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山豆根種植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
背景技術:
:山豆根,拉丁名為:RadixSophoraeTonkinensis,也叫廣豆根、南豆根,為雙子葉植物綱豆科植物越南槐,屬于野生藥材,藥用部位為根及根莖,秋季采挖,山豆根化學有效成分含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療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喘滿熱咳、肝炎、便秘、黃疸、下痢、疥癬及蚊、蟲叮咬等,植物形態為灌木,高1-2米,野生山豆根生于石灰巖山地或巖石縫中,主產廣西,云南和貴州也有分布,但產量較小。山豆根的藥用部位是根系和根莖,除了作為傳統的中藥材使用外,醫藥工業還以山豆根作為原料,大量研制開發治療肝炎的針劑、咽喉腫痛的片劑以及抗腫的中成藥,因此山豆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山豆根的地域分布范圍相當有限,常零星生長于石山巖縫之中,在自然條件下,山豆根開花結莢期的病蟲害嚴重、種子成熟時容易自然脫落,因此自然繁殖系數極低,且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獲得經濟利益,人們大量采挖野生山豆根資源,致使野生山豆根資源瀕臨滅絕,為滿足需要,人們不得不發展人工繁育技術,這就需要解決山豆根育苗問題,開展組織培養育苗無凝是最有效的山豆根育苗方法,而組織培養育苗最關鍵是配好培養基,現有的培養基有多種,然而未發現能促進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的積累和多糖的提高。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以解決現有組織培養基如何提高山豆根的主要有效成分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含量,提高經濟效益等問題。本發明的山豆根組培苗培養基,搭配合理,營養全面,能夠快速促根生莖,提高移栽存活率,同時也能促進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積累,提高經濟效益。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糖30-46份、銀杏黃酮13-19份、鉀鹽2.4-2.9份、磷鹽1.5-2.8份、氮鹽1.2-1.9份、鈣鹽0.6-0.8份、鎂鹽0.6-0.8份、碘鹽0.2-0.4份、硼鹽0.2-0.4份、鉬鹽0.2-0.4份、鋅鹽0.2-0.4份、錳鹽0.2-0.4份、銅鹽0.2-0.4份、鐵鹽0.2-0.4份、維生素0.1-0.25份、氨基酸0.08-0.24份、生長素0.05-0.12份、赤霉素0.06-0.09份、丁二酰亞胺0.04-0.08份、細胞分裂素0.03-0.07份、激動素0.04-0.09份、調理劑0.17-0.24份、分散劑1.2-2.3份、增效劑0.04-0.06份、穩定劑0.9-1.8份、抗菌劑1.5-2.6份、水2000-3000份;所述糖為麥芽糖;所述鉀鹽為硝酸鉀;所述磷鹽為磷酸鎂;所述氮鹽為碳酸銨;所述鈣鹽為氯化鈣;所述鎂鹽為氯化鎂;所述碘鹽為碘化鈉;所述硼鹽為硼酸鈉;所述鉬鹽為鉬酸鈉;所述鋅鹽為甘氨酸鋅;所述錳鹽為氯化錳;所述銅鹽為氯化銅;所述鐵鹽為甘氨酸鐵;所述維生素為生素C;所述氨基酸為胱氨酸;所述調理劑為腐殖酸;所述分散劑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羧甲基纖維素鈉3-5份、改性淀粉4-7份、聚丙烯酸鉀2.5-4.6份、海藻酸鉀1.2-3.4份;所述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銀杏黃酮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S11:將干銀杏葉進行粉碎并過40-80目篩子,制得銀杏葉粉末;S12:將步驟S11制得的銀杏葉粉末采用62-75℃的水進行浸提,浸提中固液比為1:12-16(W/V),微波功率為200-800W,提取時間為15-30min,提取2-3次,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制得混合浸提液;S13:將步驟S12制得的混合浸提液濃縮干燥,制得浸提膏,采用于浸提膏5.5-6倍體積的52-55℃的水進行溶解,采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