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林業植物保護領域,更涉及藥物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防蟲蛇的藥物。
背景技術:
夏天是蚊蟲最為活躍的季節,而戶外、野外,特別是山林之中,蟲、蛇對人的侵擾是人們最為擔心與害怕的問題,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蚊蟲的種群和數量都將大幅提高,正日益威脅人類的健康。特別是在熱帶叢林里,其真正的危險常常來自于昆蟲與毒蛇。它們傳播疾病、影響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不同種類的毒蟲、毒蛇對人的危害是不同的。蚊子除直接叮刺吸血、騷擾睡眠外,更嚴重的是傳播多種疾病,蚊子叮咬后常易引起虐疾、螞蝗叮后則易引發破傷風、回歸蟄。我國的蚊傳病有瘧疾、淋巴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或登革出血熱)四類,蚊傳較重要的病毒病還有黃熱病及各種馬腦炎等。而毒蛇按其蛇毒對機體的毒理作用,分神經性毒蛇,如金環蛇;血液性毒蛇,如螃蛇;混合性毒蛇,如蝮蛇;其危害自然各不同。現有針對野外蟲蛇的防護,一般都采用遮體的傳統方法,要穿長衣、長褲,且應扎緊領、袖口,鞋子最好是高幫的、褲腳塞在長襪里,同鞋一起扎緊,必要時還得打上綁腿、頭戴一項遮陽帽。為避免蚊子叮咬,要盡堆少暴露皮膚,頭上可戴防蚊帽或者紗巾。為了增強對蟲蛇的趨避效果,可以在衣物、身體上噴涂趨避蟲蛇的藥劑,例如對螞蝗驅避的藥劑有滅害靈、風油精、可以噴灑鞋、襪、褲管上;用濃鹽水也能起驅避作用。六神花露與驅蚊劑配合使用可以避免蚊子叮咬,效果較好。野外休息的時候,可點一堆火,上覆含揮發性物質的植物如薄荷、覆香等的莖葉、冒出的煙可驅蚊子。針對東北俗稱“草爬子”、學名“蜱蟲”,專在動物皮膚上吸血,有的蜱還帶有能傳播于人的森林腦炎病毒,目前尚無對其有驅避作用的藥劑,只能依靠扎緊衣褲開口處,防止其鉆入。上述傳統方法對于進入戶外或者野外的人或動物,均有較高要求,采用遮蔽、套衣的方法,對于炎熱、悶濕的戶外天氣,對于人或動物是一種極強的要求,此外,雖能有效避免蟲蛇侵擾,但操作起來繁瑣,并且對于人們的防驅蚊蟲、驅蛇的意識有一定要求,因此實際操作起來往往不能被大眾采納與實施。而向人身體噴灑蚊蟲驅避劑,也會由于驅避劑的作用效果時間而需要不斷補入噴涂,操作繁瑣,同樣可能被大眾摒棄,并且在野外活動中,對付蟲、蛇侵襲的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以防為主。
除了野外,即使是在日常戶外,由于人們在夏天都是穿的短袖和短褲,故而給了蚊蟲很大的叮咬機會以及空間,被蚊蟲叮咬一下看似是小事,其實不然,許多蚊蟲都帶有傳染病,特別是對免疫力較低的兒童、老人有極大的危害,現市面上的各種驅蚊產品,都是通過在空氣中散發出各種氣體或是蚊香的煙霧來達到驅蚊效果,人們在驅蚊的同時不僅會吸入這種氣體或煙霧,對身體帶來不良的反應,而且機動性不好,如果人們一旦離開這個地域便不能得到保護。
此外,由于我國目前在森林和農業防治病蟲害中,大量使用化學驅蟲劑,環境污染嚴重,毒副作用大大危機人和動物的生命安全,而且造成土地和水源的嚴重污染,國家在驅蟲方面,每年要付出大量人力和財力來治理蟲害的問題,而且效果卻不佳,具國家林業部門統計,每年國家用于驅蟲劑方面造成的損失,不亞于一場大火所造成地損失。而且大量使用化學驅蟲劑帶來了嚴重的后果,成本高,浪費嚴重,藥效時間短,驅蟲效果不佳,而且也由于長期使用,產生抗藥性,危害無窮。
因而,研究與掌握蟲、蛇的驅避與防治知識,就成了每個野外生存者的必需。同時針對對環境的保護,也亟待研究出更有效的、同時對人體無任何的副作用,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的用于防蟲蛇的藥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驅蚊止癢,防蛇防蟲,無毒無刺激的藥物,使用范圍廣,操作方便,效果顯著。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一種防蟲蛇的藥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蛇床子4-6份、苦楝皮4-6份、側柏葉4-6份、煙葉4-6份、蒼耳子4-6份、馬齒莧4-6份、苦參8-12份、百部8-12份、半夏2-4份、苦杏仁0.4-0.6份。
優選的,所述藥物包括:蛇床子5份、苦楝皮5份、側柏葉5份、煙葉5份、蒼耳子5份、馬齒莧5份、苦參10份、百部10份、半夏3份、苦杏仁0.5份。
優選地,本發明的防蟲蛇的藥物,是經過以下步驟制得:
