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日光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日光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其特殊之處包括光照管理、水分管理、肥料掛歷、植株調整、授粉、采收工藝過程。它解決了目前番茄無土栽培生產中存在的成本高,費時、不易操作、有生長激素殘留,菜農難以掌握等問題,適用于菜農在日光溫室種植番茄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日光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蔬菜的栽培管理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日光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
【背景技術】
[0003]番茄(Tomato)別名西紅柿、洋柿子,古名六月柿、喜報三元。在秘魯和墨西哥,最初稱之為“狼桃”。果實營養豐富,食用部分97%,每100g中含能量79kj,水分94.4g、蛋白質0.9g、脂肪0.2g,膳食纖維0.5g,碳水化合物3.5g、胡蘿卜素550 μ g、視黃醇當量92 μ g、硫胺素0.03mg、核黃素0.03mg、尼克酸0.6mg ;維生素19mg,維生素E 0.57mg ;鉀163mg、鈉5mg、.丐 10mg、鎂 9mg,鐵 0.4mg,猛 0.08mg、鋅 0.13mg、銅 0.06mg,磷 2mg ;硒 0.15 μ g ;且含腺嘌呤、膽堿、番茄堿以及抗炎、利尿、降壓的成分;具有減肥瘦身、消除疲勞、增進食欲、提高對蛋白質的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等功效;在吃番爺食療減肥時,番爺(tomato)以成熟多汁漿果為產品的草本植物。科學調查發現,長期經常食用番茄及番茄制品的人,受輻射損傷較輕,由輻射所引起的死亡率也較低。實驗證明,輻射后的皮膚中,番茄紅素含量減少31%~46%,其他成分含量幾乎不變。并可促進血液中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結合,使肌膚充滿彈性,嬌媚動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番茄紅素還有祛斑、祛色素的功效。番茄味甘、酸,性涼,微寒。能清熱止渴,養陰,涼血,歸肝、胃、肺經。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熱解毒,涼血平肝,補血養血和增進食欲的功效。可治口渴,食欲不振等多種疾病,在很多世界性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癌或保健食品中,番茄總是位居前列。日本的研究發現,在隨機選擇的居民血漿中的維生素A、C、E、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的水平分析中,只有血漿番茄紅素與胃癌呈顯著負相關。
[0004]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番茄產地之一,生產中普遍采用露天生產和設施栽培生產,近幾年開始進行無土栽培。目前普遍采用的營養液栽培技術,在管理中存在成本高,費時、不易操作,菜農難以掌握等問題,有的采用藥劑授粉,給消費者造成心理恐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為解決現行的番茄生產栽培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日光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日光溫室番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其特殊之處包括溫度光照管理、水分管理、肥料掛歷、植株調整、授粉、采收工藝過程:
溫度光照管理:定植后至緩苗期白天適宜溫度為26 V~30 °C,夜間溫度為20 V~25 °C ;緩苗結束至開花結果期適當降低溫度,晝夜適宜溫差為10 °C左右;番茄喜光性強,盡量讓植株多見光,7~8月份屬高溫、多雨季節,必須采用兩網一膜技術進行生產,應以遮光降溫為主,晝夜打開通風口,形成對流風;10月下旬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夜溫過低而影響果實的成熟和轉色;
水分管理:定植后到開花前以控秧為主,3~5 d澆水I次,在晴天上午灌溉,陰天不澆水;開花坐果后,植株生長旺盛,以促秧為主,只要是晴天,每天灌溉I~2次,每3 d檢查I次基質水分狀況;
肥料管理:追肥在定植后20 d開始,此后每隔10 d追一次肥,前期追施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專用肥,每次每株追15~20 g;果后7 d追一次肥,每次25 g,將肥料均勻撒在離根莖5 cm外的周圍或穴施;在追施專用肥的基礎上還應追施一些化肥,一般從第一穗坐果后(核桃大小)結合燒水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15 kg,第2層果采收后每667 m2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 kg,或尿素、硫酸鉀、過磷酸鈣各7 kg,結果中、后期追施肥料以氮肥、鉀肥、和速效有機肥為主,如尿素、硫酸鉀、復合黃腐酸鋅、高效氨基酸肥(如臺灣永富液肥、金田寶液肥等);每間隔天數7~10 d葉面噴灑充分發酵的沼液一次,苗期所用沼液與水的混合比例為1: 4~5,成株期及結果期濃度為1: 2~4,根外追施苗期1:1 ;每半月追一次沼液,與水配比濃度為1: 1,施用量要根據作物生長情況確定。植株調 整:采取單干整枝,吊蔓牽引枝條;疏花疏果中等大小的果實,第I穗果留4個果,果形大的品種,第I穗果留3個果;在番茄生育中、后期,對植株下部的病殘葉、黃葉、衰老葉及時分批摘除,以防止病蟲傳播;
