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及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及用途。所述多糖復合劑是由50-9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10-5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為彭氏變形菌PZ-1發酵后,經提取純化得到的細菌胞外多糖。低聚巖藻聚糖是從海帶粉中提取,水解,超濾膜分離后所得;將低聚巖藻聚糖和PZ-1細菌胞外多糖按照比例逐級混合法粗混,最后混合均勻得到本發明的多糖復合劑。本發明的多糖復合劑可減少抗生素藥物在豬飼養過程中的使用,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的豬肉產品,有效防治豬腹瀉。同時可作為治療豬腹瀉抗生素藥物的替代品。效果比單獨使用低聚巖藻聚糖或PZ-1細菌胞外多糖好,更優于兩者的簡單相加。
【專利說明】一種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及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本發明屬于生物制劑領域,涉及利用低聚巖藻聚糖和PZ-1細菌胞外多糖制備防治豬腹瀉藥物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腹瀉是豬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近年來豬腹瀉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特別是仔豬由于抵抗力差,發病率更高。據報道,2012年初豬腹瀉病大面積暴發,存欄200頭以下基礎母豬的中小豬場發病率達到20% -40% ;產后I周的母豬和仔豬腹瀉尤為嚴重,部分豬場仔豬死亡率高達100%,給養豬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0003]導致豬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致病性細菌及病毒感染。例如,致病性大腸桿菌是導致仔豬黃痢和白痢的主要原因。另外,豬感染魏氏梭菌、豬痢疾桿菌、彎曲桿菌、副傷寒、內勞森氏菌和密螺旋體等病菌后,在一定條件下都會引起腹瀉的發生。病毒性感染是導致豬腹瀉的另一主要原因,常見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豬偽狂犬病病毒、豬瘟病毒、腺病毒和皰疹病毒等,這些病毒都導致豬腹瀉的發生。
·[0004]目前用于防治豬腹瀉的藥物主要是抗生素類藥物,飼養戶為了減少豬在飼養過程中的患病,常在飼料中添加過量的抗生素,使豬肉產品中抗生素殘留嚴重超標,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健康安全。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結構的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等生理活性,而部分多糖的生物活性則主要以免疫調節功能為主,因此將某些具有良好抗病毒、抗菌活性的多糖與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多糖組合來代替抗生素或作為抗生素增效劑,能有效減少抗生素藥物在防治豬腹瀉過程的使用,從而生產出安全、綠色的豬肉產品。
[0005]巖藻聚糖(Fucoidan)是存在于褐藻(例如海帶、馬尾藻等)細胞壁基質中的一種水溶性硫酸多糖,含量高達2-3%,是海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Holdt & Kraan,2011)。研究發現,只有低分子量的硫酸多糖才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郭凌等(2002)通過對麒麟菜硫酸多糖及其酸解產物的抑菌活性的研究發現,未水解的硫酸多糖無抑菌活性。在抗病毒活性方面,低分子巖藻聚糖的活性也明顯好于大分子巖藻聚糖(Schaeffer & Kryolv, 2000; Koyanagi et al., 2003; Pielesz et al., 2011),且5000-20000 Da分子量的低聚巖藻聚糖的抗病毒活性最高,估計這一分子量的多糖能夠折疊成為與病毒具有高度親和力的高級結構,從而使病毒失去感染活力。
[0006]多糖的免疫調節功能是其重要的生理活性。通過大量對多糖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機理的研究,發現多糖可以與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CR3結合,通過影響胞內Ca2+,cAMP,cGMP等信息分子的濃度而參與淋巴細胞的活化、增殖,促進細胞因子和抗體的產生。PZ-1胞外多糖是由彭氏變形桿菌表達產生的一種細菌胞外多糖,研究發現,PZ-1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Klink et al., 1999; Kondakova et al., 2004),可用于免疫調節劑的開發和應用。
[0007]因此開發一種多糖復合劑就顯得很必要。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防治豬腹瀉提供一種安全、綠色、高效、成本低廉的多糖復合齊U,減少抗生素藥物在豬飼養過程中的使用,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的豬肉產品。
[0009]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其特征在于:是由50-9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10-5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為彭氏變形菌PZ-1發酵后,經提取純化得到的細菌胞外多糖。將所述低聚巖藻聚糖不斷加入的同時也不斷加入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得到多糖粗混料,粗混料再用攪拌機以800 r/min的攪拌速度混合20 min,使兩種多糖混合均勻即可。
