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

文檔序號:10557798閱讀:656來源:國知局
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了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包括種子采集及處理、沙床催芽、營養杯選用、育苗基質配制、植苗上杯、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工序,通過采集成熟的鱗尾木種子,進行堆捂脫皮、消毒處理后實施沙床催芽,待種子萌發后移植于裝有基質的無紡布營養杯,通過苗期管理得到合格的鱗尾木苗木。本發明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成本低。一般培育半年即可出圃造林,培育得到的鱗尾木苗木根系發達,生長健壯,造林時帶原土團,不傷根,可大幅度提高鱗尾木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長量,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專利說明】
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植物繁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山柚子科鱗尾木屬的鱗尾木(UrobotryaIatisquema(Gagm)H iepko( 1972)),又名甜菜、山芥蘭,常綠小喬木,主要分布于熱帶、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地區,與常綠闊葉林混生,其生境獨特,自然繁殖困難,花期3?5月,果期6月,花序及嫩莖、嫩葉是一種優良的森林蔬菜,味鮮美可口,為不可多得的森林野菜。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蔬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醫療保健作用。大力發展特色優良的森林蔬菜,對于滿足我國居民飲食的多樣化需求,改善居民膳食結構,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同時開展森林蔬菜鱗尾木的資源培育,可以充分挖掘山區資源潛力,在最適宜的區域生產最適宜的森林食品,是活躍山區經濟、解決農民脫貧致富的最佳選擇,是對山區綠色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探索,對實現農民收入倍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目前全國只有云南省雙柏縣進行了一些鱗尾木的人工育苗及仿生栽培技術研究,據初步調研,廣西鱗尾木資源非常豐富,項目組已經在柳州市、南寧市的上林、百色市的那坡、田林、田陽、靖西和崇左市的大新找到了野生鱗尾木資源,但是我區鱗尾木的研究尚為空白,因此有必要開展資源培育及開發利用研究。苗木培育是鱗尾木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環節,育苗方式的選擇十分重要,與常規育苗方式相比,容器育苗具有節約用種量、出苗率高且整齊、縮短育苗周期、提高造林成活率等優點。經過近二年的試驗和比較,采用混合基質開展鱗尾木容器育苗,苗木長勢、質量都能夠達到很好的預期效果,對鱗尾木的產業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基質配比合理,營養供給充足,肥效長,苗木不易損傷,有助于苗木快速生長的鱗尾木容器苗育苗方法。
[0004]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包括種子采集及處理、沙床催芽、營養杯選用、育苗基質配制、植苗上杯、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工序,通過采集成熟的鱗尾木種子,進行堆捂、脫皮、消毒處理后實施沙床催芽,待種子萌發后移植于裝有基質的無紡布營養杯,通過苗期管理得到合格的鱗尾木苗木,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1)種子采集及處理:每年6月至7月,當鱗尾木果實成熟,由綠色變金黃色時進行采收,采收到的鱗尾木鮮果在常溫下堆捂12h?24h,再用清水搓洗去除外果皮和中果皮,只保留乳白色核果的種子,并沖洗干凈晾干備用;
(2)沙床催芽:在沙床中鋪上一層干凈的河沙,將步驟(I)得到的種子進行浸種消毒,然后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均勻平鋪于沙床中,再蓋上干凈的河沙進行層積催芽,沙與鱗尾木種子的體積比為3: 2,河沙含水量保持為潮而不濕; (3)營養杯選用:選用規格為12cmX14cm的可降解的無紡布育苗袋作為營養杯;
