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立體紅樅菌高效綠色培育室及培育紅樅菌的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866674閱讀:557來源:國知局
立體紅樅菌高效綠色培育室及培育紅樅菌的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保溫室內立體培育領域的一種立體紅樅菌高效綠色培育室及培育紅樅菌的方法。



背景技術:

紅樅菌是中部凹陷的半球形菇,是野生生長在松林的野生菌,因味道好、營養價值高而備受人們的歡迎;但人工培育的難度很大,導致市場上基本上沒有紅樅菌出售。為了使紅樅菌能夠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日常佳肴,我們對紅樅菌的人工立體培育進行多次試驗,在多次失敗之后總結經驗和教訓,經過長達七年之久的研究和試驗培育,終于成功地完成了人工立體培育紅樅菌的新技術研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涉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設備培育高品質的紅樅菌及其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述的立體紅樅菌高效綠色培育室采用營養液從內向外滲透的灌溉方式給紅樅菌培育基補充營養來進行培育;

立體紅樅菌高效綠色培育室包括保溫培育室、硬質地面、樓層架、培育架、培育營養層、、常照光裝置、高強度閃光裝置、組合罐;所述的培育架包括固定培育架和可旋轉培育架。

所述的保溫培育室內能夠保溫和能夠調整溫度,在保溫培育室內安裝有加熱裝置和冷凍降溫裝置或冷氣降溫裝置;在保溫培育室內設置有硬質地面和樓層架,在保溫培育室內的頂部和樓層架的擱置面的下面安裝有常照光裝置和高強度閃光裝置;在硬質地面上的插入孔內有樓層架的支撐柱的下端的插入頭插入其中,上面的一層樓層架的支撐柱的插入頭插入下面的一層樓層架上面的插入孔中,硬質地面與樓層架組成多層次的培育層,硬質地面與樓層架的擱置面相互平行。在硬質地面和每一層樓層架的上面均勻放置有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在固定培育架的托盤上或可旋轉培育架的托盤上固定有培育營養層;每一個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是一個培育行,在硬質地面上和每一層樓層架上有多個培育行;固定在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的一端的端部的連接管與四通管的一個通口連接,四通管的其余三個通口分別與組合罐的營養液腔底部的營養液孔連接的管道、消毒液腔底部的消毒液孔連接的管道和組合罐上部的空氣孔連接的管道連接,在連接營養液孔、消毒液孔、空氣孔的管道中分別安裝有控制的開關。

所述的保溫培育室是培育紅樅菌的、能夠保溫和能夠調整溫度的棚或室或庫,采用保溫的棚時,保溫的棚有遮光層。

所述的固定培育架包括基座、橫撐、內襯管、托盤、橡膠墊、連接管;所述的橡膠墊是中間有孔的環形密封墊;在銜接孔外面的過孔下面的內襯管上固定有托盤,內襯管的下端的銜接孔套接在基座上面的凸出接頭上,橡膠墊墊在銜接孔的內端與凸出接頭的上端之間密封連接處,連接管的端部插入或旋入基座端部的連接孔內,基座內的上通孔與內襯管貫通、直通孔與連接管的內部貫通;橫撐固定在基座的兩邊穩定固定培育架不向兩邊傾斜,連接管固定在基座的前后兩端把基座串聯起來并穩定固定培育架不向前后傾斜,固定培育架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的連接孔有堵頭堵死通道,連接固定培育架另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的連接管與四通管的一端連接;一個固定培育架有多個基座、多個橫撐、多個內襯管和多個托盤。

所述的可旋轉培育架包括基座、橫撐、內襯管、托盤、渦輪、蝸桿、滑轉密封墊片、連接管;所述的滑轉密封墊片是中間有孔的、能夠滑轉和密封的墊片;連接管的端部插入或旋入基座端部的連接孔內,基座內的上通孔與內襯管貫通、直通孔與連接管的內部貫通;內襯管的下端的銜接孔套接在基座上面的凸出接頭上,滑轉密封墊片墊在銜接孔的內端與凸出接頭的上端之間密封連接處;內襯管外面的下端或靠近下端處固定有渦輪,在渦輪的上面與最下面的過孔之間的內襯管上固定有托盤;渦輪與蝸桿配合,蝸桿能夠帶動渦輪旋轉,蝸桿的軸直接與變頻電動機的軸硬連接或軟連接,或者,蝸桿的軸通過變速器再與普通電動機的軸連接;橫撐固定在基座的兩邊穩定可旋轉培育架不向兩邊傾斜,連接管固定在基座的前后兩端把基座串聯起來并穩定培育架不向前后傾斜,可旋轉培育架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的連接孔有堵頭堵死通道,連接可旋轉培育架另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的連接管與四通管的一端連接;一個可旋轉培育架有多個基座、多個橫撐、多個內襯管和多個托盤。

