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含有聯苯菊酯和吡丙醚的高效殺蟲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42914閱讀:653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涉及含有聯苯菊酯和吡丙醚的高效殺蟲組合物,用于防治農作物類害蟲。



背景技術:

聯苯菊酯:英文名稱:bifenthrin,化學名稱:(1R,S)-順式(Z)2,2-二甲基-3-(2-氯-3,3,3-三氟-1-丙烯基)環丙烷羧酸-2-甲基-3-苯基芐酯,分子式:C23H22ClF3O2。擬除蟲菊酯類殺蟲、殺螨劑。具有觸殺、胃毒作用,無內吸、熏蒸作用,殺蟲譜廣、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動,對環境較為安全,殘效期較長。適用于棉花、果樹、蔬菜、茶葉等作物上防治鱗翅目幼蟲、粉虱、蚜蟲、潛葉蛾、葉蟬、葉螨等害蟲、害螨。用于蟲、螨并發時,省時省藥。

吡丙醚:英文名稱:pyriproxyfen,化學名稱: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基氧)丙基醚,分子式:C20H19NO3。吡丙醚是一種保幼激素類型的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具有強烈的殺卵作用。蚊蠅醚還具有內吸性轉移活性,可以影響隱藏在葉片背后的幼蟲。對昆蟲的抑制作用表現在影響昆蟲蛻變和繁殖。對斜紋夜蛾的毒理試驗表現,蚊蠅醚在血淋巴中高濃度的存留,加速昆蟲前胸腺向性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由于蚊蠅醚能使昆蟲缺少產卵所需的刺激因素,抑制胚胎發育及卵的孵化,或生成沒有生活能力的卵,從而有效的控制并達到害蟲防治的目的。

由于長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殺蟲劑,害蟲對各種殺蟲劑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使用藥量不斷提高,增加了農作物上的殘毒,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尋求有效而又能減少環境污染的防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發明人通過大量室內生測和田間藥效試驗的研究,發現聯苯菊酯和吡丙醚進行組合應用,不但能夠減少用藥量、擴大殺蟲譜,提高害蟲致死速度,延長殺蟲的持續時間,延緩抗性,對環境安全;且有關聯苯菊酯和吡丙醚相關復配,目前在國內外尚未見到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夠擴大殺蟲譜,增效作用明顯,能夠延緩抗性、降低使用量的殺蟲組合物。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提出的含有聯苯菊酯和吡丙醚的高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聯苯菊酯和活性成分吡丙醚。

所述殺蟲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聯苯菊酯和活性成分吡丙醚,兩者的質量比為20:1~1:40,兩者的質量比優選為5:1~1:15。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總質量百分含量為10%~80%。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可加工成農業上允許的任意劑型,其中較優選的劑型有可分散油懸浮劑、干懸浮劑。

本發明所述劑可以按本技術領域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制備得到。其中,制備以上各種制劑所用的濕潤劑、分散劑、崩解劑、消泡劑、增稠劑、助懸劑、乳化劑、填料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

殺蟲組合物為可分散油懸浮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聯苯菊酯0.1%~50%、吡丙醚0.1%~50%、分散劑2%~10%、濕潤劑2%~10%、乳化劑2%~15%、消泡劑0.1%~1%、增稠劑0.1%~2%、油基補足余量。

殺蟲組合物為干懸浮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聯苯菊酯0.1%~80%、吡丙醚0.1%~80%、分散劑1%~15%、濕潤劑1%~10%、崩解劑1%~12%、助懸劑0.2~3%、填料補充余量。