[0010]優選是由60-8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40-2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更優選是由70-8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30-2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更優選是由7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3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
[0011]所述低聚巖藻聚糖分子量為5000-20000 Da。
[0012]所述低聚巖藻聚糖的制備方法為提取:80目海帶粉按重量體積比1:25的比例加入去離子水,80 °C下提取3 h,提取過程中不斷攪拌,優選攪拌速度為2000 r/min,離心,優選3000 r/min, 10 min,取上清液,加入12 mol/L的HCl使之終濃度為0.1 mol/L ;然后離心,優選3000 r/min, 5 min,去除褐藻酸沉淀后收集上清液,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3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5000 r/min, 10 min,取上清液,并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6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3000 r/min, 5 min,取沉淀物,真空干燥后得到巖藻聚糖干粉;
水解:將所述巖藻聚糖干粉與酶活力為50萬U/g的果膠酶按重量比1000:0.5的比例混合均勻,加入去離子水配成3%的糖溶液,加入HCl,優選4.0 mol/L的HCl調節pH值至
3.8,水解3 h后繼續加入HC1,調節pH值至2.0,繼續水解3 h;再加入4 mol/L的NaOH水溶液調節PH值至中性,終止水解反應,得到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 分離: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經過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和20000 Da的超濾膜分離,并收集5000-20000 Da的組分,噴霧干燥即可;優選為將100 L含有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采用中型超濾膜分離裝置進行不同分子量低聚巖藻聚糖的分離;蠕動泵以50 L/h的流量輸送到分子截留量為20000 Da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膜進行分離,壓力0.06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濃縮液補充去離子水到50 L,繼續濃縮,直到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停止超濾,收集分子截留量< 20000 Da的多糖溶液;將裝置的超濾膜換成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的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超濾膜,將分子截留量< 20000Da的多糖溶液進行超濾濃縮;蠕動泵的輸送流量為50 L/h,分離壓力為0.08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停止濃縮,并收集濃縮液,得到分子截留量為5000-20000 Da的低聚巖藻聚糖組分;該濃縮液經噴霧干燥即可。
[0013]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的制備方法為,將彭氏變形菌PZ-1接種于培養基進行發酵,發酵溫度為30°C,發酵過程中進行攪拌,優選攪拌速度為3000 r/min,發酵72 h后得發酵培養液,所述培養基為蛋白胨0.5重量%,KH2PO40.2重量%,MgSO40.02重量%,MnSO40.02重量%,FeSO4.7Η200.005重量%,配好后用4.0 mol/L的NaOH溶液調pH至7.0;
將發酵培養液冷卻后離心,優選離心條件為8000 r/min, 10 min,去彭氏變形菌PZ-1菌體,取上清液;
將離心去菌體后的上清液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70體積%,靜置24 h,取沉淀液;
將沉淀液離心,優選離心條件為3000 r/min, 10 min,取沉淀物,經真空干燥后得粗多糖干粉;
將粗多糖溶解于去離子水中,配成2重量%的糖溶液,然后用分子截留量為50000 Da的超濾膜純化,收集分子截留量大于50000 Da的組分,經噴霧干燥即可。
[0014]本發明還保護所述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低聚巖藻聚糖制備:
提取:80目海帶粉按重量體積比1:25的比例加入去離子水,80 °C下提取3h,提取過程中不斷攪拌,優選攪拌速度為2000 r/min,離心,優選3000 r/min, 10 min,取上清液,力口Λ 12 mol/L HCl使之終濃度為0.1 mol/L ;然后離心,優選3000 r/min, 5 min,去除褐藻酸沉淀后收集上清液,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3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5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并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6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3000 r/min,5 min,取沉淀物,真空干燥后得到巖藻聚糖干粉。
