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牡丹玫瑰護膚紅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尤其涉及一種牡丹玫瑰護膚紅茶。
背景技術:
我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古 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 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 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 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茶葉中所含的成份很多,主要有咖啡堿、茶堿、可可堿、膽堿、黃嘌呤、黃酮類及甙 類化合物、茶鞣質、兒茶素、萜烯類、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酯類、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 物、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還 含有鈣、磷、鐵、氟、碘、錳、鉬、鋅、硒、銅、鍺、鎂等多種礦物質。茶葉中的這些成份,對人體是 有益的,它們的共同作用,對人體防病治病有著重要意義,故有“不可一日無茶”之說。皮膚問題困擾著很多人,痘痘、色斑、暗瘡、膚色均成為無法解決的問題。目前,并沒有一種茶,能夠有效起到護膚之功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牡丹玫瑰護膚紅茶。本發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牡丹玫瑰護膚紅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組成紅茶100 120份、牡丹皮 10 20份、玫瑰花10 20份、赤芍3 8份、當歸3 8份、苦參3 8份、金銀花3 8 份、玄參3 8份、牛蒡子3 8份、蟬蛻3 8份、白鮮皮3 8份、防風3 8份、大青葉 3 8份、紅花3 8份、沙棘3 8份、茯苓3 8份、羅漢果3 8份、荷葉3 8份。將上述原料經滅菌后混合均勻,再經干燥、粉碎成50 200目后,裝入過濾紙制成 的小包中,每袋2克左右,制成袋泡茶。使用時,用開水沖泡3-5分鐘,即可飲用。可反復沖 泡,至色淡為止。上述原料中涉及的中藥材,在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中皆有詳細記載。本發明的牡丹玫瑰護膚紅茶,可以從內到外,通過調理機體內分泌,達到養顏靚膚 的功效。本品以調理人體紊亂的代謝和失調的內分泌,調節機體狀態平衡,使臟腑功能活動 正常,氣血流暢,氣機條達,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排毒、養顏、亮膚、祛斑、社痘的效果。久服令 人容顏白嫩,皮膚細滑,皺紋減少。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
分別稱取紅茶100克、牡丹皮20克、玫瑰花10克、赤芍8克、當歸3克、苦參8克、 金銀花3克、玄參8克、牛蒡子3克、蟬蛻8克、白鮮皮3克、防風8克、大青葉3克、紅花8 克、沙棘3克、茯苓8克、羅漢果3克、荷葉8克。將上述原料經滅菌后混合均勻,再經干燥、粉碎成50-200目后,裝入過濾紙制成 的小包中,每袋2克左右,制成袋泡茶。實施例2分別稱取紅茶120克、牡丹皮10克、玫瑰花20克、赤芍3克、當歸8克、苦參3克、 金銀花8克、玄參3克、牛蒡子8克、蟬蛻3克、白鮮皮8克、防風3克、大青葉8克、紅花3 克、沙棘8克、茯苓3克、羅漢果8克、荷葉3克。將上述原料經滅菌后混合均勻,再經干燥、粉碎成50 200目后,即制得本發明的 牡丹玫瑰護膚紅茶。本發明的牡丹玫瑰護膚紅茶,可以從內到外,通過調理機體內分泌,達到養顏靚膚 的功效。本品以調理人體紊亂的代謝和失調的內分泌,調節機體狀態平衡,使臟腑功能活動 正常,氣血流暢,氣機條達,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排毒、養顏、亮膚、祛斑、社痘的效果。久服令 人容顏白嫩,皮膚細滑,皺紋減少。本發明的牡丹玫瑰護膚紅茶,從適應女性的三個不同生理周期的特點出發,在調 節人體內分泌的基礎上求得平衡,在增強人體健康的基礎上獲得美膚效果,且其成本極為 低廉,主要適合于女性飲用,能促使女性獲得或保持自然、健康的肌膚美。
權利要求
一種牡丹玫瑰護膚紅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組成紅茶100~120份、牡丹皮10~20份、玫瑰花10~20份、赤芍3~8份、當歸3~8份、苦參3~8份、金銀花3~8份、玄參3~8份、牛蒡子3~8份、蟬蛻3~8份、白鮮皮3~8份、防風3~8份、大青葉3~8份、紅花3~8份、沙棘3~8份、茯苓3~8份、羅漢果3~8份、荷葉3~8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牡丹玫瑰護膚紅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組成紅茶100~120份、牡丹皮10~20份、玫瑰花10~20份、赤芍3~8份、當歸3~8份、苦參3~8份、金銀花3~8份、玄參3~8份、牛蒡子3~8份、蟬蛻3~8份、白鮮皮3~8份、防風3~8份、大青葉3~8份、紅花3~8份、沙棘3~8份、茯苓3~8份、羅漢果3~8份、荷葉3~8份。本發明的牡丹玫瑰護膚紅茶,可以從內到外,通過調理機體內分泌,達到養顏靚膚的功效。本發明以調理人體紊亂的代謝和失調的內分泌,調節機體狀態平衡,使臟腑功能活動正常,氣血流暢,氣機條達,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排毒、養顏、亮膚、祛斑、社痘的效果。
文檔編號A23F3/14GK101897369SQ20101021748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明者黃毅 申請人: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