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滌綸紡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三葉異形滌綸絲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滌綸作為合成纖維中的三大主力纖維之一,因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而被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以及其他工業材料中。滌綸產品自問世以來,也曾以其垂懸性好、強度高、挺括而被下游用戶當作主要紡織原料來織造各類紡織品。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人們對服裝面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現有的滌綸面料在光澤度、吸濕、透氣性能方面遠遠比不上桑蠶絲面料,但是桑蠶絲面料又由于價格高、且其牢固性差而不能被廣泛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三葉異形滌綸絲的加工工藝,工藝簡單易控,制得的三葉異形纖維具有優異的光澤度、柔軟度及強度,其綜合性能優于桑蠶絲,且成本低于桑蠶絲。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三葉異形滌綸絲的加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備料、干燥:將pet大有光增粘切片輸送到料倉內,并進行干燥使其含水率≤40ppm;
(2)熔融:將步驟(1)干燥后的pet大有光增粘切片輸送至螺桿擠壓機中熔融得到熔體,并且所述螺桿擠壓機采用五段式控溫;
(3)紡絲成型:將步驟(2)得到的熔體引入紡絲箱中,采用設有三葉異形孔的噴絲板進行噴絲,得到三葉異形絲束;
(4)卷繞牽伸:將步驟(3)制得的三葉異形絲束以650~850m/min的速度喂入到熱輥組件中進行卷繞牽伸,得到定型的三葉異形絲。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1)中所述的pet大有光增粘片的特性粘度為0.9±0.12dl/g。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2)中所述的五段式控溫,其溫度分別為255~300℃、265-310℃、270~320℃、280~320℃、280~310℃。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步驟(4)中所述的熱輥組件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熱輥、第二熱輥、第三熱輥和第四熱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原料采用pet大有光增粘切片,依次經過干燥、熔融紡絲、采用設有三葉異形孔的噴絲板噴絲成型得到三葉異形絲束,最后經卷繞牽伸得到定型的三葉異形絲,該工藝簡單易控,制得的三葉異形絲具有優異的光澤度、柔軟度及強度,其綜合性能優于桑蠶絲,且成本低于桑蠶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實施例一:
(1)備料、干燥:將pet大有光增粘切片輸送到料倉內,并進行干燥使其含水率為38ppm;
(2)熔融:將步驟(1)干燥后的pet大有光增粘切片輸送至螺桿擠壓機中熔融得到熔體,并且所述螺桿擠壓機采用五段式控溫,其溫度分別為255℃、265℃、270℃、280℃、280℃;
(3)紡絲成型:將步驟(2)得到的熔體引入紡絲箱中,采用設有三葉異形孔的噴絲板進行噴絲,得到三葉異形絲束;
(4)卷繞牽伸:將步驟(3)制得的三葉異形絲束以650m/min的速度喂入到熱輥組件中進行卷繞牽伸,得到定型的三葉異形絲,具體地,所述熱輥組件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熱輥、第二熱輥、第三熱輥和第四熱輥,所述第一熱輥的溫度為70℃、線速度為750m/min,所述第二熱輥的溫度為100℃、線速度為1050m/min,所述第三熱輥的溫度為120℃、線速度為1500m/min,所述第四熱輥的溫度為160℃、線速度為2000m/min。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的pet大有光增粘片的特性粘度為0.9±0.12dl/g。
實施例二:
(1)備料、干燥:將pet大有光增粘切片輸送到料倉內,并進行干燥使其含水率為35ppm;
(2)熔融:將步驟(1)干燥后的pet大有光增粘切片輸送至螺桿擠壓機中熔融得到熔體,并且所述螺桿擠壓機采用五段式控溫,其溫度分別為265℃、275℃、290℃、300℃、310℃;
(3)紡絲成型:將步驟(2)得到的熔體引入紡絲箱中,采用設有三葉異形孔的噴絲板進行噴絲,得到三葉異形絲束;
(4)卷繞牽伸:將步驟(3)制得的三葉異形絲束以800m/min的速度喂入到熱輥組件中進行卷繞牽伸,得到定型的三葉異形絲,具體地,所述熱輥組件包括:上下平行設置的第一熱輥、第二熱輥、第三熱輥和第四熱輥,所述第一熱輥的溫度為80℃、線速度為1000m/min,所述第二熱輥的溫度為110℃、線速度為1250m/min,所述第三熱輥的溫度為140℃、線速度為1950m/min,所述第四熱輥的溫度為180℃、線速度為2300m/min。
優選地,步驟(1)中所述的pet大有光增粘片的特性粘度為0.9±0.12dl/g。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三葉異形滌綸絲的加工工藝,采用pet大有光增粘切片,依次經過干燥、熔融紡絲、采用設有三葉異形孔的噴絲板噴絲成型得到三葉異形絲束,最后經卷繞牽伸得到定型的三葉異形絲,該工藝簡單易控,制得的三葉異形絲具有優異的光澤度、柔軟度及強度,其綜合性能優于桑蠶絲,且成本低于桑蠶絲。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