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稻篩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苗期抗寒品種高效篩選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有65%以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水稻年播種面積3000萬公頃,占世界的20%;產量1.85億噸,占世界的近1/3;單位面積產量6.35噸/公頃,比全球平均產量3.85噸/公頃高65%。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處于寒冷環境,尤其是北方地區,在這些地區種植水稻對于水稻的抗寒性有著很高的要求,水稻抗寒性的強弱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
2015年7月29日公告的中國專利文獻一種水稻苗期耐旱品種快速篩選方法(授權公告號CN102860199B),包括以下步驟:首先經過土壤干旱處理,再經過PEG模擬干旱處理,最后篩選在兩種處理方法下都具有較強的耐旱性的品種。這種方法通過土壤干旱和PEG模擬干旱同時進行,聯合分析結果,可以同時避免兩種干旱處理方法的缺點,最大限度的發揮兩種方法的優點,使得實驗結果準確,篩選出的耐旱品種和干旱敏感品種在進行育種、群體構建、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時,其結果具有更大的可信度,節約研究者的時間和經費。該發明提供了檢測水稻品種的耐旱性檢測,在該方案的基礎上經過合理調整,可以解決現有的水稻苗期抗寒品種篩選效率不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的水稻苗期抗寒品種篩選效率不高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稻苗期抗寒品種高效篩選的方法,具有在水稻苗期抗寒品種篩選上效率高的優點。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水稻苗期抗寒品種高效篩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取北方寒冷稻作區的土壤;
步驟二、取土壤150~170g裝進培養皿;
步驟三、往培養皿中加入水稻種子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水;
步驟四、水稻種子在浸種前將水稻種子在設置有模擬太陽光的環境中曬6~8h,然后將曬好的水稻種子放在干燥、陰涼的地方;
步驟五、將經過曬種后的水稻種子用清水選種,將浮在清水表層的秕谷撈出,選用飽滿的水稻種;
步驟六、將飽滿的水稻種子進行藥劑浸種,催芽處理,再播種于培養皿中,每個培養皿播一個品種,數量為30~40粒;
步驟七、將培養皿置于人工氣候箱,溫度30~35℃,濕度70~90%,白天光照強度100~120μmol/m2s,光照時間7~9h,每次往培養皿中加營養物質和水時都要稱重,使得每個培養皿中的營養物質和含水量相等,培養22~25天,開始調節人工氣候箱內的溫度進行寒冷處理,白天溫度設置在8℃,晚上溫度設置在4℃,溫度開始調節的時間為寒冷處理的開始時間;
步驟八、記錄各個品種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例如葉片出現黃色、褐色或者白色的時間,同時測量出現低溫冷害癥狀品種的根系指標,所述根系指標指根的體積、最長根長、根的數量和根的腐爛程度,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每個品種重復5~7次。
優選地,所述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是使用25%咪鮮胺2000~3000倍液浸種6小時,25%咪鮮胺2000~3000倍液高出種子表面一寸,消毒期間不換水,浸種結束后把種子用清水反復清洗,可以有效殺死種子表面病菌。
優選地,所述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過程中每隔10分鐘往藥劑中通氣3~5分鐘,解決了在藥劑浸種過程中由于種子量大來不及換水易導致水中缺氧的問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設置步驟一,使得水稻抗寒品種的篩選更加準確和可靠,符合現實環境中水稻抗寒品種的生長環境。
2、通過設置步驟四,促進了水稻種子的呼吸作用和酶的活性,有利于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也可以殺死部分附著在稻殼上的病菌。
3、通過調節人工氣候箱中的溫度,再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可以高效的篩選水稻苗期抗寒品種。
4、合理的使用選擇藥劑浸種,也達到了殺菌消毒的效果,使得種子更加健康,種子篩選的結果也更加準確。
5、藥劑浸種過程中通氣解決了種子缺氧的問題,使得種子更加健康,種子篩選的結果也更加準確。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水稻苗期抗寒品種高效篩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取北方寒冷稻作區的土壤;
步驟二、取三個培養皿,每個培養皿裝進土壤150g;
步驟三、往三個培養皿中各加入水稻種子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水;
步驟四、水稻種子在浸種前將水稻種子在設置有模擬太陽光的環境中曬6h,然后將曬好的水稻種子放在干燥、陰涼的地方;
步驟五、將經過曬種后的水稻種子用清水選種,將浮在清水表層的秕谷撈出,選用飽滿的水稻種;
步驟六、將飽滿的水稻種子進行藥劑浸種,催芽處理,再播種于培養皿中,每個培養皿播一個品種,數量為30粒,三個品種分別為水稻“寒優七號”、水稻“全優431”和水稻“天優998”;
