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真空冷凍技術制備水果細胞生態水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1中飲用水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利用以水果為原料進行冷凍 干燥過程中被廢棄的水果自身的水分,制備的純天然水果細胞生態水的方法。
技術背景近年來,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崇尚天然、綠色,已成為一種趨勢, 天然食品的開發利用正迎合了這種時代潮流。而水果,作為公認的健康食品, 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對水果的利用也不僅僅停留在 最初的簡單食用的水平上,而是將其加工成各類產品以利用其中的有機酸、維 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以及其他營養成分。利用真空冷凍干燥的方法給水果脫水以得到水果干、保健品越來越受到人 們的歡迎,但是我們注意到,在以水果為原料進行真空冷凍千燥的過程中,水 果自身所含有的水分(我們稱之為細胞水)變成了多余的東西,被工廠廢棄掉, 然而這源自水果中的天然水分,富含了水果中的多種營養成分,對這樣的水進 行充分利用,顯然是具有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意義的。目前還沒有這種廢棄水的利用和有關技術的報道。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真空冷凍干燥技術中分離得到的副產品水果細胞 水,經過濾除菌、無菌灌裝,生產出天然的、富含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 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的水果細胞生態水。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1、 選新鮮水果,摘洗干凈,選用可食部分,用自來水洗凈、瀝干;2、 將可食部分切碎至5mm-10mm大小;3、 將切碎的可食用水果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內,按10-20kg/r^鋪料;4、 真空冷凍干燥,收集細胞水,得到水果細胞生態水半成品;5、 得到的生態水半成品以孔徑選為0.35^0.55Mm的濾膜過濾,之后無菌灌 裝即為成品;本發明適用于各種以水果為原料進行冷凍干燥工藝中對冷凝水的利用上, 如各種仁類水果蘋果、梨、山楂、橘子、橙子;漿果獼猴桃、草莓、樹莓、 黑莓、紅醋栗、黑醋栗,越橘、沙棘、柿子、葡萄;熱帶水果菠蘿、芒果、 木瓜、西番蓮、刺梨等。本發明通過對真空冷凍干燥得到的細胞水進行進一步的過濾除菌、無菌灌 裝,得到含有維生素、有機酸和礦物質,利于人體吸收的源自水果自身的純天 然細胞生態水,產品清亮透明而富有營養,在常溫狀態下長期存放不變質,是 飲用水中的優質產品。同時,由于利用了現有生產技術中的副產品作為原料, 所以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另外,也回收了珍貴的淡水資源。與現有技術相比, 本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將草莓果去蒂,用自來水洗凈、瀝干;將草莓切成4瓣,大的切成8瓣,每瓣最大尺寸不大于10mm,將切好的草莓果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內,按15kg/m2 鋪放;用3小時將凍干室溫度溫度降至-20。C至-27。C;開啟真空設備,用20分 鐘將凍干室真空達到30pa,并在半小時內將溫度降至-3(TC,使水分升華為水蒸 氣并被冷阱捕集,得到水果細胞生態水半成品;得到的生態水半成品以孔徑選 為0.45^mi的濾膜過濾,之后無菌灌裝即為成品。用獼猴桃、樹莓、黑莓、越橘、紅醋栗、黑醋栗、沙棘、柿子、葡萄代替 草莓,也可以用此方法制得。 實施例2將橙子去皮、去核,切成每塊不大于8mm小塊,將切好的橙子置于真空冷 凍十燥機內,按照12kg/m^甫平;用3-4小時將凍干室溫度溫度降至-15。C至-25r , 使橙子果的水分凍結成冰;然后45分鐘內將真空冷凍干燥機內抽真空至25pa, 使水分升華為水蒸氣并被冷阱捕集,冷阱中收集的細胞水以0.35pm濾膜進行抽 濾,之后進行無菌灌裝即得成品。用蘋果、梨、山楂、橘子、菠蘿、芒果、木瓜、西番蓮、刺梨代替橙子, 也可以用此方法制得。
權利要求
1. 利用真空冷凍技術制備水果細胞生態水的方法,包括利用真空冷凍干燥的方法將水果脫水,其特征在于利用冷阱中收集水果脫出的細胞水,經濾膜過濾以后無菌灌裝制得。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真空冷凍技術制備水果細胞生態水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水果包括(1) 仁類水果蘋果、梨、山楂、橘子、橙子;(2) 漿果獼猴桃、草莓、樹莓、黑莓、紅醋栗、黑醋栗,越橘、沙棘、 柿子、葡萄;(3) 熱帶水果菠蘿、芒果、木瓜、西番蓮、刺梨。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真空冷凍技術制備水果細胞生態水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經濾膜過濾,是以孔徑為0.35-0.55pm的濾膜進行過濾。
全文摘要
利用真空冷凍技術制備水果細胞生態水的方法,是利用真空冷凍干燥技術給水果脫水,收集水果脫出細胞水,經過濾除菌、無菌灌裝而得。這種富含維生素、有機酸和礦物質,利于人體吸收的水果細胞生態水清亮透明而富有營養,口味芳香濃郁,在常溫狀態下長期存放不變質,是飲用水中的優質產品。
文檔編號A23L2/70GK101248895SQ20081001082
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8日
發明者孫尤海, 安家璐, 祖龍起 申請人: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