所述的基座的上面有小于基座下面部分的凸出接頭,基座的左右兩邊能夠固定橫撐,基座的前端和后端都有連接孔,基座內的直通孔與基座的前端和后端的連接孔貫通,與基座內的直通孔垂直并貫通的上通孔穿破小于基座下面部分的凸出接頭的上端面,直通孔與上通孔形成內三通。

所述的橫撐是橫向的支撐。所述的基座與橫撐是分開制造后的組合體或制造成為一個整體。

所述的內襯管是固定托盤的空心管,銜接孔在空心管的下端,銜接孔上面部分的空心管內部空腔是營養供給腔,在銜接孔以上的營養供給腔部分制造有過孔。

所述的托盤是支撐培育營養層的載體,托盤與內襯管配合能夠固定培育營養層。

所述的連接管是空心管,用于輸送營養液、消毒液和壓縮空氣。

所述的硬質地面是硬質的混凝土層,硬質地面是樓層架的基礎,硬質地面上設有插入孔;硬質地面的作用:一、阻止土壤中的細菌進入保溫培育室中而起到隔離病毒的作用,二、硬質地面用于放置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和安裝樓層架,并承受樓層架和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的自身重量和其所承受的所有重量;在平整硬質地面下面的地面時,把地面整理成斜坡面,之后在斜坡面上采用水泥澆筑成為傾斜的硬質地面。

所述的樓層架包括層次板和支撐柱,支撐柱的上端固定在層次板的下面一面,支撐柱支撐層次板;所述的層次板與支撐柱是一個整體或層次板與支撐柱是分開制造后的組合體;層次板的上面一面是擱置面,在擱置面上有插入孔,在支撐柱的下端有插入頭,插入頭是穩定支撐柱的部分,支撐柱在插入頭以上的部分是柱體、是支撐截面的部分,插入頭的截面面積小于支撐柱的柱體的截面面積;樓層架是放置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的載體。

所述的插入頭有錐度,插入頭的截面是正五邊形或圓形;所述的插入孔是錐度孔,插入孔的截面是正五邊形或圓形;所述的有錐度的插入頭能夠很方便的方便插入所述的錐度孔中,錐度孔與有錐度的插入頭配合能夠自動找到結合面而不需要留出配合間隙,錐度孔與有錐度的插入頭配合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壓越緊而不會產生松動和搖晃。

所述的培育營養層是紅樅菌培育基,是儲存營養成分的部分和培育紅樅菌的組合成分的固體層,是培育紅樅菌的營養成分材料加工成為粉末后再混合到一起加入松針水后的發酵體;所述的松針水是用松針熬成的水汁;所述的紅樅菌培育基的材料包括:松枝、玉米芯、松林細沙土、谷殼、石膏、白糖,其成分的比例為:松枝5份、玉米芯2份、松林細沙土2份、谷殼1份、石膏1份、白糖1份。所述的培育營養層能夠與營養液配合而重復使用,多次培育紅樅菌。

為了使紅樅菌培育基在內襯管上固定牢固和讓接種菌袋在紅樅菌培育基固定牢固,采用內固定網將紅樅菌培育基固定在內襯管上,采用外固定網將接種菌袋固定在紅樅菌培育基上。

所述的常照光裝置包括白熾燈和綠光燈,白熾燈和綠光燈的控制線路與燈光照射控制器連接;所述的高強度閃光裝置的控制線路與燈光照射控制器連接;燈光照射控制器控制常照光裝置的所有燈光的關閉和照射及照射的時間,并同時控制著高強度閃光裝置閃照的高強度光的時間和閃照的時間長短。

為了使紅樅菌有野生的味道,采用白熾燈與綠光燈的循環照射和高強度閃光裝置的瞬間的閃光照射使紅樅菌獲得野生環境的生長條件,能夠促使紅樅菌的菌蓋上的環紋環形成和增強紅樅菌的吸收營養成分的能力。

為了使培育出來的紅樅菌的產量更高、品質更好,在紅樅菌的培育過程中要給培育營養層內輸送營養液;所述的營養液是由麥麩、松針、菜籽、松子、石膏混合后打成的漿再加入少量白糖和磷酸二氫鉀混合均勻后經過發酵而成的乳液,再把發酵后的乳液濾去渣而得到的無渣乳液;營養液材料成分的比例為:麥麩15份、松針6份、菜籽3份、松子2份、白糖1份、石膏1份、磷酸二氫鉀1份。在營養液中加入磷酸二氫鉀成分,使紅樅菌培育基的營養成分保持長久,并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使生長出來紅樅菌的鮮嫩;在營養液中加入松針成分,使紅樅菌培育基的營養成分保持長久,并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使生長出來紅樅菌的顏色鮮艷和鮮嫩;在營養液中加入石膏成分,能夠使紅樅菌的口感清爽細膩;在營養液中加入麥麩成分,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和增加紅樅菌的粉嫩度;在營養液中加入菜籽成分,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增加紅樅菌的營養成分和細膩性,使紅樅菌的口感柔滑細膩。