萃取2-3次,繼續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多次結晶處理,結晶過程中固液比為1:5.2-5.5(W/V),制得結晶粗品;S14:將步驟S13制得的結晶粗品經過超臨界CO2萃取,萃取的條件:萃取釜壓力為21-23MPa,萃取溫度為51-54℃,萃取時間為25-28min,制得銀杏黃酮;S2:將步驟S1制得的銀杏黃酮、糖、鉀鹽、磷鹽、氮鹽、鈣鹽、鎂鹽、碘鹽、硼鹽、鉬鹽、鋅鹽、錳鹽、銅鹽、鐵鹽、維生素、氨基酸、生長素、赤霉素、丁二酰亞胺、細胞分裂素、激動素、調理劑、分散劑、增效劑、水混合,在微波功率為130-170W,溫度為45-48℃,轉速為200-300r/min下攪拌21-29min,制得混合液a;S3:向步驟S2制得的混合液a中加入穩定劑、抗菌劑,在溫度為42-45℃,轉速為100-200r/min下攪拌10-14min,制得混合液b;S4:將步驟S3制得的混合液b的pH值調節至5.2-5.8,接著采用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在溫度為134-136℃,壓力為210-230KPa下滅菌1-1.4min,制得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優選地,所述增效劑為增效胺胺鮮酯。優選地,所述穩定劑為黃原膠。優選地,所述抗菌劑為富馬酸糠醇甲酯。優選地,步驟S12中銀杏葉粉末的浸提條件為:采用70℃的水進行浸提,浸提中固液比為1:14(W/V),微波功率為600W,提取時間為22min,提取3次。優選地,步驟S14中萃取的條件為:萃取釜壓力為22MPa,萃取溫度為53℃,萃取時間為26min。優選地,步驟S5中所述溫度為136℃,壓力為230KPa下滅菌1min。本發明培養基部分成分的作用如下:糖的添加有利于多糖含量的積累。銀杏黃酮可以促進黃酮積累。鉀元素的營養功效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強度,促進作物體內淀粉和糖的形成,增強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還能提高作物對氮的吸收利用。磷是形成細胞核蛋白、卵磷脂等不可缺少的元素。磷元素能加速細胞分裂,促使根系和地上部加快生長,促進花芽分化,提早成熟,提高果實品質。氮是蛋白質構成的主要元素,蛋白質是細胞原生質組成中的基本物質。氮元素能促進蛋白質和葉綠素的形成,使葉色深綠,葉面積增大,促進碳的同化,有利于產量增加,品質改善。缺少鈣植物分生組織的生長變慢,缺鈣和癥初在生長點和幼葉,嚴重時,葉子變形和失綠,在葉子的邊緣出現壞死斑點。鎂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如果缺少鎂,葉片失去了綠色,不能制造營養物質。碘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被譽為生命元素、智慧元素。硼在植物體內比較集中于莖尖、根尖、葉片和花器官中,雙子葉植物中的含量常常高于單子葉植物。硼可以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缺硼時,根留不發達,影響固氮量。硼還能增強作物抗逆性。鉬是固氮微生物,特別是與豆科作物共生的根瘤菌固定大氣氮素時所必需的。同時又能增進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缺鉬時植株矮小,葉片脈間失綠,葉緣枯焦,向內卷曲,成萎蔫態。鋅能促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它是多種酶的組成成分,缺鋅時作物生長發育出現停滯。植物葉綠體中含有錳,錳能促進種子發芽和幼苗時期生長,缺錳時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硝態氮在體內的積累。表現為葉片脈間失綠黃化,有褐色斑點。銅參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代謝、增強植物的抗性。缺銅時植株生長瘦弱,新葉發黃,凋萎干枯,葉尖卷曲發白,有壞死斑點。鐵是葉綠素形成不可缺少的,在植株體內很難轉移,所以葉片“失綠癥”是植物缺鐵的表現,并且這種失綠首先表現在幼嫩葉片上。維生素對植物的生根有效應,能夠促進植物生根。氨基酸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由于氨基酸本身的特性,對植物生長特別是光合作用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它可以增加植物葉綠素含量,提高酶的活性,促進二氧化碳的滲透,使光合作用更加旺盛,對提高作物品質,增加Vc和糖的含量都有著重要作用。