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菊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基因工程領域,涉及ー種菊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植物果聚糖主要是由多個果糖基通過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碳水化合物。雖然15%的被子植物中均能發現果聚糖,但植物體中果聚糖的含量一般較低,只有在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的塊莖;菊苣(Cichorium intybus)、牛蒡(Arctium Iappal)和雞腳草(Dactylis 區101116作1118)的根;百合(し;[1;[11111 brownii )和洋蔥(Allium cepa)的球莖;黑 麥草(Lolium perenne)、大麥(Hordeum vulgare)和小麥(Triticum aestivum)莖葉等少數幾種植物的組織中含量相對較高(Ritsema and Smeekens 2003a;Van Laere and Van DenEnde 2002)。鹿糖是果聚糖合成的前體(Van Laere and Van Den Ende 2002)。植物體內主要存在兩種酶類合成果聚糖(1)鹿糖鹿糖I-果糖基轉移酶(Sucrose:Sucrosel-Fructosyltransferase,簡寫為 1-SST) (Van den Ende et al. 2006; Van Der Meer et al. 1998;殷桂香et al. 2009)和果聚糖果聚糖I-果糖基轉移酶(Fructan:Fructanl-Fructosyltransferase,簡寫為 I-FFT) (Kawakami and Yoshida 2005;王志敏 2000)。兩個鹿糖分子通過I-SST作用產生ー個三糖(Ι-kestose)和ー個單糖。隨后I-FFT聚合三糖或者寡聚糖產生更長聚合度的多糖,在ー些植物中聚合度能夠達到70之多。其它ー些酶,例如果聚糖果聚糖 6G-果糖基轉移酶(Fructan:Fructan 6G_Fructosyltransferase,簡寫為 6G-FFT)(Lasseur et al. 2006)和鹿糖果聚糖6_果糖基轉移酶(Sucrose:Fructan6-fructosyltransferase,簡寫為 6-SFT)也可參與果聚糖的合成(Gao et al. 2010a; Tamuraet al. 2009)。果聚糖合成途徑中的I-FFT同時也在果聚糖的降解中發揮功能,因為該酶可以把高聚合度的果聚糖中的果糖基轉移到低聚合度的果聚糖上。除了 1-FFT,植物中負責果聚糖降解的酶主要有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Fructan Ι-exohydrolases,簡寫為1-FEH)和果聚糖6-外切水解酶(Fructan 6-exohydrolases,簡寫為6-FEH)。另外果聚糖6&1-外切水解酶(Fructan6&l_exohydrolases,簡寫為 6&1-FEH)和 6_ 鹿果三糖外切酶(6-kestoseexohydrolases,簡寫為 6-KEH)也能水解果聚糖(Kawakami et al. 2005; Van den Ende etal. 2005) 0 1-FEH酶能夠水解果聚糖的β (2_1)糖苷鍵,6-FH1負責水解β (2_6)糖苷鍵,而6&1-FEH能水解上述兩種糖苷鍵,6-ΚΗ1僅僅水解最簡單的蔗果三糖(6-kestose),但并不是所有這些酶都能在同ー個植物中被發現。目前 Η已經在菊苣、谷類(小麥,大麥等)、甜菜、牛蒡和大蒜等被發現(DeRooveret al. 1999;Kawakami et al. 2005;Ueno et al. 2011;Van den Ende et al. 2000;Van denEnde et al.2003;Van den Ende et al.2003a;Van Laere and Van Den Ende 2002),并且所有這些FEH都是外切水解酶,通過水解末端的果糖基生成ー個果糖來實現果聚糖的降解。果聚糖的完全降解還需要轉化酶(Invertase,簡寫為INV)的參與,因為FEH酶水解的最終產物部分是鹿糖,而FEH酶活力受鹿糖抑制(Lothier et al. 2010; Verhaest etal. 2007),蔗糖需通過轉化酶的作用水解生成果糖和葡萄糖(Sturm 1999)。除了植物體內的FEH酶外,微生物產生的菊粉酶(Inulinase)也能水解菊芋等植物的果聚糖。