為了防止給培育營養層內輸送營養液后,培育營養層中的水分含量過高,采用了吹風干燥的方法來減少培育營養層中的水分;所述的吹風干燥是通過壓縮空氣從營養供給腔中經過過孔吹向培育營養層中,空氣把培育營養層中的多余的水分帶出培育營養層外。

紅樅菌的接種菌包的材料采用松木屑、米糠或麥麩粉碎后加入白糖和石膏粉拌勻,再加入松針水拌濕后而成,其成分的比例為松木屑78%、米糠或麥麩20%、白糖1%、石膏粉1%。為了使接種后的紅樅菌的菌包易于圍在內襯管外面的培育營養層的面上,所述的接種菌包制成長方形的薄形的菌包。把接種后的菌包剪開后再圍鋪到內襯管上的培育營養層的表面上,圍鋪到培育營養層的表面上固定后用壓縮空氣從營養供給腔中經過過孔吹向培育營養層中,使接種的菌絲隨壓縮空氣晃動,達到喚醒菌絲出苗和長菌的目的;減少了傳統培育紅樅菌的過程中的人工搔包來喚醒菌絲出苗和長菌的程序,同時也減少了人工搔包時所掏出的紅樅菌培育基的材料的浪費。

所述的保溫培育室內的培育環境是模仿野生的自然生態環境下的培育環境,采用在保溫培育室內設置保溫和降溫的措施來實現溫度控制;培育紅樅菌時不用遵循培育的季節規律,在任意的季節和任意的自然環境中隨時都能夠啟動保溫培育室內的仿野生培育環境而進行有機生態培育;集仿野生生態環境與有機培育和立體培育于每一個保溫培育室內,實現了有機立體農業培育的自動化管理。

所述的冷凍降溫裝置和冷氣降溫裝置是降溫裝置,采用冷凍水循環降溫,或者,采用冷氣循環降溫,或者,采用壓縮機制冷降溫;所述的加熱裝置是采用電能加熱的加熱管或蒸汽循環加熱管或熱風循環加熱裝置,是升溫裝置。

為了提高紅樅菌的品質和利于紅樅菌的生長,內襯管和托盤在制造時采用無毒的塑料或玻璃鋼或不銹鋼制造。

為了防止病毒和能夠對培育營養層進行殺菌,采用2%至3%的生石灰水對培育營養層進行消毒殺菌;其消毒殺菌的方法是將2%至3%的生石灰水放入消毒液罐中,通過管道和營養供給腔輸入待種的紅樅菌培育基上對紅樅菌培育基進行消毒殺菌。

所述的組合罐的有隔板把內腔分為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通過隔板相互密封,在隔板的頂部有通氣孔,通氣孔把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相互貫通;營養液腔的下面部分是儲存營養液的部分,消毒液腔的下面部分是儲存消毒液的部分,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的上面部分是儲存壓縮空氣的部分,輸出營養液的營養液孔在營養液腔的底部,輸出消毒液的消毒液孔在消毒液腔的底部,輸出壓縮空氣的空氣孔在組合罐的頂部,壓縮空氣在營養液和消毒液的上面起到輸液泵的作用。

