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糯米桑葉糍粑的生產工藝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糍粑食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有桑葉的糍粑及其制作方法。 糍粑是我國一種傳統食品,一般是用糯米作原料制成。糍粑的傳統制作方法是;1、 將糯米用水泡5-8小時后磨成粉狀;2、將糯米粉揉成扁圓形或者包入餡后再揉成扁圓形; 3、放入蒸籠蒸熟。 糯米又叫江米,是家常經常食用的糧食之一。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 鐵、維生素B族及淀粉等成分,是適于溫補強壯的食品,具有補中益氣、暖脾胃的作用。經常 食用,能夠有益于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欲減少,神經衰弱,肌肉無力,體虛神疲,妊娠腹墜 脹等癥狀。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 有一定緩解作用。 桑葉是一種野生植物,具有保健作用,中醫理論中桑葉具有理氣血、溫經血、溫經 脈、通寒濕、止冷痛等作用,善于散風熱而泄肺熱,對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等,常與菊花、銀 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應用。桑葉不僅可用于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 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應用。至于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葉 還可配滋養肝腎的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桑葉輕清發散,能散風熱,但作用較弱。臨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風熱襲肺、咳嗽 多痰,或燥熱傷肺、干咳無痰;以及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癥,為常用的藥品。配 牛蒡子、前胡,則散風清肺;配石膏、麥冬,則清燥潤肺;配菊花、決明子,則清肝明目。另外 桑葉能夠治療糖尿病,經研究報道桑葉中含有白藜蘆醇、脫氧野尻霉素等活性物質,是一種 新興的保健型材料。 由于桑葉本身作為一種中草藥,從以前研究文獻報道其藥理活性較高,其資源豐 富、采收方便,利用桑葉本身與糯米配合進行加工,其產品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因此,本發 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桑葉添加到糯米,研發出一種口感柔軟、爽滑同時具有保健作用的 桑葉糍粑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桑葉味苦燥和氣味重等問題提供一種口感柔軟、爽滑同時 具有保健作用的桑葉糍粑及其制作方法。
本發明桑葉糍粑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桑葉糍粑其特征是其制作原料中含有 糯米和桑葉,該糯米為經水泡、研磨、干燥形成的細粉狀糯米,該桑葉為曬干、切碎的桑葉。
本發明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糯米和桑葉所占的重量份比是糯米56-66 :桑葉 37-41。 本發明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桑葉糍粑中還包有由粉狀熟芝麻、黃豆、花生、核桃仁或 其混合物與紅砂糖構成的餡。本發明制作桑葉糍粑的方法是包括以下步驟
背景技術:
發明內容
3
1 、將洗凈的嫩綠桑葉放入含食用堿4-6 %濃度的沸水中煮5 -8分鐘,冷卻至 40-48t:后去除葉莖,漂洗; 2、將糯米用水泡5-8小時后磨成粉狀,細度為200mm篩下物^ 95% ; 3、將上述糯米、桑葉中加入2%濃度的食用堿水后,通過漂洗,再揉搓拌勻,切碎、
舂爛,成面團; 4、將上述面團化成扁圓形,或者在面團中包入餡后做成扁圓形;
5、將上述扁圓形面團外裹大竹葉、嫩油桐葉后,放到蒸籠蒸熟即可。
上述食用堿的學名為碳酸鈉,化學式為化20)3,又名堿面、蘇打、純堿。
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改不了傳統的生產工藝,使桑葉可入糍粑直接食用,不僅口感柔軟、爽滑, 去苦效果好。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糯米和桑葉所占的重量份比為糯米56-66 :桑葉37-41。糯米為經水泡、
石磨、干燥形成的細粉狀糯米。桑葉為曬干、切碎的桑葉。
實施例1 : 將洗凈的野生嫩綠桑葉3. 8公斤放入食用堿5%濃度的沸水中煮5分鐘,冷卻至
45t:后手工去除葉莖,漂洗; 將6. 6公斤糯米泡6小時后磨成粉狀,細度為200mm篩下物^ 95% ; 將上述糯米、桑葉中加入0. 04公斤2%濃度的食用堿水后,通過漂洗,再揉搓拌
勻,切碎、舂爛,成面團; 將上述面團捏成包子大小(5cm",包上粉狀芝麻與紅砂糖構成的餡后捏成扁圓 形; 將上述扁圓形面團外裹大竹葉、嫩油桐葉后,放到蒸籠蒸45分鐘即可得到潤滑爽
口的桑葉糍粑。 實施例2 : 將洗凈的野生嫩綠桑葉4. 1公斤放入食用堿5%濃度的沸水中煮5分鐘,冷卻至 4(TC后手工去除葉莖,漂洗; 將5. 6公斤糯米水泡8小時后磨成粉狀,細度為200mm篩下物^ 95% ; 將上述糯米、桑葉中加入0. 06公斤2%濃度的食用堿水后,通過漂洗,再揉搓拌
勻,切碎、舂爛,成面團; 將上述面團捏成包子大小(5ci^),包上由黃豆、花生與紅砂糖構成的餡后捏成扁 圓形; 將上述扁圓形面團外裹大竹葉、嫩油桐葉后,放到蒸籠蒸40分鐘即可得到潤滑爽
口的桑葉糍粑。 實施例3 : 將洗凈的野生嫩綠桑葉3. 9公斤放入含食用堿5%濃度的沸水中煮6分鐘,冷卻至
48t:后手工去除葉莖,漂洗; 將6公斤糯米水泡5小時后磨成粉狀,細度為200mm篩下物^ 95% ;
4
將上述糯米、桑葉中加入0. 05公斤2%濃度的食用堿水后,再揉搓拌勻,切碎、舂 爛,成面團; 將上述面團捏成包子大小(5cm2),包上粉狀熟芝麻、花生、核桃仁與紅砂糖構成的 餡后捏成扁圓形; 將上述扁圓形面團外裹大竹葉、嫩油桐葉后,放到蒸籠蒸50分鐘即可得到潤滑爽 口的桑葉糍粑。
權利要求
一種糯米桑葉糍粑的生產工藝技術,步驟包括(1)將洗凈的嫩綠桑葉放入含食用堿4-6%濃度的沸水中煮5-8分鐘,冷卻至40-48℃后去除葉莖,漂洗;(2)將糯米用水泡5-8小時后磨成粉狀,細度為200mm篩下物≥95%;(3)將上述糯米、桑葉中加入2%濃度的食用堿水后,通過漂洗,再揉搓拌勻,切碎、舂爛,成面團;(4)將上述面團化成扁圓形,或者在面團中包入餡后做成扁圓形;(5)將上述扁圓形面團外裹大竹葉、嫩油桐葉后,放到蒸籠蒸熟即可。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桑葉糍粑,其特征是所述的糯米和桑葉所占的重量份 比是糯米56-66 :桑葉37-41.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桑葉糍粑,其特征是所述桑葉糍粑中還包有由粉 狀熟芝麻、黃豆、花生、核桃仁或其混合物與紅砂糖構成的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糯米桑葉糍粑的生產工藝技術,屬于糍粑食品技術領域。桑葉中含有白藜蘆醇、脫氧野尻霉素等活性物質,具有理氣血、溫經血、溫經脈、通寒濕、止冷痛等作用。通過這種特殊的制作方法解決了桑葉不能直接加入糍粑、食用氣味重的問題。
文檔編號A23L1/30GK101785544SQ20101011680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3日
發明者唐忠海 申請人:唐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