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溫室大棚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溫室大棚架。
背景技術:
在農業生產技術領域,溫室大棚已經被廣泛應用,隨著集約化、規模化農業的發展,溫室大棚也由單個向集群、連體大棚方向發展。由于連體大棚有著土地利用率高、管理成本低等特點,目前已經被廣泛推廣。溫室大棚是在大棚架上覆蓋塑料薄膜使棚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相隔離,不僅可遮風擋雨,還可產生溫室效應,營造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
對于溫室大棚而言,現有技術中很難找到理想的雨水排放系統,下雨后,大棚頂部的各拱形結構之間容易造成積水,特別是有些大棚頂部長期排水不順暢,很容易產生向內部滲水和漏水的現象。在溫室大棚實際安裝過程中,一般在薄膜的下方設置水槽,再在水槽的緣口上安裝卡槽,利用卡槽固定薄膜,此方式增加了操作工序。固定在大棚上的天溝不牢固,在暴雨等天氣時,天溝由于沖擊力太多,易出現脫離大棚架的情況,導致其無法正常排水;同時具有能夠減少人力及財力投入且不受天氣和潮濕環境影響的通風裝置的溫室大棚,則是現有溫室大棚技術最需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溫室大棚架,提高室外通風效果,減少出現內部滲水和漏水發生的現象,便于安裝、拆卸,提高天溝固定在大棚上的牢固性,尤其適合用于農業溫室大棚生產蔬菜、水果等。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溫室大棚架,包括大棚架體,所述的大棚架體包括兩組以上立柱排,所述的立柱排由若干個立柱構成,相鄰的兩組立柱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起桿,所述的每個立柱排之間設有落水槽,在大棚架體后側設有通風機構,所述的大棚架體的上端設有清雪機構,所述的支起桿上設有連接桿,在連接桿上設有抖動機構,所述的落水槽的兩端與相鄰的兩個支起桿固定相連,
所述的落水槽包括內槽體、外槽體,所述的內槽體設在外槽體內,外槽體的上端固定在相連的兩個支起桿上,所述的內槽體與外槽體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的內槽體包括水槽,該水槽有一底部與兩斜側壁以及一開口朝上的落水口,該水槽的橫截面呈一平底的倒梯形形態,在水槽兩斜側壁的上端于內側各一體成型兩凸出的擋片組成卡槽,所述的水槽外側的底部上設有可加熱件,所述的外槽體的底壁上設有外出水口,在內槽體的設有內出水口,所述的外出水口、內出水口通過連管相連,且外出水口外側通過連接套管與落水管相連,
每個所述的落水管上均套設有落水管固定環,相連的兩個落水管固定環外壁通過連接桿相連,落水管固定環通過落水管緊固螺栓固定在連接桿上,所述的連接套管外壁兩側對稱設有連接件,所述的連接件包括角鋼、c型板,所述的c型板兩端分別連接套管、落水管上,c型板的另一側與角鋼固定,所述的角鋼固定在立柱排上,
所述的通風機構包括通風管、無動力風球和閉合蓋、拉繩,上述通風管包括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一端設置于上述大棚架體的外部,上述第二端設置于上述大棚架體的內部,上述通風管具有出風口,上述出風口設置在上述通風管側壁;上述無動力風球設置在上述通風管第一端的端口處,上述無動力風球包括多個旋轉葉片,閉合蓋設置在出風口,并在上述出風口的濾網外,閉合蓋嚴密覆蓋上述出風口,上述閉合蓋用于控制上述出風口的開啟或關閉;上述拉繩與上述閉合蓋連接,上述拉繩用于控制上述閉合蓋的開啟或關閉,
所述的清雪機構包括伸縮氣缸、推板體,所述的推板體包括多個與支起桿形狀相同的刮板,相鄰的兩個刮板之間通過推板相連,所述的刮板設于支起桿的外側上方,所述的推板設于落水槽的上方,所述的伸縮氣缸通過固定板設在大棚架體上,所述的伸縮氣缸的活塞桿與其中的一個刮板相連,
所述的抖動機構包括抖動氣缸、抖動板,所述的抖動氣缸設在連接桿上,在抖動氣缸的活塞桿通過移動桿與抖動板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支起桿為弧形桿或者折桿。
進一步,所述的立柱排與落水槽的上端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連接桿與支起桿之間區域設有多個頂桿。
進一步,位于外側的頂桿上設有抽風機。
進一步,所述的出風口處設有濾網。
進一步,所述的通風裝置還包括管帽,上述管帽設置在上述通風管的第二端,并封閉上述通風管第二端的端口。
進一步,每個落水管的下端通過多通口與主管道相連,所述的主管道與水箱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抖動板包括兩個,抖動氣缸的活塞桿通過連接套與兩個移動桿相連,兩個所述的移動桿分別與抖動板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抖動板的形狀與支起桿的形狀相同。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大棚架體上設置的落水槽、通風機構、清雪機構和抖動機構,提高室外通風效果,減少出現內部滲水和漏水發生的現象,便于安裝、拆卸,提高天溝固定在大棚上的牢固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落水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通風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清雪機構的俯視圖。