為了使營養液和消毒液能夠輸送到培育營養層中,采用打氣泵把高壓氣體輸入組合罐中,在組合罐內的營養液和消毒液的上面產生氣壓而能夠分別推動營養液和消毒液。

為了使培育出來的紅樅菌便于收採,在培育行之間留有行距。

培育紅樅菌時,先將紅樅菌的接種菌包送入冷凍室內用零下15℃以下的冷氣冷凍10個小時,達到冷凍滅菌的目的。滅菌之后,把解凍后的接種菌包送入23℃至25℃的無菌接菌室內,將菌苗放進接種菌包進行接種,24小時完成接種。之后,將接種后的菌包送入25℃至32℃的室內進行培育,40至45天后,接種菌包內有白色的菌絲鋪滿菌包即為菌絲培育成功。之后,將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送入保溫培育室內對紅樅菌進行培育,培育紅樅菌時,保溫培育室內的溫度低于25℃時通過加熱裝置加熱調整到25℃以上,保溫培育室內的溫度高于32℃時通過冷凍降溫或冷氣降溫調整到32℃以下,再將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剪開后再圍鋪到內襯管周圍的培育營養層的表面上固定;在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圍鋪到培育營養層的表面上后的前一天要對菌絲進行搔擾,俗稱搔包;搔擾菌絲時,關閉消毒液孔和營養液孔與連接管連接的開關后打開空氣孔與連接管連接的開關,壓縮空氣進入營養供給腔內通過過孔進入培育營養層后再吹動菌絲,通過壓縮空氣晃動菌絲3次、每次晃動10分鐘后關閉壓縮空氣的進氣開關,晃動菌絲時能夠喚醒菌絲,使菌絲出苗和長菌,一天后停止搔擾菌絲;菌絲長出菌苗后,菌苗的根深入培育營養層內吸收營養而成長,此時,要用常照光裝置的燈光和高強度閃光裝置的閃光照射培育營養層及給培育營養層供給營養,常照光照射的方式采用白熾燈和綠光燈交替照射的方式照射培育營養層,高強度閃光裝置發出閃光照射培育營養層,供給營養的方式采用營養液補充法,出菌苗的初期每2天補充一次、成菌后每天補充一次;保溫培育室內安裝固定培育架的照射燈光時,直接打開燈光的開關;保溫培育室內安裝可旋轉培育架的照射燈光時,要先接通帶動蝸桿旋轉的電動機的電源,使蝸桿帶動渦輪旋轉后再打開燈光的開關,而使燈光的光線照射在旋轉的培育營養層上,繼而使培育營養層上的菌苗獲得的高效均勻,關閉燈光時切斷帶動蝸桿旋轉的電動機的電源;照射燈光時,用常照光裝置的白熾燈照射1分鐘后用綠光燈照射5分鐘,交替照射2小時后關閉燈光間隔1小時后再用白熾燈與綠光燈交替照射,每隔9小時在綠光燈開起時打開高強度閃光裝置用高強度閃光照射培育營養層3秒鐘,如此循環不停的光照直至採收完紅樅菌為止;不同光線的循環照射使紅樅菌獲得野生環境的生長條件,能夠促使紅樅菌的菌蓋上的環紋環形成和增強紅樅菌的吸收營養成分的能力,使菌蓋肥大、菌桿粗壯;補充營養時,打開營養液孔與連接管連接的管道上的開關,營養液進入營養供給腔內后經過過孔進入培育營養層中,待培育營養層的表面出現濕潤而顏色加深時關閉開關,停止輸送營養液;在紅樅菌的培育過程中,要經常給保溫培育室內通風換氣和給保溫培育室內進行空氣循環,保證保溫培育室內的空氣新鮮;在保溫培育室內培育的紅樅菌是陸續成熟的,紅樅菌的菌蓋直徑達到8至10cm時,菌蓋的色彩紫紅而鮮艷、環紋明顯,菌桿圓潤而透出肉色,整個紅樅菌香氣四溢,此時是紅樅菌成熟的標志,採收成熟的紅樅菌;紅樅菌的菌種植入培育營養層后能夠再次生出菌種,加上營養液的持續補充培育營養層,使紅樅菌能夠每天採收,持續採收時間長達18個月,完成高品質的紅樅菌的一個輪次的培育全過程。

上一輪次的紅樅菌採收后,進行第二輪培育紅樅菌時,采用2%至3%的生石灰水對培育營養層進行消毒殺菌;其消毒殺菌的方法是將2%至3%的生石灰水放入消毒液罐中,通過管道和營養供給腔輸入到待種的紅樅菌培育基上對紅樅菌培育基進行消毒殺菌,生石灰水的輸入量為剛好浸濕培育營養層為標準,培育營養層浸濕后關閉消毒通道的開關;消毒一天后,打開與空氣孔連接的開關用壓縮空氣吹干紅樅菌培育基;之后,關閉與空氣孔連接的開關、打開與營養液孔連接的開關給培育營養層輸送營養液,待培育營養層的表面出現濕潤而顏色加深時關閉開關,停止輸送營養液;之后再將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鋪到培育營養層的上面,進入第二輪的紅樅菌培育。

本發明立體紅樅菌高效綠色培育室培育紅樅菌的方法簡單而操作容易,采用營養液從內部供給到培育營養層而不對生長在營養層表面的紅樅菌造成污染,營養供給充足、培育紅樅菌環保,便于規模化和產業化在四季培育紅樅菌,保證了市場的四季供應;培育出來的紅樅菌的產量高、品質好,產業化的商業價值高;同時,紅樅菌培育基能夠重復多次培育紅樅菌,降低了紅樅菌的培育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固定培育架和培育營養層組合成的培育行的外觀示意圖;

圖2是可旋轉培育架和培育營養層組合成的培育行的外觀示意圖;

圖3是培育營養層和固定培育架組合的主視圖的外觀示意圖;