(4)基質配制:用黃心土和充分腐熟的椰糠按一定比例混合作為基質的原料,同時添加質量百分比為8%?12%鈣鎂磷肥,充分混勻后裝滿營養杯;其中鈣鎂磷肥中鈣鎂磷的總的有效成分為16%;
(5)植苗上杯:將萌發的鱗尾木種子從沙子中輕輕挖起移植到營養杯中;植苗前先將營養杯內的基質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洞,放入芽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淋透定根水;
(6)苗期管理:植苗上杯后注意淋水,保持基質濕潤;同時用遮光度為80%?90%的遮陽網搭蓋陰棚或小拱棚遮蔭;待苗木長出2?3片葉后,開始向苗木根部淋施復合肥,并定期向葉片噴施葉面肥;
(7)苗木出圃:苗木出圃前進行煉苗,出圃前Id淋透水,選擇苗高大于20cm,地徑大于0.2cm,根系良好,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鱗尾木苗木出圃造林。
[0005]以上步驟(2)中所述的浸種消毒的方法是將步驟(I)得到的種子放入質量濃度為
0.5%多菌靈溶液浸泡1min?20min。
[0006]以上步驟(4)所述的黃心土和充分腐熟的椰糠的體積比為6:4。
[0007]以上步驟(4)中所述的營養杯按每畦寬lm、長1m?12m的規格緊密擺放于圃地內;所述的圃地是選擇在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
[0008]以上步驟(5)所述的萌發的鱗尾木種子為胚芽長至1.2cm?1.6cm時的種子,并置入清水中洗凈,用剪刀剪去胚根的1/4?1/2。
[0009]以上步驟(5)中在所述的植苗上杯前Id用質量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營養杯內的基質進行消毒。
[0010]以上步驟(6)中所述的復合肥是質量濃度為0.4%?1.0%的含NPK的復合肥溶液,每月淋施I次;所述的葉面肥是質量濃度為0.2%?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月噴施I次。
[0011]以上步驟(7)中所述的煉苗是逐步降低遮陽網的遮光度,逐漸減少水和肥的供給,以提高苗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抗性。
[0012]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
1、本發明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中的育苗基質依據鱗尾木生理特性配制而成的,直接采用黃心土+椰糠作為育苗基質,其中椰糠保水透氣良好,并可增加有機質,肥效長;在基質中又按一定比例混入了鈣鎂磷肥,合理滿足鱗尾木幼苗生長對肥料的需求;取材方便、易于配制、操作簡便、耗材少、成本低。
[0013]2、本發明的選擇鱗尾木胚芽長出1.2cm?1.6cm時植苗上杯,是由于胚芽長出
1.2cm?1.6cm時的鱗尾木胚苗成熟度更好,操作方便,且胚根剪去1/4?1/2后上杯,能促進鱗尾木幼苗根系生長的作用,有利于培育根系發達的壯苗。
[0014]3、本發明所用的營養杯的材料為可降解的無紡布,造林時可免去剝除營養杯,省時省力。
[0015]4、本發明培育的鱗尾木苗木根系發達,生長健壯,造林時帶原土團,不傷根,可大幅度提高鱗尾木造林的成活率和生長量。
[0016]5、本發明縮短了鱗尾木育苗周期,一般培育半年即可出圃,每年6?7月植苗上杯,趕上次年春天雨季造林,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8]實施例1:
2014年7月上旬,當鱗尾木種子顏色變為金黃色時進行鱗尾木種子采集;采收到的鱗尾木鮮果在常溫下堆捂12h后用清水搓洗,去除外果皮和中果皮,只保留乳白色核果的種子,種子沖洗干凈晾干備用。在沙床中鋪上一層干凈的河沙,將去皮晾干后的種子用質量濃度為0.5 %的多菌靈浸泡消毒lOmin,然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均勻平鋪于沙床中,再蓋上干凈的河沙進行層積催芽,沙與鱗尾木種子的體積比為3:2。選用規格為12cmX 14cm的可降解的無紡布育苗袋作為營養杯。用黃心土和充分腐熟的椰糠按體積比為6:4的比例混合作為基質的原料,同時添加質量百分比為8%的鈣鎂磷肥,充分混勻后裝滿營養杯;其中鈣鎂磷肥中鈣鎂磷的總的有效成分為16%。營養杯按每畦寬lm、長1m的規格緊密擺放于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的圃地內。