步驟七、將培養皿置于人工氣候箱,溫度30℃,濕度70%,白天光照強度為100μmol/m2s,光照時間7h,每次往培養皿中加營養物質和水時都要稱重,使得每個培養皿中的營養物質和含水量相等,培養22天,開始調節人工氣候箱內的溫度進行寒冷處理,白天溫度設置在8℃,晚上溫度設置在4℃,溫度開始調節的時間為寒冷處理的開始時間;
步驟八、記錄各個品種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例如葉片出現黃色、褐色或者白色的時間,同時測量出現低溫冷害癥狀品種的根系指標,根系指標指根的體積、最長根長、根的數量和根的腐爛程度,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每個品種重復5次。
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是使用25%咪鮮胺2000倍液浸種6小時,25%咪鮮胺2000倍液高出種子表面一寸,消毒期間不換水,浸種結束后把種子用清水反復清洗,可以有效殺死種子表面病菌。
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過程中每隔10分鐘往藥劑中通氣3分鐘,解決了在藥劑浸種過程中由于種子量大來不及換水易導致水中缺氧的問題。
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可以看出三個品種在苗期的抗寒性的強弱依次為:水稻“寒優七號”、水稻“全優431”和水稻“天優998”。
實施例2
一種水稻苗期抗寒品種高效篩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取北方寒冷稻作區的土壤;
步驟二、取三個培養皿,每個培養皿裝進土壤160g;
步驟三、往三個培養皿中各加入水稻種子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水;
步驟四、水稻種子在浸種前將水稻種子在設置有模擬太陽光的環境中曬7h,然后將曬好的水稻種子放在干燥、陰涼的地方;
步驟五、將經過曬種后的水稻種子用清水選種,將浮在清水表層的秕谷撈出,選用飽滿的水稻種;
步驟六、將飽滿的水稻種子進行藥劑浸種,催芽處理,再播種于培養皿中,每個培養皿播一個品種,數量為35粒,三個品種分別為水稻“寒優七號”、水稻“全優431”和水稻“天優998”;
步驟七、將培養皿置于人工氣候箱,溫度33℃,濕度80%,白天光照強度為110μmol/m2s,光照時間8h,每次往培養皿中加營養物質和水時都要稱重,使得每個培養皿中的營養物質和含水量相等,培養24天,開始調節人工氣候箱內的溫度進行寒冷處理,白天溫度設置在8℃,晚上溫度設置在4℃,溫度開始調節的時間為寒冷處理的開始時間;
步驟八、記錄各個品種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例如葉片出現黃色、褐色或者白色的時間,同時測量出現低溫冷害癥狀品種的根系指標,根系指標指根的體積、最長根長、根的數量和根的腐爛程度,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每個品種重復6次。
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是使用25%咪鮮胺2500倍液浸種6小時,25%咪鮮胺2500倍液高出種子表面一寸,消毒期間不換水,浸種結束后把種子用清水反復清洗,可以有效殺死種子表面病菌。
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過程中每隔10分鐘往藥劑中通氣4分鐘,解決了在藥劑浸種過程中由于種子量大來不及換水易導致水中缺氧的問題。
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可以看出三個品種在苗期的抗寒性的強弱依次為:水稻“寒優七號”、水稻“全優431”和水稻“天優998”。
實施例3
一種水稻苗期抗寒品種高效篩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取北方寒冷稻作區的土壤;
步驟二、取三個培養皿,每個培養皿裝進土壤170g;
步驟三、往三個培養皿中各加入水稻種子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水;
步驟四、水稻種子在浸種前將水稻種子在設置有模擬太陽光的環境中曬8h,然后將曬好的水稻種子放在干燥、陰涼的地方;
步驟五、將經過曬種后的水稻種子用清水選種,將浮在清水表層的秕谷撈出,選用飽滿的水稻種;
步驟六、將飽滿的水稻種子進行藥劑浸種,催芽處理,再播種于培養皿中,每個培養皿播一個品種,數量為40粒,三個品種分別為水稻“寒優七號”、水稻“全優431”和水稻“天優998”;
步驟七、將培養皿置于人工氣候箱,溫度35℃,濕度90%,白天光照強度為120μmol/m2s,光照時間9h,每次往培養皿中加營養物質和水時都要稱重,使得每個培養皿中的營養物質和含水量相等,培養25天,開始調節人工氣候箱內的溫度進行寒冷處理,白天溫度設置在8℃,晚上溫度設置在4℃,溫度開始調節的時間為寒冷處理的開始時間;
步驟八、記錄各個品種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例如葉片出現黃色、褐色或者白色的時間,同時測量出現低溫冷害癥狀品種的根系指標,根系指標指根的體積、最長根長、根的數量和根的腐爛程度,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每個品種重復7次。
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是使用25%咪鮮胺3000倍液浸種6小時,25%咪鮮胺3000倍液高出種子表面一寸,消毒期間不換水,浸種結束后把種子用清水反復清洗,可以有效殺死種子表面病菌。
步驟六中的藥劑浸種過程中每隔10分鐘往藥劑中通氣5分鐘,解決了在藥劑浸種過程中由于種子量大來不及換水易導致水中缺氧的問題。
利用根系指標結合葉片出現低溫冷害癥狀的時間判斷品種抗寒性,可以看出三個品種在苗期的抗寒性的強弱依次為:水稻“寒優七號”、水稻“全優431”和水稻“天優998”。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