[0015]水解:將巖藻聚糖干粉與酶活力為50萬U/g的果膠酶按重量比為1000:0.5的比例混合均勻,加入去離子水配成3重量%的糖溶液,加入4.0 mol/L HCl調節pH值至3.8,水解3 h后繼續加入HCl,調節pH值至2.0,繼續水解3 h;再加入4 mol/L的NaOH水溶液調節PH值至中性,終止水解反應,得到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
[0016]分離: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經過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和20000Da的超濾膜分離,并收集5000-20000 Da的組分,噴霧干燥即可;優選將100 L含有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采用中型超濾膜分離裝置進行不同分子量低聚巖藻聚糖的分離;蠕動泵以50 L/h的流量輸送到分子截留量為20000 Da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膜進行分離,壓力0.06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濃縮液補充去離子水到50 L,繼續濃縮,直到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停止超濾,收集分子截留量< 20000 Da的多糖溶液;將裝置的超濾膜換成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的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超濾膜,將分子截留量< 20000Da的多糖溶液進行超濾濃縮;蠕動泵的輸送流量為50 L/h,分離壓力為0.08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停止濃縮,并收集濃縮液,得到分子截留量為5000-20000 Da的低聚巖藻聚糖組分;該濃縮液經噴霧干燥后得到低聚巖藻聚糖干燥粉狀物。
[0017]PZ-1細菌胞外多糖制備:
配制培養基:按質量百分比,培養基的配方如下:蛋白胨為0.5重量%,KH2PO4為0.2重量%,MgSO4為0.02重量%,MnSO4為0.02重量%,FeSO4.7H20為0.005重量%,配好后用4.0 mol/L的NaOH溶液調pH至7.0,得培養基;
將彭氏變形菌PZ-1接種于培養基進行發酵,發酵溫度為30°C,發酵過程中進行攪拌,攪拌速度為3000 r/min,發酵72 h后得發酵培養液;
將發酵培養液冷卻后離心,優選8000 r/min, 10 min,去彭氏變形菌PZ-1菌體,取上清液;
將離心去菌體后的上清液加入乙醇,使之終濃度為70體積%,靜置24 h,取沉淀液;將沉淀液離心,優選3000 r/min, 10 min,取沉淀物,經真空干燥后得粗多糖干粉;將粗多糖干粉溶解于去離子水中,配成2重量%的糖溶液,然后用分子截留量為50000Da的超濾膜純化,收集分子截留量> 50000 Da的組分,經噴霧干燥即得PZ-1細菌胞外多糖干燥粉狀物。
[0018]多糖復合劑的制備:將所述低聚巖藻聚糖干燥粉狀物和PZ-1細菌胞外多糖干燥粉狀物按照上述比例進行配比,將所述低聚巖藻聚糖不斷加入的同時也不斷加入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得到多糖粗混料,粗混料再用攪拌機以800 r/min的攪拌速度混合20 min,使兩種多糖混合均勻即可。
[0019]本發明還保護所述多糖復合劑用于防治豬腹瀉的用途。
[0020]本發明還保護所述多糖復合劑用于豬飼料添加劑的用途。
[0021]所述彭氏變形菌PZ-1胞外多糖的單糖組成特征為:該多糖以甘露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為主,以及少量的肌醇、鼠李糖、木糖和半乳糖,各單糖的組成比例依次為37.2%、26.5%、15.9%、7.4%、5.5%、4.5%和3.0%。所述PZ-1胞外多糖單糖組成采用糖醇乙酸酯衍生-氣相色譜法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結果見附圖1。其中I為鼠李糖,2為阿拉伯糖,3為木糖,4為肌醇,5為甘露糖,6為葡萄糖,7為半乳糖。
[0022]鑒于豬腹瀉與細菌、病毒性感染密切相關,并且豬免疫下降是細菌、病毒易感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將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的低聚巖藻聚糖與具有調節免疫活性的PZ-1細菌胞外多糖制備成復合劑,能有效防治豬腹瀉,達到標本兼治。
[0023]本發明的優點是,能有效防治豬腹瀉,達到標本兼治。該復合劑是一種安全、綠色、高效的產品,可作為治療豬腹瀉抗生素藥物的替代品。同時其效果比單獨使用低聚巖藻聚糖和PZ-1細菌胞外多糖均好,也優于兩者的簡單相加。
[0024]通過實施例可知,單獨使用低聚巖藻聚糖和PZ-1細菌胞外多糖對改善仔豬腹瀉狀況都有一定的作用,有效率分別達到了 43.8%和25.0%,但效果都并不理想。且單獨使用上述2種多糖,都出現了仔豬死亡的情況,PZ-1細菌胞外多糖組仔豬的死亡率高達18.8%。將低聚巖藻聚糖和PZ-1細菌胞外多糖制備成復合劑使用,實驗分別對比了實施例1 (50%低聚巖藻聚糖+50%PZ-1細 菌胞外多糖)、實施例2 (60%低聚巖藻聚糖+40%PZ-1細菌胞外多糖)、實施例3 (70%低聚巖藻聚糖+30%PZ-1細菌胞外多糖)、實施例4 (80%低聚巖藻聚糖+20%PZ-1細菌胞外多糖)和實施例5 (90%低聚巖藻聚糖+10%PZ-1細菌胞外多糖)所制備的復合劑在改善豬仔腹瀉方面的治療效果,所采用的5種組合都能有效避免仔豬的死亡,但在改善仔豬腹瀉的效果方面差異較大。