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生長。赤霉素,是廣泛存在的一類植物激素。其化學結構屬于二萜類酸,由四環骨架衍生而得,可刺激葉和芽的生長。丁二酰亞胺是一種植物生長刺激素,可促進植物細胞生長,提高氨基酸的含量。細胞分裂素促進胞質分裂的物質,促進多種組織的分化和生長,與植物生長素有協同作用。激動素是一種非天然的細胞分裂素,化學名稱為6-糖基氨基嘌呤(或N6-呋喃甲基腺嘌呤)。不溶于水,溶于強酸、堿及冰醋酸中;除具有促進細胞分裂的作用外,還具有延緩離體葉片和切花衰老,誘導芽分化和發育及增加氣孔開度的作用。調理劑可以促進根系的發育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分散劑可防止絮凝,防止沉降。增效劑具有廣譜和突破性效果的高能植物生長調節劑。它能提高植物過氧化物酶和硝酸還原酶的活性,提高葉綠素的含量加快光合速度,促進植物細胞的分裂和伸長,促進根系的發育,調節體內養分的平衡。穩定劑能增加溶液、膠體、固體、混合物的穩定性。抗菌劑是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使某些微生物(細菌、真菌、酵母菌、藻類及病毒等)的生長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學物質。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中銀杏黃酮能促進山豆根黃酮類化合物的積累;(2)糖能促進山豆根多糖的積累;同時在培養基無糖,或糖與其他培養基組分伍配作用下,對山豆根組培苗高度增長作用不大;(3)本發明的培養基有利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達到99%-100%。具體實施方式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通過以下實施例加以說明,這些實施例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但不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在實施例中,所述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糖30-46份、銀杏黃酮13-19份、鉀鹽2.4-2.9份、磷鹽1.5-2.8份、氮鹽1.2-1.9份、鈣鹽0.6-0.8份、鎂鹽0.6-0.8份、碘鹽0.2-0.4份、硼鹽0.2-0.4份、鉬鹽0.2-0.4份、鋅鹽0.2-0.4份、錳鹽0.2-0.4份、銅鹽0.2-0.4份、鐵鹽0.2-0.4份、維生素0.1-0.25份、氨基酸0.08-0.24份、生長素0.05-0.12份、赤霉素0.06-0.09份、丁二酰亞胺0.04-0.08份、細胞分裂素0.03-0.07份、激動素0.04-0.09份、調理劑0.17-0.24份、分散劑1.2-2.3份、增效劑0.04-0.06份、穩定劑0.9-1.8份、抗菌劑1.5-2.6份、水2000-3000份;所述糖為麥芽糖;所述鉀鹽為硝酸鉀;所述磷鹽為磷酸鎂;所述氮鹽為碳酸銨;所述鈣鹽為氯化鈣;所述鎂鹽為氯化鎂;所述碘鹽為碘化鈉;所述硼鹽為硼酸鈉;所述鉬鹽為鉬酸鈉;所述鋅鹽為甘氨酸鋅;所述錳鹽為氯化錳;所述銅鹽為氯化銅;所述鐵鹽為甘氨酸鐵;所述維生素為生素C;所述氨基酸為胱氨酸;所述調理劑為腐殖酸;所述分散劑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羧甲基纖維素鈉3-5份、改性淀粉4-7份、聚丙烯酸鉀2.5-4.6份、海藻酸鉀1.2-3.4份;所述增效劑為增效胺胺鮮酯;所述穩定劑為黃原膠;所述抗菌劑為富馬酸糠醇甲酯;所述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銀杏黃酮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S11:將干銀杏葉進行粉碎并過40-80目篩子,制得銀杏葉粉末;S12:將步驟S11制得的銀杏葉粉末采用62-75℃的水進行浸提,浸提中固液比為1:12-16(W/V),微波功率為200-800W,提取時間為15-30min,提取2-3次,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制得混合浸提液;S13:將步驟S12制得的混合浸提液濃縮干燥,制得浸提膏,采用于浸提膏5.5-6倍體積的52-55℃的水進行溶解,采