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白蟻防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白蟻誘餌、白蟻誘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白蟻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害蟲,在熱帶和亞熱帶,白蟻的危害尤為嚴重。我國已查知在23個省、市有分布,危害面積接近全國總面積的40%。它們擴散力強,破壞迅速,在短期內就能造成巨大損失。白蟻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約20~25億元。目前,白蟻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采用白蟻誘殺劑對白蟻進行誘殺,但在應用實踐中發現現有的白蟻誘殺裝置效果不好。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物美價廉的白蟻誘殺裝置。本發明的白蟻誘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子,套子的上端封閉,下端開口,在套子內裝有白蟻餌劑,在套子上端的套子和白蟻餌劑之間隔有一層海綿,套子下端開口處固定有將下端開口密封的牛皮紙,在套子的上端壁上設有能夠開合的窗。優選,所述的白蟻餌劑是由白蟻藥餌、白蟻誘餌、粘合劑按照按質量比1.5:1.5:1混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劑是由小麥淀粉、瓊脂粉和水按質量比1:1:6于80℃攪拌混合30min,制成粘合劑。優選,所述的白蟻藥餌是含有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按質量分數100%計算,將質量2%的氟蟲胺放入丙酮(丙酮與木屑體積比為1:3)中攪拌溶解,得到丙酮溶液,將質量98%的、粒徑不大于2mm的松木屑與該丙酮溶液充分混合,待丙酮完全揮發后,制得含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所述的白蟻誘餌是啤酒酵母發酵后的甘蔗渣粉。其制作方法是,將新鮮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顆粒,按質量百分比100%計算,將95%甘蔗渣顆粒與5%啤酒酵母發酵菌液均勻攪拌,放入25℃的培養箱培養2天后,再40℃熱風干燥,而得到白蟻誘餌。所述的套子優選為黑色乳膠制成的套子。優選,所述的套子側壁底部還設有帶孔的固定耳。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白蟻誘殺裝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按質量比1:1的比例,將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充分混合均勻,得到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的混合物;b、將小麥淀粉、瓊脂粉和水按質量比1:1:6于80℃攪拌混合30min,制成粘合劑;c、按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的混合物與粘合劑按照質量比3:1的比例,將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的混合物加入到溫度為50℃的粘合劑中,充分攪拌至成團不散為止,由此得到白蟻餌劑;d、將在套子的封閉端填充一層海綿,然后再在海綿上填充白蟻餌劑,填充滿套子后,再用牛皮紙封口密閉,干燥;所述的白蟻藥餌是含有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所述的白蟻誘餌是啤酒酵母發酵后的甘蔗渣粉。本發明的經過啤酒酵母發酵的甘蔗渣粉,其對白蟻的引誘效果好,相比于甘蔗渣粉好很多。因此可以將其作為誘餌用于白蟻防治,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發明的白蟻誘殺裝置,相比于目前的白蟻藥劑,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容易存放,避免存放時候白蟻餌劑的回潮腐爛,當使用的時候,可以在窗中加水潤濕海綿,進而潤濕白蟻餌劑,在防治期間,沾滿水的海綿可以保證在防治的時候白蟻餌劑都是潮濕的,從而有利于白蟻的食用,從而提高白蟻的防治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白蟻誘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套子;2、牛皮紙;3、白蟻餌劑;4、海綿;5、窗;6、帶孔的固定耳。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的理解發明的實質,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內容作詳細的說明,但本發明的內容并不局限如此,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實施例1:1.供試蟲源、餌劑及儀器設備家白蟻為廣東省生物資源與應用研究所提供的室內飼蟲。