菊粉酶一般同時具有水解酶和轉化酶的活力,也就是可以水解蔗糖,而植物的FEH—般沒有轉化酶的功能;同時微生物來源的菊粉酶同時具有外切酶和內切酶的活力,而植物來源的FHl—般只有外切酶的能力;最后ー個差別是微生物來源的菊粉酶主要水解β (2-1)糖苷鍵而較少能夠水解β (2-6)糖苷鍵(董英et al. 2006;王靜and金征宇2002)。目前對于菊粉酶研究較多,而對植物源的FEH酶研究相對較少。轉果聚糖合成酶基因的植物除了獲得合成果聚糖的功能以外,植物的抗逆性(冷、干旱)也有所增強,表明果聚糖與植物的抗逆有關(Livingston et al. 2009;楊曉紅and陳曉陽2006)。最新研究發現果聚糖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主要是通過提高細胞內果聚糖的積累,保護質膜不被冷害和滲透脅迫損傷,如低溫脅迫可誘導合成高聚合度的果聚糖,果聚 糖可以插入細胞脂質膜中而防止其滲漏(Livingston III and Henson 1998;Livingstonet al. 2009)。但是,果聚糖與抗逆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耐冷與耐旱方面(Kawakami etal. 2008; Park et al. 1999;張小蕓et al. 2011),而果聚糖與鹽脅迫相關的研究報道較少(Livingston et al. 2009;楊曉紅 and 陳曉陽 2006)。菊芋中的I-SST基因和I-FFT基因已經被克隆出,初步發現可能是單拷貝基因,其蛋白也被提純(Liischer et al. 1996;Van Der Meer et al. 1998)。體外生化反應證實菊芋在1-SST和I-FFT共同作用下可以促進果聚糖的合成(Koops and Jonker 1994; 1996)。在矮牽牛花植物體內中過表達菊芋的I-SST基因能導致三糖化合物的堆積;而在同樣的植物中單獨過表達I-FFT的基因卻并沒有增加果聚糖,但提取轉基因植物中的I-FFT酶,可在體外促進以三糖為底物的多糖合成。這說明,植物體単獨過表達1-FFT,由于缺少合適的作用底物而并不能直接表現出酶的作用。研究者通過雜交將這兩個基因轉到牽牛花體中,發現老葉片中果聚糖的含量増加,這就說明菊芋中的I-SST和I-FFT具有果聚糖合成的功能,也說明菊芋和其它植物一祥存在類似的果聚糖合成途徑。至于菊芋中果聚糖的水解途徑,Stefan P. Marx在1997通過初步的蛋白提純已經發現菊芋中幾個水解果聚糖的蛋白組分,ー個蛋白組分能夠水解β (2-1)糖苷鍵,而對β (2-6)糖苷鍵的果聚糖或者蔗糖幾乎沒有水解能力,說明這個蛋白確實是I-FEH酶,對于其余組分該文作者并沒有研究(Marx etal. 1997),亦沒有公開該蛋白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菊芋的I-FEH的核苷酸序列或者肽段信息迄今也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I-FEH酶)基因。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基因的應用。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1-FEH,具有如SEQ ID NO. 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編碼的蛋白質,具有如SEQ ID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ー種重組載體,將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插入表達載體pPICZ a C的XhoI和XbaI酶切位點之間。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優選以菊芋品種“南芋I號”葉片cDNA為模板,以picFEH-F和picFEH-R為引物,通過PCR擴增得到。ー種含有所述的菊芋果聚糖卜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的畢赤酵母。所述的畢赤酵母優選將上述的重組載體經限制性內切酶PmeI酶切線性化,將該線性化的重組載體DNA電轉化Pichiapastoris X-33酵母,使線性化的重組載體DNA與宿主基因組DNA進行同源重組整合而得到的。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Hl在水解菊粉生產果糖類物質中的
