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殺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 懸浮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噻蟲嗪化學名稱為3- (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惡二 嗪-4-基叉(硝基)胺,是1991年由諾華公司開發的新煙堿類低毒殺蟲劑,其作用機理與 吡蟲啉相似,可選擇性抑制昆蟲中樞神經系統煙酸乙酰膽堿酯酶受體,進而阻斷昆蟲中樞 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造成害蟲出現麻痹機時死亡。不僅具有觸殺、胃毒、內吸活性,而且 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廣的殺蟲譜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長等特點,是取代那 些對哺乳動物毒性高、有殘留和環境問題的有機磷、氨基甲酸酯、有機氯類殺蟲劑的較好品 種。對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蟲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種蚜蟲、葉蟬、飛 虱類、粉虱、金龜子幼蟲、馬鈴薯甲蟲、線蟲、地面甲蟲、潛葉蛾等害蟲及結多種類型化學農 藥產生抗性的害蟲。與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無交互抗性。既可用于莖葉處理、種子處 理、也可用于土壤處理。適宜作物為稻類作物、甜菜、油菜、馬鈴薯、棉花、菜豆、果樹、花生、 向日葵、大豆、煙草和柑桔等。對害蟲具有胃毒、觸殺及內吸活性,用于葉面噴霧及土壤灌根 處理。其施藥后迅速被內吸,并傳導到植株各部位,對刺吸式害蟲如蚜蟲、飛虱、葉蟬、粉虱 等有良好的防效。
[0003] 丁硫克百威化學名稱為2, 3-二氫-2, 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 N-甲基氨基甲酸酯,屬于氨基甲酸酯類毒性殺蟲殺螨劑,其毒性機理是抑制昆蟲乙酰膽堿 酶(Ache)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酰膽堿(Ach)和羧酸酯的積累,影響昆蟲正常的神經 傳導而致死。殺傷力強,見效快,具有胃毒及觸殺作用。特點是脂溶性、內吸性好、滲透力 強、作用迅速、殘留低、有較長的殘效、使用安全等,對成蟲及幼蟲均有效,對作物無害。可防 治柑橘等水果及蔬菜、玉米、棉花、水稻、甘蔗等多種經濟作物害蟲,對蚜蟲的防治效果尤為 優異。如:柑桔銹壁虱、蚜蟲、潛葉娥、介殼蟲,棉花蚜蟲、棉鈴蟲、棉葉蟬,果樹蚜蟲,蔬菜蚜 蟲、薊馬,甘蔗蔗螟、玉米蚜蟲、蝽蟓、茶樹蚜蟲、小綠葉蟬,水稻薊馬、螟蟲、葉蟬、飛虱,麥類 蚜蟲等。
[0004] 在農藥殺蟲劑領域中,由于長期使用噻蟲嗪或丁硫克百威的單劑,易產生一定抗 藥性,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作用機理不同,互補性強,因此混配可延緩使用單劑抗藥性的產 生,并擴大殺蟲譜。在現有技術中,具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混配的殺蟲劑,其劑型多為可 濕性粉劑、乳油、顆粒劑等多種類型。但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皆具有一定毒性,可濕性粉劑、 乳油、顆粒劑等劑型殺蟲劑易在施藥過程中危害作業者,并且對蜜蜂等有益昆蟲有害,對于 果樹作物產量也有一定影響。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殺蟲劑的施藥 效果,本領域技術人員,公開了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制備成微囊懸浮劑的技術方 案。
[0005] 微囊懸浮劑是一種新型的農藥劑型,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 一殼結構微小容器,將農藥包覆其中,并懸浮在水中。與傳統農藥制劑相比,農藥微囊劑通 過囊壁的屏障效應提高了農藥活性成分的穩定性并使之具有控制釋放的功能,從而提高農 藥的利用率,延長其持效期,減少施藥次數和頻率,降低農藥對環境的壓力。但現有技術中, 微囊懸浮劑的制備技術涉及表面化學、高分子化學、分析化學、植物保護、化工設備等諸多 領域,不僅需要高昂的儀器設備的投入,也需要相關人員的配套,產品的前期研發需要投入 相當的人力物力,所以開發一個好的微囊懸浮劑產品難度大、周期長。在現有技術中,制備 一種含有效成分噻蟲嗪和/或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在有效成分可投入田間使用的含 量條件下,存在懸浮率較低的技術難題。因此,制備出一種安全性好、懸浮率高、持藥期長的 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
[0006]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降低農藥 毒性基礎上,大大加強了殺蟲防效,增效農作物產量的含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 劑,并通過對有效成分含量及助劑種類的優選,制備出一種安全性好、懸浮率高、具有緩釋 性能、持藥期長的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
[0007]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0008] 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所述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為有效成 分,所述微囊懸浮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
[0009]
【主權項】