[0019]將胚芽長至1.2cm時的鱗尾木種子從沙子中輕輕挖起,并置入清水中洗凈,用剪刀剪去胚根的1/4后移植于裝有基質的無紡布營養杯中。植苗上杯前Id用質量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營養杯內的基質進行消毒,植苗前先將營養杯內的基質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小洞,放入芽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淋透定根水。植苗上杯后經常淋水,保持基質濕潤;同時用遮光度為80%的遮陽網搭蓋小拱棚遮蔭;待苗木長出2?3片葉后,開始每月I次向苗木根部淋施質量濃度為0.5%的含NPK的復合肥溶液,并每月I次向葉片噴施葉面肥,所用的葉面肥為質量濃度為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待苗木長至高20cm,地徑0.20cm時即可出圃。出圃前進行煉苗,逐步降低遮陽網的遮光度,逐漸減少水和肥的供給,以提高苗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抗性。出圃前I d淋透水,選擇苗木根系良好,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鱗尾木苗木出圃造林。出圃率達到90.8%。
[0020]實施例2:
2015年6月中旬,當鱗尾木種子顏色變為金黃色時進行鱗尾木種子采集;采收到的鱗尾木鮮果在常溫下堆捂18h后用清水搓洗,去除外果皮和中果皮,只保留乳白色核果的種子,種子沖洗干凈晾干備用。在沙床中鋪上一層干凈的河沙,將去皮晾干后的種子用質量濃度為0.5 %的多菌靈溶液浸泡消毒15min,然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均勻平鋪于沙床中,再蓋上干凈的河沙進行層積催芽,沙與鱗尾木種子的體積比為3:2。選用規格為12cmX 14cm的可降解的無紡布育苗袋作為營養杯。用黃心土和充分腐熟的椰糠按體積比為6:4的比例混合作為基質的原料,同時添加質量百分比為10%的鈣鎂磷肥,充分混勻后裝滿營養杯;其中鈣鎂磷肥中鈣鎂磷的總的有效成分為16%。營養杯按每畦寬lm、長Ilm的規格緊密擺放于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的圃地內。
[0021]將胚芽長至1.5cm時的鱗尾木種子從沙子中輕輕挖起,并置入清水中洗凈,用剪刀剪去胚根的1/3后移植于裝有基質的無紡布營養杯中。植苗上杯前Id用質量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營養杯內的基質進行消毒。植苗前先將營養杯內的基質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小洞,放入芽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淋透定根水。植苗上杯后經常淋水,保持基質濕潤;同時用遮光度為85%的遮陽網搭蓋小拱棚遮蔭;待苗木長出2?3片葉后,開始每月I次向苗木根部淋施質量濃度為0.8%的含NPK的復合肥溶液,并每月I次向葉片噴施葉面肥,所用的葉面肥為質量濃度為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待苗木長至高25cm,地徑0.25cm時即可出圃。出圃前進行煉苗,逐步降低遮陽網的遮光度,逐漸減少水和肥的供給,以提高苗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抗性。出圃前I d淋透水,選擇苗木根系良好,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鱗尾木苗木出圃造林。出圃率達到92.5%。
[0022]實施例3:
2015年6月下旬,當鱗尾木種子顏色變為金黃色時進行鱗尾木種子采集;采收到的鱗尾木鮮果在常溫下堆捂24h后用清水搓洗,去除外果皮和中果皮,保留只剩下乳白色核果的種子,直至種子沖洗干凈晾干備用。在沙床中鋪上一層干凈的河沙,將去皮晾干后的種子用質量濃度為0.5 %的多菌靈溶液浸泡消毒20min,然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均勻平鋪于沙床中,再蓋上干凈的河沙進行層積催芽,沙與鱗尾木種子的體積比為3:2。選用規格為12cmX 14cm的可降解的無紡布育苗袋作為營養杯。用黃心土和充分腐熟的椰糠按體積比為6:4的比例混合作為基質的原料,同時添加質量百分比為12%的鈣鎂磷肥,充分混勻后裝滿營養杯;其中鈣鎂磷肥中鈣鎂磷的總的有效成分為16%。營養杯按每畦寬lm、長12m的規格緊密擺放于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的圃地內。
[0023]將胚芽長至1.6cm時的鱗尾木種子從沙子中輕輕挖起,并置入清水中洗凈,用剪刀剪去胚根的1/2后移植于裝有基質的無紡布營養杯中。植苗上杯前Id用質量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營養杯內的基質進行消毒。植苗前先將營養杯內的基質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小洞,放入芽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淋透定根水。植苗上杯后經常淋水,保持基質濕潤;同時用遮光度為90%的遮陽網搭蓋小拱棚遮蔭;待苗木長出2?3片葉后,開始每月I次向苗木根部淋施質量濃度為1.0%的含NPK的復合肥溶液,并每月I次向葉片噴施葉面肥,所用的葉面肥為質量濃度為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待苗木長至高30cm,地徑0.30cm時即可出圃。出圃前進行煉苗,逐步降低遮陽網的遮光度,逐漸減少水和肥的供給,以提高苗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抗性。出圃前I d淋透水,選擇苗木根系良好,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鱗尾木苗木出圃造林。出圃率達到93.4%。