試蟲均為成熟健壯工蟻,在(25±1)℃下饑餓24h后備用。餌劑原料:a.本發明餌劑制備:制作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每100g藥餌是這樣制作的,將2g氟蟲胺放入丙酮(丙酮與木屑體積比為1:3)中攪拌溶解,然后將此含有氟蟲胺的丙酮溶液與98g粒徑不大于2mm的松木屑充分混合待丙酮完全揮發后,制得含有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啤酒酵母發酵液的制備:溶解10g啤酒酵母膏,20g蛋白胨于900ml水中,高壓蒸汽滅菌121℃下滅菌20min,冷卻至室溫后在超凈工作臺加入100ml溶有10g葡萄糖的溶液(經過高壓蒸汽滅菌121℃下20min,冷卻至室溫),混合均勻得到啤酒酵母培養液。在超凈工作臺內在啤酒酵母培養液中接入啤酒酵母菌液,接種量為體積分數1%。放入搖床培養,搖床轉速150rpm,培養溫度28℃,培養時間36小時,得到啤酒酵母發酵菌液。將新鮮的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顆粒,按質量百分比100%計算,將95g甘蔗渣顆粒與5g啤酒酵母發酵菌液均勻攪拌,放入25℃的恒溫培養箱培養2天后,再40℃熱風干燥,而得到本發明的白蟻誘餌。另外對照組制備,新鮮的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顆粒,按質量百分比100%計算,將95g甘蔗渣顆粒與5g啤酒酵母培養液(未接種啤酒酵母發酵)均勻攪拌,再40℃熱風干燥,而得到對照的白蟻誘餌。將本發明的白蟻誘餌與對照誘餌,分別按質量比為1:1與含有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充分混合。得到本發明的誘殺餌劑和對照餌劑。利用“y”型嗅覺儀,測定中國臺灣乳白蟻對這2種誘殺劑型的嗅覺反應:“y”型嗅覺儀由以下幾部分按順序用無味硅膠管連接,電磁式空氣壓縮機、活性炭空氣凈化裝置、玻璃轉子流量計、250ml特氏多孔濾瓶(內裝水)、三通管、“y”型嗅覺儀(兩臂長12cm,基管長9cm,兩臂夾角75°,管徑1cm)。“y”型嗅覺儀中空氣流量為500ml/min;測定溫度為(27±1)℃。實驗前將試蟲放9cm口徑的培養皿中,置于溫度(27±1)℃、相對濕度(80±5)%、黑暗條件下的培養箱內饑餓24h。將嗅覺儀放入暗箱內,使實驗處于黑暗條件下。從“y”型嗅覺儀基管末端接入工蟻,10min后待選擇反應基本穩定即檢查兩側臂內試蟲的數量,分別記錄進入本發明誘殺餌劑管、實驗對照管及停留在基管中的蟲數。接入健壯工蟻10頭,重復處理4次。每次實驗處理完成后用丙酮沖洗嗅覺儀所有管道,并用電吹風吹干,然后將兩者(實際誘殺劑和對照誘殺劑)互換位置。表1本發明的誘殺餌劑管白蟻停留數(只)對照餌劑管白蟻停留數(只)911009191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制備的白蟻誘殺劑與對照餌劑相比,具有更強的引誘能力。實施例2: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白蟻誘殺裝置,包括黑色乳膠制成的套子1,套子的上端封閉,下端開口,在套子內裝有白蟻餌劑3,在套子上端的套子和白蟻餌劑之間隔有一層海綿4,套子下端開口處固定有將下端開口密封的牛皮紙2,在套子的上端壁上設有能夠開合的窗5,窗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然關閉,在套子兩側壁底部還相對固定有4個帶孔的固定耳6。具體制備方法為:a、按質量比1:1的比例,將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充分混合均勻,得到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的混合物;b、將小麥淀粉、瓊脂粉和水按質量比1:1:6于80℃攪拌混合30min,制成粘合劑;c、按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的混合物與粘合劑按照質量比3:1的比例,將白蟻藥餌和白蟻誘餌的混合物加入到溫度為50℃的粘合劑中,充分攪拌至成團不散為止,由此得到白蟻餌劑;d、將在套子的封閉端填充一層海綿,然后再在海綿上填充白蟻餌劑,填充滿套子后,再用牛皮紙封口密閉,干燥,由此制得白蟻誘殺裝置。所述的白蟻藥餌是含有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每100g白蟻藥餌是這樣制作的,將2g氟蟲胺放入丙酮(丙酮與木屑體積比為1:3)中攪拌溶解,然后將此含有氟蟲胺的丙酮溶液與98g粒徑不大于2mm的松木屑充分混合待丙酮完全揮發后,制得含有質量分數2%氟蟲胺的松樹木屑。所述的白蟻誘餌是啤酒酵母發酵后的甘蔗渣粉。每100g白蟻誘餌是這樣制作的,將新鮮的甘蔗渣粉碎成粒度不大于2mm的顆粒,將95g甘蔗渣顆粒與5g啤酒酵母發酵菌液(同實施例1)均勻攪拌,放入25℃的培養箱培養2天后,再40℃熱風干燥,而得到白蟻誘餌。在2016年8月,在廣州番禺區某大型樓盤綠化花園處,使用本發明制備的白蟻誘殺裝置進行白蟻防治。在使用前,將白蟻誘殺裝置背后的小窗打開,倒入自來水,至水滿出。將白蟻誘殺裝置壓在樹干的螞路上,并用螺釘穿過固定耳上的孔將其固定,2-3周后檢查白蟻危害情況。放置白蟻誘殺裝置的樹木白蟻均得到有效防治。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