圖4是培育營養層和可旋轉培育架組合的主視圖的外觀示意圖。

圖5是培育營養層和固定培育架組合的主視圖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培育營養層和可旋轉培育架組合的主視圖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內襯管與托盤的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固定有渦輪的內襯管與托盤的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基座與橫撐組合的外觀示意圖;

圖10是基座與橫撐組合的俯視圖的外觀示意圖。

圖11是地面隔離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樓層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支撐柱下端的仰視圖的外觀示意圖;

圖14是組合罐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基座1、橫撐2、凸出接頭3、直通孔4、連接孔5、上通孔6、內襯管7、銜接孔8、營養供給腔9、過孔10、滑轉密封墊片11、托盤12、連接管13、渦輪14、培育營養層15、蝸桿16、插入孔17、插入頭18、組合罐19、隔板20、通氣孔21、營養液孔22、空氣孔23、橡膠墊24、消毒液孔25。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立體紅樅菌高效綠色培育室包括保溫培育室、硬質地面、樓層架、培育架、培育營養層15、常照光裝置、高強度閃光裝置、組合罐19;所述的培育架包括固定培育架和可旋轉培育架。

所述的保溫培育室內能夠保溫和能夠調整溫度,在保溫培育室內安裝有加熱裝置和冷凍降溫裝置或冷氣降溫裝置;在保溫培育室內設置有硬質地面和樓層架,在保溫培育室內的頂部和樓層架的擱置面的下面安裝有常照光裝置和高強度閃光裝置;在硬質地面上的插入孔內有樓層架的支撐柱的下端的插入頭插入其中,上面的一層樓層架的支撐柱的插入頭插入下面的一層樓層架上面的插入孔中,硬質地面與樓層架組成多層次的培育層,硬質地面與樓層架的擱置面相互平行。在硬質地面和每一層樓層架的上面均勻放置有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在固定培育架的托盤上或可旋轉培育架的托盤12上固定有培育營養層15;每一個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是一個培育行,在硬質地面上和每一層樓層架上有多個培育行;固定在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的一端的端部的連接管13與四通管的一個通口連接,四通管的其余三個通口分別與組合罐19的營養液腔底部的營養液孔22連接的管道、消毒液腔底部的消毒液孔25連接的管道和組合罐19上部的空氣孔23連接的管道連接,在連接營養液孔22、消毒液孔25、空氣孔23的管道中分別安裝有控制的開關。

所述的保溫培育室是培育紅樅菌的、能夠保溫和能夠調整溫度的棚或室或庫,采用保溫的棚時,保溫的棚有遮光層。

所述的固定培育架包括基座1、橫撐2、內襯管7、托盤12、橡膠墊24、連接管13;所述的橡膠墊是中間有孔的環形密封墊;在銜接孔8外面的過孔下面的內襯管7上固定有托盤12,內襯管7的下端的銜接孔8套接在基座1上面的凸出接頭3上,橡膠墊24墊在銜接孔8的內端與凸出接頭3的上端之間密封連接處,連接管13的端部插入或旋入基座1端部的連接孔5內,基座1內的上通孔6與內襯管7貫通、直通孔4與連接管13的內部貫通;橫撐2固定在基座1的兩邊穩定固定培育架不向兩邊傾斜,連接管13固定在基座1的前后兩端把基座1串聯起來并穩定固定培育架不向前后傾斜,固定培育架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1的連接孔5有堵頭堵死通道,連接固定培育架另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1的連接管13與四通管的一端連接;一個固定培育架有多個基座1、多個橫撐2、多個內襯管7和多個托盤12。

所述的可旋轉培育架包括基座1、橫撐2、內襯管7、托盤12、渦輪14、蝸桿16、滑轉密封墊/11、連接管13;所述的滑轉密封墊片11是中間有孔的、能夠滑轉和密封的墊片;連接管13的端部插入或旋入基座1端部的連接孔5內,基座1內的上通孔6與內襯管7貫通、直通孔4與連接管13的內部貫通;內襯管7的下端的銜接孔8套接在基座1上面的凸出接頭3上,滑轉密封墊片11墊在銜接孔8的內端與凸出接頭3的上端之間密封連接處;內襯管7外面的下端或靠近下端處固定有渦輪14,在渦輪14的上面與最下面的過孔10之間的內襯管7上固定有托盤12;渦輪14與蝸桿16配合,蝸桿16能夠帶動渦輪14旋轉,蝸桿16的軸直接與變頻電動機的軸硬連接或軟連接,或者,蝸桿16的軸通過變速器再與普通電動機的軸連接;橫撐2固定在基座1的兩邊穩定可旋轉培育架不向兩邊傾斜,連接管13固定在基座1的前后兩端把基座1串聯起來并穩定培育架不向前后傾斜,可旋轉培育架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1的連接孔5有堵頭堵死通道,連接可旋轉培育架另一端的最后一個基座1的連接管13與四通管的一端連接;一個可旋轉培育架有多個基座1、多個橫撐2、多個內襯管7和多個托盤12。