【主權項】
1.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種子采集及處理、沙床催芽、營養杯選用、育苗基質配制、植苗上杯、苗期管理和苗木出圃等工序,通過采集成熟的鱗尾木種子,進行堆捂、脫皮、消毒處理后實施沙床催芽,待種子萌發后移植于裝有基質的無紡布營養杯,通過苗期管理得到合格的鱗尾木苗木,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1)種子采集及處理:每年6月至7月,當鱗尾木果實成熟,由綠色變金黃色時進行采收,采收到的鱗尾木鮮果在常溫下堆捂12h?24h,再用清水搓洗去除外果皮和中果皮,只保留乳白色核果的種子,并沖洗干凈晾干備用; (2)沙床催芽:在沙床中鋪上一層干凈的河沙,將步驟(I)得到的種子進行浸種消毒,然后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均勻平鋪于沙床中,再蓋上干凈的河沙進行層積催芽,沙與鱗尾木種子的體積比為3: 2,河沙含水量保持為潮而不濕; (3)營養杯選用:選用規格為12cmX14cm的可降解的無紡布育苗袋作為營養杯; (4)基質配制:用黃心土和充分腐熟的椰糠按一定比例混合作為基質的原料,同時添加質量百分比為8%?12%鈣鎂磷肥,充分混勻后裝滿營養杯;其中鈣鎂磷肥中鈣鎂磷的總的有效成分為16%; (5)植苗上杯:將萌發的鱗尾木種子從沙子中輕輕挖起移植到營養杯中;植苗前先將營養杯內的基質淋透,然后用小木棍在基質上插一個洞,放入芽苗,并將周圍基質輕輕壓實,淋透定根水; (6)苗期管理:植苗上杯后注意淋水,保持基質濕潤;同時用遮光度為80%?90%的遮陽網搭蓋陰棚或小拱棚遮蔭;待苗木長出2?3片葉后,開始向苗木根部淋施復合肥,并定期向葉片噴施葉面肥; (7)苗木出圃:苗木出圃前進行煉苗,出圃前Id淋透水,選擇苗高大于20cm,地徑大于0.2cm,根系良好,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鱗尾木苗木出圃造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 浸種消毒的方法是將步驟(I)得到的種子放入質量濃度為0.5%多菌靈溶液浸泡1min?20mino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的黃心土和充分腐熟的椰糠的體積比為6: 4。4.根據權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的營養杯按每畦寬lm、長1m?12m的規格緊密擺放于圃地內;所述的圃地是選擇在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的地方。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所述的萌發的鱗尾木種子為胚芽長至1.2cm?1.6cm時的種子,并置入清水中洗凈,用剪刀剪去胚根的1/4?1/2。6.根據權利要求1或5任一所述的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在所述的植苗上杯前Id用質量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營養杯內的基質進行消毒。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所述的復合肥是質量濃度為0.4%?1.0%的含NPK的復合肥溶液,每月淋施I次;所述的葉面肥是質量濃度為0.2%?0.5 %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月噴施I次。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鱗尾木容器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中所述的煉苗是逐步降低遮陽網的遮光度,逐漸減少水和肥的供給,以提高苗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抗性。
【文檔編號】A01C1/00GK105918048SQ201610291352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5日
【發明人】陳金艷, 趙志珩, 李開祥, 梁文匯, 廖健明, 曾祥艷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