所述的分散劑選自:烷基萘磺酸鹽、雙(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鹽、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鹽、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對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苯磺酸鈣鹽、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潤濕劑選自: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拉開粉X、潤濕滲透劑F、皂角粉、蠶沙、無患子粉、茶枯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乳化劑選自:烷基苯磺酸鈣鹽、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銨鹽、烷基聯苯醚二磺酸鎂鹽、三乙醇胺鹽、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506#、600#、700#、NP-10磷酸酯、OP-10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司盤80、吐溫80、602#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消泡劑選自:C8~10脂肪醇類、C10~20飽和脂肪酸類(如癸酸)及酰胺、硅油、有機硅酮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增稠劑選自:黃原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硅酸鎂鋁、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崩解劑選自:膨潤土、硫酸銨、檸檬酸、尿素、氯化鋁、丁二酸、碳酸氫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助懸劑選自:黃原膠、硅酸鋁鎂、海藻酸鈉、羥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硅酸鋁、阿拉伯膠等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油基選自:油酸甲酯、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環氧大豆油、礦物油、棉籽油、棕櫚油、亞麻油、松節油、玉米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填料選自: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輕質碳酸鈣、沸石、滑石粉、油酸甲酯、植物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殺蟲組合物,用于防除蔬菜、果樹上的害蟲,尤其是對白粉虱、介殼蟲等害蟲的防治。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兩者復配,在一定范圍內表現出顯著的增效作用,能夠減少用藥量、提高害蟲致死速度,起到持續的自然控制作用,同時降低成本;兩者復配,安全性高,對環境友好環保。因此,該殺蟲組合物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于此。實施例中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實施應用例一:聯苯菊酯和吡丙醚復配產品制劑實施例(以下含量均為折百百分含量),但本發明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中的比例范圍。

可分散油懸浮劑(制劑實施例1~3)

該殺蟲組合物可分散油懸浮劑具體加工步驟為:首先將活性成分聯苯菊酯、活性成分吡丙醚與分散劑、乳化劑、潤濕劑、增稠劑、消泡劑、油基混合均勻,然后經剪切分散20~30分鐘,最后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粒徑D90在10μm以下,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可分散油懸浮劑。

制劑實施例1 10%聯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懸浮劑

聯苯菊酯5%、吡丙醚5%、聚羧酸鹽(分散劑)4%、潤濕滲透劑F(潤濕劑)4%、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乳化劑)5%、有機硅酮類(消泡劑)0.5%、黃原膠(增稠劑)0.1%、植物油加至100%,制得10%聯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懸浮劑。

制劑實施例2 15%聯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懸浮劑

聯苯菊酯5%、吡丙醚10%、酯聚氧乙烯醚(分散劑)6%、蠶沙(潤濕劑)6%、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乳化劑)6%、硅油(消泡劑)0.5%、硅酸鎂鋁(增稠劑)0.1%、大豆油加至100%,制得15%聯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懸浮劑。

制劑實施例3 30%聯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懸浮劑

聯苯菊酯5%、吡丙醚25%、木質素磺酸鹽(分散劑)8%、皂角粉(潤濕劑)6%、三乙醇胺鹽(乳化劑)10%、C8~10脂肪醇類(消泡劑)0.5%、羥乙基纖維素(增稠劑)0.1%、油酸甲酯加至100%,制得30%聯苯菊酯?吡丙醚可分散油懸浮劑。

干懸浮劑(制劑實施例4~6)

該殺蟲組合物干懸浮劑具體加工步驟為:先將配方中各物質按質量百分比用水配成固體含量25-60%的漿料,接著用砂磨機進行濕法研磨制成懸浮液,通過壓力(或離心)噴霧干燥機進行噴霧造粒,干燥后通過篩分得30-150目的干懸浮劑,通過砂磨機研磨的懸浮液粒徑1-5mm,顆粒≥96%。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干懸浮劑。

制劑實施例4 35%聯苯菊酯?吡丙醚干懸浮劑

聯苯菊酯5%、吡丙醚30%、雙(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分散劑)6%、蠶沙(潤濕劑)6%、硫酸銨(崩解劑)5%、海藻酸鈉(助懸劑)0.5%、白炭黑加至100%,制得35%聯苯菊酯?吡丙醚干懸浮劑。

制劑實施例5 55%聯苯菊酯?吡丙醚干懸浮劑

聯苯菊酯5%、吡丙醚5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分散劑)6%、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潤濕劑)6%、尿素(崩解劑)5%、羥甲基纖維素(助懸劑)0.3%、凹凸棒土加至100%,制得55%聯苯菊酯?吡丙醚干懸浮劑。