授粉:開花后每天上午10: 00~11: 00,可進行機械振蕩授粉或者利用昆蟲輔助授粉;采收:從坐果到果實成熟因環境條件而異,一般需5~7周,夏天溫度高,光照好,5周就夠了,冬天則需要7周多。
[0007]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能實現一種日光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操作簡便易行,容易掌握,避免使用生長激素,提高番茄產量20%以上,并且口感好,香甜可口、營養豐富。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09]該發明的實施過程如下:
1、溫度光照管理:定植后至緩苗期白天適宜溫度為26V~30 °C,夜間溫度為20 V~25 °C ;緩苗結束至開花結果期適當降低溫度,晝夜適宜溫差為10 °C左右;番茄喜光性強,盡量讓植株多見光,7~8月份屬高溫、多雨季節,必須采用兩網一膜技術進行生產,應以遮光降溫為主,晝夜打開通風口,形成對流風;10月下旬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夜溫過低而影響果實的成熟和轉色;
2、水分管理:定植后到開花前以控秧為主,3~5d澆水I次,在晴天上午灌溉,陰天不澆水;開花坐果后,植株生長旺盛,以促秧為主,只要是晴天,每天灌溉I~2次,每3 d檢查I次基質水分狀況;
3、肥料管理:追肥在定植后20d開始,此后每隔10 d追一次肥,前期追施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專用肥,每次每株追15~20 g;果后7 d追一次肥,每次25 g,將肥料均勻撒在離根莖5 cm外的周圍或穴施;在追施專用肥的基礎上還應追施一些化肥,一般從第一穗坐果后(核桃大小)結合燒水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15 kg,第2層果采收后每667 m2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 kg,或尿素、硫酸鉀、過磷酸鈣各7 kg,結果中、后期追施肥料以氮肥、鉀肥、和速效有機肥為主,如尿素、硫酸鉀、復合黃腐酸鋅、高效氨基酸肥(如臺灣永富液肥、金田寶液肥等);每間隔天數7~10 d葉面噴灑充分發酵的沼液一次,苗期所用沼液與水的混合比例為1: 4~5,成株期及結果期濃度為1: 2~4,根外追施苗期1:1 ;每半月追一次沼液,與水配比濃度為1: 1,施用量要根據作物生長情況確定。4、植株調整:采取單干整枝,吊蔓牽引枝條;疏花疏果中等大小的果實,第I穗果留4個果,果形大的品種,第I穗果留3個果;在番茄生育中、后期,對植株下部的病殘葉、黃葉、衰老葉及時分批摘除,以防止病蟲傳播;
5、授粉:開花后每 天上午10: 00~11: 00,可進行機械振蕩授粉或者利用昆蟲輔助授粉;6、采收:從坐果到果實成熟因環境條件而異,一般需5~7周,夏天溫度高,光照好,5周就夠了,冬天則需要7周多。
【權利要求】
1.一種日光溫室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綜合管理技術,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藝過程: 溫度光照管理:定植后至緩苗期白天適宜溫度為26 ℃~30 °C,夜間溫度為20 ℃~.25 °C ;緩苗結束至開花結果期適當降低溫度,晝夜適宜溫差為10 °C左右;番茄喜光性強,盡量讓植株多見光,7~8月份屬高溫、多雨季節,必須采用兩網一膜技術進行生產,應以遮光降溫為主,晝夜打開通風口,形成對流風;10月下旬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夜溫過低而影響果實的成熟和轉色; 水分管理:定植后到開花前以控秧為主,3~5 d澆水I次,在晴天上午灌溉,陰天不澆水;開花坐果后,植株生長旺盛,以促秧為主,只要是晴天,每天灌溉I~2次,每3 d檢查I次基質水分狀況; 肥料管理:追肥在定植后20 d開始,此后每隔10 d追一次肥,前期追施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專用肥,每次每株追15~20 g;果后7 d追一次肥,每次25 g,將肥料均勻撒在離根莖5 cm外的周圍或穴施;在追施專用肥的基礎上還應追施一些化肥,一般從第一穗坐果后(核桃大小)結合燒水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15 kg,第2層果采收后每667 m2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0 kg,或尿素、硫酸鉀、過磷酸鈣各7 kg,結果中、后期追施肥料以氮肥、鉀肥、和速效有機肥為主,如尿素、硫酸鉀、復合黃腐酸鋅、高效氨基酸肥(如臺灣永富液肥、金田寶液肥等);每間隔天數7~10 d葉面噴灑充分發酵的沼液一次,苗期所用沼液與水的混合比例為1: 4~5,成株期及結果期濃度為1: 2~4,根外追施苗期1:1 ;每半月追一次沼液,與水配比濃度為1: 1,施用量要根據作物生長情況確定; 植株調整:采取單干整枝,吊蔓牽引枝條;疏花疏果中等大小的果實,第I穗果留4個果,果形大的品種,第I穗果留3個果;在番茄生育中、后期,對植株下部的病殘葉、黃葉、衰老葉及時分批摘除,以防止病蟲傳播; 授粉:開花后每天上午10: 00~11: 00,可進行機械振蕩授粉或者利用昆蟲輔助授粉;采收:從坐果到果實成熟因環境條件而異,一般需5~7周,夏天溫度高,光照好,5周就夠了,冬天則需要7周多。
【文檔編號】A01G31/00GK103609407SQ20131059989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李學勇 申請人:青島東頤錦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