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大棚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層膜日光溫室。
背景技術:
目前塑料薄膜大棚多為單層結構,其結構單薄不牢固,保溫性能較差,為保證作物正常生長,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電等能源為大棚加溫,這種溫室使用年限短,能耗大,運行成本相對較高。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太陽光為塑料大棚增溫,使蔬果上市時間在春秋兩季延長并減少冬季供暖開支,以達到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出現了雙層充氣膜等溫室技術,但是,這些技術方案有的運行維修的消費開支多,有的通風效果差,難以滿足溫室運行的需要,有的難于安裝不易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雙層膜日光溫室,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層膜日光溫室,包括主立柱、內層棚、外層棚、內矮墻、外矮墻、室內排水溝、卷膜開窗系統和卷被系統;
所述外層棚覆蓋設置在所述內層棚上方;
所述外層棚與所述內層棚之間設置有間隙;
所述主立柱沿所述內層棚與所述外層棚共同的中軸線布置,用于支撐和固定所述內層棚與所述外層棚;
所述內矮墻設置在所述內層棚的四周基礎上;
所述外矮墻設置在所述外層棚的四周基礎上;
所述室內排水溝設在所述外矮墻與所述內矮墻之間;
所述外層棚包括外拱架;
所述外拱架對稱設置在所述主立柱的兩側,所述外拱架的一端與所述主立柱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外矮墻固定連接;
相鄰的各個外拱架之間設置有拉桿;
所述外拱架的上弦外表面上覆蓋設置有覆膜;
所述內層棚包括內拱架;
所述內拱架對稱設置在所述主立柱的兩側,且所述內拱架的一端與所述主立柱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內矮墻固定連接;
相鄰的各個內拱架之間也設置有所述拉桿;
所述內拱架的外表面上也覆蓋設置有所述覆膜;
所述內層棚上設置有卷被系統;
所述內層棚和所述外層棚上均設置有卷膜開窗系統。
進一步的,相鄰所述主立柱之間設置有上橫梁和下橫梁;
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下橫梁平行設置;
所述上橫梁的兩端與所述主立柱固定連接;
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主立柱之間的連接點與所述外拱架和所述主立柱之間的連接點水平位置平齊;
所述下橫梁的兩端與所述主立柱固定連接;
所述下橫梁和所述主立柱之間的連接點與所述內拱架和所述主立柱之間的連接點水平位置平齊。
進一步的,在溫室的兩端,靠近最邊端的兩根相鄰所述主立柱之間設置有上十字柱撐和下十字柱撐;
所述上十字柱撐設置于所述上橫梁和所述下橫梁之間,所述下十字柱撐設置于下橫梁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內拱架與所述主立柱之間設置有斜撐。
進一步的,所述卷被系統為側卷被。
進一步的,所述卷被系統為兩套,分別設置在所述主立柱的相對兩側,且設置在所述內層棚與所述外層棚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內層棚和所述外層棚上均設置有卷膜開窗系統。
進一步的,所述卷膜開窗系統包括上卷膜開窗系統和下卷膜開窗系統;
所述內層棚上以所述主立柱為對稱軸分別設置有所述上卷膜開窗系統和所述下卷膜開窗系統;
所述外層棚上也以所述主立柱為對稱軸分別設置有所述上卷膜開窗系統和所述下卷膜開窗系統。
進一步的,所述內矮墻和所述外矮墻之間設置有室內排水溝,用于排出所述內層棚和所述外層棚之間的積水。
進一步的,所述覆膜為高透光的聚丙烯PP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層膜日光溫室,通過將溫室大棚的棚頂設置為雙層,即內層棚和外層棚,且在雙層設置的棚頂上均設置有覆膜,相當于在雙層棚之間形成了空氣隔離層,減少了溫度的散發,另外在內層棚上加設保溫被系統,進一步地保證了溫室大棚內部的保溫效果。為了滿足溫室大棚在夏季通風散熱的需求,在內層棚和外層棚上均設置有卷膜開窗系統。本實用新型在不使用其它加溫設備的前提下能適用于我國北方春提前及秋延后時蔬果的種植,具有結構堅固耐用,增溫和保溫效果好,易施工,造價低,節能等特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 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雙層膜日光溫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雙層膜日光溫室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雙層膜日光溫室的覆膜固定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覆膜 2:卷被系統 3:上橫梁