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萃取2-3次,繼續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多次結晶處理,結晶過程中固液比為1:5.2-5.5(W/V),制得結晶粗品;S14:將步驟S13制得的結晶粗品經過超臨界CO2萃取,萃取的條件:萃取釜壓力為21-23MPa,萃取溫度為51-54℃,萃取時間為25-28min,制得銀杏黃酮;S2:將步驟S1制得的銀杏黃酮、糖、鉀鹽、磷鹽、氮鹽、鈣鹽、鎂鹽、碘鹽、硼鹽、鉬鹽、鋅鹽、錳鹽、銅鹽、鐵鹽、維生素、氨基酸、生長素、赤霉素、丁二酰亞胺、細胞分裂素、激動素、調理劑、分散劑、增效劑、水混合,在微波功率為130-170W,溫度為45-48℃,轉速為200-300r/min下攪拌21-29min,制得混合液a;S4:向步驟S2制得的混合液a中加入穩定劑、抗菌劑,在溫度為42-45℃,轉速為100-200r/min下攪拌10-14min,制得混合液b;S5:將步驟S4制得的混合液b的pH值調節至5.2-5.8,接著采用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在溫度為134-136℃,壓力為210-230KPa下滅菌1-1.4min,制得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實施例1一種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糖38份、銀杏黃酮15份、鉀鹽2.5份、磷鹽2份、氮鹽1.5份、鈣鹽0.7份、鎂鹽0.7份、碘鹽03份、硼鹽0.3份、鉬鹽0.3份、鋅鹽0.3份、錳鹽0.3份、銅鹽0.3份、鐵鹽0.3份、維生素0.18份、氨基酸0.18份、生長素0.08份、赤霉素0.08份、丁二酰亞胺0.06份、細胞分裂素0.05份、激動素0.07份、調理劑0.2份、分散劑1.8份、增效劑0.05份、穩定劑1.4份、抗菌劑2份、水2500份;所述糖為麥芽糖;所述鉀鹽為硝酸鉀;所述磷鹽為磷酸鎂;所述氮鹽為碳酸銨;所述鈣鹽為氯化鈣;所述鎂鹽為氯化鎂;所述碘鹽為碘化鈉;所述硼鹽為硼酸鈉;所述鉬鹽為鉬酸鈉;所述鋅鹽為甘氨酸鋅;所述錳鹽為氯化錳;所述銅鹽為氯化銅;所述鐵鹽為甘氨酸鐵;所述維生素為生素C;所述氨基酸為胱氨酸;所述調理劑為腐殖酸;所述分散劑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羧甲基纖維素鈉4份、改性淀粉6份、聚丙烯酸鉀4.2份、海藻酸鉀2.3份;所述增效劑為增效胺胺鮮酯;所述穩定劑為黃原膠;所述抗菌劑為富馬酸糠醇甲酯;所述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銀杏黃酮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S11:將干銀杏葉進行粉碎并過80目篩子,制得銀杏葉粉末;S12:將步驟S11制得的銀杏葉粉末采用70℃的水進行浸提,浸提中固液比為1:14(W/V),微波功率為600W,提取時間為22min,提取3次,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制得混合浸提液;S13:將步驟S12制得的混合浸提液濃縮干燥,制得浸提膏,采用于浸提膏6倍體積的55℃的水進行溶解,采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萃取2次,繼續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多次結晶處理,結晶過程中固液比為1:5.5(W/V),制得結晶粗品;S14:將步驟S13制得的結晶粗品經過超臨界CO2萃取,萃取的條件:萃取釜壓力為22MPa,萃取溫度為53℃,萃取時間為26min,制得銀杏黃酮;S2:將步驟S1制得的銀杏黃酮、糖、鉀鹽、磷鹽、氮鹽、鈣鹽、鎂鹽、碘鹽、硼鹽、鉬鹽、鋅鹽、錳鹽、銅鹽、鐵鹽、維生素、氨基酸、生長素、赤霉素、丁二酰亞胺、細胞分裂素、激動素、調理劑、分散劑、增效劑、水混合,在微波功率為15W,溫度為46℃,轉速為200r/min下攪拌25min,制得混合液a;S3:向步驟S2制得的混合液a中加入穩定劑、抗菌劑,在溫度為44℃,轉速為100r/min下攪拌12min,制得混合液b;S4:將步驟S3制得的混合液b的pH值調節至5.5,接著采用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在溫度為135℃,壓力為220KPa下滅菌1.2min,制得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實施