所述的基座1的上面有小于基座下面部分的凸出接頭3,基座1的左右兩邊能夠固定橫撐2,基座1的前端和后端都有連接孔5,基座1內的直通孔4與基座1的前端和后端的連接孔5貫通,與基座1內的直通孔4垂直并貫通的上通孔6穿破小于基座下面部分的凸出接頭3的上端面,直通孔4與上通孔6形成內三通。

所述的橫撐2是橫向的支撐。所述的基座1與橫撐2是分開制造后的組合體或制造成為一個整體。

所述的內襯管7是固定托盤12的空心管,銜接孔8在空心管的下端,銜接孔8上面部分的空心管內部空腔是營養供給腔9,在銜接孔8以上的營養供給腔9部分制造有過孔10。

所述的托盤12是支撐培育營養層15的載體,托盤12與內襯管7配合能夠固定培育營養層15。

所述的連接管13是空心管,用于輸送營養液、消毒液和壓縮空氣。

所述的硬質地面是硬質的混凝土層,硬質地面是樓層架的基礎,硬質地面上設有插入孔17;硬質地面的作用:一、阻止土壤中的細菌進入保溫培育室中而起到隔離病毒的作用,二、硬質地面用于放置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和安裝樓層架,并承受樓層架和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的自身重量和其所承受的所有重量;在平整硬質地面下面的地面時,把地面整理成斜坡面,之后在斜坡面上采用水泥澆筑成為傾斜的硬質地面。

所述的樓層架包括層次板和支撐柱,支撐柱的上端固定在層次板的下面一面,支撐柱支撐層次板;所述的層次板與支撐柱是一個整體或層次板與支撐柱是分開制造后的組合體;層次板的上面一面是擱置面,在擱置面上有插入孔17,在支撐柱的下端有插入頭18,插入頭18是穩定支撐柱的部分,支撐柱在插入頭以上的部分是柱體、是支撐截面的部分,插入頭18的截面面積小于支撐柱的柱體的截面面積;樓層架是放置固定培育架或可旋轉培育架的載體。

所述的插入頭18有錐度,插入頭18的截面是正五邊形或圓形;所述的插入孔17是錐度孔,插入孔的截面是正五邊形或圓形;所述的有錐度的插入頭能夠很方便的方便插入所述的錐度孔中,錐度孔與有錐度的插入頭18配合能夠自動找到結合面而不需要留出配合間隙,錐度孔與有錐度的插入頭18配合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壓越緊而不會產生松動和搖晃。

所述的培育營養層15是紅樅菌培育基,是儲存營養成分的部分和培育紅樅菌的組合成分的固體層,是培育紅樅菌的營養成分材料加工成為粉末后再混合到一起加入松針水后的發酵體;所述的松針水是用松針熬成的水汁;所述的紅樅菌培育基的材料包括:松枝、玉米芯、松林細沙土、谷殼、石膏、白糖,其成分的比例為:松枝5份、玉米芯2份、松林細沙土2份、谷殼1份、石膏1份、白糖1份。所述的培育營養層15能夠與營養液配合而重復使用,多次培育紅樅菌。

為了使紅樅菌培育基在內襯管上固定牢固和讓接種菌袋在紅樅菌培育基固定牢固,采用內固定網將紅樅菌培育基固定在內襯管上,采用外固定網將接種菌袋固定在紅樅菌培育基上。

所述的常照光裝置包括白熾燈和綠光燈,白熾燈和綠光燈的控制線路與燈光照射控制器連接;所述的高強度閃光裝置的控制線路與燈光照射控制器連接;燈光照射控制器控制常照光裝置的所有燈光的關閉和照射及照射的時間,并同時控制著高強度閃光裝置閃照的高強度光的時間和閃照的時間長短。

為了使紅樅菌有野生的味道,采用白熾燈與綠光燈的循環照射和高強度閃光裝置的瞬間的閃光照射使紅樅菌獲得野生環境的生長條件,能夠促使紅樅菌的菌蓋上的環紋環形成和增強紅樅菌的吸收營養成分的能力。

