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10838閱讀:439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生物農藥殺菌劑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農業生產活動中,由于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等引起的作物根部或莖部病害越發嚴重,加之長期的土地連作,復種及肥料施用的不科學加重了病害的發生,例如猝倒病、根腐病、立枯病等易造成幼苗死亡,缺行斷壟,嚴重的甚至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木霉菌,能有效預防由腐霉菌、立枯絲核菌、鐮刀菌、灰葡萄孢菌、黑根霉和柱孢霉等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并能產生多種抗病抗蟲的生物活性物質,調高農作物的抗逆性,促進植物生長和提高農產品產量和收益。噻霉酮是一種殺菌劑,能夠破壞病原菌細胞膜蛋白質和合成系統,從而抑制病原菌繁殖,干擾病原菌細胞新陳代謝,使其生理紊亂,導致病原菌死亡。目前使用木霉菌殺菌劑和噻霉酮殺菌劑在霜霉病和炭疽病的防治中具有意義。但是在農業生產活動中,長期使用單一抑菌劑易產生抗藥性的風險,造成藥效不理想,農民為了提高殺菌效果往往通過增加用藥量來保證藥效,但是增加藥量不僅增加農藥使用成本還增加了環境自降解的負荷。技術實現要素: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一種殺菌組合物,通過使用噻霉酮和木霉菌進行復配,得到一種增效明顯的殺菌組合物。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殺菌組合物,包括噻霉酮和木霉菌;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1:600~1.5:1,所述殺菌組合物中木霉菌的含量為0.5×108cfu/g~3.0×108cfu/g。優選的,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1:300~1:1。優選的,所述殺菌組合物中木霉菌的含量為1.0×108~2.0×108cfu/g。優選的,所述噻霉酮和木霉菌的重量占殺菌組合物總重量的1%~90%,余量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接受的輔助成分。優選的,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水分散粒劑或可濕性粉劑。優選的,當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水分散粒劑時,所述水分散粒劑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噻霉酮1~30%,以3×1010cfu/g的木霉菌計0.17~1%木霉菌,拉開粉2~6%,木質素磺酸鈣6~12%,萘磺酸鹽2~6%,白炭黑1~4%,滑石粉58~80%。優選的,當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水分散粒劑時,所述水分散粒劑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噻霉酮5~20%,以3×1010cfu/g的木霉菌計0.2~0.8%木霉菌,拉開粉3~5%,木質素磺酸鈣7~10%,萘磺酸鹽3~5%,白炭黑2~3%,滑石粉62~78%。優選的,當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時,所述可濕性粉劑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噻霉酮1~30%,以3×1010cfu/g木霉菌計0.17~1%木霉菌,拉開粉2~6%,木質素磺酸鈣4~8%,萘磺酸鹽2~6%,白炭黑1~5%,高嶺土60~85%。優選的,當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時,所述可濕性粉劑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噻霉酮10~20%,以3×1010cfu/g木霉菌計0.2~0.8%木霉菌,拉開粉3~5%,木質素磺酸鈣5~7%,萘磺酸鹽3~5%,白炭黑2~4%,高嶺土65~80%。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殺菌組合物在防治黃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柑橘炭疽病和辣椒猝倒病中的應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殺菌組合物,包括噻霉酮和木霉菌;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1∶600~1.5:1,所述殺菌組合物中木霉菌的含量為0.5×108cfu/g~3.0×108cfu/g。將噻霉酮和木霉菌在重量比為1:600~1.5:1范圍內依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級共毒系數(CTC)>120,說明噻霉酮和木霉菌配合使用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效應,所述殺菌組合物與單獨使用噻霉酮和木霉菌制備的殺菌劑相比具有大幅提高殺菌藥效,降低使用量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殺菌組合物,包括噻霉酮和木霉菌;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1:600~1.5:1,所述殺菌組合物中木霉菌的含量為0.5×108cfu/g~3.0×108cfu/g。本發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包括噻霉酮和木霉菌,噻霉酮和木霉菌配合使用能夠協同增效效應,大幅提高藥效,降低使用量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在本發明中,所述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優選為1:300~1:1,更優選為1:50。在本發明中,所述殺菌組合物中木霉菌的含量優選為1.0×108~2.0×108cfu/g。在本發明中,所述噻霉酮和木霉菌的重量優選占殺菌組合物總重量的1%~90%,余量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接受的輔助成分;所述噻霉酮和木霉菌總質量含量更優選為10%~50%,最優選為40%。本發明對所述輔助成分的種類和來源沒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農藥中常規采用的輔料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輔助成分優選包括潤濕劑,分散劑,崩解劑,穩定劑,pH值調節劑,消泡劑,增效劑和填料中的一種和幾種。