(1)取蛇床子、苦楝皮、側柏葉、煙葉、蒼耳子,粉碎后加80~120重量份的水煎煮,煎煮前加水浸泡2小時,后煎煮0.5小時,過濾分離出濾液,將濾渣按所述煎煮步驟再次進行煎煮2次,合并濾液,濃縮至55℃相對密度為1.2-1.3的濃縮液備用;
(2)取馬齒莧、苦參、百部、半夏、苦杏仁粉碎磨細,過40-60目篩,混合得細粉,加乙醇溶液浸泡2小時,再加20~40重量份的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55℃相對密度為1.1-1.15的濃縮液備用;
(3)將步驟(1)和(2)制得的濃縮液混合,即得。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的藥物在制備防蟲蛇藥物中的應用。
優選的,所述應用本發明提取的濃縮液稀釋后埋在土壤中,或者放入水泥中,或者噴灑于戶外,即可有效趨避蟲蛇等害蟲。
本發明所用藥材藥理藥效為:
側柏葉:味苦、澀,性寒。歸肺、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發烏發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熱咳嗽,血熱脫發,須發早白。
蛇床子:性味:性溫,味辛、苦。功能主治: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于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
苦楝皮:味苦,性寒。歸肝、脾、胃經。具有殺蟲,療癬之效。用于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外治疥癬瘙癢。
煙葉:辛,溫。有毒。消腫解毒,殺蟲。用于疔瘡腫毒,頭癬,白癬,禿瘡,毒蛇咬傷。滅釘螺、蚊、蠅、老鼠。多外用。
蒼耳子:味苦、甘、辛,性溫。歸肺、肝經。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鼻淵,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等證。
馬齒莧:性寒,味酸,歸心、肝、脾、大腸經。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
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百部:味甘、苦,性微溫。歸肺經。潤肺下氣止咳,殺蟲滅虱。百部主治用于新久咳嗽,肺癆咳嗽,頓咳,外用于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
半夏:辛、溫,有毒。辛溫燥散,具降逆、止嘔、和胃、化痰之功。
苦杏仁: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用于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秘。
本發明中蛇床子、苦楝皮、苦參、百部具有殺蟲,療癬之效。煙葉制成浸出液噴灑,或點煙熏,可以有效驅蟲。側柏葉、蒼耳子、馬齒莧、半夏、苦杏仁與上述藥物相輔相成,共起驅蟲、趨蛇的作用。
本發明中藥組方是蛇床子、苦楝皮、苦參、百部為君藥,馬齒莧、半夏、苦杏仁為臣藥,煙葉為使藥,側柏葉、蒼耳子為佐藥;君臣佐使諸藥配合,利用各藥物間結合的相互補充之效,協同作用,互為輔助,共同達到趨避蚊蟲、蛇害的功效。
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
本發明選用天然中藥為原料,采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來趨避蟲蛇,無任何毒副作用,且不會對環境或者人體造成損傷。實驗表明,該藥物對于蟲蛇等有較好的趨避效果,總趨避率為98%,且持續時間持久,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在進一步描述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之前,應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體實施方案;還應當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的術語是為了描述特定的具體實施方案,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在本發明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除非文中另外明確指出,單數形式“一個”、“一”和“這個”包括復數形式。