1. 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噻蟲嗪和丁硫克百 威為有效成分,所述微囊懸浮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 噻蟲嗪 1%~20% 丁硫克百威 5 %~30% 囊壁材料 5%~30% 溶劑 5%~20% 增效劑 0 %~3% 乳化劑 1%~15% 助懸劑 0.5%~10% 分散劑 0%~10°/〇 消泡劑 0%~10°/〇 水補足至100%。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囊懸浮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 噻蟲嗪 2%~10% 丁硫克百威 10%~25% 囊壁材料 7%~20% 溶劑 8%~15% 増效劑 0%~2.5% 乳化劑 2%~10% 助懸劑 1%~8% 分散劑 0%~5% 消泡劑 0%~5% 水補足至100%。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囊懸浮劑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 噻蟲嗪 3% 丁硫克百威 10% 囊壁材料 7% 溶劑 9% 增效劑 2% 乳化劑 3% 助懸劑 2% 分散劑 3% 消泡劑 3% 水補足至100%。
4. 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其特 征在于: 所述囊壁材料為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多異氰酸酯、明膠、阿拉伯膠、甘油、甲 苯二乙腈酸酯或密胺樹脂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所述溶劑為二甲苯,甲醇,乙醇,丙酮、甲苯、苯、環己酮、或脂肪酸甲酯及公知溶劑中的 一種或幾種組合; 所述增效劑為有機硅、松酯基植物油、棕櫚仁油脂肪酸甲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所述乳化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鈣、丁二酸酯磺酸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芐 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醚醇 六硬脂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醚蜂蠟衍生物、聚乙二醇單硬脂酸酯、失 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單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單硬脂酸酯、二 芐基酚聚氧乙烯醚、二乙二醇脂肪酸酯、二乙二醇單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單月桂酸酯、聚 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單棕櫚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失水山梨 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醚單油酸酯、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 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所述助懸劑為羧甲基纖維素鈉、黃原膠、阿拉伯膠、卡波普、羥丙甲纖維素、硅酸鎂鋁中 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所述分散劑為木質素磺酸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烷基奈甲醛縮合物磺酸鹽、烷 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 乙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高分子羧酸鹽、亞甲基雙萘磺酸鈉、改性的 萘磺酸鹽、聚羧酸鹽、烷基奈磺酸縮聚物鈉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Ε0/Ρ0嵌段聚醚中的一種 或幾種組合; 所述消泡劑為有機硅消泡劑和/或聚醚消泡劑。
5. 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其特 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占微囊懸浮劑的重量百分比為10%~45%。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效成分占微囊懸浮劑的重量百分比為12 %~30%。
7. -種用于防治水稻稻薊馬、花生地下害蟲、小麥田蚜蟲的微囊懸浮劑,其特征在于采 用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
8. 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的制備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油相的制備:將丁硫克百威、噻蟲嗪、囊皮材料溶解在溶劑中,并加入乳化劑 配制成油相; 步驟二:水相的制備:將分散劑、消泡劑、助懸劑加入水中,轉移至攪拌釜中攪拌成均 相; 步驟三:乳狀液的制備:在攪拌機高速攪拌下,將油相緩慢滴加到水相中成乳狀液,直 至滴加完畢后,用均質機剪切乳狀液成水包油乳狀液粒子; 步驟四:囊皮材料的成型:加熱乳狀液到50~80°C,并密閉攪拌2~5h,囊皮材料在 油-水界面處包覆成膜,觀察囊型圓滑無孔即可停止加熱,緩慢降溫至常溫得到丁硫克百 威·噻蟲嘆微囊懸浮劑。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的水包油乳狀液粒子的粒徑D90小于10微米。
10.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的攪拌機攪拌速度大于2000r/min。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殺蟲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有噻蟲嗪和丁硫克百威的微囊懸浮劑及其制備方法,該殺蟲劑由有效成分和輔料組成,所述有效成分為1%~20%噻蟲嗪和5%~30%丁硫克百威,輔料包括5%~30%囊壁材料、5%~20%溶劑、0%~3%增效劑、1%~15%乳化劑、0.5%~10%助懸劑、0%~10%分散劑、0%~10%消泡劑和余量水組成。其中有效成分占混合制劑的質量百分比為10%~45%。本發明丁硫克百威·噻蟲嗪微囊懸浮劑的懸浮率均≥90%,同時具有農藥毒性低,持效時間長,殺蟲防效高,制備工藝簡單等優點,能夠有效防治水稻稻薊馬、花生地下害蟲、小麥田蚜蟲,增加了農作物產量。
【IPC分類】A01N25-28, A01N47-24, A01P7-02, A01N51-00, A01N25-04, A01P7-04
【公開號】CN104663700
【申請號】CN201410727464
【發明人】吳旭滿, 童賢明, 吳應多
【申請人】浙江天一農化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