本發明對所述潤濕劑的種類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潤濕劑的種類即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潤濕劑優選為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鹽,拉開粉BX和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本發明對所述分散劑的種類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分散劑的種類即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分散劑優選為萘磺酸鹽,木質素磺酸鹽,聚羧酸鹽和環己酮甲醛縮聚物。本發明對所述崩解劑的種類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崩解劑的種類即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崩解劑優選為硫酸銨,無水硫酸鈉,尿素,硝酸鈉和硝酸鈣。本發明對所述穩定劑的種類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穩定劑的種類即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穩定劑優選為三鹽基硫酸鉛,二鹽基硬脂酸鉛,二鹽基亞磷酸鉛,硬脂酸鈣,硬脂酸鎂,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馬來酸二丁基錫和順丁烯二酸二丁基錫。本發明對所述pH值調節劑的種類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pH值調節劑的種類即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pH值調節劑優選為檸檬酸,酒石酸,乙二胺四乙酸,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本發明對所述填料的種類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填料的種類即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填料優選為白炭黑,硅藻土,凹凸棒土,硅酸鎂鋁,滑石粉,高嶺土和輕質碳酸鈣。在本發明中,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優選為水分散粒劑或可濕性粉劑。在本發明中,當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水分散粒劑時,所述水分散粒劑優選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噻霉酮1~30%,3×1010cfu/g的木霉菌0.17~1%,拉開粉2~6%,木質素磺酸鈣6~12%,萘磺酸鹽2~6%,白炭黑1~4%,滑石粉58~80%;更優選為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噻霉酮5~20%,3×1010cfu/g的木霉菌0.2~0.8%,拉開粉3~5%,木質素磺酸鈣7~10%,萘磺酸鹽3~5%,白炭黑2~3%,滑石粉62~78%;最優選為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的組分:噻霉酮5%,3×1010cfu/g的木霉菌0.33%,拉開粉4%,木質素磺酸鈣8%,萘磺酸鹽4%,白炭黑2%,滑石粉補足100%。在本發明中,所述水分散粒劑的制備方法優選包括以下步驟:A、將取噻霉酮、3×1010cfu/g的木霉菌、拉開粉、木質素磺酸鈣、萘磺酸鹽、白炭黑和滑石粉混合,經氣流粉碎,加水捏合后造粒;B、將所述造粒得到的物料烘干和篩分,得到水分散粒劑。在本發明中,所述氣流粉碎后物料的粒徑優選為800~1000目,更優選為900目。在本發明中,所述加水的體積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造粒時加水的量即可。在本發明中,所述造粒的方法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造粒的技術方案即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造粒的方法采用造粒機完成。在本發明中,所述烘干的溫度優選為60~80℃,更優選為70℃。在本發明中,所述篩分的粒徑優選為大于20目,更優選為30~50目。在本發明中,當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時,所述可濕性粉劑優選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噻霉酮1~30%,3×1010cfu/g木霉菌0.17~1%,拉開粉2~6%,木質素磺酸鈣4~8%,萘磺酸鹽2~6%,白炭黑1~5%,高嶺土60~85%;更優選為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噻霉酮10~20%,3×1010cfu/g木霉菌0.2~0.8%,拉開粉3~5%,木質素磺酸鈣5~7%,萘磺酸鹽3~5%,白炭黑2~4%,高嶺土65~80%;最優選為包括下列質量百分含量:噻霉酮10%,3×1010cfu/g木霉菌1%,拉開粉4%,木質素磺酸鈣6%,萘磺酸鹽4%,白炭黑3%,高嶺土補足100%。在本發明中,所述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方法優選包括以下步驟:A、將噻霉酮、3×1010cfu/g木霉菌、拉開份、木質素磺酸鈣、]18克,萘磺酸鹽、白炭黑和高嶺土混合,經氣流粉碎后,得到可濕性粉劑。在本發明中,所述氣流粉碎的粒徑沒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可濕性粉劑的粒徑即可。殺菌組合物有較好的增效殺菌作用,基于此,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殺菌組合物在防治黃瓜霜霉病、番茄疫病、柑橘炭疽病和辣椒猝倒病中的應用。將制備得到的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加水稀釋1200~2000倍進行均勻噴施,每隔7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3次。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進行詳細的說明,但是不能把它們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實施例1~10噻霉酮與木霉菌按照不同比例對黃瓜霜霉病室內毒力測定方法實施例1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2: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2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5: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3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15: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4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