實驗結果發現,在將復合劑中低聚巖藻聚糖的比例從50%提高到70%時,治療仔豬腹瀉的有效率從68.8%提高到了 87.5%,接近藥物組的93.8%,且無死亡現象出現;然而,進一步將復合劑中低聚巖藻聚糖的比例分別提高到80%和90%時,治療仔豬腹瀉的有效率反而分別降到了 68.8%和56.3%。這說明,實施例3中低聚巖藻聚糖和PZ-1細菌胞外多糖的比例較為合適,在此比例下,低聚巖藻聚糖的抗菌、抗病毒活性與PZ-1細菌胞外多糖的調節免疫活性產生了協同增效的功能,從而對治療仔豬腹瀉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因此,由低聚巖藻聚糖與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的多糖復合劑可作為防治豬腹瀉的藥物使用,且實施例3所制備的低聚巖藻聚糖和PZ-1細菌胞外多糖復合劑效果最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發明所涉及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的單糖組成氣相色譜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技術或條件者,按照本領域內的文獻所描述的技術或條件或者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購獲得的常規產品。
[0027]表I各實施例的用量成分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其特征在于:是由50-9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10-5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為彭氏變形菌PZ-1發酵后,經提取純化得到的細菌胞外多糖;優選是由60-8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40-2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更優選是由70-8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30-2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
2.權利要求1所述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其特征在于:是由70質量%的低聚巖藻聚糖和30質量%的PZ-1細菌胞外多糖組成。
3.權利要求1所述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巖藻聚糖分子量為 5000-20000 Da。
4.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巖藻聚糖的制備方法為提取:80目海帶粉按重量體積比1:25的比例加入去離子水,80 °C下提取3h,提取過程中不斷攪拌,優選攪拌速度為2000 r/min,離心,優選3000 r/min, 10 min,取上清液,加入12 mo I/L的HCl使之終濃度為0.1 mo I/L ;然后離心,優選3000 r/min, 5min,去除褐藻酸沉淀后收集上清液,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3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5000 r/min, 10 min,取上清液,并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6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3000 r/min, 5 min,取沉淀物,真空干燥后得到巖藻聚糖干粉; 水解:將所述巖藻聚糖干粉與酶活力為50萬U/g的果膠酶按重量比1000:0.5的比例混合均勻,加入去離子水配成3%的糖溶液,加入HCl,優選4.0 mo I/L的HCl調節pH值至3.8,水解3 h后繼續加入HCl,調節pH值至2.0,繼續水解3 h;再加入4 mol/L的NaOH水溶液調節PH值至中性,終止水解反應,得到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 分離: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經過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和20000 Da的超濾膜分離,并收集5000-20000 Da的組分,噴霧干燥即可;優選為將100 L含有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采用中`型超濾膜分離裝置進行不同分子量低聚巖藻聚糖的分離;蠕動泵以50 L/h的流量輸送到分子截留量為20000 Da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膜進行分離,壓力0.06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濃縮液補充去離子水到50 L,繼續濃縮,直到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停止超濾,收集分子截留量< 20000 Da的多糖溶液;將裝置的超濾膜換成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的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超濾膜,將分子截留量< 20000Da的多糖溶液進行超濾濃縮;蠕動泵的輸送流量為50 L/h,分離壓力為0.08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停止濃縮,并收集濃縮液,得到分子截留量為5000-20000 Da的低聚巖藻聚糖組分;該濃縮液經噴霧干燥即可。