應用。 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在培育轉基因耐鹽植物中的應用。有益效果本發明設計特異引物,在菊芋中成功克隆了一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命名為Ht 1-FEH,該基因的⑶S全長為1683bp,編碼560個氨基酸,等電點為6.24。通過對該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Ht I-FFH是ー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具有糖苷水解酶32 (GH32)家族相同的三個保守基序(NDPN、RDP和EC)。氨基酸序列的信號肽和糖基化位點預測結果表明,Ht I-FEH可能有一條包括25個氨基酸殘基的信號肽序列和7個糖基化位點。基因表達模式分析結果表明,Htl-FHl主要在發芽的塊莖中表達,參與菊芋塊莖萌發過程中果聚糖降解代謝的轉錄調控。Stefan P. Marx在1997年通過蛋白純化的手段,初步提純了 ー個菊芋 I-FEH 酶(Marx SP, N&berger J, Frehner M (1997) Seasonal variation ofiructan - β - fructosidase(FEH) activit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β -(2-1) - linkage specific FEH from tubers of Jerusalem artichoke(Helianthustuberosus). New Phytol 135:267-277),但該研究存在一下三個問題1.該研究并沒有獲得該I-FEH的蛋白或者核苷酸序列,缺少關鍵的核苷酸序列將不可能將該基因運用到農業生產實踐和エ業化中。2.根據Stefan P. Marx和申請者本人的推測,目前菊芋中應該有2 3個I-FHl基因家族成員,各成員間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基本性質不盡相同。雖然目前缺少Stefan P. Marx研究中I-FEH的酶的核苷酸序列,但申請者推斷Stefan P. Marx提純的I-FEH酶不是本研究中發現的Ht I-FEH酶,因為被Stefan P. Marx提純的I-FEH酶的分子量為79kDa,但本研究中所發現該酶的分子量在10(Tl30kDa之間。3.該作者并沒有對提純的I-FEH在植物鹽分反應中的功能進行探討。本發明利用巴斯德畢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X_33)表達系統對菊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進行異源表達和功能的初步驗證。Ht I-FEH表達產物重組蛋白具有果聚糖水解酶活性,而對蔗糖沒有水解活性。因此,初歩推斷Ht I-FEH為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與預測的結果相符。本發明研究鹽逆境下果聚糖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調控機制,結果表明在地上部快速生長期(50-90d),鹽脅迫誘導Ht I-FEH在莖和葉中的表達量上升,葉片中總糖和還原糖含量明顯高于對照,莖中的非還原糖含量高于對照,由此說明,鹽脅迫下果聚糖水解酶HtI-FHl基因在地上部快速生長期的轉錄正調控可以增加葉片和莖中的單糖或非還原糖含量,而這些滲透調節物質的增加則有利于菊芋在鹽脅迫下的生理防衛。因此,該基因可用于培育轉基因耐鹽植物。
圖I、菊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的⑶S全長擴增結果;1 =PCR結果,M =Marker0圖2、Ht I-FEH氨基酸序列的信號肽預測。圖3、Ht I-FEH基因在菊芋不同器官中的時空表達模式。圖4、菊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A l-picFEH 高保真擴增片段,2-pEASY-B-picFEH 雙酶切,3-pPICZ a C 雙酶切,M-MarkerB :表達載體 pPICZ a C-picFEH 雙酶切驗證,I 5 pPICZ a C-picFEH,M-Marker0圖5、pPICZ a C-picFEH質粒的線性化(A)和陽性轉化子的PCR驗證(B)A M-Marker, I-pPICZ a C-picFEH 線性化前,2-pPICZ a C-picFEH 線性化后;B =M-Marker, CKl-未轉化對照,CK2-轉空載對照,CK3-陽性對照,I 4 :轉化子。圖6、Ht I-FEH重組蛋白的SDS-PAGE分析膠中CKl代表培養的空白畢赤酵母X-33的上清液;CK2 :培養的帶有pPICZ a C質粒的畢赤酵母Χ-33的上清液(無1-FEH) ;Α和B :濃縮的酶液;1_4 :培養的帶有菊芋I-FEH的畢赤酵母Χ-33的上清液;Μ :蛋白分子量標記。