30: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5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50: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6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150: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7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25: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8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75: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9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4: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0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按照試驗分級標準調查黃瓜整株葉片的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將防治效果換算成幾率值(y),藥液量高度(u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計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濃度EC50,依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級共毒系數(CTC)。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0/供試藥效EC50)×100;理論毒力系數(TTI)=A藥劑的毒力指數×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的毒力指數*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毒力判斷方法:當CTC<80時,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時,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時,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實施例1-10中噻霉酮與木霉菌不同比例復配對黃瓜霜霉病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見表1表1噻霉酮木霉菌殺菌組合物對黃瓜霜霉病室內毒力測定結果由表1可知,噻霉酮與木霉菌混配比例在1:1~150:1時,CTC均大于120,表現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實施例11~20噻霉酮與木霉菌按不同比例復配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測定。實施例11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2: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2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5: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3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15: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4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30: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5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50: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6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150: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7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25: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8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75: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19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4: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實施例20中將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對柑橘炭疽病的室內毒力進行測定。將待測柑橘炭疽病病原體菌株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PDA平板上于25度下培養。培養10天后用內經為0.5厘米的打孔器在菌落上打取菌餅,轉接到含有不同藥劑的PDA平板上。以不同藥劑加入等量無菌水為對照,每種藥劑設計5個濃度處理,每個處理3個重復,在25度恒溫下培養6天。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取平均值,計算抑制率。以處理濃度的對數值為橫坐標和相應抑制率為縱坐標求出毒力回歸方程,并求出抑制中濃度EC50,依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級共毒系數(CTC)。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EC50/供試藥效EC50)*100;理論毒力系數(TTI)=A藥劑的毒力指數*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的毒力指數*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毒力判斷方法:當CTC<80時,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時,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時,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實施例11~20中噻霉酮與木霉菌按照不同比例復配對柑橘炭疽病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見表2。