5.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其特征在于: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的制備方法為,將彭氏變形菌PZ-1接種于培養基進行發酵,發酵溫度為30°C,發酵過程中進行攪拌,優選攪拌速度為3000 r/min,發酵72 h后得發酵培養液,所述培養基為蛋白胨 0.5 重量 %,KH2PO40.2 重量 %,MgSO40.02 重量 %,MnSO40.02 重量 %,FeSO4.7Η200.005重量%,配好后用4.0 mol/L的NaOH溶液調pH至7.0; 將發酵培養液冷卻后離心,優選離心條件為8000 r/min, 10 min,去彭氏變形菌PZ-1菌體,取上清液; 將離心去菌體后的上清液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70體積%,靜置24 h,取沉淀液;將沉淀液離心,優選離心條件為3000 r/min, 10 min,取沉淀物,經真空干燥后得粗多糖干粉; 將粗多糖溶解于去離子水中,配成2重量%的糖溶液,然后用分子截留量為50000 Da的超濾膜純化,收集分子截留量大于50000 Da的組分,經噴霧干燥即可。
6.權利要求1所述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其特征在于:將所述低聚巖藻聚糖不斷加入的同時也不斷加入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得到多糖粗混料,粗混料再用攪拌機以800r/min的攪拌速度混合20 min,使兩種多糖混合均勻即可。
7.權利要求1所述防治豬腹瀉的多糖復合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低聚巖操聚糖制備: 提取:80目海帶粉按重量體積比1:25的比例加入去離子水,80 °C下提取3h,提取過程中不斷攪拌,優選攪拌速度為2000 r/min,離心,優選3000 r/min, 10 min,取上清液,加Λ 12 mol/L HCl使之終濃度為0.1 mol/L ;然后離心,優選3000 r/min, 5 min,去除褐藻酸沉淀后收集上清液,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3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5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并加入無水乙醇,使之終濃度為60體積%,過夜;離心,優選3000 r/min,`5 min,取沉淀物,真空干燥后得到巖藻聚糖干粉; 水解:將巖藻聚糖干粉與酶活力為50萬U/g的果膠酶按重量比為1000:0.5的比例混合均勻,加入去離子水配成3重量%的糖溶液,加入4.0 mol/L HCl調節pH值至3.8,水解`3h后繼續加入HCl,調節pH值至2.0,繼續水解3 h ;再加入4 mol/L的NaOH水溶液調節PH值至中性,終止水解反應,得到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 分離: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經過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和20000 Da的超濾膜分離,并收集5000-20000 Da的組分,噴霧干燥即可;優選將100 L含有不同分子片段的低聚巖藻聚糖水溶液采用中型超濾膜分離裝置進行不同分子量低聚巖藻聚糖的分離;蠕動泵以50 L/h的流量輸送到分子截留量為20000 Da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膜進行分離,壓力0.06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濃縮液補充去離子水到50 L,繼續濃縮,直到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停止超濾,收集分子截留量< 20000 Da的多糖溶液;將裝置的超濾膜換成分子截留量為5000 Da的中空改性聚氯乙烯超濾膜,將分子截留量< 20000 Da的多糖溶液進行超濾濃縮;蠕動泵的輸送流量為50 1711,分離壓力為0.08 MPa,當多糖溶液體積濃縮至1/5時,停止濃縮,并收集濃縮液,得到分子截留量為5000-20000 Da的低聚巖藻聚糖組分;該濃縮液經噴霧干燥后得到低聚巖藻聚糖干燥粉狀物; PZ-1細菌胞外多糖制備: 配制培養基:按質量百分比,培養基的配方如下:蛋白胨為0.5重量%,KH2PO4為0.2重量%,MgSO4為0.02重量%,MnSO4為0.02重量%,FeSO4.7H20為0.005重量%,配好后用`4.0 mol/L的NaOH溶液調pH至7.0,得培養基; 將彭氏變形菌PZ-1接種于培養基進行發酵,發酵溫度為30°C,發酵過程中進行攪拌,攪拌速度為3000 r/min,發酵72 h后得發酵培養液; 將發酵培養液冷卻后離心,優選8000 r/min, 10 min,去彭氏變形菌PZ-1菌體,取上清液; 將離心去菌體后的上清液加入乙醇,使之終濃度為70體積%,靜置24 h,取沉淀液; 將沉淀液離心,優選3000 r/min, 10 min,取沉淀物,經真空干燥后得粗多糖干粉;將粗多糖干粉溶解于去離子水中,配成2重量%的糖溶液,然后用分子截留量為50000Da的超濾膜純化,收集分子截留量> 50000 Da的組分,經噴霧干燥即得PZ-1細菌胞外多糖干燥粉狀物; 多糖復合劑的制備:將所述低聚巖藻聚糖干燥粉狀物和PZ-1細菌胞外多糖干燥粉狀物按照上述比例進行配比,將所述低聚巖藻聚糖不斷加入的同時也不斷加入所述PZ-1細菌胞外多糖得到多糖粗混料,粗混料再用攪拌機以800 r/min的攪拌速度混合20 min,使兩種多糖混合均勻即可。
8.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7制備方法所得的多糖復合劑用于防治豬腹瀉的用途。
9.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7制備方法所得的多糖復合劑用于豬飼料添加劑的用途。
【文檔編號】C12P19/14GK103432158SQ201310376633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7日
【發明者】劉翼翔, 吳永沛, 謝荔朋 申請人:集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