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菌混劑,具體是一種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
背景技術:
:吡菌磷,無色結晶,幾乎不溶于水,易溶于苯、甲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烷、二氯甲烷等有機溶劑。吡菌磷是一種內吸性殺菌劑。可防治蔬菜、花卉和果樹的白粉病。一般用藥后7天就能將有害菌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甲呋酰胺是一種具有雙向傳導功能的內吸性殺菌劑,對擔子菌綱的大多數病茵具有優良的活性,特別是對絲核菌屬和伏革菌屬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優異的防治效果。對絲核葡屬、伏革茵屬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水稻紋枯病、多種水稻菌核病、白絹病等有特效。由于呋吡菌胺具有內吸活性,且傳導性能優良,故預防治療效果卓著。對稻紋枯病具有適度的長持效活性。在施藥安全性上,呋吡酰胺在推薦劑量下對作物安全、無藥害,環境中對非靶標生物影響小、較為安全,對哺乳動物、水生生物和有益昆蟲低毒。由于呋吡酰胺在河川水中土表遇光照即迅速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能使之分解,故對環境安全。三苯基錫氯,白色或淺黃色粉末結晶體,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主要用于船舶長效防污漆,殺菌劑及防露劑。對農作物兼有刺激生長的作用,也可用于木材、皮革的防腐。可以將三苯基錫氯與其它分散劑混合制成殺菌混劑,用于防治霜霉病菌等。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含有肟菌酯和滅瘟素的混劑。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有效成分復配制成:組分重量百分比吡菌磷20~40%三苯錫氯30~60%甲呋酰胺20~40%以上各組分百分數總和為百分之一百。制成成品時需要如下輔助劑:所述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0.1~5%分散劑:10~20%,所述分散劑包括木質素磺酸鹽、十二烷基硫酸鈉、烷基萘磺酸鹽的一種或多種。助劑:10~25%,所述助劑包括乙二胺四乙酸、木質素磺酸鹽、聚羧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水:余量。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備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田間防治效果顯著,起效快,體系穩定,藥效持久,可減少用藥次數,降低成本,說明復配劑的速效性很好,在施藥第15天,其防治效果達到最佳,最高可達87.1%,比對比例有了明顯提高。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2.3%,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3︰0.4︰0.3;分散劑15%,包括木質素磺酸鹽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按照重量比為4︰5組成;助劑20%,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木質素磺酸鹽按照重量比為3︰5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先將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分散劑和助劑與水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砂磨1.5h,在攪拌速度40r/min下攪拌,待攪拌均勻后,即得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實施例2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2.1%,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2︰0.4︰0.4;分散劑18%,包括木質素磺酸鹽和烷基萘磺酸鹽按照重量比為4︰5組成;助劑23%,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按照重量比為3︰5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3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2.8%,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3︰0.3︰0.4;分散劑11%,包括木質素磺酸鹽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按照重量比為3︰5組成;助劑20%,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聚羧酸鹽按照重量比為4︰5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4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3.1%,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3︰0.4︰0.3;分散劑16%,包括木質素磺酸鹽和烷基萘磺酸鹽按照重量比為4︰5組成;助劑23%,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按照重量比為4︰5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5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2.6%,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4︰0.6︰0.3;分散劑17%,包括木質素磺酸鹽和烷基萘磺酸鹽按照重量比為5︰5組成;助劑19%,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按照重量比為5︰5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實施例6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3.8%,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3︰0.5︰0.2;分散劑19%,包括木質素磺酸鹽和烷基萘磺酸鹽按照重量比為5︰3組成;助劑21%,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按照重量比為5︰4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對比例1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2.8%,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6︰0.3︰0.1;分散劑20%,木質素磺酸鹽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按照重量比為3︰5組成;助劑17%,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按照重量比為3︰5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對比例2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1.5%,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5︰0︰0.5;分散劑16%,木質素磺酸鹽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按照重量比為4︰5組成;助劑21%,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按照重量比為5︰5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對比例3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0.9%,包括如下組分吡菌磷、三苯錫氯、甲呋酰胺及其重量百分比0.5︰0.5︰0;分散劑17%,木質素磺酸鹽和十二烷基硫酸鈉按照重量比為5︰5組成;助劑18%,包括乙二胺四乙酸和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按照重量比為5︰3組成;余量為水。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本發明所述含有吡菌磷和甲呋酰胺的復配混劑對葡萄霜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將實施例1~6、對比例1、對比例2和對比例3制得的復配混劑,對葡萄霜霉病田間施用的殺菌效果進行試驗。選擇一塊葡萄種植地作為試驗場地,其中葡萄長勢相同,葡萄霜霉病菌危害均勻,將場地劃分為10個小片區,其中9個小片區分別施用實施例1~6以及對比例1~3的農藥組合物的田間施用產品,其余一個小片區作為空白對照。試驗期間施藥三次,第一次施藥前進行病情基數的調查,第一次施藥后7天進行第二次施藥,第二次施藥后10天進行第三次施藥,第三次施藥后7天開始調查。調查方法為每小區隨機取五點調查,每點查四株葡萄樹,調查時隨機選取10張長勢相同,葉面積大小相同的葉片做記號,觀察記號葉片施藥前后的發病情況。每葉片按病斑占葉面積的百分率分級,記錄總葉數、病葉數和病級,病情指數的分級標準為:0級,無病;1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6%~10%;5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11%~30%;7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31%~50%;9級,病斑面積占整片葉面積的50%以上。調查時間和次數試驗共調查三次,即藥前病情指數調查、第三次藥后第7天和第15天調查病情指數,按照以下計算防效:殺菌效果結果與分析,對葡萄霜霉病菌的田間防止結果如表1所示。表1各個實施例和對比例對葡萄霜霉病菌的防治結果本發明實施例1~6防治葡萄霜霉病菌的效果顯著,用藥后7天、15天最高防效為83.1%、87.1,說明本發明的田間防治效果顯著,起效快,體系穩定,藥效持久,可減少用藥次數,降低成本。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以實施例1的防效最高,說明實施例1各組分協同作用效果較好,有效成分的藥效得以充分持久發揮。對比例1~3所述的農藥組合物與實施例相比,其缺乏某種組分或成份重量比與較優配比相差較多,其防效大幅降低,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的各組分協同作用,各組分缺一不可,若缺乏某些組分會導致效果下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