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菜毯狀苗框架式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油菜毯狀苗框架式育苗方法,屬于農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水稻收獲后種植冬油菜是我國長江流域油菜生產的主要茬口布局,生產上主要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種植方式。由于目前生產上水稻茬口往往較遲,水稻收獲后已過了油菜適播期,再在大田直接播種往往會因為冬前生長時間太短而難以獲得高產。育苗移栽是解決稻茬冬油菜茬口不足問題的有效辦法,在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應用,對提高我國油菜產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育苗移栽采用苗床育苗、人工拔苗移栽,這種方式全部依賴手工勞動,使用人工多、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在農村勞動力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已很難適應生產要求,嚴重制約著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
[0003]申請號為201210418971.9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油菜毯狀苗培育方法,利用標準水稻育秧盤培育油菜毯狀苗,然后借助稍加改裝的水稻插秧機進行快速栽插,高速高效,省工節本。這一技術為解決油菜機械化移栽提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該發明采用標準化秧盤作為支撐進行育秧,秧盤成本約為4-7元/盤,按每畝用秧25盤計算,光秧盤成本就高達每畝100-150元,投入成本較大。同時秧盤大多采用塑料作為原料,使用壽命有限,秧盤老化后存在秧盤處理問題,易造成環境污染。標準化秧盤培育的毯狀苗長度為58cm,而插秧機一次可以放入100-120cm長的秧苗。增加毯狀苗的長度一方面可以降低放苗頻率從而提高栽插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兩塊毯狀苗相接處取苗不均的現象。
[0004]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移栽效率和效果是目前油菜毯狀苗機械移栽技術需要發展的方向。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利用標準水稻育秧盤培育油菜毯狀苗成本高,苗塊尺寸相對固定的問題,從而降低育苗成本,培育出尺寸可調的油菜毯狀苗。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菜毯狀苗框架式育苗方法,包括如下內容:
1、育苗場地準備。育苗場為平整的水泥地,或在平整的農田上鋪上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作用是防止秧苗根系深入地下,造成取苗困難以及取苗時對根系的損傷。
[0007]2、育苗框制作。用直且不易變形、可多次重復利用的材料(如鋁合金、PVC、木材等)制作育苗框。這樣的材料質地堅固,重量輕,且可以多次重復使用,有利于降低育苗成本。所述的育苗框為用制框材料搭建的有一定長、寬、高的框架結構,這種有一定長、寬、高的育苗框的整體稱為大框,育苗框總長和總寬不限,視制框材料和育苗場地尺寸而定。育苗框的高度相對固定,約為l-5cm。育苗框內部根據需要分割成若干個連續的小框。相對于育苗框(大框)而言,分割材料要求相對較薄,目的是較少地占用大框內的實際育苗面積,計算秧苗面積時分割材料所占空間可以相對忽略不計。小框長、寬視移栽機械的裝苗機構長、寬而定,一般寬為20-40cm,長為50-120cm。高度與大框高度相同。使用大框的目的是一次性育成較大面積的毯狀苗,提高床土填充效率和后期管理效率。分割成若干小框的目的是一次性形成若干適合移栽機械尺寸需求的毯狀苗,便于起苗和運輸。
[0008]3、鋪土。在育苗框內裝入事先經過配制的營養土作為育苗床土,用木尺沿上口刮平。營養土來源于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田塊,要過篩,質地細而均勻。油菜為十字花科作物,為防止病源物的傳遞,要求土壤來源為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田塊。過篩的目的是去除土壤中的石子、草以及較大顆粒。質地細而均勻目的是保證出苗整齊。與在水稻育秧盤內裝土相比,在作為一個整體的育苗框內鋪土效率可提高5-10倍。
[0009]4、播種。按照需要的密度在育苗框內均勻地播入油菜種子。播種后用床土蓋種,蓋種厚度l_5mm,厚度均勻。蓋種厚度太薄則保墑效果不佳,太厚則會影響種子出苗率。
[0010]5、澆水。用細小的水流將床土澆濕潤。水流太大容易將種子沖出。
[0011]6、遮光覆蓋。在育苗框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注意薄膜不能與床土接觸。薄膜與床土接觸后會被水吸附在床土表面,造成該部分種子因缺氧而不出苗。在薄膜上再蓋一層草簾遮光暗化。出苗后去除覆蓋物。
[0012]7、秧苗期管理。一葉期以前遇雨天要覆蓋保苗,防止雨水沖苗。育苗期間視情況補充水分和肥料。床土表面發白即要補充水分,水要澆透。葉片落黃即要補充肥料。移栽前一周施一次送嫁肥,目的是促使秧苗栽到大田后肥效能及時根上,加快速活棵速度。移栽前一天澆足定根水,目的是增加移栽時根部帶土量,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和成活速度。
[0013]8、取苗。秧苗長至4-5葉期后即可取苗移栽。取苗時先將育苗框整體抬起移走,將秧苗留在地面上,然后將秧苗小心拎起裝車。這樣的方法取苗非常方便,與從秧盤內取苗相比速度快3-5倍。
[0014]9、拆框。育苗完成后,小心將育苗框拆解清理,妥善保存下次育苗再用。
[0015]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油菜毯狀苗框架式育苗方法利突破了已往在秧盤內育苗的傳統思路,用成本較低、可重復利用的材料制作育苗框,解決了利用標準水稻育秧盤培育油菜毯狀苗成本高,效率低,苗塊尺寸固定的問題。與在水稻育秧盤內育苗相比,用本方法培育油菜毯狀苗床土裝填速度可提高5-10倍,取苗方便,框架使用壽命長,育苗效率提高,總體育苗成本可下降1/5-1/4。同時育出的毯狀苗尺寸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機械移栽效率可進一步得到提升。
【附圖說明】
[0016]圖1:本發明的育苗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8]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一種油菜毯狀苗框架式育苗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育苗場地準備:育苗場為平整的水泥地。
[0019]2、育苗框制作:用寬度為2cm、厚度為2.5cm的鋁合金型材制一個長為280.9cm,寬為116cm框架。在兩邊框上每隔28cm鋸一條寬為Imm的槽,插入厚度為Imm的銷合金隔板,將大框分隔成10個長為116cm,寬為28cm的小框。
[0020]3、鋪土:將多個育苗框平鋪在水泥地上,兩邊留下走道。在育苗框內裝入事先經過配制的營養土作為育苗床土,用木尺沿上口刮平。
[0021]4、播種:按照需要的密度在育苗框內均勻地播入油菜種子。播種后用床土蓋種,蓋種厚度2mm,厚度均勻。
[0022]5、澆水:用細小的水流將床土澆透。
[0023]6、遮光覆蓋:在育苗框上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溫,注意薄膜不能與床土接觸。在薄膜上再蓋一層草簾遮光。出苗后去除覆蓋物。
[0024]7、秧苗管理:一葉期以前遇雨天要覆蓋保苗,防止雨水沖苗。育苗期間視情況補充水分和肥料。床土表面發白即要補充水分,水要澆透。葉片落黃即要補充肥料。移栽前一周施一次送嫁肥,移栽前一天澆足定根水。
[0025]8、取苗:秧長至4-5葉期后即可取苗移栽。取苗時先將育苗框整體抬起移走,將秧苗留在地面上,然后將秧苗小心拎起裝車。
[0026]9、拆框:育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