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綠粽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06565閱讀:5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綠粽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粽子的生產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綠粽生產工藝。
傳統的粽子制作工藝由古至今采用的均是泡米、包粽、煮粽這幾道工序。由于粽子的制作工序復雜、費時,所以粽子制作好后往往要裹著原粽葉一起存放數日,甚至冷藏數月。而煮過的粽葉易變質、破損,污染及粽米,使粽子的保質期縮短;煮過的粽葉已無香味,食用粽子時再加熱還會影響及粽米的香味、質量。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粽米香味醇厚,不易變質,便于存放的綠粽生產工藝。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一種綠粽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的具體工序是1)淘米,除去粽米中的雜物,將其淘洗干凈;2)泡米,用水將粽米浸泡一小時;3)包粽,取洗凈的鮮粽葉,將其折成具有一個錐尖角的漏斗形,填入粽米,用粽葉將粽米包裹嚴密;4)捆扎、固定包裹好的粽子;5)煮粽,將粽子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燉煮三小時;6)再包粽,將煮好的粽子撈出,晾涼,拆去煮后變黃的原包裹粽葉,取出熟粽,用經過殺菌的鮮粽葉再次重新包裹、捆扎熟粽。
上述包粽可包括填入粽餡,所述的粽餡可為臘肉、火腿、鮮肉或豆沙或葡萄干、大棗等;所述的粽米中可拌有雞精、鹽等調味品。
上述包粽可用粽葉先形成漏斗形的錐尖角,將粽葉交匯的兩端朝一個方向平折,形成一個與所述漏斗形的錐尖角位置相對的平面三角形封口,整個粽形為四角粽。
上述用文火煮粽的水溫以100~110℃為宜。
上述粽葉可采用蘆葦葉、竹葉,以采用箬竹嫩葉為最佳。鮮粽葉的殺菌可采用將洗凈的粽葉放進沸水中燙三分鐘殺菌。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生產工藝科學合理,粽米質感筋粘細韌;2.粽葉經烹煮的香味及鮮粽葉的香味可充分滲入粽米,粽葉清香,外觀鮮嫩翠綠,粽米味道清香醇厚,尤其是食用時的再次加熱,可使粽米更香醇。
3.粽米的后包裹采用鮮粽葉,粽子不易變質,延長了保持期,便于存放。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本發明的工序是1.淘米。除去粽米中的雜物,將其淘洗干凈;2.泡米。用水將粽米浸泡一小時;3.取臘肉、火腿、鮮肉或豆沙或葡萄干、大棗等作粽餡,根據口味需要可向泡好的粽米中拌入雞精、鹽等調味品;4.包粽。取洗凈的鮮粽葉,將其折成具有一個錐尖角的漏斗形,填入粽米、粽餡,用粽葉將粽米包裹嚴密。具體包裹可采用傳統包粽法,亦可將粽葉交匯的兩端朝一個方向平折,形成一個與所述漏斗形的錐尖角位置相對的平面三角形封口,整個粽形為四角粽;5.捆扎、固定包裹的粽葉;6.煮粽。將粽子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燉煮三小時,水溫保持在100~110℃為佳。
7.再包粽。將煮好的粽子撈出,自然晾涼,拆去原包裹粽葉,取出熟粽;將洗凈的鮮粽葉放進沸水中燙三分鐘殺菌;用經過殺菌的鮮粽葉再次重新包裹、捆扎熟粽。
本發明所采用的粽葉可以是傳統的蘆葦葉、竹葉等,以采用箬竹嫩葉為最佳。粽米可采用糯米、黑米、黃米、糜子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綠粽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的具體工序是1)淘米,除去粽米中的雜物,將其淘洗干凈;2)泡米,用水將粽米浸泡一小時;3)包粽,取洗凈的鮮粽葉,將其折成具有一個錐尖角的漏斗形,填入粽米,用粽葉將粽米包裹嚴密;4)捆扎、固定包裹好的粽子;5)煮粽,將粽子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燉煮三小時;6)再包粽,將煮好的粽子撈出,晾涼,拆去原包裹粽葉,取出熟粽,用經過殺菌的鮮粽葉再次重新包裹、捆扎熟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粽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粽包括填入粽餡,所述的粽餡可為臘肉、火腿、鮮肉或豆沙或葡萄干、大棗等;所述的粽米中可拌有雞精、鹽等調味品。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綠粽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粽是用粽葉先形成漏斗形的錐尖角,將粽葉交匯的兩端朝一個方向平折,形成一個與所述漏斗形的錐尖角位置相對的平面三角形封口,整個粽形為四角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綠粽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文火煮粽的水溫為100~110℃。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綠粽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粽葉是蘆葦葉、竹葉、箬竹嫩葉等;鮮粽葉的殺菌是將洗凈的粽葉放進沸水中燙三分鐘殺菌。
全文摘要
一種綠粽生產工藝,其工序是:淘米、泡米、包粽、捆扎、煮粽,然后將煮好的粽子撈出,晾涼,拆去原包裹粽葉,取出熟粽,將洗凈的鮮粽葉放進開水中燙一分鐘殺菌,用經過殺菌的鮮粽葉再次重新包裹、捆扎熟粽。采用該工藝制作的粽子,粽米香味醇厚,不易變質,便于存放。
文檔編號A23L1/48GK1422559SQ0113180
公開日2003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27日
發明者張鳴謙 申請人:張鳴謙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