圖5是抖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施例1的推板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立柱2、支起桿3、落水槽
4、連接桿5、內槽體6、外槽體
7、底部8、側壁9、擋片
10、卡槽11、可加熱件12、連管
13、連接套管14、落水管15、角鋼
16、c型板17、大棚架體18、通風管
19、無動力風球20、閉合蓋21、拉繩
22、伸縮氣缸23、刮板24、推板
25、抖動氣缸26、抖動板27、移動桿
28、頂桿29、管帽30、主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6所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溫室大棚架,包括大棚架體17,所述的大棚架體17包括兩組以上立柱排,所述的立柱排由若干個立柱1構成,相鄰的兩組立柱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起桿2,所述的每個立柱排之間設有落水槽3,在大棚架體后側設有通風機構,所述的大棚架體的上端設有清雪機構,所述的支起桿2上設有連接桿4,在連接桿4上設有抖動機構,所述的落水槽3的兩端與相鄰的兩個支起桿2固定相連;
所述的落水槽3包括內槽體5、外槽體6,所述的內槽體5設在外槽體6內,外槽體6的上端固定在相連的兩個支起桿2上,所述的內槽體5與外槽體6之間設有間隙,所述的內槽體5包括水槽,該水槽可采用金屬或塑料材一體成型,該水槽有一底部7與兩斜側壁8以及一開口朝上的落水口,該水槽的橫截面呈一平底的倒梯形形態,在水槽兩斜側壁8的上端于內側各一體成型兩凸出的擋片9組成卡槽10,本水槽安裝時,是設置在溫室大棚薄膜的下方,利用卡簧將薄膜的底端固定在卡槽內,使大棚頂部的雨水及貼附在薄膜上的冷凝水順著薄膜落入水槽內,水槽卡槽采用一體的結構,可簡化制造及安裝工序,降低成本,并且可提高結構的整體強度,所述的水槽外側的底部上設有可加熱件11,所述的外槽體6的底壁上設有外出水口,在內槽體5的設有內出水口,所述的外出水口、內出水口通過連管12相連,且外出水口外側通過連接套管13與落水管14相連,每個所述的落水管14上均套設有落水管固定環,相連的兩個落水管固定環外壁通過連接桿相連,落水管固定環通過落水管緊固螺栓固定在連接桿上,在落水管14內落水時,起到對落水管14固定、不移動的作用,提高落水管14與外槽體6的穩固性,所述的連接套管13外壁兩側對稱設有連接件,所述的連接件包括角鋼15、c型板16,所述的c型板16兩端分別連接套管13、落水管14上,c型板16的另一側與角鋼15固定,所述的角鋼15固定在立柱排上;
所述的通風機構包括通風管18、無動力風球19和閉合蓋20、拉繩21,上述通風管18包括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述第一端設置于上述大棚架體17的外部,上述第二端設置于上述大棚架體17的內部,上述通風管18具有出風口,上述出風口設置在上述通風管18側壁;上述無動力風球19設置在上述通風管18第一端的端口處,上述無動力風球19包括多個旋轉葉片,上述無動力風球19用于通過多個上述旋轉葉片的旋轉,使上述通風管18內部的空氣與上述通風管18第一端口外部的空氣進行交換,閉合蓋20設置在出風口,并在上述出風口的濾網外,閉合蓋10嚴密覆蓋上述出風口,上述閉合蓋20用于控制上述出風口的開啟或關閉;上述拉繩21與上述閉合蓋20連接,上述拉繩21用于控制上述閉合蓋20的開啟或關閉;
所述的清雪機構包括伸縮氣缸22、推板體,所述的推板體包括多個與支起桿2形狀相同的刮板23,相鄰的兩個刮板23之間通過推板24相連,所述的刮板23設于支起桿2的外側上方,所述的推板24設于落水槽3的上方,所述的伸縮氣缸22通過固定板設在大棚架體17上,所述的伸縮氣缸22的活塞桿與其中的一個刮板23相連,當落水槽3、大鵬架體17外側上積雪后,啟動伸縮氣缸22,即可實現將其推到落水槽3的出水口處,所述的抖動機構包括抖動氣缸25、抖動板26,所述的抖動氣缸25設在連接桿4上,在抖動氣缸25的活塞桿通過移動桿27與抖動板26相連,在大鵬架體17的塑料薄膜上沾有露水或者雜物時,可以使用本機構,將其抖動下來。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支起桿2為弧形桿。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立柱排與落水槽3的上端相連。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桿4與支起桿2之間區域設有多個頂桿28,起到支撐支起桿2的作用。
本實施例中,位于外側的頂桿28上設有抽風機。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出風口處設有濾網。
實施例2
如圖7所示,所述的支起桿2為折桿,所述的抖動板26包括兩個,抖動氣缸25的活塞桿通過連接套與兩個移動桿27相連,兩個所述的移動桿27分別與兩個抖動板26相連,所述的抖動板26的形狀為斜板。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通風裝置還包括管帽29,上述管帽29設置在上述通風管18的第二端,并封閉上述通風管18第二端的端口。
本實施例中,每個落水管14的下端通過多通口與主管道30相連,所述的主管道30與水箱相連。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