圖7鹽脅迫下菊芋果聚糖代謝關鍵酶基因的時空表達調控DAP表示種植時間。圖8鹽脅迫對葉片可溶性總糖(A)和還原糖(B)含量的影響,CK :代表正常生長的南芋一號,T :代表經鹽脅迫處理的南芋一號。圖9鹽脅迫對莖基部可溶性總糖(Α)、還原糖(B)含量的影響CK :代表正常生長的南芋一號,T :代表經鹽脅迫處理的南芋一號。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Htl-FEH基因的克隆取菊芋品種“南芋I號” 4葉期幼嫩的葉片,參照OMEGA plant R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提取植物總RNA,用TaKaRa反轉錄試劑盒兩步法反轉錄得到cDNA模板。利用其它物種已有的I-FEH基因編碼序列(coding sequence,⑶S)序列到菊芋(NCBI)和向日葵 EST 數據庫(http://compbio. dfci. harvard, edu/tgi/plant. html)中Blast,篩選相似性高的EST序列用DNAstar軟件進行拼接,得到一條全長為1792bp的EST序列(TC4077),將該EST序列與已有的I-FEH基因⑶S序列比對發現,該EST序列與菊苣的Cil-FEH I (AJ242538)⑶S序列相似性達78. 3%,而且還有起始密碼子ATG和終止密碼子TGA。于是,以TC4077 EST序列為模板,用Primer Premier 5· O設計特異引物用于擴增HtI-FEH⑶S全長序列,引物序列如下FEH-F: 5,~CGTTGATGGTAAAGGAGATG~3,(SEQ ID NO. 3)FEH-R:5,~CCATAGTTTCTCAATCCATAGG~3,(SEQ ID NO. 4)以上步得到的“南芋I號” cDNA為模板,FEH-F和FEH-R為引物PCR擴增目的基因片段,反應體系如下10 X PCR Buffer 2 μ L, IOmM dNTP O. 4 μ L, FEH-F (IOyM)IyL, FEH-R(10 μ Μ) I μ L,cDNA 模板 I μ L,Taq 酶 O. 2 μ L, ddH20 14. 4 μ L,總體積 20 μ し反應程序
95°CI min
95 O30 s
55*C30 s30 cycles
685C2 min
68eC5 min 取2 μ L擴增產物跑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擴增結果。得到約1700bp左右的特異條帶,如圖I所示。將擴增片段回收,TA克隆后測序結果顯示,得到長度為1698bp的DNA序列,序列分析發現其中有ー個SEQ ID No. I所示的1683bp的開放閱讀框(ORF),ORF編碼560個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因此,該ORF序列即為預測的⑶S全長序列,將該基因命名為Ht I-FEH0將獲得的cDNA序列利用DNAstar軟件翻譯成氨基酸序列,利用NCBI GenBank數據庫進行Blast同源性比較,調出相關同源基因的CDS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用DNAstar軟件中MegAlign進行序列比對并構建系統發育進化樹。蛋白質序列性質分析信號妝預測http: //www. cbs. dtu. dk/serics/SignalP/糖基化位點分析http: //cbs. dtu. dk/servies/NetGlyc分子量及等電點預測http: //www. expasy. ch/tools/pi tool, html用Ht I-FEHCDS核酸序列在NCBI Blast比對分析結果顯示,Ht FHl與向日葵細胞壁轉化酶基因(Helianthus annuus cwINVl, DQ012383)同源性最高,相似性(Identities)達97%,但NCBI數據庫中僅有該基因序列,對該基因序列的功能研究目前還沒有;其次與菊苣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Cichorium intybus I-FEH I,AJ242538)相似性為81%,但通過菊苣的核苷酸的序列不能夠獲得菊芋的I-FHl核苷酸序列,主要由于雖然菊芋和菊苣是同一個科的植物,但屬于不同的屬的植物,基因序列差別較大。氨基酸序列Blast比對分析顯示,Ht I-FEH與向日葵細胞壁轉化酶(Ha cwINVl, AAY85659)相似性達96%,與菊苣果聚糖外切水解酶(CiI-FEH I,CAC19366)相似性為75%。