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茶葉打篩紅沫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茶葉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打篩紅沫機。
背景技術:
茶葉篩選是通過過濾篩將茶葉中的粉塵等雜物分離出來。傳統篩選方式均是人工抖動過濾篩進行篩選,效率較低,工人勞動強度大,現有的震動篩選機結構較復雜,制造成本較高,使用也不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茶葉打篩紅沫機,它能夠有效地將茶葉中的粉塵、紅角沫等篩選出來,同時結構及操作都很簡單。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茶葉打篩紅沫機,包括機殼、機殼上的進料斗和進料斗底部的活動底板,所述活動底板上方的進料斗內設有由電機驅動旋轉的攪拌軸,該攪拌軸上設有若干攪拌葉片,所述活動底板的一端設有驅動該活動底板左右運動的驅動機構,所述活動底板的下方設有篩網。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為活動氣缸。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為由電磁鐵提供動能的驅動桿。作為優選,所述篩網呈傾斜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在攪拌軸的攪拌作用下可以方便快速地將茶葉中的粉塵、紅角沫等殘渣打掉,使其與茶葉分離開來,從而得到自動出料篩選的成品,其避免了傳統需使用手工抖動完成的困擾,節省了很多工序,茶汁不會跑掉,節約了人力和成本,避免原有工藝麻煩和溫度過高的情況。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1、機殼;2、進料斗;3、活動底板;4、電機;5、攪拌軸;6、攪拌葉片;71、驅動桿;72、電磁鐵;8、篩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茶葉打篩紅沫機,包括機殼1、機殼I上的進料斗2和進料斗2底部的活動底板3,所述活動底板3上方的進料斗2內設有由電機4驅動旋轉的攪拌軸5,該攪拌軸5上設有若干攪拌葉片6,所述活動底板3的一端設有驅動該活動底板3左右運動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可以是活動氣缸,通過活動氣缸的行程來控制活動底板3的左右移動,所述驅動機構也可以是由電磁鐵72提供動能的驅動桿71,當系統控制電磁鐵72通電或斷電時,電磁鐵72便使其上方的踏桿向下或向上運動,從而帶動驅動桿71左右移動,所述活動底板3的下方設有呈傾斜狀放置的篩網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將炒好的茶葉放入進料斗2中,茶葉在活動底板3的阻擋作用下堆于進料斗2中,此時系統便控制電機4驅動攪拌軸5旋轉,茶葉在攪拌軸5的攪拌作用下逐漸將其上的粉塵、紅角沫等殘渣去除,攪拌完畢后,由系統控制驅動機構將活動底板3向一端移動,此時進料斗2中的茶葉便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到篩網8內,茶葉中的殘渣便通過篩網便篩選出來,最終得到篩選完畢的成品茶葉。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在攪拌軸5的攪拌作用下可以方便快速地將茶葉中的粉塵、紅角沫等殘渣打掉,使其與茶葉分離開來,從而得到自動出料篩選的成品,其避免了傳統需使用手工抖動完成的困擾,全自動完畢茶葉的篩選工作,節省了很多工序,茶汁不會跑掉,節約了人力和成本,避免原有工藝麻煩和溫度過高的情況。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茶葉打篩紅沫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I)、機殼(I)上的進料斗(2)和進料斗(2)底部的活動底板(3),所述活動底板(3)上方的進料斗(2)內設有由電機(4)驅動旋轉的攪拌軸(5),該攪拌軸(5)上設有若干攪拌葉片(6),所述活動底板(3)的一端設有驅動該活動底板(3)左右運動的驅動機構,所述活動底板(3)的下方設有篩網(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打篩紅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為活動氣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打篩紅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為由電磁鐵(72)提供動能的驅動桿(7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打篩紅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8)呈傾斜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茶葉打篩紅沫機,包括機殼、機殼上的進料斗和進料斗底部的活動底板,所述活動底板上方的進料斗內設有由電機驅動旋轉的攪拌軸,該攪拌軸上設有若干攪拌葉片,所述活動底板的一端設有驅動該活動底板左右運動的驅動機構,所述活動底板的下方設有篩網。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在攪拌軸的攪拌作用下可以方便快速地將茶葉中的粉塵、紅角沫等殘渣打掉,使其與茶葉分離開來,從而得到自動出料篩選的成品,其避免了傳統需使用手工抖動完成的困擾,節省了很多工序,茶汁不會跑掉,節約了人力和成本,避免原有工藝麻煩和溫度過高的情況。
文檔編號A23F3/06GK202860856SQ20122054210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林路發 申請人:林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