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蔬菜栽培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番茄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番茄(Tomato)別名西紅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報三元。果實營養豐富,具特殊風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醬、汁或整果罐藏。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美國、蘇聯、意大利和中國為主要生產國。在歐、美洲的國家、中國和日本有大面積溫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護地設施栽培。中國各地普遍種植,栽培面積仍在繼續擴大。
目前,番茄栽培方法主要是通過在土壤里栽培。由于番茄根系不發達,主要根群分布在25cm根層以內,吸收能力弱。因此,番茄栽培必須選擇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供水均勻,才能獲得較好的效益。此外,番茄的病害主要是從土壤中轉播,而且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病情嚴重的可達40%以上,對番茄安全生產威脅極大,為了防治病害,人們不得不加大農藥噴施力度,這樣又影響了番茄的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以上技術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種番茄的栽培方法。具體包括:用塘泥、生物有機肥、雜木鋸末、動物糞便發酵配制成營養土;在栽培地塊進行翻、耙同時先撒三分之二的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然后建栽培壟、挖栽培溝;在栽培溝鋪施農作物秸稈,然后往秸稈撒剩余的肥料,接著覆蓋細土、地膜制成秸稈栽培床;將番茄苗定植到按照常規方法對番茄苗進行護理。通過實施本發明,番茄提早上市5~7天,并延后采收10~15天,增產30%以上;同時,番茄病害發生率明顯降低,施藥次數一般比常規栽培減少50%~70%,番茄的品質保持優良。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番茄的栽培方法,技術方案中主要包括:營養土配制、綜合肥料組成、構建營養栽培壟、秸稈栽培床的制作、移栽后管理。
1、營養土配制方法如下:
(1)組成的原料及配比:塘泥50%、生物有機肥30%、雜木鋸末10%、動物糞便10%;
(2)制備方法:將上述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后再拌入適量的水分,把混合物料的濕度調節至含水量為50~55%,然后建堆發酵10~15天而得營養土。
2、綜合肥料組成是每畝施營養土500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硫酸鉀30~35公斤、餅肥100公斤。
3、營養栽培壟其構建方法是:先將栽培地塊進行翻、耙,在翻、耙同時把上述三分之二的施綜合肥料撒在地上并讓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然后按溝距50~60厘米建栽培壟,并在栽培壟上挖寬50厘米、深35~45厘米的栽培溝。
4、秸稈栽培床其制作方法及過程是:在栽培溝鋪施厚度為30~35厘米農作物秸稈,然后把所剩余三分之一的綜合肥料撒在秸稈栽培床上,接著往栽培溝中的農作物秸稈覆蓋10~15厘米的細土并澆透水,最后覆蓋地膜而成秸稈栽培床。
5、移栽后管理方法及過程如下:
(1)定植:安置常規方法在栽培溝上的覆蓋膜中間打穿定植孔,然后將番茄苗定植于定植孔內;
(2)植株調整:當番茄植株開始伸蔓時,采用尼龍繩吊蔓,并不斷落蔓調整植株高度;
(3)肥水管理:定植后3~5天灌一次緩苗水,因為營養土比一般土壤失水快,所以此后每2~3天澆一次水,保持營養土濕潤;
(4)病蟲害防治:發現有病蟲害發生則按常規方法進行防治。
本發明既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所提出的番茄栽培方法措施獨特、工藝簡單、容易實施。
2、通過實施本發明,用塘泥、生物有機肥、雜木鋸末、動物糞便制備成肥效高、富含有益微生物的營養土,營養土所組成的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
3、通過實施本發明,用富含氮、磷、鉀、鈣、鎂等多種營養元素的農作物秸稈作為栽培床,經過和營養土混合后,營養土里面的有益微生物將其發酵成為營養豐富、物優價廉的培養基質;這種基質質地疏松,所以有利于番茄長根扎根,另外培養基質透氣性非常好,就有利于番茄根系的新陳代謝和呼吸作用,所以番茄的根系就非常發達,發達的根系就更有利番茄植株吸收養分,所以可以促進番茄植株生長迅猛,果實結果多、產量高。
4、通過實施本發明,既可大量轉化利用在農村普遍被遺棄的農作物秸稈及動物糞便,延長了產業鏈,使農業資源多級增值,增加產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5、通過實施本發明,番茄生長過程所需要的追加肥是先用水稀釋成營養液后才澆灌到番茄植株根部,水肥是一次性澆灌到位,另外,所灌施的營養液,植物能夠比較完全的吸收利用,水肥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6、通過實施本發明,番茄植株生長健壯,番茄葉片明顯增厚,葉色濃綠,坐瓜率高,提早上市5~7天,并延后采收10~15天,番茄的商品性明顯提高,產量和效益均比對照有較大提高,增產30%以上。
7、通過實施本發明,番茄病害發生率明顯降低,施藥次數一般比常規栽培減少50%~70%,不但由此減少成本,而且番茄的品質保持優良。
8、本發明的實施,具有投資少、成本低、省力、省土、省肥、易操作和產品高產優質的顯著特點,非常適合我國目前的國情。
9、通過實施本發明,非常適宜番茄工廠化、集約化、規模化高效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說明。
一種番茄的栽培方法,技術方案中主要包括:營養土配制、綜合肥料組成、構建營養栽培壟、秸稈栽培床的制作、移栽后管理。
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營養土配制方法如下:
(1)組成的原料及配比:塘泥50%、生物有機肥30%、雜木鋸末10%、動物糞便10%;
(2)制備方法:將上述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后再拌入適量的水分,把混合物料的濕度調節至含水量為50~55%,然后建堆發酵10~15天而得營養土。
2、綜合肥料組成是每畝施營養土5000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硫酸鉀30~35公斤、餅肥100公斤。
3、營養栽培壟其構建方法是:先將栽培地塊進行翻、耙,在翻、耙同時把上述三分之二的施綜合肥料撒在地上并讓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然后按溝距50~60厘米建栽培壟,并在栽培壟上挖寬50厘米、深35~45厘米的栽培溝。
4、秸稈栽培床其制作方法及過程是:在栽培溝鋪施厚度為30~35厘米農作物秸稈,然后把所剩余三分之一的綜合肥料撒在秸稈栽培床上,接著往栽培溝中的農作物秸稈覆蓋10~15厘米的細土并澆透水,最后覆蓋地膜而成秸稈栽培床。
5、移栽后管理方法及過程如下:
(1)定植:安置常規方法在栽培溝上的覆蓋膜中間打穿定植孔,然后將番茄苗定植于定植孔內;
(2)植株調整:當番茄植株開始伸蔓時,采用尼龍繩吊蔓,并不斷落蔓調整植株高度;
(3)肥水管理:定植后3~5天灌一次緩苗水,因為營養土比一般土壤失水快,所以此后每2~3天澆一次水,保持營養土濕潤;
(4)病蟲害防治:發現有病蟲害發生則按常規方法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