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畜牧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肉羊的喂養裝置。
背景技術:
肉羊是適應外界環境最強的家畜之一,食性廣、耐粗飼、抗逆性強。飼養肉羊投資少、周轉快、效益穩、回報率高。近年來,國內外羊肉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為肉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使肉羊生產正成為一個黃金產業。 近20年來,由于市場對羊毛和羊肉的需求關系發生了變化,養羊業由毛用為主轉向肉毛兼用而發展到肉羊為主,肉羊生產發展迅速。
關于肉羊的養殖,通常家養均是采用圈養的方式,圈養的過程中要對肉羊進行飼料的喂養,現有的飼料通常有多種原料組成,例如飼料添加劑、麥麩、中藥添加劑、麥草等,但是現在的飼料在喂養時,要么是將所有原料加入喂養槽后,再人工攪拌,或者實現將其攪拌后再添加至喂養槽內,但是,此種操作有幾個問題,第一、事先混合,若羊群的數量較多,則花費的時間較長,且操作麻煩;第二、后攪拌的方式,由于人工攪拌,會出現攪拌不均勻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節約時間、操作簡單且攪拌均勻的用于肉羊的喂養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用于肉羊的喂養裝置,包括喂養槽,喂養槽的上部連接有混料裝置,混料裝置包括加料管、混合腔和出料管,加料管設有多個,且加料管的上端均設有加料漏斗,加料管的下端均與混合腔的側面連通,混合腔內設有攪拌切料裝置,出料管的上端與混合腔連通,且出料管的上端處設有出料閥門,出料管的下端與喂養槽連通;攪拌切料裝置包括攪拌軸和多個切料槳葉,攪拌軸的內部豎向中空且與混合腔連通,攪拌軸的上端豎向穿過混合腔的上部與電機連接,多個切料槳葉均與攪拌軸的下部外壁連接。
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用于肉羊的喂養裝置,喂養槽是用于肉羊的嘴伸入吃食飼料;混料裝置的加料漏斗、加料管是用于將多種飼料的原料通過加料管加入,混合腔用于將各種通過加料管加入的原料攪拌均勻,出料管用于將攪拌均勻后的飼料加入喂養槽內。混合腔內的攪拌切料裝置是用于對各種原料進行攪拌且切斷,由于像麥草等,長度較長或者塊狀顆粒大的情況下,攪拌切料裝置可將其攪拌的同時切碎,便于混合均勻。由于攪拌時混合腔要處于相對密封的狀態,因此,在出料管的上端處設出料閥門,便于調節攪拌切料和喂養的過程。電機、攪拌軸提供攪拌的動力,由于考慮到飼料中會添加水進行混合,因此,將攪拌軸內設置為中空,便于液體、如水的加入。切料槳葉是帶有刀刃的槳葉,便于將原料切碎。
在喂養時,首先關閉出料閥門,將各種原料經過加料漏斗和加料管加入至混合腔內,若需要水貨其他液體的加入,則從攪拌軸的上端加入水或其他液體進入混合腔內,然后啟動電機,電機帶動攪拌軸轉動,從而帶動切料槳葉旋轉,從而將加入的各種原料切碎并攪拌,攪拌完成后,再打開出料閥門,攪拌后的飼料從出料管滑出,進入喂養槽內,供肉羊食用。相比現有的事先攪拌或添加后攪拌的方式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喂養裝置,僅需要將各種原料加入后、開電機、開閥門,可直接得到攪拌后飼料,操作簡單且節約時間;另外,攪拌軸在混合腔內的攪拌相比人工攪拌而言,攪拌均勻。
進一步,所述的多個切料槳葉中相鄰的切料槳葉相交錯,且相鄰的切料槳葉中其中一個與攪拌軸下部的軸線呈60°角,另一個切料槳葉與攪拌軸下部的軸線呈且90°。從下部和中部分別對原料進行攪拌,相比只有一個角度的切料槳葉而言,攪拌更均勻。
進一步,所述的攪拌軸的下端呈向下方延伸的擴口狀。擴口狀即呈喇叭狀,類似于倒置的漏斗狀,便于液體、水從攪拌軸流到下端時呈傘狀散開,撒開的面積更大。
進一步,所述的攪拌軸的下端擴口狀處與攪拌軸的下部呈平滑過渡。使得水可沿著內壁流動,避免水流在遇到轉角時,出現直線流動的現象,從而避免有擴口狀,但是水流面積與攪拌軸的截面一致的現象。
進一步,所述的混合腔呈橫向設置的橢球形。橫向的橢球形與攪拌軸的切料槳葉處相適應,從而加大切料槳葉與飼料的接觸面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示意圖。
喂養槽1、加料管2、混合腔3、出料管4、加料漏斗5、攪拌軸6、切料槳葉7。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用于肉羊的喂養裝置,包括喂養槽1,喂養槽1的上部連接有混料裝置,混料裝置包括加料管2、混合腔3和出料管4,加料管2設有三個,且加料管2的上端均設有加料漏斗5,加料管2的下端均與混合腔3的側面連通,混合腔3呈橫向設置的橢球形,混合腔3內設有攪拌切料裝置,出料管4的上端與混合腔3連通,且出料管4的上端處設有出料閥門,出料管4的下端與喂養槽1連通;攪拌切料裝置包括攪拌軸6和六個切料槳葉7,六個切料槳葉7中相鄰的切料槳葉7相交錯,且相鄰的切料槳葉7中其中一個與攪拌軸6下部的軸線呈60°角,另一個切料槳葉7與攪拌軸6下部的軸線呈且90°,攪拌軸6的內部豎向中空且與混合腔3連通,攪拌軸6的上端豎向穿過混合腔3的上部與電機連接,攪拌軸6的下端呈向下方延伸的擴口狀,攪拌軸6的下端擴口狀處與攪拌軸6的下部呈平滑過渡,六個切料槳葉7均與攪拌軸6的下部外壁連接。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將出料閥門關閉,將玉米粉、麥麩和初步切碎的麥秸稈分別從三個加料漏斗5中加入至加料管2中,加入至混合腔3內,從攪拌軸6的上端向混合腔3內加入水,然后開啟電機,電機帶動攪拌軸6轉動,從而帶動切料槳葉7轉動,從混合腔3的中心橫向和下方攪拌,將玉米粉、麥麩、水和麥秸稈攪拌并切碎,切料槳葉7可將麥秸稈切碎,攪拌完成后,打開出料閥門,將飼料從出料管4中滑出進入喂養槽1內,供肉羊食用。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