例2一種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糖30份、銀杏黃酮13份、鉀鹽2.4份、磷鹽1.5份、氮鹽1.2份、鈣鹽0.6份、鎂鹽0.6份、碘鹽0.2份、硼鹽0.2份、鉬鹽0.2份、鋅鹽0.2份、錳鹽0.2份、銅鹽0.2份、鐵鹽0.2份、維生素0.1份、氨基酸0.08份、生長素0.05份、赤霉素0.06份、丁二酰亞胺0.04份、細胞分裂素0.03份、激動素0.04份、調理劑0.17份、分散劑1.2份、增效劑0.04份、穩定劑0.9份、抗菌劑1.5份、水2000份;所述糖為麥芽糖;所述鉀鹽為硝酸鉀;所述磷鹽為磷酸鎂;所述氮鹽為碳酸銨;所述鈣鹽為氯化鈣;所述鎂鹽為氯化鎂;所述碘鹽為碘化鈉;所述硼鹽為硼酸鈉;所述鉬鹽為鉬酸鈉;所述鋅鹽為甘氨酸鋅;所述錳鹽為氯化錳;所述銅鹽為氯化銅;所述鐵鹽為甘氨酸鐵;所述維生素為生素C;所述氨基酸為胱氨酸;所述調理劑為腐殖酸;所述分散劑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羧甲基纖維素鈉3份、改性淀粉4份、聚丙烯酸鉀2.5份、海藻酸鉀1.2份;所述增效劑為增效胺胺鮮酯;所述穩定劑為黃原膠;所述抗菌劑為富馬酸糠醇甲酯;所述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銀杏黃酮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S11:將干銀杏葉進行粉碎并過40目篩子,制得銀杏葉粉末;S12:將步驟S11制得的銀杏葉粉末采用62℃的水進行浸提,浸提中固液比為1:12(W/V),微波功率為200W,提取時間為30min,提取2次,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制得混合浸提液;S13:將步驟S12制得的混合浸提液濃縮干燥,制得浸提膏,采用于浸提膏5.5倍體積的52℃的水進行溶解,采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萃取3次,繼續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多次結晶處理,結晶過程中固液比為1:5.5(W/V),制得結晶粗品;S14:將步驟S13制得的結晶粗品經過超臨界CO2萃取,萃取的條件:萃取釜壓力為21MPa,萃取溫度為51℃,萃取時間為25min,制得銀杏黃酮;S2:將步驟S1制得的銀杏黃酮、糖、鉀鹽、磷鹽、氮鹽、鈣鹽、鎂鹽、碘鹽、硼鹽、鉬鹽、鋅鹽、錳鹽、銅鹽、鐵鹽、維生素、氨基酸、生長素、赤霉素、丁二酰亞胺、細胞分裂素、激動素、調理劑、分散劑、增效劑、水混合,在微波功率為130W,溫度為45℃,轉速為200r/min下攪拌29min,制得混合液a;S3:向步驟S2制得的混合液a中加入穩定劑、抗菌劑,在溫度為42℃,轉速為100r/min下攪拌14min,制得混合液b;S4:將步驟S3制得的混合液b的pH值調節至5.2,接著采用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在溫度為134℃,壓力為210KPa下滅菌1.4min,制得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實施例3一種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糖30份、銀杏黃酮19份、鉀鹽2.9份、磷鹽2.8份、氮鹽1.9份、鈣鹽0.8份、鎂鹽-0.8份、碘鹽-0.4份、硼鹽-0.4份、鉬鹽0.4份、鋅鹽0.4份、錳鹽0.4份、銅鹽0.4份、鐵鹽0.4份、維生素0.25份、氨基酸0.24份、生長素0.12份、赤霉素0.09份、丁二酰亞胺0.08份、細胞分裂素0.07份、激動素0.09份、調理劑0.24份、分散劑2.3份、增效劑0.06份、穩定劑1.8份、抗菌劑2.6份、水3000份;所述糖為麥芽糖;所述鉀鹽為硝酸鉀;所述磷鹽為磷酸鎂;所述氮鹽為碳酸銨;所述鈣鹽為氯化鈣;所述鎂鹽為氯化鎂;所述碘鹽為碘化鈉;所述硼鹽為硼酸鈉;所述鉬鹽為鉬酸鈉;所述鋅鹽為甘氨酸鋅;所述錳鹽為氯化錳;所述銅鹽為氯化銅;所述鐵鹽為甘氨酸鐵;所述維生素為生素C;所述氨基酸為胱氨酸;所述調理劑為腐殖酸;所述分散劑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羧甲基纖維素鈉5份、改性淀粉7份、聚丙烯酸鉀4.6份、海藻酸鉀3.4份;所述增效劑為增效胺胺鮮酯;所述穩定劑為黃原膠;所述抗菌劑為富馬酸糠醇甲酯;所述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銀杏黃酮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