4:十字柱撐 5:下橫梁 6:主立柱
7:外拱架 8:副立柱 9:外矮墻
10:拉桿 11:斜撐 12:卷膜開窗系統
13:內拱架 14:內矮墻 15:室內排水溝
16:壓膜線 17:卡槽 18:卡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 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層膜日光溫室,包括主立柱6、內層棚、外層棚、內矮墻14、外矮墻9、室內排水溝15、卷膜開窗系統12和卷被系統2;
所述外層棚覆蓋設置在所述內層棚上方;
所述外層棚與所述內層棚之間設置有間隙;
所述主立柱6沿所述內層棚與所述外層棚共同的中軸線布置,用于支撐和固定所述內層棚與所述外層棚;
所述內矮墻14設置在所述內層棚的四周基礎上;
所述外矮墻9設置在所述外層棚的四周基礎上;
所述室內排水溝15設在所述外矮墻與所述內矮墻之間;
所述外層棚包括外拱架7;
所述外拱架7對稱設置在所述主立柱6的兩側,所述外拱架7的一端與所述主立柱6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外矮墻9固定連接;
相鄰的各個外拱架7之間設置有拉桿10;
所述外拱架7的上弦外表面上覆蓋設置有覆膜1;
所述內層棚包括內拱架13;
所述內拱架13對稱設置在所述主立柱6的兩側,且所述內拱架13的一端與所述主立柱6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內矮墻14固定連接;
相鄰的各個內拱架13之間也設置有所述拉桿10;
所述內拱架13的外表面上也覆蓋設置有所述覆膜1;
所述內層棚上設置有卷被系統2;
所述內層棚和所述外層棚上均設置有卷膜開窗系統12。
在本實用新型中,給溫室大棚設置了雙層的棚頂,即內層棚和外層棚,在內層棚和外層棚之間設置間隙,且在內層棚和外層棚上均覆設有覆膜。
覆膜時,如圖3所示,將卡槽17使用自攻釘固定設置在外拱架7或內拱架13上,再將覆膜鋪上,之后用卡簧18將覆膜卡在卡槽17里,完成覆膜。在覆膜完成后,再用壓膜線16將覆膜壓住,防止風吹破壞。
通過覆膜的設置,能夠減少溫室大棚內的熱量的散發,進而溫室大棚內的室溫進行極大程度的保暖。覆膜最好的是透明膜,進而能夠在進行保暖的同時,還不影響室內的光照。
內矮墻14和外矮墻9形式是均是地圈梁,也是內拱架13和外拱架7的基礎,高出地面一些還有防掃地風保暖的作用。
內拱架13和外拱架7均為桁架結構。
桁架是由一些用直桿組成的三角形框構成的幾何形狀不變的結構物。桿件間的結合點稱為節點(或結點)。
根據組成桁架桿件的軸線和所受外力的分布情況,桁架可分為平面桁架和空間桁架。屋架或橋梁等空間結構是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平面桁架所組成。通過桁架結構,能夠將溫室大棚的內層棚和外層棚的整個重量進行分擔,進而來保證溫室大棚的穩定性。
內拱架13和外拱架7還可以是由幾字鋼折彎而成,幾字鋼具有經濟和強度高的特點。
在本實施例中,外拱架7和內拱架13的兩端分別連接主立柱6和外矮墻9或內矮墻14,其在內拱架13或外拱架7的下方還設置副立柱8,分別設置在主立柱6相對的兩側,用于加強內拱架13或外拱架7的結構強度。
拉桿的作用是連接拱架,縱向支撐的作用。
在內層棚上設置有卷被系統2,在晚上的時候,可以將卷被系統2打開,將內層棚上的保暖被覆蓋在內層棚頂上,相當于增加了內層棚的厚度,進 而能夠進一步的提高溫室大棚的保溫效果。當然,也不僅僅局限于在晚上,還可以是在冬天的任何時候,或在任何需要進行保溫的時候通過卷被系統2來實現。
在本實施例中,卷膜開窗系統12的功能主要是通過電動卷膜器來實現,它具有重量輕、輸出扭矩大、輸出自鎖、行程調節精度高、調節范圍大、防雨水、防結露及耗電量低等特點,適用于不同氣候條件下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卷膜開窗系統12可以是使用電動卷膜器來實現,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樣的方式,其還可以是其他的方式,如可以是使用液壓驅動的方式來進行開窗。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相鄰所述主立柱6之間設置有上橫梁3和下橫梁5;
所述上橫梁3和所述下橫梁5平行設置;
所述上橫梁3的兩端與所述主立柱6固定連接;
所述上橫梁3和所述主立柱6之間的連接點與所述外拱架7和所述主立柱6之間的連接點水平位置平齊;
