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旋藻高效培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藻類培養裝置,尤其涉及螺旋藻家庭高效養殖裝置。
背景技術:
螺旋藻營養價值高、保健效果好,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人類21世紀最佳保健品”和“未來超級營養食品”。由于螺旋藻生長環境特殊、要求高,目前還難于普及。一般家庭若無專門設備較難養殖,且產量低、成本較高。
申請號“97247399.8”等公開的螺旋藻家庭培養裝置為家庭養殖螺旋藻提供了條件,但此類裝置沒有涉及加設磁場養殖螺旋藻的方法。加設磁場養殖螺旋藻,可提高產量30%左右,并且培養出的螺旋藻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更高(參考華南理工大學報2002年第30卷第11期“螺旋藻的磁處理培養”等文獻)。此外,申請號“97247399.8”等公開的螺旋藻家庭培養裝置將輔助光源固定在容器內不動,使光照度恒定不變,這將降低螺旋藻的光合反應率,并且螺旋藻容易在輔助光源等表面積聚而影響螺旋藻的產量。燈光忽明忽暗周期變化,可以提高光照強度,減低螺旋藻的光補償點,提高螺旋藻的光合反應率(參考《化工冶金》1999年20卷第四期“光照與培養密度對螺旋藻生長的影響”等文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家庭養殖螺旋藻已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既能產生旋轉磁場,光照強度又有明暗相間周期變化,還能防止和清除培養容器與光管等表面積藻,生產率更高、質量更好的螺旋藻養殖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螺旋藻高效培養器,由培養容器、底座、供氣管、氣泵、加熱器、攪拌器、導流筒和排泄閥等組成,底座位于培養容器的底部,培養容器底部有一開口與設于底座上的排泄閥相通,導流筒設于培養容器的底部開口的中央,加熱器設于導流筒的中央,供氣管設于導流筒的底部,氣泵設于底座內或培養容器的上方,氣泵與供氣管相連接,在所述的攪拌器上還設有輔助光源和永久磁條。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攪拌器由攪拌葉、攪拌器中軸、支架和驅動馬達等組成,攪拌葉和攪拌器中軸設于培養容器內,攪拌葉固定在攪拌器中軸上,并與支架上的驅動馬達連接,攪拌器中軸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培養容器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永久磁條由一條或多條組成,永久磁條安置在攪拌器的攪拌葉片或攪拌器的中軸的表面或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輔助光源安置在攪拌器的攪拌葉或攪拌器中軸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攪拌葉和輔助光源正反交替轉動攪拌營養液和螺旋藻,不僅增強了螺旋藻的活性,同時也可有效地沖刷掉積聚在容器壁和葉片等表面的凝結物,免去了需要經常清洗培養容器的麻煩,并可防止和消除螺旋藻在光管附近積聚而影響光管的光通量,提高螺旋藻的生物產量;正反交替轉動輔助光源和攪拌葉,光照強度產生周期變化,螺旋藻的光合反應率高;采用磁場養殖,螺旋藻生物產量更高,品質更好。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螺旋藻家庭高效養殖裝置由培養容器(13)、底座(7)和上蓋(1)等組成。上蓋(1)蓋在培養容器(13)的開口上,上蓋(1)帶有防塵網的出氣孔(16),供螺旋藻呼出氧氣和排出容器內的其它氣體,上蓋(1)可以在取藻和補充營養液時打開。攪拌器的攪拌葉(12)設于培養容器(13)內,攪拌葉(12)和攪拌器中軸(3)最好用透光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內部空心可裝置輔助光源(4)和永久磁條(5),給培養容器(13)內的螺旋藻提供輔助光照和磁場,攪拌葉(12)的外形最好設計成螺旋狀,以增加攪拌效果。為增強光照變化效果,最好沿攪拌葉(12)和攪拌器中軸(3)的軸向加設部份不透明材料進行遮光。攪拌葉(12)由固定在支架(15)上的馬達(2)驅動,以正轉和反轉交替的方式攪拌培養容器(13)內的營養液和螺旋藻,排除培養液中積聚過量的氧氣,防止和消除螺旋藻結團,以及在容器壁、葉片等表面聚集,從而影響螺旋藻的正常生長。而且,隨著攪拌葉(12)轉動,會帶動輔助光源(4)和永久磁條(5)同步轉動,產生一種有利于螺旋藻生長的明暗變化的光照強度和旋轉磁場。當采用自然光照時,受攪拌葉不透明材料部份的遮擋,也可獲得光照強度同樣變化的效果。輔助光源(4)隨攪拌葉(12)轉動時由安裝在支架(15)上的導電環供電。永久磁條(5)安置在攪拌葉片(12)或攪拌器中軸(3)表面或內部。為使螺旋藻獲得最佳的磁場環境,可以通過調整磁條數量、磁條的磁場強度、磁條之間的距離大小來實現,理想的磁場強度為0.1~0.5T之間。培養容器大,應增加攪拌葉、磁條數目或磁條的磁場強度,以及輔助光源的數量。