制劑實施例6 80%聯苯菊酯?吡丙醚干懸浮劑

聯苯菊酯5%、吡丙醚75%、萘磺酸甲醛縮合物(分散劑)8%、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潤濕劑)8%、氯化鋁(崩解劑)5%、海藻酸鈉(助懸劑)0.2%、輕質碳酸鈣加至100%,制得80%聯苯菊酯?吡丙醚干懸浮劑。

實施應用例二:聯苯菊酯和吡丙醚復配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毒力測定實施例1 聯苯菊酯和吡丙醚對蔬菜白粉虱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白粉虱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4.16-2013,采用瓊脂保濕侵葉法。用打孔器將新鮮、平展的寄主葉片打成葉碟,打取時盡量避免選取葉脈大而粗的部位。將葉碟侵入待測藥液中10s后,取出晾干,用鑷子將葉片正面朝下平鋪于已加好瓊脂的平板玻璃管中,葉碟與瓊脂及管壁嚴密緊貼,不留空隙。每處理不少于4次重復,并設不含藥劑的處理作對照。

將鋪好葉碟的玻璃管,傾斜倒放在粉虱寄主植物上,輕拍植株或用嘴吹,使粉虱進入管內,每管20頭~25頭,將管口朝下待粉虱飛(爬)入管底葉碟處時,用棉塞塞口至距離管底大約15mm的位置,使粉虱強制性的處于管底的葉碟上。試蟲接入約10min后,逐一檢查并記錄每管內的活蟲數(總蟲數)。將處理后的試蟲倒置于溫度為(25±1)℃、相對濕度60%~80%、光周期為L:D=14h:10h條件下飼養和觀察,特殊情況可以適當調整試驗環境條件。

處理后48h逐一檢查并記錄每管內的死蟲數,試蟲不動者或不能正常行動即認為死亡。根據試驗要求和藥劑特點,可縮短或延長調查時間。

根據調查數據,計算各處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用統計分析系統(SAS)、數據處理系統(DPS)等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各藥劑的LC50、LC90、b值(標準誤)等值及其95%置信限。

死亡率(%)=死亡蟲數(頭)/處理總蟲數(頭)×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率-空白對照死亡率)/(1-空白對照死亡率)×100%

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LC50/供試藥劑LC50)×100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藥劑A毒力指數×A藥劑在混劑中所占的百分數(%)+藥劑B的毒力指數×B藥劑在混劑中所占的百分數(%)

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

復配制劑的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80<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室內毒力測定試驗結果,詳見表1。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有效成分聯苯菊酯和有效成分吡丙醚復配防治蔬菜白粉虱,配比在20:1~1:40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5:1~1:15之間時,共毒系數均高于170,增效作用更明顯。

毒力測定實施例2 聯苯菊酯和吡丙醚對果樹介殼蟲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介殼蟲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4.4-2006,采用連續侵液法。將持續處理24h后的植株從藥液中取出,剪下植株莖部未接觸藥劑的部分置于培養皿中,保濕備用。每處理4次重復,每重復接試蟲10頭~20頭。并設不含藥劑的處理作空白對照。

處理后24h調查試蟲死亡情況,記錄總蟲數和死亡蟲數。根據試驗要求和藥劑特點,可縮短或延長調查時間。

根據調查數據,計算各處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用統計分析系統(SAS)、數據處理系統(DPS)等軟件進行分析,計算各藥劑的LC50、LC90、b值(標準誤)等值及其95%置信限。

死亡率(%)=死亡蟲數(頭)/處理總蟲數(頭)×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率-空白對照死亡率)/(1-空白對照死亡率)×100%

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LC50/供試藥劑LC50)×100

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藥劑A毒力指數×A藥劑在混劑中所占的百分數(%)+藥劑B的毒力指數×B藥劑在混劑中所占的百分數(%)

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

復配制劑的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80<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室內毒力測定試驗結果,詳見表2。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有效成分聯苯菊酯和有效成分吡丙醚復配防治果樹介殼蟲,配比在20:1~1:40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而在5:1~1:15之間時,共毒系數均高于180,增效作用更明顯。

