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水稻有效積溫的早插秧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農業作物的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水稻有效積溫的早插秧方法。通過選擇優良超級稻品種、提早扣大棚、育苗、秋翻地、提早插秧、深水護秧等。能增加水稻生產所需的有效積溫,使水稻種植熟期延長5天左右,顯著提高水稻產量。
【專利說明】一種提高水稻有效積溫的早插秧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屬于農業作物的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水稻有效積溫的早插秧方法。
【背景技術】
[0003]吉林省白城地區現有蘇打鹽堿地水田344萬畝,占吉林省水田面積的1/3。該區光熱資源豐富,常年彡10 °C的活動積溫在2800-3000 °C以上,無霜期145-1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一般在2900小時以上,日照百分率在65%以上;年降雨量300-400毫米,降雨少;土壤滲透性差但保水性能好,是吉林省乃至東北著名的水稻高產地區。受當地氣候、土壤、施肥量的影響,白城地區常年主推生育期130-135天的中早-中熟水稻品種。近10年來,以吉粳88為代表的超級稻品種表現株型理想、高產、抗病、抗倒伏、品質好,一般比其它主推品種增產10%以上,是吉林省水稻育種歷史上的重大突破。該品種生育期143天,引種到白城地區生育期偏晚,屬于跨區種植。如何使超級稻品種吉粳88在白城地區能夠大面積推廣種植,筆者在充分翻閱白城地區常年氣候資料和大量實地調研后,確定白城鹽堿稻區要在水稻育苗插秧階段圍繞“搶積溫”研發一些關鍵技術并集成應用。該區一般年份春季4月30日前后氣溫穩定通過10°C,可以提早插秧。但白城地區終霜期一般在5月13日左右出現,將對移栽秧苗造成凍害。為此,我們緊緊圍繞早育秧、育壯秧、整耙地、早插秧田的防凍等問題開展了系列研發,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生產實踐,發明了一種蘇打鹽堿地水稻早插秧技術,目的是能充分利用終霜前的有效積溫,使白城鹽堿稻區能夠主推吉粳88等生育期偏晚的超級稻品種,大幅度提高白城地區水稻產量和品質。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針對目前吉林省西部蘇打鹽堿稻區將主推吉粳88等超級稻品種而種植這些品種普遍存在生育期偏長的實際問題,發明了一種蘇打鹽堿稻區早插秧的方法。運用該發明方法可以增加有效積溫,提早水稻生育日數,使吉粳88等熟期偏晚的超級稻品種在該地區能夠安全成熟并獲得高產。
[0005]—種提高水稻有效積溫的早插秧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I)選擇生育期140天左右綜合性狀優良的吉林省超級稻品種。
[0006](2)每年3月15日左右提早扣大棚,3月末育苗。采用561眼缽盤或567眼缽形毯狀秧盤進行育苗。每盤播種量50克左右,稀播育壯秧。在播種后的置床上蓋上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再扣40-50厘米高的小棚,做到上、中、下三層保護膜,提高積溫。
[0007](3)蘇打鹽堿地水田一般要求秋翻地,翻地深度15-18厘米,第二年春天插秧前15-20天進行泡田耙地,使蘇打鹽堿地水田充分沉淀。整耙地質量要求田面如鏡、上細下粗、上糊下松,沉淀要好,插秧后能兜住苗。
[0008](4)一般每年5月5日-5月10日插秧,面積小的農戶可用手擺插秧,面積大的農戶一定機械插秧,搶進度。
[0009](5)插秧時當日平均氣溫低于10°C時停止插秧,已經插完秧的要提早深水護秧,水深以露出秧苗1/3葉片為好。升溫后立即放水,保持水層3厘米左右。
[0010]本發明在東北早熟粳稻區尤其是東北西部蘇打鹽堿稻區應用取得明顯的效果。[0011 ] 1.能增加水稻生產所需的有效積溫,使水稻種植熟期延長5天左右。
[0012]2.顯著提高水稻產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13]I)吉林省白城市吉林油田洮兒河農場2011年引種超級稻品種吉粳88,面積125公頃。
[0014]2)2011年3月11日扣大棚,大棚苗床于2010年11月末用稻草覆蓋,草厚2米。3月28日采用567眼缽形毯狀秧盤進行育苗,每盤播種量45克左右。播種后蓋上地膜,地膜上再扣小棚,上、中、下三層膜。
[0015]3)農場蘇打鹽堿地水田于2010年進行秋翻地,深度18厘米。2011年4月15日集中泡田,耙整地做到田面如鏡、上細下粗、上糊下松,使蘇打鹽堿土壤充分沉淀。
[0016]4)2011年5月8日開始插秧,當天白城市日最高溫23°C、最低溫10°C,5月11日機械插秧結束,秧苗60%具有1-2個分蘗,苗高12-15厘米。
[0017]5)2011年白城市5月13日到5月15日連續3天日平均最高溫16°C、最低溫7°C,溫度較低,于5月12日對插完秧水田進行灌水深水護苗,水深8-10厘米,露秧苗1/3葉片。5月16日后氣溫回升,深水護苗水田立即排水,保持水層2-3厘米。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提高水稻有效積溫的早插秧方法,其特征是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生育期140-143天綜合性狀優良的吉林省超級稻品種; (2)每年3月11-16日提早扣大棚,3月末育苗,采用561眼缽盤或567眼缽形毯狀秧盤進行育苗,每盤播種量50克,稀播育壯秧,在播種后的置床上蓋上地膜,然后在地膜上再扣40-50厘米高的小棚,做到上、中、下三層保護膜,提高積溫; (3)蘇打鹽堿地水田要求秋翻地,翻地深度15-18厘米,第二年春天插秧前15-20天進行泡田耙地,整耙地質量田面如鏡、上細下粗、上糊下松,沉淀要好,插秧后能兜住苗; (4)每年5月5日-5月10日插秧,面積大的農戶一定機械插秧,搶進度; (5)插秧時當日平均氣溫低于10°C時停止插秧,已經插完秧的要提早深水護秧,水深為露出秧苗1/3葉片,升溫后立即放水,保持水層2-3厘米。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6034878SQ201610379531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日
【發明人】楊福, 李景鵬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