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畜牧養殖工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生豬捕捉稱重器。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要將豬稱重比較麻煩,特別是對規模較小的來說,沒有專門的工具是很不方便的。捕捉生豬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捕捉,往往要好幾個人才能控制住一頭豬,這種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經常會出現人身傷害的事故,具有較大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豬捕捉稱重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生豬捕捉稱重器,包括一上端開有的箱體;所述箱體包括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后側板和前門;所述左側板、右側板向對面上開有相對稱的上下方向的滑槽,所述前門的左右兩邊滑動安裝在滑槽內;所述滑槽上端安裝有上定滑輪,前門下邊的兩角處分別安裝有下滑輪;所述右側板上可轉動安裝有轉盤,轉盤上固定有拉繩;所述拉繩另一端依次繞過右側板上定滑輪、兩個下滑輪、左側板上定滑輪后,固定在左側板上。
其進一步是:所述底板上開有一條與前門下邊相對的防護沉槽,所述前門下邊位于防護沉槽內。
所述前門右側設有插銷,在右側板的前端面固定有與插銷相配合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共設有上、下兩個;在所述前門關閉時,插銷與下側的定位孔配合;在前門向上滑動打開時,插銷與上側的定位孔配合。
所述左側板、右側板的前、后端分別固定有加力套筒;所述加力套筒內可拆卸插裝有加力桿。
所述加力套筒外端向下傾斜0-5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僅需將捕捉稱重器放置在豬圈舍的門口處,通過轉盤提起前門,將生豬趕入箱體內,然后放下前門便完成了整個捕捉過程;之后,通過加力桿將捕捉稱重器抬到秤上,完成稱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造、成本較低,使用安全又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左視圖;
圖3是圖1中A-A向視圖。
圖中:1、底板;2、左側板;3、右側板;4、后側板;5、前門;6、滑槽;7、上定滑輪;8、下滑輪;9、轉盤;10、拉繩;11、防護沉槽;12、插銷;13、定位孔;14、加力套筒;15、加力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生豬捕捉稱重器,包括一上端開有的箱體;箱體包括底板1、左側板2、右側板3、后側板4和前門5;底板1、左側板2、右側板3、后側板4焊接成方形的框架。左側板2、右側板3前端向對面上開有相對稱的上下方向的滑槽6,前門5的左右兩邊配合滑動安裝在滑槽6內;兩個滑槽6的上端均安裝有上定滑輪7,前門5下邊的兩角處分別安裝有下滑輪8;右側板3外側可轉動安裝有轉盤9,轉盤9與右側板3上定滑輪7上下相對,拉繩10一端固定并繞在轉盤9上,拉繩10另一端依次繞過右側板3上定滑輪7、兩個下滑輪8、左側板2上定滑輪7后,固定在左側板2上;在上定滑輪7、下滑輪8上均設有防止拉繩10脫軌的擋板;通過轉盤9的正反轉來控制前門5的升降。底板1上開有一條與前門5下邊相對的防護沉槽11,前門5下邊位于防護沉槽11內,防止生豬從里面頂動。破壞前門5。前門5右側設有插銷12,在右側板3的前端面固定有與插銷12相配合的定位孔13;定位孔13共設有上、下兩個;在前門5關閉時,插銷12與下側的定位孔13配合;在前門5向上滑動打開時,插銷12與上側的定位孔13配合,保證使用安全可靠。左側板2、右側板3的前、后端分別固定有加力套筒14;加力套筒14內可拆卸插裝有加力桿15,便于運輸,將生豬捕捉稱重器放置到稱重裝置上;加力套筒14外端向下傾斜0-5度,防止加力桿15滑出。
使用方法:
將捕捉稱重器放置在豬圈舍的門口處,打開插銷,通過轉盤提起前門;
將生豬趕入箱體內,然后通過轉盤放下前門,關閉插銷,完成捕捉過程;
加力桿插入力套筒內,兩人合力將捕捉稱重器抬到秤上,完成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