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
【背景技術】
[0002]玉米原產于墨西哥或中美洲,分布于北瑋58°至南瑋40°之間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的地區都能種植,是典型的多用途高產農作物。在世界各類作物中,玉米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小麥、水稻而居第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谷類作物之首。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小麥成為國內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單產和總產也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對我國糧食的穩定提高和畜牧業的較快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0003]玉米的生長與肥料的施用有很大關系,目前常見的施肥方式:一種是在玉米出苗后在靠玉米行一側10cm左右處用獨腿耬人工施肥;另一種是在機引玉米播種機下種開溝鏟一側10cm處的前方或后方安裝固定一個下肥開溝鏟,播種時一次施肥。前一種施肥方法在施肥時,耗用大量的人力;后一種方法在作業過程中,由于土地的不平整,會造成施用的距離不確定。同時,上述的兩種方法在操作時肥料施用不均勻,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也會給環境帶來破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實現玉米種肥一體操作,提高了玉米種植的效率。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包括牽引裝置和移動裝置,還包括安裝架、種子倉和肥料倉,所述牽引裝置與安裝架前端相連接,所述移動裝置設于安裝架底側,所述種子倉和肥料倉均安裝在安裝架上,所述種子倉和肥料倉下方均設有半圓形出料端,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相配合形成圓形出料端,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均設有扇形的出料口,所述圓形出料端中心處設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與圓形出料端相配合的閥門,所述閥門上設有扇形缺口。
[0006]作為優選,所述安裝架后端設有覆土鎮壓器。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結構簡單,技術合理,使用方便,通過將種子倉和肥料倉的出料口設置為半圓形結構,并相配合形成圓形,從而實現播種的同時,完成對種子的施肥,節約大量勞動力,提高種子種植的效率;另外在出料口設置一個旋轉閥門,閥門上設有一個缺口,通過對閥門轉速的控制,可現實種子播種的距離,從而避免肥料施用不均勻,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圖1中出料口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閥門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12]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不足提供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如圖1所示,包括牽引裝置1和移動裝置7,還包括安裝架4、種子倉2和肥料倉3,所述牽引裝置1與安裝架4前端相連接,所述移動裝置7設于安裝架4底側,所述種子倉2和肥料倉3均安裝在安裝架4上,所述安裝架4后端設有覆土鎮壓器5。
[0013]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種子倉2和肥料倉3下方均設有半圓形出料端61,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61相配合形成圓形出料端6,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61均設有扇形的出料口 63,所述圓形出料端6中心處設有電機62,所述電機62連接有與圓形出料端6相配合的閥門8,所述閥門8上設有扇形缺口 9。
[0014]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牽引裝置和移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架、種子倉和肥料倉,所述牽引裝置與安裝架前端相連接,所述移動裝置設于安裝架底側,所述種子倉和肥料倉均安裝在安裝架上,所述種子倉和肥料倉下方均設有半圓形出料端,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相配合形成圓形出料端,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均設有扇形的出料口,所述圓形出料端中心處設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與圓形出料端相配合的閥門,所述閥門上設有扇形缺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架后端設有覆土鎮壓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玉米種肥一體播種機,包括牽引裝置和移動裝置,還包括安裝架、種子倉和肥料倉,所述牽引裝置與安裝架前端相連接,所述移動裝置設于安裝架底側,所述種子倉和肥料倉均安裝在安裝架上,所述種子倉和肥料倉下方均設有半圓形出料端,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相配合形成圓形出料端,所述兩個半圓形出料端均設有扇形的出料口,所述圓形出料端中心處設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與圓形出料端相配合的閥門,所述閥門上設有扇形缺口,實現玉米種肥一體操作,提高了玉米種植的效率。
【IPC分類】A01C7/06
【公開號】CN205017830
【申請號】CN201520782200
【發明人】魯晉秀, 閆翠萍, 楊峰, 李峰, 許玉娟, 郭亮虎, 王苗, 閆秋艷, 張定一
【申請人】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