、拾膜桿18和拾膜軸19,其中,拾膜軸19穿過固接在車箱21后下端的一對連接耳并與其轉動連接,拾膜軸19上布置兩個拾膜主動鏈輪11,拾膜軸19的一端布置拾膜帶輪12,該拾膜帶輪12與殘膜輸送裝置的從動輪14通過傳送帶13傳動連接,兩個拾膜從動鏈輪9布置在車箱21后部的后支架6上端,兩個拾膜從動鏈輪9和兩個拾膜主動鏈輪11通過拾膜鏈10傳動連接,兩根拾膜鏈10之間布置多根拾膜桿18;
卸膜裝置包括毛刷輪17、卸膜主動鏈輪15、卸膜從動鏈輪8和卸膜鏈16,其中,卸膜主動鏈輪15布置在殘膜輸送裝置的從動輪14的外側,毛刷輪17包括毛刷輪軸和毛刷,毛刷套裝在毛刷輪軸上,毛刷輪軸布置在后支架6的上端、與主動滾筒41相對應,毛刷輪17和輸送帶5之間過盈配合,毛刷輪軸的外側布置有卸膜從動鏈輪8,所述卸膜從動鏈輪8與卸膜主動鏈輪15位于同側,卸膜從動鏈輪8和卸膜主動鏈輪15通過卸膜鏈16的內側傳動連接,卸膜鏈16的外側繞過輸送鏈輪7。
主動滾筒41高于或等于從動滾筒42的高度。
張緊輪22設置在與主動輪1同側的車箱21上,張緊輪22位于主動輪1和從動輪14之間,動力傳送帶23的外側與張緊輪22接觸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的輸送帶式馬鈴薯殘膜回收裝置適用性強、結構簡單、便于制作和安裝,在實際生產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操作方便,能同時實現馬鈴薯收獲與殘膜回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輸送帶式馬鈴薯殘膜回收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輸送帶式馬鈴薯殘膜回收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主動輪 2集膜箱 3前支架
41主動滾筒 42從動滾筒 5輸送帶
6后支架 7輸送鏈輪 8卸膜從動鏈輪
9拾膜從動鏈輪 10拾膜鏈 11拾膜主動鏈輪
12拾膜帶輪 13傳送帶 14從動輪
15卸膜主動鏈輪 16卸膜鏈 17毛刷輪
18拾膜桿 19拾膜軸 20車輪
21車箱 22張緊輪 23動力傳送帶
24主動軸 25減速器 26減速器輸入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輸送帶式馬鈴薯殘膜回收裝置包括車箱21、車輪20、殘膜輸送裝置、拾膜裝置、卸膜裝置和集膜箱2。
車輪20設置在車箱21下部。
在車箱21的上端設置前支架3、后支架6和集膜箱2。
殘膜輸送裝置包括主動軸24、主動輪1、動力傳送帶23、從動輪14、輸送鏈輪7、輸送帶5、主動滾筒41和從動滾筒42。其中,車箱21前端上部居中位置布置有減速器25,減速器25的輸入端設置減速器輸入軸26,減速器25的輸出端設置有主動軸24,其中一個主動軸24的一端設置有主動輪1,從動輪14和張緊輪22設置在與主動輪1同側的車箱21上,張緊輪22位于主動輪1和從動輪14之間,主動輪1和從動輪14之間通過動力傳送帶23傳動連接,動力傳送帶23的外側與張緊輪22接觸連接,對動力傳送帶23起張緊作用。
主動滾筒41通過滾筒軸承座安裝在后支架6的中部,從動滾筒42通過滾筒軸承座安裝在前支架3上端面,主動滾筒41高于或者等于從動滾筒42的高度,輸送帶5套于主動滾筒41和從動滾筒42上。主動滾筒41和從動滾筒42同時對輸送帶5起張緊作用,防止運輸過程中打滑。在主動滾筒41的滾筒軸外側,布置有輸送鏈輪7,所述輸送鏈輪7與從動輪14位于同側。
集膜箱2位于輸送帶5下方。
拾膜裝置包括拾膜帶輪12、拾膜主動鏈輪11、拾膜從動鏈輪9、拾膜鏈10、拾膜桿18和拾膜軸19。其中,拾膜軸19穿過固接在車箱21后下端的一對連接耳并與其轉動連接,拾膜軸19上布置兩個拾膜主動鏈輪11,拾膜軸19的一端布置拾膜帶輪12,該拾膜帶輪12與殘膜輸送裝置的從動輪14通過傳送帶13傳動連接。兩個拾膜從動鏈輪9布置在車箱21后部的后支架6上端,兩個拾膜從動鏈輪9和兩個拾膜主動鏈輪11通過拾膜鏈10傳動連接,兩根拾膜鏈10之間布置多根拾膜桿18。
卸膜裝置包括毛刷輪17、卸膜主動鏈輪15、卸膜從動鏈輪8和卸膜鏈16。其中,卸膜主動鏈輪15布置在殘膜輸送裝置的從動輪14的外側,毛刷輪17包括毛刷輪軸和毛刷,毛刷套裝在毛刷輪軸上,毛刷輪軸布置在后支架6的上端、與主動滾筒41相對應。毛刷輪17和輸送帶5之間過盈配合,毛刷輪軸的外側布置有卸膜從動鏈輪8,所述卸膜從動鏈輪8與卸膜主動鏈輪15位于同側。
卸膜從動鏈輪8和卸膜主動鏈輪15通過卸膜鏈16的內側傳動連接,卸膜鏈16的外側繞過輸送鏈輪7。當卸膜鏈16運行時,卸膜從動鏈輪8和卸膜主動鏈輪15的轉動方向與輸送鏈輪7的轉動方向相反,從而實現毛刷輪17和輸送帶5夾緊殘膜向前運動。
工作過程:
主動輪1一側為前進方向。當馬鈴薯收獲機向前運動的時候,馬鈴薯和殘膜的混合物會經過馬鈴薯收獲機車箱內部的輸送鏈(圖中未示出)在車箱21后部落下。馬鈴薯和土塊會掉落在地上,殘膜會落在拾膜桿18上。
動力由拖拉機后輸出軸通過花鍵連接傳遞到減速器輸入軸26,然后經過減速器25傳遞到主動輪1,再由主動輪1經動力傳送帶23在張緊輪22的張緊作用下傳遞到從動輪14上,再經過傳送帶13傳遞到拾膜帶輪12上,拾膜帶輪12和拾膜主動鏈輪11都布置在拾膜軸19上,帶動拾膜從動鏈輪9轉動,從而帶動拾膜鏈10一起運動,拾膜鏈10之間布置的拾膜桿18帶動殘膜向上運動。
從動輪14和卸膜主動鏈輪15是一個雙聯結構,兩者會同時轉動,經過卸膜鏈16帶動卸膜從動鏈輪8轉動,從而使得毛刷輪17轉動,從而將殘膜刷至輸送帶5上。
因為卸膜主動鏈輪15和卸膜從動鏈輪8位于卸膜鏈16的內側,而輸送鏈輪7位于卸膜鏈16的外側,所以輸送鏈輪7的轉動方向與前兩者的轉動方向相反,同時帶動輸送帶5的傳動方向和毛刷輪17的轉動方向相反,而且毛刷輪17和輸送帶5之間屬于過盈配合,從而使得殘膜被送到輸送帶5上之后,輸送帶5會和毛刷輪17夾住殘膜,從而使得余下殘膜會直接由輸送帶5帶至集膜箱2。殘膜經過輸送帶5會掉落至集膜箱2,從而完成整個收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