表2噻霉酮木霉菌殺菌組合物對柑橘炭疽病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實施例供試藥劑配比EC50(mg/l)ATITTICTC噻霉酮(A)0.21193.1木霉菌(B)2.51497.9實施例11A:B2:11.208125.399.4126.1實施例12A:B5:11.343145.299.3146.2實施例13A:B15:11.027149.398.2152.0實施例14A:B30:11.398196.997.9201.1實施例15A:B50:11.678222.497.5228.1實施例16A:B150:11.244187.296.3194.4實施例17A:B25:11.332209.596.2217.8實施例18A:B75:11.504164.894.7174.0實施例19A:B40:11.597211.693.6226.1實施例20A:B1:11.306123.399.1124.4由表2可知,噻霉酮與木霉菌混配比例在1:1~150:1時,CTC均大于120,表現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實施例21依據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15:1,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按量稱取,96%噻霉酮15.63克,3×1010cfu/g木霉菌1克,拉開份12克,木質素磺酸鈣18克,萘磺酸鹽12克,白炭黑9克,高嶺土補足300克。將以上各組分按比例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后,即得5%噻霉酮,1.0×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該實施例應用于防治黃瓜霜霉病。將5%噻霉酮0.5×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加水稀釋1200倍進行均勻噴霧,每隔7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3次,施藥后21天防效為87.8%。采用5%噻霉酮可濕性粉劑稀釋1000倍,3.0×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同樣方法使用,藥后的防效分別為77.9%和70.2%。噻霉酮與木霉菌復配后的增效作用明顯。實施例22依據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5:1,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按量稱取,96%噻霉酮5.21克,3×1010cfu/g木霉菌1克,拉開粉4克,木質素磺酸鈣8克,萘磺酸鹽3克,白炭黑2克,聚乙烯醇0.1%,滑石粉補足100克。將以上各組分按比例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加一定量的水捏合后擠壓造粒,烘干篩分,即得5%噻霉酮3.0×108cfu/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劑。該實施例應用于防治辣椒猝倒病。將5%噻霉酮,3.0×108cfu/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劑加水稀釋2000倍進行均勻噴霧,每隔7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3次,施藥后21天防效為92.3%。采用5%噻霉酮可濕性粉劑稀釋1000倍,3.0×108cfu/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劑稀釋500倍,同樣方法使用,藥后的防效分別為82.9%和75.8%。噻霉酮與木霉菌復配后的增效作用明顯。實施例23依據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30:1,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按量稱取,96%噻霉酮31.25克,3×1010cfu/克木霉菌1克,拉開份15克,木質素磺酸鈣15克,聚羧酸鹽6克,白炭黑6克,高嶺土補足300克。將以上各組分按比例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后,即得10%噻霉酮,1.0×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該實施例應用于防治番茄疫病。將10%噻霉酮1.0×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加水稀釋2000倍進行均勻噴霧,每隔7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3次,藥后21天防效為91.6%。采用10%噻霉酮可濕性粉劑稀釋2000倍,3.0×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同樣方法使用,藥后防效分別為81.3%和78.5%。噻霉酮與木霉菌復配后的增效作用明顯。實施例24依據噻霉酮與木霉菌的重量比為50:2,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按量稱取,96%噻霉酮52.08克,3×1010cfu/克母藥2克,拉開份20克,木質素磺酸鈉30克,環己酮甲醛縮聚物10克,滑石粉50克,高嶺土補足500克。將以上各組分按比例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加一定量的水捏合后擠壓造粒,烘干篩分,即得10%噻霉酮1.2×108cfu/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劑。該實施例應用于防治柑橘炭疽病。將10%噻霉酮1.2×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加水稀釋2000倍進行均勻噴霧,每隔7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次,藥后21天防效為85.9%。采用10%噻霉酮可濕性粉劑稀釋2000倍,3.0×108cfu/克木霉菌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同樣方法使用,藥后防效分別為77.3%和72.5%。噻霉酮與木霉菌復配后的增效作用明顯。由以上實施例可知,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包括噻霉酮和木霉菌;噻霉酮與3×1010cfu/g的木霉菌的重量比為1:1~150:1,所述殺菌組合物中木霉菌的含量為0.5×108cfu/g~3.0×108cfu/g。將噻霉酮和木霉菌在重量比為1:1~150:1范圍內依孫云沛法計算藥劑的毒力指數級共毒系數(CTC)>120,說明噻霉酮和木霉菌配合使用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效應,所述殺菌組合物與單獨使用噻霉酮和木霉菌制備的殺菌劑相比具有大幅提高殺菌藥效,降低使用量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