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利用穴盤栽培基質對西瓜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西瓜種子置于溫度為8~10℃、濕度為60~70%的環境中保存6~8h,然后用浸種液浸種20~30min,然后將浸種后的種子均勻撒在穴盤栽培基質中;
浸種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殼聚糖8~10份、赤霉素3~5份、磁化水30~40份、多菌靈3~5份、茶皂素1~2份、丙氨酸4~6份、玉米肽8~10份、以及茱萸粉4~6份;
穴盤栽培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蚓糞40~50份,蛭石10~15份、珍珠巖8~10份、糖蜜發酵液10~15份、大蒜皮3~5份、橘絡3~5份、發酵菌種3~5份、含水量為90%的松軟泥沙20~30份、黃芪15~20份、沙棘3~5份、仙人掌3~5份、蘆薈3~5份、苜蓿3~5份、魔芋3~5份、水葫蘆3~5份、調節膦1~2份、無機肥10~20份,所述發酵菌種包括質量比為3~6:4~6:2~3:1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和芽孢桿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穴盤栽培基質對西瓜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種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殼聚糖9份、赤霉素4份、磁化水35份、多菌靈4份、茶皂素1份、丙氨酸5份、玉米肽9份、茱萸粉5份;穴盤栽培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蚓糞45份,蛭石12份、珍珠巖8份、糖蜜發酵液12份、大蒜皮4份、橘絡4份、發酵菌種4份、含水量為90%的松軟泥沙25份、黃芪18份、沙棘4份、仙人掌4份、蘆薈4份、苜蓿4份、魔芋4份、水葫蘆4份、調節膦1份、無機肥15份,所述發酵菌種包括質量比為4:4:2:1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和芽孢桿菌。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穴盤栽培基質對西瓜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無機肥包括質量比為2:1:1的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穴盤栽培基質對西瓜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穴盤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重量份數的黃芪、沙棘、仙人掌和蘆薈處理并混合得到塊狀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發酵菌種分為三等份,將上述重量份數的含水量為90%的松軟泥沙堆積,在表面設置多個自上而下的盲孔,將塊狀物和第一份發酵菌種分散到盲孔,一次堆放發酵28~30天,得到第一發酵物,攪拌均勻,將上述重量份數的糖蜜發酵液噴灑到第一發酵物上,與上述重量份數的橘絡混合,加入第二份發酵菌種,二次堆放發酵20~24天,得到第二發酵物,將上述重量份數的苜蓿萎凋至含水量為90~95%,于250℃殺青,冷卻至室溫,烘干至含水量為10~15%,冷卻至室溫,與上述重量份數的魔芋研磨成粉,將上述重量份數的水葫蘆破碎成1~2cm的小段并搗碎,加入上述重量份數的大蒜皮、第二發酵物和第三份發酵菌種,三次堆放發酵12~16天,風干至含水量30~35%,得到基質A;
步驟二、將上述重量份數的蛭石、珍珠巖混合,粉碎至100~150目,浸泡在上述重量份數的無機肥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水溶液中,保持30~60min,風干至含水量30~35%,加入上述重量份數的蚓糞、調節膦,混合均勻,得到基質B;
步驟三、將基質A與基質B混合粉碎,得到粒徑≤5mm的顆粒,篩分,即得。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穴盤栽培基質對西瓜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的一次堆放發酵過程,每隔3~5天采用霧化機噴灑霧化水滴6~8h,二次堆放發酵過程,每6~8天翻堆一次,三次堆放發酵過程,每6~8天搗碎一次。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穴盤栽培基質對西瓜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的蛭石、珍珠巖經過預處理:將蛭石與珍珠巖浸泡在80~85℃的瓊脂溶液中,保持10~15min,驟冷至低于30℃,去除凝固的瓊脂,即得。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穴盤栽培基質對西瓜進行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將殺青后的苜蓿烘干至含水量為10~15%具體為:于220~260℃烘干至含水量為70~75%,冷卻至室溫,于180~220℃烘干至含水量為50~55%,冷卻至室溫,于140~180℃烘干至含水量為30~35%,冷卻至室溫,于100~140℃烘干至含水量為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