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觀賞園藝育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快速打破桂花種子休眠, 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又名山桂、巖桂、九里香,屬于木庫科 (Oleaeeae)木庫屬(Osmanthus)常綠闊葉小喬木或灌木,樹高可達15m,風姿飄逸,醉香怡 人,是公園、庭院、街道、道路等綠化的首選樹種,也是中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因此,綠化 苗木市場持續保持著對桂花苗木較大的需求量,相應地,桂花苗木繁殖技術也長期備受關 注。
[0003] 桂花種子具有一定的脫水敏感性和深休眠特性,當年成熟的種子需層積貯藏近 1年的時間才能萌發,繁殖周期長,致使目前桂花繁殖育苗主要采用扦插、嫁接及壓條等 繁殖方法,較少采用播種繁殖方法。而實生繁殖不僅是桂花雜交育種的必備環節,而且桂 花實生繁殖樹體,生長健壯,生長速度較快,根系較發達,耐逆性強,壽命長,更受綠化苗木 市場的親睞。常規打破桂花種子休眠的方法是采用濕沙層積催芽處理,該方法耗費時間 長,發芽率低。近期僅有采用赤霉素浸種與低溫層積相結合(張義和宋春燕,中國林副 特產,2005,6: 9-10)、低溫層積與離體培養相結合(袁王俊等,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04,28(增):91-93)和等離子、赤霉素與雙氧水處理結合低溫層積(沈建明,專利申請 號201310247752. 3)等方法打破桂花種子休眠,促進其萌發的報道,但還是存在發芽率低, 時間相對較長等不足,而且使用赤霉素浸種處理相對成本較高,采用離體培養及等離子處 理需要一定的設施與設備。因此,進一步研發出一種成本低,易操作,且能夠快速打破桂花 種子休眠而促進萌發的方法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針對現有桂花種子催芽促萌技術存在成本高,周期較長,發芽率低的問題, 提出一種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
[0005]本發明的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實施: (1) 種子處理:在3~4月期間,當桂花果實的果皮色澤由綠色轉變為紫藍色時,從樹體 上采集果實,將采集的果實用自來水浸泡24h,搓去果肉,再將種子用自來水浸種24h,丟 棄漂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撈出沉在水底的種子,在室內通風處陰干2~3h; (2) 層積處理:將河沙淋濕至手捏成團但無水滲出,在塑料皿盤內按照每5cm厚的濕 沙擺放一層陰干處理后的種子,共放置3層,最上層覆蓋濕沙10cm,在室溫為20~22°C溫室 大棚內放置25d; (3)NaOH處理:取出沙藏25d的種子,自來水沖洗干凈,用50%的NaOH浸沒式浸種24h,濾出種子后用自來水沖洗2min,然后用0. 5%的硫酸銅(CuS04)溶液浸泡消毒20min; (4) 種子萌發:將0. 5%CuS04溶液消毒處理后種子置于培養皿內培養,培養皿底部放 置雙層濾紙,將慮紙用蒸餾水完全浸濕后在濾紙上置種,每皿放置種子50粒,在溫度為25 ± 2°C的培養箱內培養發芽,光暗周期為10h/ 14h,每2d噴灑適量蒸餾水,種子經7~18 d萌發。
[0006] 專利申請號為201010236367. 5,名稱為"一種蛇莓種子的繁殖方法"的發明專利, 公開了一種NaOH溶液處理蛇莓種子促萌的方法,具體內容為將脫粒后的蛇莓干種子直接 放入1. 5Mol/L的NaOH溶液中處理15-30min,然后經過在蒸餾水中保溫培養10-15d,種子 萌發率達到90%,最后將種子置于以無菌河沙為苗床的培養皿中培養形成幼苗。專利申請 號為201110332633. 9,名稱為"促進印度落芒草種子萌發的方法"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 NaOH溶液處理印度落芒草種子促萌的方法,具體內容為將印度落芒草種子經過清水浸種和 NaCIO溶液消毒后,采用15%-25%的NaOH溶液浸泡15-30min,然后將種子置于以濾紙為苗 床的培養皿中萌發,萌發率達到50%以上。由于桂花種子具有生理后熟現象,本發明中首 先采用濕沙層積催芽處理,然后將濕沙層積催芽處理后的桂花種子用50%的NaOH溶液浸泡 24h,經清水沖洗并用0.5%CuS04溶液消毒,最后將種子置于以濾紙為苗床的培養皿中萌 發。本發明的技術特征,不僅與上述2個專利的技術方案有明顯的區別,而且與報道的打破 桂花種子休眠的方法,即采用赤霉素處理種子結合進行低溫層積催芽(層積催芽60d,發芽 率為62. 7%)、經低溫層積結合離體培養(層積催芽90d,發芽率為70. 0%)以及等離子、赤霉 素和雙氧水處理結合低溫層積(層積催芽40d,發芽率為85. 0%)等促萌技術方案有明顯的 不同。
[0007] 本發明的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有效縮短了桂花種子萌發的時間:通過本發 明采用濕沙層積結合50%NaOH溶液處理桂花種子,有效地縮短了桂花種子層積處理時間和 種子萌發時間,提高了發芽率,使其種子層積處理時間縮短為25d,種子發芽時間從自然狀 態下的隔年萌發縮短至30d內萌發,發芽率達到86. 7%。
[0008] 桂花種子采用濕沙層積結合50%NaOH溶液處理后的發芽率見表1。
【主權項】
1.本發明的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實施: (1) 種子處理:在3~4月期間,當桂花果實的果皮色澤由綠色轉變為紫藍色時,從樹體 上采集果實,將采集的果實用自來水浸泡24 h,搓去果肉,再將種子用自來水浸種24 h,丟 棄漂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撈出沉在水底的種子,在室內通風處陰干2~3 h ; (2) 層積處理:將河沙淋濕至手捏成團但無水滲出,在塑料皿盤內按照每5 cm厚的濕 沙擺放一層陰干處理后的種子,共放置3層,最上層覆蓋濕沙10 cm,在室溫為20~22°C溫室 大棚內放置25 d ; (3) NaOH處理:取出沙藏25 d的種子,自來水沖洗干凈,用50%的NaOH浸沒式浸種24 h,濾出種子后用自來水沖洗2 min,然后用0. 5%的硫酸銅(CuSO4)溶液浸泡消毒20 min ; (4) 種子萌發:將0. 5% CuSO4溶液消毒處理后種子置于培養皿內培養,培養皿低部放置 雙層濾紙,將慮紙用蒸餾水完全浸濕后在濾紙上置種,每皿放置種子50粒,在溫度為25 土 2°C的培養箱內培養發芽,光暗周期為10 h/ 14 h,每2 d噴灑適量蒸餾水,種子經7~18 d 萌發。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觀賞園藝育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濕沙層積結合氫氧化鈉(NaOH)處理桂花種子從而實現打破桂花種子休眠促進萌發。本發明的促進桂花種子萌發的方法,有效縮短了桂花種子萌發的時間,并且成本低廉,所采用的方法更為簡便,容易操作,更為符合生產實踐的需求。
【IPC分類】A01C1-00, A01C1-08, A01C1-02
【公開號】CN104620721
【申請號】CN201510110610
【發明人】何承忠, 田斌, 江濤, 李旦, 吳英英, 許玉蘭, 辛培堯
【申請人】西南林業大學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