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秸稈與廢菌糠制備秀珍菇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秀珍菇的種植方法,還局限于季節性,大部分地區都還在冬季出菇,在秀珍菇菌包滅菌、發菌、培養過程中,主要采用傳統的生產模式,造成了菌包成品率低,出菇時間不一致,生物轉化率低,由于近幾年食用菌產業的高速發展,對原材料的需求變大,原材料成本猛增,而傳統模式的栽培、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出菇數量和質量,另外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繁榮帶來哦環境問題,目前處理食用菌廢料的方法是丟棄或燃燒,不但造成資源浪費,同時也導致霉菌和害蟲的滋生,從而污染環境,食用菌栽培的廢料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秸稈與廢菌糠制備秀珍菇的方法,它不但有效地利用菌糠粉料資源,變廢為寶,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還能充分利用食用菌菌絲生長對培養料的生物轉化產物,降低生產食用菌的成本。
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秸稈與廢菌糠制備秀珍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對金針菇菌糠營養成分進行含量分析:通過中性—酸性洗滌纖維序列分析方法分析金針菇菌糠中的木質素、纖維素和板纖維素,然后通過半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菌糠蛋白質的含量,采用鹽酸水解法測定定氨基酸種類,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色譜法和原子吸收器分析測定菌糠微量元素,檢測出分菌包中所含營養成分,特別是菌包中所含CN元素的比例;步驟二,篩選出金針菇菌糠栽培的最適秀珍菇菌株:通過PDA培養基、袋料栽培,對適宜菌糠栽培的金針菇菌株進行篩選試驗,篩選出適宜降解菌糠的金針菇菌株;步驟三,根據秀珍菇的生物學特征,將農作物秸稈和金針菇進行配合,利用農作物秸稈和菌糠不同配比關系,篩選出最佳的金針菇菌糠培養基配方,利用金針菇菌糠作為替代料栽培秀珍菇,從而建立金針菇菌糠栽培秀珍菇的生產體系。
所述的步驟三中在栽培秀珍菇之前需要對金針菇菌糠進行預處理。在栽培秀珍菇的過程中采用水簾設備進行降溫加濕。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后,本發明不但有效地利用菌糠粉料資源,變廢為寶,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還能充分利用食用菌菌絲生長對培養料的生物轉化產物,降低生產食用菌的成本,菌糠價格低廉,而且營養豐富,其營養含量超過了原生培養料,直接降低了菇農的生產成本。本發明利用金針菇的廢菌包為主要原料栽培秀珍菇,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循環轉化,對于提高農業廢棄物利用的價值和效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產生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發明利用廢菌包作為原材料是對食用菌培養基的豐富起到很好補充,同時打破廢菌包只能做有機肥料或者焚燒或者用來產生沼氣的利用局限性,利用金針菇生產的菌糠栽培秀珍菇可實現廢棄料的可循環利用,延伸了生物循環鏈,還可以解決了秀珍菇的生產原料,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提高了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擴大了種植規模,增加了效益和收入,出菇時間提前3-5天,實現可菌糠的再次種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秸稈與廢菌糠制備秀珍菇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對金針菇菌糠營養成分進行含量分析:通過中性—酸性洗滌纖維序列分析方法分析金針菇菌糠中的木質素、纖維素和板纖維素,然后通過半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菌糠蛋白質的含量,采用鹽酸水解法測定定氨基酸種類,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色譜法和原子吸收器分析測定菌糠微量元素,檢測出分菌包中所含營養成分,特別是菌包中所含CN元素的比例;步驟二,篩選出金針菇菌糠栽培的最適秀珍菇菌株:通過PDA培養基、袋料栽培,對適宜菌糠栽培的金針菇菌株進行篩選試驗,篩選出適宜降解菌糠的金針菇菌株;步驟三,根據秀珍菇的生物學特征,將農作物秸稈和金針菇進行配合,利用農作物秸稈和菌糠不同配比關系,篩選出最佳的金針菇菌糠培養基配方,利用金針菇菌糠作為替代料栽培秀珍菇,從而建立金針菇菌糠栽培秀珍菇的生產體系,所述的步驟三中在栽培秀珍菇之前需要對金針菇菌糠進行預處理,在栽培秀珍菇的過程中采用水簾設備進行降溫加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