底座(7)位于培養容器(13)的底部,培養容器(13)是一個形狀似漏斗形的容器,其底部有一開口與設于底座(7)上的排泄閥(8)相通,在重力和水流作用下培養容器(13)內的壞藻、雜質等可由培養容器(13)底部的開口進入排泄管,由排泄閥(8)排到容器外。培養容器(13)的底部最好制成高低不規則狀,以增強攪拌器攪拌時水流上下擾動的頻度,提高水流對容器壁等的沖刷和對螺旋藻的攪拌效果。導流筒(6)設于培養容器(13)的底部開口的中央,導流筒(6)外徑較小,與培養容器(13)漏斗形開口間存有間隙,可讓壞藻等通過。供氣管(10)設于導流筒(6)的底部,氣泵(9)設于底座(7)內或培養容器(13)的上方,氣泵(9)從培養容器(13)或底座(7)外吸入的空氣,通過供氣管(10)上的小孔均勻地噴出并形成氣泡進入培養容器(13)內的營養液中,補充螺旋藻生長所需的二氧化碳。加熱器(11)設于導流筒(6)的中央和供氣管(10)的上方,當環境溫度較低時,開啟加熱器,使容器內的溫度保持在螺旋藻最佳生長溫度28~35度范圍內。取藻泵(14)位于培養容器(13)的上方,取藻泵(14)最好采用對介質損傷較小的波紋管泵制作,并從培養液的中上部取藻,從取藻泵(14)流出的螺旋藻可采用200~300目濾網過濾后收取。
權利要求1.一種螺旋藻高效培養器,由培養容器(13)、底座(7)、供氣管(10)、氣泵(9)、加熱器(11)、攪拌器(1 7)、導流筒(6)和排泄閥(8)等組成,底座(7)位于培養容器(13)的底部,培養容器(13)底部有一開口與設于底座(7)上的排泄閥(8)相通,導流筒(6)設于培養容器(13)的底部開口的中央,加熱器(11)設于導流筒(6)的中央,供氣管(10)設于導流筒(6)的底部,氣泵(9)設于底座(7)內或培養容器(13)的上方,氣泵(9)與供氣管(10)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器(17)上設有輔助光源(4)和永久磁條(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高效培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器(17)由攪拌葉(12)、攪拌器中軸(3)、支架(15)和驅動馬達(2)等組成,攪拌葉(12)和攪拌器中軸(3)設于培養容器(13)內,攪拌葉(12)固定在攪拌器中軸(3)上,并與支架(15)上的驅動馬達(2)連接,攪拌器中軸(3)固定在支架(15)上,支架(15)固定在培養容器(13)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藻高效培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久磁條(5)由一條或多條組成,永久磁條安置在攪拌器(17)的攪拌葉片(12)或攪拌器(17)的中軸(3)的表面或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藻高效培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助光源(4)安置在攪拌器(17)的攪拌葉(12)或攪拌器中軸(3)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螺旋藻高效培養器,其由培養容器、底座、供氣管、氣泵、加熱器、攪拌器、磁場發生器、輔助光源、導流筒和排泄閥等組成,底座位于培養容器的底部,培養容器底部有一開口與設于底座上的排泄閥相通,導流筒設于培養容器的底部開口的中央,加熱器設于導流筒的中央,供氣管設于導流筒的底部,氣泵設于底座內或培養容器的上方,氣泵與供氣管相連接,攪拌器、磁場發生器和輔助光源安置在培養容器內。本螺旋藻高效培養器既能產生旋轉磁場,使光照強度又有明暗相間周期變化,還能防止和清除培養容器與光管等表面積藻,是一種生產率更高、質量更好的螺旋藻養殖裝置。
文檔編號C12M3/00GK2928860SQ20052010698
公開日2007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日
發明者王衡, 王兆璠 申請人:王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