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產養殖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水產養殖是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采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喂優質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
[0003]現有養殖過程中對飼料的供給均通過人工進行供給,這樣存在不能很好的控制飼料的量,從而使飼料在養殖區域內浪費,造成生產成本高,長時間的堆積下,飼料變味后影響水質,從而影響水產品的養殖,需要通過人工對水質進行清理,工作強度大,不利于水產品的養殖。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I)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飼料供給需要人工進行、不利于控制飼料用量、工作強度大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供給飼料、用量合適、工作強度低的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
[0006](2)技術方案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包括有飄浮平臺、儲料罐、放料孔、電控閥門、水下飼料臺、重力傳感器和控制器,飄浮平臺內設有儲料罐,儲料罐下方設有放料孔,放料孔上設有電控閥門,飄浮平臺下方設有水下飼料臺,飄浮平臺下部設有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與水下飼料臺連接,飄浮平臺上設有控制器,控制器與電控閥門和重力傳感器連接。
[0008]優選地,所述飄浮平臺上設有紅外接收器,紅外接收器與控制器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飄浮平臺為電動船。
[0010]優選地,所述儲料罐的材料為不銹鋼。
[0011]優選地,所述儲料罐內設有攪拌桿。
[0012]優選地,所述儲料罐為8個。
[0013]優選地,所述放料孔直徑為50mm。
[0014]優選地,所述水下飼料臺為長600_寬400_的矩形。
[0015]工作原理:飼料從放料孔進入養殖池,并落在水下飼料臺上,重力傳感器可以把重力信號傳遞給控制器,隨著下落的飼料增多到一定量時,控制器則控制電控閥門關閉,飼料將停止下落。當飼料被吃掉時,重力傳感器感知的重力信號則開始減少,當重力信號減少到一定量時,控制器控制電控閥門打開,飼料又開始下落。這樣就保證了飼料可以一直供應,同時還不會供應過量。
[0016]所述飄浮平臺上設有紅外接收器,紅外接收器與控制器連接,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紅外控制器對電控閥門進行控制,可以進行人工放料。
[0017](3)有益效果
[0018]本實用新型的解決了現有飼料供給需要人工進行、不利于控制飼料用量、工作強度大的缺點,本實用新型達到了自動供給飼料、用量合適、工作強度低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中的標記為:1-飄浮平臺,2-儲料罐,3-放料孔,4-電控閥門,5-水下飼料臺,6-重力傳感器,7-控制器,8-紅外接收器,9-攪拌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2]實施例1
[0023]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有飄浮平臺1、儲料罐2、放料孔3、電控閥門4、水下飼料臺5、重力傳感器6和控制器7,飄浮平臺I內設有儲料罐2,儲料罐2下方設有放料孔3,放料孔3上設有電控閥門4,飄浮平臺I下方設有水下飼料臺5,飄浮平臺I下部設有重力傳感器6,重力傳感器6與水下飼料臺5連接,飄浮平臺I上設有控制器7,控制器7與電控閥門4和重力傳感器6連接。
[0024]所述飄浮平臺I上設有紅外接收器8,紅外接收器8與控制器7連接。
[0025]工作原理:飼料從放料孔3進入養殖池,并落在水下飼料臺5上,重力傳感器6可以把重力信號傳遞給控制器7,隨著下落的飼料增多到一定量時,控制器7則控制電控閥門4關閉,飼料將停止下落。當飼料被吃掉時,重力傳感器6感知的重力信號則開始減少,當重力信號減少到一定量時,控制器7控制電控閥門4打開,飼料又開始下落。這樣就保證了飼料可以一直供應,同時還不會供應過量。
[0026]所述飄浮平臺I上設有紅外接收器8,紅外接收器8與控制器7連接,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紅外控制器7對電控閥門4進行控制,可以進行人工放料。
[0027]實施例2
[0028]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有飄浮平臺1、儲料罐2、放料孔3、電控閥門4、水下飼料臺5、重力傳感器6和控制器7,飄浮平臺I內設有儲料罐2,儲料罐2下方設有放料孔3,放料孔3上設有電控閥門4,飄浮平臺I下方設有水下飼料臺5,飄浮平臺I下部設有重力傳感器6,重力傳感器6與水下飼料臺5連接,飄浮平臺I上設有控制器7,控制器7與電控閥門4和重力傳感器6連接。
[0029]所述飄浮平臺I上設有紅外接收器8,紅外接收器8與控制器7連接。
[0030]所述飄浮平臺I為電動船。
[0031 ] 所述儲料罐2的材料為不銹鋼。
[0032]所述儲料罐2內設有攪拌桿9。
[0033]所述儲料罐2為8個。
[0034]所述放料孔3直徑為50mm。
[0035]所述水下飼料臺5為長600mm寬400mm的矩形。
[0036]工作原理:飼料從放料孔3進入養殖池,并落在水下飼料臺5上,重力傳感器6可以把重力信號傳遞給控制器7,隨著下落的飼料增多到一定量時,控制器7則控制電控閥門4關閉,飼料將停止下落。當飼料被吃掉時,重力傳感器6感知的重力信號則開始減少,當重力信號減少到一定量時,控制器7控制電控閥門4打開,飼料又開始下落。這樣就保證了飼料可以一直供應,同時還不會供應過量。
[0037]所述飄浮平臺I上設有紅外接收器8,紅外接收器8與控制器7連接,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紅外控制器7對電控閥門4進行控制,可以進行人工放料。
[003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飄浮平臺(1)、儲料罐(2)、放料孔(3)、電控閥門(4)、水下飼料臺(5)、重力傳感器(6)和控制器(7),飄浮平臺(I)內設有儲料罐(2 ),儲料罐(2 )下方設有放料孔(3 ),放料孔(3 )上設有電控閥門(4 ),飄浮平臺(I)下方設有水下飼料臺(5),飄浮平臺(I)下部設有重力傳感器(6),重力傳感器(6)與水下飼料臺(5)連接,飄浮平臺(I)上設有控制器(7),控制器(7)與電控閥門(4)和重力傳感器(6)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飄浮平臺(I)上設有紅外接收器(8),紅外接收器(8)與控制器(7)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飄浮平臺(I)為電動船。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罐(2)的材料為不銹鋼。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罐(2)內設有攪拌桿(9)。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罐(2)為8個。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孔(3)直徑為50_。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飼料臺(5)為長600mm寬400mm的矩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產養殖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供給飼料、用量合適、工作強度低的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水產養殖用智能飼料供給裝置,包括有飄浮平臺、儲料罐、放料孔、電控閥門、水下飼料臺、重力傳感器和控制器,飄浮平臺內設有儲料罐,儲料罐下方設有放料孔,放料孔上設有電控閥門,飄浮平臺下方設有水下飼料臺,飄浮平臺下部設有重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與水下飼料臺連接。本實用新型達到了自動供給飼料、用量合適、工作強度低的效果。
【IPC分類】A01K61/02
【公開號】CN204670135
【申請號】CN201520268689
【發明人】周勇
【申請人】象山嶼東水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