所述下橫梁5的兩端與所述主立柱6固定連接;
所述下橫梁5和所述主立柱6之間的連接點與所述內拱架13和所述主立柱6之間的連接點水平位置平齊。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在溫室的兩端,靠近最邊端的兩根相鄰所述主立柱6之間設置有十字柱撐4;
十字柱撐4包括上十字柱撐和下十字柱撐;
所述上十字柱撐設置于所述上橫梁3和所述下橫梁5之間,所述下十字柱撐設置于下橫梁5下方。
所述上橫梁3、所述下橫梁5與兩根相鄰主立柱6之間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上十字柱撐。
所述下橫梁5遠離所述上橫梁3的一側與兩根相鄰主立柱6之間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下十字柱撐。
十字柱撐4也可以叫柱撐,它是保證結構整體穩定性的重要一部分。
在本實施例中,一個完整的溫室大棚內設置兩組十字柱撐4,在溫室大棚的兩端的下橫梁5上下分別設置一組。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內拱架13與所述主立柱6之間設置有斜撐11。
在內拱架13與主立柱6之間設置斜撐11,通過斜撐11的支撐,能夠進一步加強內拱架13的強度,保證了內拱架13上設置在卷被系統2以及卷膜開窗系統12的穩定性。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卷被系統2為側卷被。
在本實施例中,卷被系統2為側卷被的方式,即在卷被的驅動電機設置在溫室大棚的一側,通過伸縮桿來支撐驅動電機運動。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卷被系統2為側卷被,但其不僅僅局限于側卷被一種方式,其還可以是棚頂的中部設置卷被系統2等,也就是說,其只要能夠實現卷被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卷被系統2為兩套,分別設置在所述主立柱6的相對兩側,且設置在所述內層棚與所述外層棚之間。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內層棚和所述外層棚上均設置有卷膜開窗系統12;
所述內層棚上以所述主立柱6為對稱軸分別設置有上卷膜開窗系統(即頂開窗)和下卷膜開窗系統(即側開窗);
所述外層棚上也以所述主立柱6為對稱軸分別設置有上卷膜開窗系統(即頂開窗)和下卷膜開窗系統(即側開窗)。
在本實施例中,在溫室大棚的內層棚和外層棚上均設置有卷膜開窗系統12,通過卷膜開窗系統12來實現對溫室大棚內的通風換氣,進而來調整溫室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
在主立柱6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套卷被系統2,能夠將整個內層棚進行覆蓋,保證了整個溫室大棚的保暖性能。
在本實施例中,內層棚的安裝基礎中設置有苯板,用于加強保溫效果。
苯板是可發性聚苯乙烯板的簡稱,是由原料經過預發、熟化、成型、烘干和切割等制成。它既可制成不同密度、不同形狀的泡沫制品,又可以生產出各種不同厚度的泡沫板材。苯板既是建筑材料也是裝飾材料大都用于建筑內外起保溫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在安裝內層棚的混凝土基礎中設置苯板,通過苯板來增加溫室大棚的保溫強度。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內矮墻14和所述外矮墻9之間設置有室內排水溝15,用于排出所述內層棚和所述外層棚之間的積水。
在外層棚和內層棚的安裝基礎之間,即內矮墻14與外矮墻9之間設置室內排水溝15,室內通過室內排水溝15將穿過外層棚進入到內層棚和外層棚之間的雨水、凝結水等排出,進而保證內層棚和外層棚的混凝土基礎的穩定性。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覆膜1為高透光的聚丙烯PP膜。
PP膜即聚丙烯材質的薄膜。聚丙烯具有無毒無味、耐熱性好等優點,能夠提高覆膜1和覆膜1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層膜日光溫室,通過將溫室大棚的棚頂設置為雙層,即內層棚和外層棚,且在雙層設置的棚頂上均設置有覆膜,相當于在雙層棚之間形成了空氣隔離層,減少了溫度的散發,另外在內層棚上加設保溫被系統,進一步地保證了溫室大棚內部的保溫效果。為了滿足溫室大棚在夏季通風散熱的需求,在內層棚和外層棚上均設置有卷膜開窗系統。本實用新型在不使用其它加溫設備的前提下能適用于我國北方春提前及秋延后時蔬果的種植,具有結構堅固耐用,增溫和保溫效果好,易施工,造價低,節能等特點。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