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種植輔助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提高植樹成活率的裝置,屬于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由于西部地區降雨量少,水資源缺乏,在西北傳統的植樹方法是直接將樹苗栽入樹坑中填土澆水漫灌,由于土壤的含水量較小,澆灌用水很快就會滲入到土壤的底層,無法被樹苗吸收,不僅提高不了樹苗的成活率,這樣的辦法對水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植樹成活率的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節約用水,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植樹成活率的裝置,包括筒體、筒蓋及安裝塊;所述筒體呈環形結構,環形筒體的底部密封,且環形筒體內部開設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與筒體內壁之間開設有若干個滲水孔,儲水箱的上口處設有筒蓋;所述筒蓋為對稱安裝的兩個,筒蓋的一端通過銷軸與筒體頂部的安裝塊連接,且筒蓋上開設有注水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滲水孔的尺寸為0.01-0.05㎜,且相鄰兩個滲水孔之間的距離一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筒體和筒蓋的材質均為可降解塑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筒蓋尺寸與儲水箱上口尺寸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有效避免在澆樹苗時的大水漫灌和浪費水資源的問題,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以節省人力監管,且材料為可降解材料,不會影響樹苗的成長;
2、本體可以在任何土壤環境下使用,有利于監管,且能根據需要生產;
3、在種植過程中更為簡便,也能提高樹苗成活置及防潮裝置,保證了試劑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提高植樹成活率的裝置的總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提高植樹成活率的裝置的筒體剖視圖;
其中:1-筒體、2-筒蓋、3-安裝塊、4-儲水箱、5-滲水孔、6-注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提高植樹成活率的裝置,包括筒體1、筒蓋2及安裝塊3;所述筒體1呈環形結構,環形筒體1的底部密封,且環形筒體1內部開設有儲水箱4;所述儲水箱4與筒體1內壁之間開設有若干個滲水孔5,儲水箱4的上口處設有筒蓋2;所述筒蓋2為對稱安裝的兩個,筒蓋2的一端通過銷軸與筒體1頂部的安裝塊3連接,且筒蓋2上開設有注水孔6。
其中,所述滲水孔5的尺寸為0.01-0.05㎜,且相鄰兩個滲水孔5之間的距離一致。
其中,所述筒體1和筒蓋2的材質均為可降解塑料。
其中,所述筒蓋2尺寸與儲水箱4上口尺寸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生產工藝簡單,易于實現,在種植過程中操作簡單,省時省力,且可以在儲水箱4里面添加營養液,使根部能均勻吸收,且筒體1可用于任何場所和環境。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