實際上,核苷酸的相似性高低僅僅作為植物FEH功能的ー個參考,因為在FEH的研究中發現,僅僅通過改變一個核苷酸,也能將擬南芥的INV轉變為FEH,而這兩個酶是功能幾乎完全不同的酶(Le Roy, K. Lammens, W.Verhaest, M. De Coninck, B. RaDijns, A. Van Laere, A. Van den Ende, W(2007). Unravelingthe difference between mvertases and fructan exohydrolases:Asmgle aminoacid(Asp-239)substitution transforms Arabidopsis cell wall invertase linto afructan 1-exohydrolase. Plant Physiology 145 (3):616-625)。用Ht 1-FEH 氨基酸序列到 NCBI (http://www. ncbi. nlm. nih. gov/Structure)保守結構域數據庫(Conserved Domain Database, Q)D)中進行保守結構域預測,結果顯示,從N端的45 225個氨基酸序列中,有3個活性位點,5個底物結合區,Ht I-FEH與糖苷水解酶32 (Glycosyl hydrolase family 32,GH32)家族匹配性最高。GH32家族成員包括水解Sllcell w&ll invert&ses、fruct&n exohydrol&ses、v&cuolar invert&ses)矛ロ移酶(fruct osyltransferases),這些酶在分子結構上非常相似但功能各異,該家族的顯著特征是有NDPN、RDP和EC三個高度保守的基序(motif)。另外,轉化酶(INV)還有ー個特異的SLD保守基序,而果聚糖外切水解酶(FEH)—般沒有這個保守基序,SLD是區分 Η和INV的主要特征(Lammens et al. 2009; Van den Ende et al. 2009)。將 Ht I-FEH 與相關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對發現,Ht I-FEH有NDPN、RDP和EC三個保守基序,而沒有SLD這個保守基序。由以上結果表明,我們推測Ht I-FHl可能為果聚糖外切水解酶。信號肽是分泌蛋白新生肽鏈N端的一段20 30氨基酸殘基組成的肽段,信號肽序列可使正在翻譯的核糖體附著到粗面內質網(RER)膜上并合成分泌蛋白,帶有信號肽的蛋白可通過分泌途徑分泌到胞外,因此,信號肽對蛋白質的正確合成與轉運起重要作用,并使功能蛋白能分泌到特定的部位行使具體的功能(朱玉賢et al. 2007) 0通過信號肽分析軟件預測顯示(圖2),Ht I-FEH的氨基酸序列在N端第25和26個氨基酸之間有ー個較大可能的切割位點(VHA-SE),那么可以推測在Ht I-FEH氨基酸序列的N端有一條包括25個氨基酸殘基的信號肽序列,因此該基因所編碼的蛋白有可能是分泌蛋白。實施例2根據克隆得到的Ht I-FEH⑶S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 O設計半定量表達引物qFEH,以18S核糖體編碼基因作為內參,分析Ht I-FEH在菊芋中的表達模式。PCR反應體系和程序同實施例1,循環數為25。引物序列如下qFEH_F:5, -TGCGTCAAAGTCATTCTA-3, (SEQ ID NO.5)qFEH_R:5’ -CCATAACTCCCACTCGTA-3’ (SEQ ID NO.6)18S-F:5,-TACCGTCCTAGTCTCAACCA-3’ (SEQ ID NO. 7)18S-R:5’-AACATCTAAGGGCATCACAG-3’ (SEQ ID NO. 8)通過半定量RT-PCR檢測了 Ht 1_FEH在菊芋不同器官和以及塊莖發育、萌發過程中的轉錄水平(圖3)。Ht I-FEH在發芽塊莖中表達量最高,塊莖發芽后,隨著時間的延長,表達量呈增加趨勢;Ht I-FEH在成熟葉片中表達,但弱于發芽后的塊莖。Ht I-FEH在根和莖中只有少量表達,在塊莖發育膨大過程中,Ht I-FEH的表達水平很低。以上結果表明,HtI-FEH主要在塊莖萌發過程中提高轉錄水平的表達量。基因序列同源性和保守功能域分析結果表明Htl-FEH可能是果聚糖外切水解酶的編碼基因,Ht I-FEH在轉錄水平的時空表達調控可能與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在菊芋生長發育中所起的作用有夫。實施例3表達載體的構建根據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的序列分析結果,上游引物去除預測的N端信號肽序列MVKEMAGWVLSFCILLVVNGVGVHA,共25個氨基酸,從第26個氨基酸開始設計上游引物,并加上Xho I酶切位點C I TCGAG,加上Kex2 signal cleavage序列AAGAGA,カロ上保護堿基CCG,將載體中自帶的酵母α因子前導肽序列作為信號肽,構建分泌型表達載體,以使重組的果聚糖外切水解酶能分泌到畢赤酵母的細胞外。下游引物去除序列自身的終止密碼子,在表達框后加入融合6 XHis標簽,使重組蛋白為融合蛋白,方便蛋白表達后的純化和檢測,再加上Xba I酶切位點T I CTAGA,加上保護堿基GCCG。設計引物如下,酶切位點如下劃線所示
