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適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22497閱讀:656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農藥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噻呋酰胺,英文通用名thifluzamide,分子式:c13h6br2f6n2o2s。噻呋酰胺又叫噻氟菌胺,屬于噻唑酰胺類殺菌劑,具有強內吸傳導性和長持效性。主要作用是抑制病原真菌三羧酸循環中的酸去氫酶,導致菌體死亡。噻呋酰胺對絲核菌屬、柄銹菌屬、黑粉菌屬、腥黑粉菌屬、伏革菌屬、核腔菌屬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對擔子菌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紋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噻呋酰胺對許多種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廣泛應用于水稻、麥類、花生、棉花、甜菜、咖啡、馬鈴薯、草坪等多種作物。生產上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和麥類的紋枯病。

桔梗多糖是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桔梗多糖具有很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袪痰、消炎、保肝、抗衰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改善胰島素等作用,因此,對于桔梗多糖的研究,將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國專利201410628520.7公開了一種桔梗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步驟:選擇曬干的桔梗,粉碎后過40-80目篩,得桔梗粉,在桔梗粉中加水并攪拌均勻,桔梗粉與水的重量比例為1∶5-10,在水中浸泡8-16小時,加入纖維素酶酶解,再加入無花果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在微波條件下酶解,酶解后濃縮并脫色,離心,取上清液濃縮醇沉,再離心,采用乙醇清洗沉淀,冷凍干燥后并粉碎,得桔梗多糖。目前,關于桔梗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性研究鮮見報道。齊齊哈爾大學的楊曉杰、董亞楠、李娜等人發表的《桔梗多糖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究》證實桔梗多糖對黑根霉、青霉等具有抑菌活性。

水稻紋枯病又稱云紋病,是由立枯絲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紋枯病在南方稻區為害嚴重,是當前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較多,粒重下降。不管是噻呋酰胺還是其他殺菌劑,長期單一使用,容易使病害產生抗藥性,導致用藥量加大、防效降低的問題。因此將不同作用機理的有效成分進行復配,是延緩病害產生抗藥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以桔梗多糖、噻呋酰胺為有效成分的組合物應用于水稻紋枯病的研究尚未有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持效期長、對環境友好,適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殺菌組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適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的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由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組成,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為20-1:1-10。優選地,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為10-1:1-5。

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占殺菌組合物總重量的1-60%,余量為農藥上可接受的輔助成分。

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應輔助成分制成的劑型是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或懸浮劑。

本發明殺菌組合物使用的輔助成分包括分散劑、濕潤劑、粘結劑、崩解劑、防凍劑、消泡劑、增稠劑、填料、溶劑等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領域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

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進行合理混配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防效顯著高于單用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的防效,從而降低農藥使用量,延緩病害產生抗藥性,且持效期長,對環境友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一、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范圍后,每個藥劑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別設5個劑量梯度處理,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凈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

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歸方程(y=a+bx),并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ec50值。同時根據孫云沛法的共毒系數法(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結果如表1。

表1桔梗多糖、噻呋酰胺及其復配對水稻紋枯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桔梗多糖與噻呋酰胺的重量比在20-1:1-10范圍內混配對水稻紋枯病均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其中,當桔梗多糖與噻呋酰胺重量比在10-1:1-5范圍內時增效作用尤為突出;當桔梗多糖與噻呋酰胺重量比為30:1混配時,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桔梗多糖與噻呋酰胺重量比為1:20混配時,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

二:產品制備實施例

實施例1:30%桔梗多糖·噻呋酰胺可濕性粉劑(1:1)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15%、噻呋酰胺(有效成分)15%、羥乙基纖維素鈉(分散劑)3.5%、烷基萘磺酸鈉(分散劑)2%、十二烷基硫酸鈉(濕潤劑)5%、白炭黑(填料)8%、凹凸棒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經氣流粉碎混合后即制得30%桔梗多糖·噻呋酰胺可濕性粉劑。

實施例2:24%桔梗多糖·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劑(1:5)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4%、噻呋酰胺(有效成分)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劑)5.5%、十二烷基硫酸鈉(濕潤劑)4.5%、淀粉(粘結劑)2%、碳酸鈉(崩解劑)2%、硅藻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5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24%桔梗多糖·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劑。

實施例3:36%桔梗多糖·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劑(5:1)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30%、噻呋酰胺(有效成分)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5.5%、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5.5%、聚乙烯醇(粘結劑)2%、碳酸鈉(崩解劑)2%、白炭黑(填料)10%、高嶺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5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36%桔梗多糖·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劑。

實施例4:42%桔梗多糖·噻呋酰胺懸浮劑(20:1)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40%、噻呋酰胺(有效成分)2%、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5.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6%、阿拉伯膠(增稠劑)2.5%、乙二醇(防凍劑)3%、硅油(消泡劑)0.3%、去離子水(溶劑)補足至100%;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在剪切機中剪切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在磨球機中研磨2h,即可制得42%桔梗多糖·噻呋酰胺懸浮劑。

三、實施例應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大田藥效試驗

試驗方法:參照《gb/t17980.20-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第一次施藥在水稻分蘗末期發生侵染時,重點施于莖基部,在孕穗后期再施一次藥,共施藥兩次。試驗共設7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0m2,隨機區組排列。本試驗安排在廣西貴港市。

調查方法:在施藥前,第二次施藥后7天,14天對每個小區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調查相連5叢,共25叢,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防效。

病害分級標準如下:

0級:全株無病;

1級:第四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以第一劍葉為第一葉片);

3級:第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

5級:第二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

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

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計算公式:

式中:

x——病情指數;

ni——各級病株數;

i——相對級數值;

n——調查總株數。

防治效果公式:

式中:

p——防治效果,單位為百分數(%);

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

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

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表2桔梗多糖、噻呋酰胺及其復配防治水稻紋枯病藥效試驗

由表2試驗結果表明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復配的殺菌組合物能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防效顯著高于單用桔梗多糖和噻呋酰胺的防效,節省防治成本。且對作物安全性好,符合農藥制劑的安全性要求。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