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海上風能發電網箱自動喂料增氧設備,屬于水產品養殖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箱養殖已越來越流行與普遍,現基本上都是大面積養殖,隨著規模的擴大,喂料顯得越來越麻煩,幾十個網箱人工喂下來,大半天時間過去了,目前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201420000345.2的海上網箱自動喂料設備,海上網箱自動喂料設備,屬于漁業設備領域,包括料箱、滑槽、氣缸、彈片、轉軸、支桿、浮體和電機,所述料箱側面均布有多個滑槽,滑槽端部安裝有電機,電機上安裝有轉軸,轉軸上安裝有彈片,料箱下方安裝有三根支桿,支桿下安裝有浮體。本設備可同時自動喂料多個網箱,而且喂好后只要管理人員按鈕按下關閉即可,簡單高效。但是這種喂料設備沒有自主的發電系統,而且不能增加海水的氧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海上風能發電網箱自動喂料增氧設備,其結構包括料倉、輸送管道、浮球組、曝氣增氧機、進料器、拋料盤和風力發電機構,所述料倉與輸送管道固定連接,所述輸送管道與拋料盤固定連接,所述浮球組與曝氣增氧機連接,所述曝氣增氧機與進料器固定連接,所述進料器與拋料盤連接,所述拋料盤和風力發電機構連接固定,所述浮球組由浮球、連接頭、螺栓、氧氣管和連接盤組成,所述浮球與連接頭連接,所述浮球通過螺栓與連接頭活動連接,所述氧氣管與浮球連接,所述連接盤通過氧氣管與浮球連接,所述風力發電機構包括線路盒、立桿、葉片、連桿、發動機和連接帽,所述線路盒與立桿固定連接,所述立桿與發動機連接,所述葉片與連桿連接,所述發動機與連接帽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帽與連桿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盤與曝氣增氧機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線路盒與拋料盤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上風能發電網箱自動喂料增氧設備,通過風能作為能源,該機器更清潔,通過曝氣增氧機,增加水中的氧氣。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海上風能發電網箱自動喂料增氧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浮球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風力發電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海上風能發電網箱自動喂料增氧設備的流程圖;
圖中:料倉1、輸送管道-2、浮球組-3、曝氣增氧機-4、進料器-5、拋料盤-6、風力發電機構-7、浮球-30、連接頭-31、螺栓-32、氧氣管-33、連接盤-34、線路盒-70、立桿-71、葉片-72、連桿-73、發動機-74和連接帽-75。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海上風能發電網箱自動喂料增氧設備,其結構包括料倉1、輸送管道2、浮球組3、曝氣增氧機4、進料器5、拋料盤6和風力發電機構7,所述料倉1與輸送管道2固定連接,所述輸送管道2與拋料盤6固定連接,所述浮球組3與曝氣增氧機4連接,所述曝氣增氧機4與進料器5固定連接,所述進料器5與拋料盤6連接,所述拋料盤6和風力發電機構7連接固定,所述浮球組3由浮球30、連接頭31、螺栓32、氧氣管33和連接盤34組成,所述浮球30與連接頭31連接,所述浮球30通過螺栓32與連接頭31活動連接,所述氧氣管33與浮球30連接,所述連接盤34通過氧氣管33與浮球30連接,所述風力發電機構7包括線路盒70、立桿71、葉片72、連桿73、發動機74和連接帽75,所述線路盒70與立桿71固定連接,所述立桿71與發動機74連接,所述葉片72與連桿73連接,所述發動機74與連接帽75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帽75與連桿73連接。所述連接盤34與曝氣增氧機4連接。所述線路盒70與拋料盤6連接。
參照圖4在進行使用時,通過風力發電機構7進行發電,所產生的電能用于曝氣增氧機4,曝氣增氧機4通過進料器5讓拋料盤6進行拋料喂養,曝氣增氧機4通過氧氣管33讓浮球30增加水中的氧氣。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