picFEH-F :5’-CCGCTCGAGAAGAGATCAGAAGATTTGCAGCCTT-3’ (SEQ ID NO. 9)picFEH-R :5’ -GCCGTCTAGA ATCCATAGGAACTATTTGAG-3’ (SEQ ID NO. 10)以實施例I中的cDNA為模板,用高保真酶進行PCR擴增,由于以cDNA為模板進行高保真擴增效率低,本實驗中進行了兩次PCR,第一次以cDNA為模板先擴增一次,然后以第一次PCR產物為模板,再擴增一次。反應體系5X PrimerSTARTM Buffer (Mg2+plus) 10 μ L, dNTP Mixture (2. 5mM)4 μ L, picFEH-F (10 μ M) I μ L, picFEH-R (IOyM)IyL, DNA 模板 2 μ L,HS DNA polymerase(2. 5U/ μ L) 0. 5μ L, ddH20 31. 5 μ L,總體積 50 μ し*反應程序
權利要求
1.一種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1-FEH,其特征在于具有如SEQ ID NO. I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2.權利要求I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I-FHl編碼的蛋白質,其特征在于具有如SEQ ID NO. 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3.—種重組載體,其特征在于將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Hl插入表達載體pPICZ a C的XhoI和XbaI酶切位點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重組載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是以菊芋品種“南芋I號”葉片cDNA為模板,以picFEH_F和picFEH-R為引物,通過PCR擴增得到。
5.ー種含有權利要求I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 I-FEH的畢赤酵母。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畢赤酵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畢赤酵母是將權利要求3所述的重組載體經限制性內切酶Pmel酶切線性化,在將該線性化的重組載體DNA電轉化PichiapastorisX-33酵母,使線性化的重組載體DNA與宿主基因組DNA進行同源重組整合而得到的。
7.權利要求I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l-FEH在水解菊粉生產果糖類物質中的應用。
8.權利要求I所述的菊芋果聚糖I-外切水解酶基因HtI-FHl在培育轉基因耐鹽植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基因工程領域,公開了一種菊芋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及其應用。該菊芋果聚糖1-外切水解酶基因Ht 1-FEH,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編碼具有如SEQ 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菊芋果聚糖1-外切水解酶。所述的菊芋果聚糖1-外切水解酶基因Ht1-FEH可在水解菊粉生產果糖類物質中應用,也可在培育轉基因耐鹽植物中應用。
文檔編號C12R1/84GK102653769SQ201210141758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9日
發明者劉兆普, 康健, 梁明祥, 隆小華 申請人:南京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