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領域,具體是一種能夠著生水草的人工漁礁。
背景技術:
人工漁礁是魚類等水產品增殖繁育的重要場所,傳統的人工漁礁一般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魚類等水產品在其中繁衍、生長,這類人工漁礁雖然能夠為水生動植物提供棲息、隱蔽的場所,但在人工漁礁上生長水草等水生植物的速度慢,不能滿足水草在人工漁礁上快速生長的要求,由于水生動植物對環境狀況的要求不同,有的水生動植物需要在水草上產卵孵化繁育,并且需要水草作為隱蔽、棲息的場所,有的還把水草作為餌料生物,因此在人工漁礁上設置水草生長區是非常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能夠著生水草的人工漁礁。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能夠著生水草的人工漁礁,其特征是,人工漁礁為圓臺形,所述圓臺形人工漁礁的上底直徑為30-80厘米,圓臺形人工漁礁的下底直徑為50-150厘米,圓臺形人工漁礁的高為60-160厘米,所述圓臺形人工漁礁為空心結構,圓臺形人工漁礁的壁厚3-8厘米,在圓臺形人工漁礁的側壁設置若干種植孔,所述種植孔為開口于外壁,水草的根部種植在種植孔中,在圓臺形人工漁礁的側壁設置若干孔洞,所述孔洞穿透圓臺形人工漁礁的側壁,方便水生動物在圓臺形人工漁礁內外活動。
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人工漁礁,在圓臺形人工漁礁側壁有水草著生,方便水生動物在其中隱蔽、棲息,水草還能為水生動物提供餌料,由于圓臺形人工漁礁為中部空心結構,擴大了水生動物的棲息范圍,能為水生動物提供更多的棲息、隱蔽場所,由于圓臺形人工漁礁有高度差,可以適應不同水深的水草生長,水草的生長繁衍為水生動植物增殖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中:1上底,2種植孔,3水草,4圓臺形人工漁礁,5孔洞,6下底。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能夠著生水草的人工漁礁,其特征是,人工漁礁為圓臺形,所述圓臺形人工漁礁(4)的上底(1)直徑為30-80厘米,圓臺形人工漁礁(4)的下底(6)直徑為50-150厘米,圓臺形人工漁礁(4)的高為60-160厘米,所述圓臺形人工漁礁(4)為空心結構,圓臺形人工漁礁(4)的壁厚3-8厘米,在圓臺形人工漁礁(4)的側壁設置若干種植孔(2),所述種植孔(2)為開口于外壁,水草(3)的根部種植在種植孔(2)中,在圓臺形人工漁礁(4)的側壁設置若干孔洞(5),所述孔洞(5)穿透圓臺形人工漁礁(4)的側壁,方便水生動物在圓臺形人工漁礁(4)內外活動。
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人工漁礁,在圓臺形人工漁礁(4)側壁有水草(3)著生,方便水生動物在其中隱蔽、棲息,水草(3)還能為水生動物提供餌料,由于圓臺形人工漁礁(4)為中部空心結構,擴大了水生動物的棲息范圍,能為水生動物提供更多的棲息、隱蔽場所,由于圓臺形人工漁礁(4)有高度差,可以適應不同水深的水草(3)生長,水草(3)的生長繁衍為水生動植物增殖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