為了使培育出來的紅樅菌的產量更高、品質更好,在紅樅菌的培育過程中要給培育營養層15內輸送營養液;所述的營養液是由麥麩、松針、菜籽、松子、石膏混合后打成的漿再加入少量白糖和磷酸二氫鉀混合均勻后經過發酵而成的乳液,再把發酵后的乳液濾去渣而得到的無渣乳液;營養液材料成分的比例為:麥麩15份、松針6份、菜籽3份、松子2份、白糖1份、石膏1份、磷酸二氫鉀1份。在營養液中加入磷酸二氫鉀成分,使紅樅菌培育基的營養成分保持長久,并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使生長出來紅樅菌的鮮嫩;在營養液中加入松針成分,使紅樅菌培育基的營養成分保持長久,并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使生長出來紅樅菌的顏色鮮艷和鮮嫩;在營養液中加入石膏成分,能夠使紅樅菌的口感清爽細膩;在營養液中加入麥麩成分,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和增加紅樅菌的粉嫩度;在營養液中加入菜籽成分,能夠促進紅樅菌的快速生長,增加紅樅菌的營養成分和細膩性,使紅樅菌的口感柔滑細膩。

為了防止給培育營養層15內輸送營養液后,培育營養層15中的水分含量過高,采用了吹風干燥的方法來減少培育營養層15中的水分;所述的吹風干燥是通過壓縮空氣從營養供給腔9中經過過孔10吹向培育營養層15中,空氣把培育營養層15中的多余的水分帶出培育營養層15外。

紅樅菌的接種菌包的材料采用松木屑、米糠或麥麩粉碎后加入白糖和石膏粉拌勻,再加入松針水拌濕后而成,其成分的比例為松木屑78%、米糠或麥麩20%、白糖1%、石膏粉1%。為了使接種后的紅樅菌的菌包易于圍在內襯管7外面的培育營養層15的面上,所述的接種菌包制成長方形的薄形的菌包。把接種后的菌包剪開后再圍鋪到內襯管7上的培育營養層15的表面上,圍鋪到培育營養層15的表面上固定后用壓縮空氣從營養供給腔9中經過過孔10吹向培育營養層15中,使接種的菌絲隨壓縮空氣晃動,達到喚醒菌絲出苗和長菌的目的;減少了傳統培育紅樅菌的過程中的人工搔包來喚醒菌絲出苗和長菌的程序,同時也減少了人工搔包時所掏出的紅樅菌培育基的材料的浪費。

所述的保溫培育室內的培育環境是模仿野生的自然生態環境下的培育環境,采用在保溫培育室內設置保溫和降溫的措施來實現溫度控制;培育紅樅菌時不用遵循培育的季節規律,在任意的季節和任意的自然環境中隨時都能夠啟動保溫培育室內的仿野生培育環境而進行有機生態培育;集仿野生生態環境與有機培育和立體培育于每一個保溫培育室內,實現了有機立體農業培育的自動化管理。

所述的冷凍降溫裝置和冷氣降溫裝置是降溫裝置,采用冷凍水循環降溫,或者,采用冷氣循環降溫,或者,采用壓縮機制冷降溫;所述的加熱裝置是采用電能加熱的加熱管或蒸汽循環加熱管或熱風循環加熱裝置,是升溫裝置。

為了提高紅樅菌的品質和利于紅樅菌的生長,內襯管7和托盤12在制造時采用無毒的塑料或玻璃鋼或不銹鋼制造。

為了防止病毒和能夠對培育營養層15進行殺菌,采用2%至3%的生石灰水對培育營養層15進行消毒殺菌;其消毒殺菌的方法是將2%至3%的生石灰水放入消毒液罐中,通過管道和營養供給腔9輸入待種的紅樅菌培育基上對紅樅菌培育基進行消毒殺菌。

所述的組合罐19的有隔板20把內腔分為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通過隔板20相互密封,在隔板20的頂部有通氣孔21,通氣孔21把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相互貫通;營養液腔的下面部分是儲存營養液的部分,消毒液腔的下面部分是儲存消毒液的部分,營養液腔和消毒液腔的上面部分是儲存壓縮空氣的部分,輸出營養液的營養液孔22在營養液腔的底部,輸出消毒液的消毒液孔25在消毒液腔的底部,輸出壓縮空氣的空氣孔23在組合罐19的頂部,壓縮空氣在營養液和消毒液的上面起到輸液泵的作用。