S11:將干銀杏葉進行粉碎并過60目篩子,制得銀杏葉粉末;S12:將步驟S11制得的銀杏葉粉末采用70℃的水進行浸提,浸提中固液比為1:14(W/V),微波功率為500W,提取時間為25min,提取3次,提取后過濾、合并濾液,制得混合浸提液;S13:將步驟S12制得的混合浸提液濃縮干燥,制得浸提膏,采用于浸提膏5.8倍體積的53℃的水進行溶解,采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萃取3次,繼續用水飽和的正丁醇進行多次結晶處理,結晶過程中固液比為1:5.3(W/V),制得結晶粗品;S14:將步驟S13制得的結晶粗品經過超臨界CO2萃取,萃取的條件:萃取釜壓力為23MPa,萃取溫度為54℃,萃取時間為25min,制得銀杏黃酮;S2:將步驟S1制得的銀杏黃酮、糖、鉀鹽、磷鹽、氮鹽、鈣鹽、鎂鹽、碘鹽、硼鹽、鉬鹽、鋅鹽、錳鹽、銅鹽、鐵鹽、維生素、氨基酸、生長素、赤霉素、丁二酰亞胺、細胞分裂素、激動素、調理劑、分散劑、增效劑、水混合,在微波功率為170W,溫度為48℃,轉速為300r/min下攪拌21min,制得混合液a;S3:向步驟S2制得的混合液a中加入穩定劑、抗菌劑,在溫度為45℃,轉速為200r/min下攪拌10min,制得混合液b;S4:將步驟S3制得的混合液b的pH值調節至5.8,接著采用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在溫度為136℃,壓力為230KPa下滅菌1min,制得用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和多糖的培養基。為驗證本發明培養基的效果,通過以下實驗驗證。每組選用規格基本一致的2-3cm的山豆根帶芽莖段數量100,對照組1以糖、鉀鹽、磷鹽、氮鹽、鈣鹽、鎂鹽、碘鹽、硼鹽、鉬鹽、鋅鹽、錳鹽、銅鹽、鐵鹽、維生素、氨基酸、生長素、赤霉素、丁二酰亞胺、細胞分裂素、激動素、調理劑、分散劑、增效劑、穩定劑、抗菌劑、水組成的培養基,對照組2單獨以銀杏黃酮為培養基,其他采用實施例1-3的培養基。培養110天后測量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平均得率和長度,結果見表1。表1培養基組培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平均得率和長度情況實施例實驗組培苗數黃酮類化合物的平均得率(%)山豆根組培苗長度(cm)11000.975.4821000.945.4531000.995.51對照組11000.735.61對照組2100/幾乎不變由表1可知,實施例1-3的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平均得率比對照組1的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平均得率高28.76%-35.62%;實施例1-3的山豆根組培苗長度比對照組1的山豆根組培苗長度短1.78%-2.85%,對照組2山豆根幾乎不生長,說明了銀杏黃酮的存在能大大提高山豆根組培苗黃酮類化合物平均得率。每組選用規格基本一致的2-3cm的山豆根帶芽莖段數量100,對照組以銀杏黃酮、鉀鹽、磷鹽、氮鹽、鈣鹽、鎂鹽、碘鹽、硼鹽、鉬鹽、鋅鹽、錳鹽、銅鹽、鐵鹽、維生素、氨基酸、生長素、赤霉素、丁二酰亞胺、細胞分裂素、激動素、調理劑、分散劑、增效劑、穩定劑、抗菌劑、水組成的培養基,其他采用實施例1-3的培養基。培養110天后測量組培苗的多糖平均得率和長度,結果見表2。表2培養基組培山豆根組培苗平均得率和長度情況實施例實驗組培苗數多糖平均得率(%)山豆根組培苗長度(cm)110014.865.48210014.785.45310014.965.51對照組10012.115.41由表2可知,實施例1-3的山豆根組培苗多糖平均得率比對照組的山豆根組培苗多糖平均得率高20.05%-23.53%;實施例1-3的山豆根組培苗長度比對照組的山豆根組培苗長度短0.74%-1.85%,說明了培養基無糖,或糖與其他培養基組分伍配作用下,對山豆根組培苗高度增長作用不大。表3是實施例1-3培養基組培山豆根組培苗移栽存活情況。表3培養基組培山豆根組培苗移栽存活情況實施例實驗組培苗數組培苗移栽存活數移栽存活率(%)1100100100210010010031009999由表3可以知道,以本發明的培養基組培山豆根組培苗的平均移栽存活率為99%-100%,說明了本發明培養基有利于提高山豆根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以上內容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