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酵培養海洋真菌生產抗癌化合物1403c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發酵培養海洋真菌生產抗癌化合物1403C的方法。本發明人經過深入的研究,通過對微生物發酵過程的多參數協同控制,找到了影響發酵過程的關鍵因素,開發出系統有效的海洋真菌反應器發酵控制工藝。
【專利說明】一種發酵培養海洋真菌生產抗癌化合物1403C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生物工藝學【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反應器發酵培養海洋 真菌的生物工藝,特別是指一種用于攪拌式生物反應器發酵培養海洋紅樹林內生真菌 (Halorosellinia sp.)高產抗癌化合物1403C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0002] 海洋生態系統按照生物群落劃分,一般分為紅樹林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和 藻類生態系統等。紅樹林生態系統的微生物資源既豐富又不失特色,主要類群包括細菌、真 菌、放線菌、微型藻類等,目前已分離鑒定的紅樹林真菌就已超過200種,成為海洋真菌的 第二大類群。海洋真菌可以產生眾多天然化合物,且大部分化合物結構新穎、活性獨特,應 用價值較高。
[0003] 海洋紅樹林內生真菌No. 1403屬于鹽生堅座殼種(Halorosellinia sp.),由香 港城市大學L. L. P. Vrijmoed教授從中國南海的紅樹樹葉內部分離得到,經液體或固體 發酵可產生多種有重要價值的代謝產物。1403C是其產生的一種蒽醌類次級代謝物,亦 稱SZ-685C,結構式如下式(I),純品為紅色顆粒狀結晶,分子式為C 16H1608,分子量336Da。 1403C及其乙酰化產物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對體外培養的人乳腺癌細胞有高效抑制作 用,是一種潛在的抗癌候選藥物。
[0004]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提高海洋紅樹林內生真菌(Halorosellinia sp.)生產化合物1403C產量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將海洋紅樹林內生真菌種子液接種到發酵培養基中液體培養,每升培養基接種干重 0. 22±0. 05g的菌體;和 如下調節發酵培養基的pH值:發酵初始時調節培養基的pH6. 2±0. 4 ;之后當pH值低 于3. 8-4. 2時,加入堿液避免pH進一步降低;待碳源耗盡后不再調節pH值。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H采用如下調節策略:發酵初始時調節培養 基的pH6. 2±0. 2 ;之后當pH值低于4. 0-4. 2時,加入堿液避免pH進一步降低;待碳源耗盡 后不再調節pH值。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洋紅樹林內生真菌是海洋紅樹林 內生真菌No. 1403。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酵培養中,培養溫度28±2°C。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罐裝液量是罐體容量的60-80% ;和/或 發酵過程中維持發酵罐的罐內壓力為0. 01?0. 〇4Mpa。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罐中裝備1-3層攪拌槳,攪拌轉速80? 500r/min〇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罐中初始通氣量為0. 3-0. 6vvm,發酵過 程的最低溶氧不低于30%。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規模為5-1000L發酵罐發酵。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酵培養基含有: (1) 葡萄糖 7-20 g/L; (2) 蛋白胨 0.5-2 g/L; (3) 牛肉浸膏 2-8 g/L; (4) - ·水硫酸錳 0.1-0.5 g/L; (1)-(4)的組分溶于10-60%(v/v)濃度的人工海水中。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發酵培養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海水含有: (a) 氯化鈉 15-25 g/L; (b) 無水硫酸鈉 3-7 g/L; (c) 無水氯化鈣 1-2 g/L; (d) 六水氯化鎂 4-8 g/L; (e) 硼酸 0.02-0.04 g/L; (f) 溴化鉀 0.06-0.1 g/L; (g) 碳酸氫鈉 0.1-0.2 g/L; (a)-(g)的組分溶于水中。
【文檔編號】C12P7/66GK104250657SQ201310269533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8日
【發明者】周祥山, 周衛強, 蔡孟浩, 張元興 申請人:華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