當實施例給出數值范圍時,應理解,除非本發明另有說明,每個數值范圍的兩個端點以及兩個端點之間任何一個數值均可選用。除非另外定義,本發明中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意義相同。除實施例中使用的具體方法、設備、材料外,根據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現有技術的掌握及本發明的記載,還可以使用與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設備、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現有技術的任何方法、設備和材料來實現本發明。
下文結合具體實施例和對比例對本發明的實驗效果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1)取蛇床子5g、苦楝皮5g、側柏葉5g、煙葉5g、蒼耳子5g,粉碎后加水煎煮,煎煮前加水浸泡2小時,后煎煮0.5小時,過濾分離出濾液,將濾渣按所述煎煮步驟再次進行煎煮2次,合并濾液,濃縮至55℃相對密度為1.2-1.3的濃縮液備用;
(2)取馬齒莧5g、苦參10g、百部10g、半夏3g、苦杏仁0.5g粉碎磨細,過40-60目篩,混合得細粉,加乙醇溶液浸泡2小時,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55℃相對密度為1.1-1.15的濃縮液備用;
(3)將步驟(1)和(2)制得的濃縮液混合,即得。
對比例1
取蛇床子10g、苦楝皮10g、馬齒莧10g、苦參15g、百部15g,粉碎后加水煎煮,煎煮前加水浸泡2小時,后煎煮0.5小時,過濾分離出濾液,將濾渣按所述煎煮步驟再次進行煎煮2次,合并濾液,濃縮至55℃相對密度為1.2-1.3的濃縮液,即得。
對比例2
(1)取蛇床子5g、苦楝皮5g、馬齒莧5g、苦參10g、百部10g,粉碎后加水煎煮,煎煮前加水浸泡2小時,后煎煮0.5小時,過濾分離出濾液,將濾渣按所述煎煮步驟再次進行煎煮2次,合并濾液,濃縮至55℃相對密度為1.2-1.3的濃縮液,即得。
(2)取地膚子5g、五倍子10g、艾葉10g、薰衣草3g、白頭翁0.5g粉碎磨細,過40-60目篩,混合得細粉,加乙醇溶液浸泡2小時,再加水煎煮2次,每次0.5小時,合并濾液,濃縮至55℃相對密度為1.1-1.15的濃縮液備用;
(3)將步驟(1)和(2)制得的濃縮液混合,即得。
對上述實施例和對比例中制得的藥物進行藥效測試。
一、實驗例對蟲害的趨避作用
1、在三個4平方米的實驗空間,分別為實施例1組、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放入無外界蚊蟲干擾的實驗室內,通過溫濕度控制器將實驗空間溫度控制在溫度30℃,相對濕度40%,實驗空間內中心1平方米范圍噴灑本發明實施例1組、對比例1組和對比例2組藥物提取液,分別對蚊子、跳蚤、蟑螂、臭蟲、蜱蟲、扁虱、蝮蛇進行分類測試,分別在10、20、30、40小時內1平方米范圍內的蟲蛇進行計數,檢測數據見表1。
表1,1平方米范圍內的蟲蛇計數結果
由表1得出各類昆蟲在各時間段的驅避率,并得出表2。
驅避率為(放入數量-剩余數量)/放入數量。
表2,1平方米范圍內的驅避率結果
由表1和表2結果可知,本發明中藥物的驅蟲率較高,對于蚊子、跳蚤、蟑螂、臭蟲、蜱蟲、扁虱、蝮蛇均有較好的趨避作用,其中對于蚊子、蟑螂、臭蟲的趨避作用非常顯著,對于跳蚤、蜱蟲、蝮蛇的趨避作用也較為明顯,尤其是針對蜱蟲,相對于其他藥物而言,本發明所述實施例1的藥物,對蜱蟲的趨避效果突出。同時,對比例1或對比例2中藥物,雖然對蚊子、蟑螂、臭蟲的具有一定的趨避作用,但效果不如實施例1效果顯著,而對于跳蚤、蜱蟲、蝮蛇的趨避作用更弱,尤其是蜱蟲,其趨避作用基本表現不出來。
從趨避作用的持續時間觀察,本發明所述藥物,對蚊蟲、蛇等的趨避作用持續時間長,達到40小時時仍具有一定作用,而對比例1、對比例2藥物的藥效持續時間僅維持20小時左右,20小時后趨避效果明顯不能增加。
上述結果提示:本發明藥物持續作用長,對各種蚊蟲的趨避作用明顯,并且采用中藥制劑組成,對于環境、人體均為副作用。
本發明解決了蚊、臭蟲、跳蚤、虱子、蜱蟲、蝮蛇及其他昆蟲對人類的騷擾傷害,對外出旅游及其他野外作業人員都具有較好的防護作用。給人的生產、生活帶來持久、方便的保護,為人類創造了一種安全、舒適的生存環境。
本發明所述用于防蟲蛇的藥物,其優勢環保,長效,低價,無毒,對人和動物無害,可以大量推廣,會給國家節省大量人力和財力,同時也會產生很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上面對本發明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