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水稻栽植機上的擺栽插秧 作業部件。
背景技術:
目前,配裝在各種擺栽插秧機上的秧針普遍采用較小的針頭寬 度尺寸和秧槽尺寸,其針頭前端無刃口結構,且針頭上平面與針柄 上平面之間位于同一平面上,無夾角設計,該類秧針作業使用時, 秧針插入秧盤取秧不僅入盤角度不合理,且無切削功能,只能以硬 性撕裂方式抓取秧苗,對植質秧盤和秧苗及根系造成嚴重損傷,加 之針頭寬度尺寸和秧槽尺寸較小,又加重了對秧苗的傷害。
發明內容
供一種新結構的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達到提高秧針抓取秧苗 作業質量、避免對秧苗損傷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設計是,針頭外廓橫向寬度尺寸為18 — 19毫 米。在針頭前端部左、右側上對稱設有刃口,其刃口后傾夾角為50 —55° ,針頭上平面與針柄上平面之間的下傾角為5 —6° 。針頭前 端左、右側對稱刃口平面之間夾角為90。,針頭上的護秧槽橫向寬 度尺寸為8 — 8. 5毫米,至此構成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
本實用新型作業使用時,秧針插入秧盤角度合理,刃口切盤抓 取秧苗性能良好,消除了硬性撕裂方式取苗帶來的弊端,對植質缽盤和秧苗及根系有良好保護作用,具有結構簡單、參數設計合理、 取秧作業質量好、效率高、傷苗率低的特點,既適用于水稻秧苗擺 秧作業需要,又可適應水稻秧苗插秧作業使用,適應范圍廣。
圖1是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總體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俯向視圖。
圖中件號"i兌明
1>刃口、 2、針頭、3、針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水稻 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包括針頭2、針柄3,針頭2外廓橫向寬度尺寸 H、為18 — 19毫米。在針頭2前端部左右側上對稱設有刃口 1,其刃 口 1后傾夾角a為50—55。。針頭2上平面與針柄3上平面之間的 下傾角(3為5 — 6° 。針頭2前端左、右側對稱刃口 1平面之間夫角 r為90。。針頭2上的護秧槽橫向寬度尺寸^為8 — 8. 5毫米.,
作業時,刃口1將植質缽盤和秧苗交錯根系切斷,并順利的使 植質體盤與秧苗一并抓取在本秧針上,其秧苗位于針頭2的護秧槽 內,秧針及秧苗隨栽植臂轉動后,將秧苗及缽盤一并擺栽在水田中。
權利要求1、一種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包括針頭(2)、針柄(3),其特征在于針頭(2)外廓橫向寬度尺寸H1為18-19毫米。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其特征在 于在針頭(2 )前端部左右側上對稱設有刃口 ( 1 ),其刃口 ( 1 )后 傾夾角oc為50—55'。。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其特征在 于針頭(2)上平面與針柄(3)上平面之間的下傾角P為'5 — 6。。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其特征在 于針頭(2)前端左、右側對稱刃口 (1)平面之間夾角T為90° 。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其特征在 于針頭(2 )上的護秧槽橫向寬度尺寸&為8 — 8. 5毫米。
專利摘要水稻擺栽插秧雙功能秧針屬于農業機械;該秧針的針頭寬度和針頭上護秧槽寬度分別為18-19毫米和8-8.5毫米,在針頭前端部左、右側上對稱設有刃口,刃口后傾夾角為50-55°,針頭上平面與針柄上平面之間的下傾角為5-6°,針頭前端左、右側對稱刃口平面之間夾角為90°;本秧針結構簡單,參數設計合理,取秧作業質量好,效率高,傷苗率低,適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1138936SQ2007201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5日
發明者丁元賀, 松 劉, 劉天祥, 春 汪, 程新江, 衣淑娟, 郭占斌, 陳恒高 申請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