為了使營養液和消毒液能夠輸送到培育營養層中,采用打氣泵把高壓氣體輸入組合罐中,在組合罐內的營養液和消毒液的上面產生氣壓而能夠分別推動營養液和消毒液。

為了使培育出來的紅樅菌便于收採,在培育行之間留有行距。

培育紅樅菌時,先將紅樅菌的接種菌包送入冷凍室內用零下15℃以下的冷氣冷凍10個小時,達到冷凍滅菌的目的。滅菌之后,把解凍后的接種菌包送入23℃至25℃的無菌接菌室內,將菌苗放進接種菌包進行接種,24小時完成接種。之后,將接種后的菌包送入25℃至32℃的室內進行培育,40至45天后,接種菌包內有白色的菌絲鋪滿菌包即為菌絲培育成功。之后,將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送入保溫培育室內對紅樅菌進行培育,培育紅樅菌時,保溫培育室內的溫度低于25℃時通過加熱裝置加熱調整到25℃以上,保溫培育室內的溫度高于32℃時通過冷凍降溫或冷氣降溫調整到32℃以下,再將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剪開后再圍鋪到內襯管7周圍的培育營養層15的表面上固定;在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圍鋪到培育營養層15的表面上后的前一天要對菌絲進行搔擾,俗稱搔包;搔擾菌絲時,關閉消毒液孔和營養液孔與連接管13連接的開關后打開空氣孔與連接管13連接的開關,壓縮空氣進入營養供給腔9內通過過孔10進入培育營養層15后再吹動菌絲,通過壓縮空氣晃動菌絲3次、每次晃動10分鐘后關閉壓縮空氣的進氣開關,晃動菌絲時能夠喚醒菌絲,使菌絲出苗和長菌,一天后停止搔擾菌絲;菌絲長出菌苗后,菌苗的根深入培育營養層15內吸收營養而成長,此時,要用常照光裝置的燈光和高強度閃光裝置的閃光照射培育營養層及給培育營養層15供給營養,常照光照射的方式采用白熾燈和綠光燈交替照射的方式照射培育營養層,高強度閃光裝置發出閃光照射培育營養層,供給營養的方式采用營養液補充法,出菌苗的初期每2天補充一次、成菌后每天補充一次;保溫培育室內安裝固定培育架的照射燈光時,直接打開燈光的開關;保溫培育室內安裝可旋轉培育架的照射燈光時,要先接通帶動蝸桿16旋轉的電動機的電源,使蝸桿16帶動渦輪14旋轉后再打開燈光的開關,而使燈光的光線照射在旋轉的培育營養層15上,繼而使培育營養層15上的菌苗獲得的高效均勻,關閉燈光時切斷帶動蝸桿16旋轉的電動機的電源;照射燈光時,用常照光裝置的白熾燈照射1分鐘后用綠光燈照射5分鐘,交替照射2小時后關閉燈光間隔1小時后再用白熾燈與綠光燈交替照射,每隔9小時在綠光燈開起時打開高強度閃光裝置用高強度閃光照射培育營養層3秒鐘,如此循環不停的光照直至採收完紅樅菌為止;不同光線的循環照射使紅樅菌獲得野生環境的生長條件,能夠促使紅樅菌的菌蓋上的環紋環形成和增強紅樅菌的吸收營養成分的能力,使菌蓋肥大、菌桿粗壯;補充營養時,打開營養液孔與連接管連接的管道上的開關,營養液進入營養供給腔內后經過過孔進入培育營養層中,待培育營養層的表面出現濕潤而顏色加深時關閉開關,停止輸送營養液;在紅樅菌的培育過程中,要經常給保溫培育室內通風換氣和給保溫培育室內進行空氣循環,保證保溫培育室內的空氣新鮮;在保溫培育室內培育的紅樅菌是陸續成熟的,紅樅菌的菌蓋直徑達到8至10cm時,菌蓋的色彩紫紅而鮮艷、環紋明顯,菌桿圓潤而透出肉色,整個紅樅菌香氣四溢,此時是紅樅菌成熟的標志,採收成熟的紅樅菌;紅樅菌的菌種植入培育營養層后能夠再次生出菌種,加上營養液的持續補充培育營養層,使紅樅菌能夠每天採收,持續採收時間長達18個月,完成高品質的紅樅菌的一個輪次的培育全過程。

上一輪次的紅樅菌採收后,進行第二輪培育紅樅菌時,采用2%至3%的生石灰水對培育營養層15進行消毒殺菌;其消毒殺菌的方法是將2%至3%的生石灰水放入消毒液罐中,通過管道和營養供給腔9輸入到待種的紅樅菌培育基上對紅樅菌培育基進行消毒殺菌,生石灰水的輸入量為剛好浸濕培育營養層15為標準,培育營養層浸濕后關閉消毒通道;消毒一天后,打開與空氣孔連接的開關用壓縮空氣吹干紅樅菌培育基;之后,關閉與空氣孔連接的開關、打開與營養液孔連接的開關給培育營養層15輸送營養液,待培育營養層15的表面出現濕潤而顏色加深時關閉開關,停止輸送營養液;之后再將長滿菌絲的接種菌包鋪到培育營養層的上面,進入第二輪的紅樅菌培育。

采用本發明的設備和方法培育紅樅菌,還能夠改變營養液的材料成分和紅樅菌培育基的材料成分或將營養液的材料成分和紅樅菌培育基的材料成分的配比進行改變,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