實施應用例三:聯苯菊酯與吡丙醚復配的田間藥效試驗

田間應用實施例1 防治蔬菜白粉虱的田間藥效試驗

本試驗安排在岳陽市君山區。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蟲劑防治溫室白粉虱GB/T17980.16-2000》,試驗藥劑、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的小區處理采用隨機排列,小區面積20m2,每處理4次重復。施用方法為噴霧,在蔬菜白粉虱發生初期開始施藥,整個生育期施藥2次,施藥間隔期7~10天。

調查和統計方法:每次調查每小區內最少標定10株作物,在不驚動蟲子的情況下,葉子背面必須仔細檢查。記錄活成蟲數,一般在早晨成蟲不大活動時檢查葉子。第一次調查:施藥前進行。施藥后1~3天、7天各調查一次,進一步調查可到藥后14天。對作用較慢的藥劑,可根據需要增加調查次數。

蟲口減退率(%)=[(藥前活蟲數-藥后活蟲數)/藥前活蟲數]×100%;

防效(%)=[(處理組蟲口減退率-對照組蟲口減退率)/(100-對照組蟲口減退率)] ×100%

由表 3 可知,藥后 1 天,聯苯菊酯與吡丙醚復配制劑實施例1、2、3、4、5、6的防效為89.81%~91.47%,對照藥劑25克/升聯苯菊酯乳油防效為 72.88%,對照藥劑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為74.09%,高于對照藥劑單劑,表現出較好的速效性。藥后 3天,所有藥劑防效均有所提高,其中聯苯菊酯與吡丙醚復配制劑實施例1、2、3、4、5、6的防效為93.25%~97.83%,對照藥劑25克/升聯苯菊酯乳油防效為 76.70%,對照藥劑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為80.35%,高于對照藥劑單劑。藥后 7 天,聯苯菊酯與吡丙醚復配制劑實施例1、2、3、4、5、6的防效為98.51%~99.93%,對照藥劑25克/升聯苯菊酯乳油防效為 79.95%,對照藥劑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為82.99%,明顯高于對照藥劑單劑。施藥期間,未發現有藥害產生,對作物安全。

田間應用實施例2 防治果樹介殼蟲的田間藥效試驗

本試驗安排在岳陽市君山區。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蟲劑防治柑橘介殼蟲GB/T17980.12-2000》,試驗藥劑、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的小區處理采用隨機排列,小區面積20m2,每處理4次重復。施用方法為噴霧,在甘藍小菜蛾發生初期開始施藥,整個生育期施藥2次,施藥間隔期7~10天。

調查和統計方法:每小區的每棵樹在四個不同方位隨機選取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新梢,共調查10- 20個枝條或葉片上的至少200頭蟲。藥前基數應以自然死亡率(從調查區以外取蟲進行鏡檢計算而得)進行校正,藥后則直接進行鏡檢,分別記錄發育階段、死活蟲數。藥前調查基數,每次施藥后10~15天進行一次枝條或果實調查。

蟲口減退率 (%)=[(藥前活蟲數-藥后活蟲數)/藥前活蟲數]×100%;

防效(%)=[(處理組蟲口減退率-對照組蟲口減退率)/(100-對照組蟲口減退率)] ×100%

由表 4 可知,藥后10天,所有藥劑防效均有所提高,其中聯苯菊酯與吡丙醚復配制劑實施例1、2、3、4、5、6的防效為91.19%~94.19%,對照藥劑25克/升聯苯菊酯乳油防效為 72.35%,對照藥劑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為81.99%,高于對照藥劑單劑。藥后 15天,聯苯菊酯與吡丙醚復配制劑實施例1、2、3、4、5、6的防效為94.45%~95.35%,對照藥劑25克/升聯苯菊酯乳油防效為 75.57%,對照藥劑100克/升吡丙醚乳油的防效為82.22%,明顯高于對照藥劑單劑。施藥期間,未發現有藥害產生,對作物安全。

后經過在全國各地不同地方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所述的殺蟲組合物聯苯菊酯和吡丙醚復配,不僅對蔬菜白粉虱、果樹介殼蟲蛾有顯著的增效作用,且防效均在90%以上,優于單劑防效;而且能夠減少用藥量、擴大殺蟲譜,提高害蟲致死速度,延長殺蟲的持續時間,延緩抗性,對作物安全、環境安全。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