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平移式茶葉理條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4007閱讀:28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平移式茶葉理條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茶葉制作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平移式茶葉理條機。
背景技術
中國是茶葉大國,其品種眾多,制茶工藝也不盡相同,尤其像“太平猴魁”茶葉,其特殊茶形和品質倍受市場青睞,同時其外形扁平、大葉的基本特點更成為判斷其類別的顯著特征。其獨特外形多為通過烘篩烘培方式來實現;實際應用時,將茶葉夾置于兩層篩網之間并置于烘干機中培烘即可,由于篩網上密布有孔洞,茶葉水份通過上述孔洞散發,即可達到去處茶葉里外水份以及定型茶葉的目的。具體操作中,首先將置于室溫下風干一段時間后的茶葉一一捋直其形狀,使茶葉分叉彎曲的葉片整體順直收攏,手動初步捏扁后再逐個放入特制的壓板上,蓋上壓布,并人工用壓輥進行二次壓扁,之后再將經過上述方式平整形狀后的茶葉逐片轉移至烘篩中夾緊并培烘,最終得到成品。上述方式存在作業原始,工人勞動強度高,工序操作繁復,生產率低下的缺陷,難以滿足現代化茶業所需的高效率需求。鑒于上述情況,申請人曾于2011年9月8號申請的專利名稱為“一種茶葉加工設備”(申請號:201110261935.7)的發明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剛性擠壓單元,所述剛性擠壓單元包括相配合的可產生相對運動的兩擠壓部,所述至少一個擠壓部為壓輥,所述剛性擠壓單元的擠壓間隙與茶葉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剛性擠壓單元下方設置有輸送帶,輸 送帶下方相應布置用于烘干輸送帶上茶葉的烘干單元;從而通過剛性擠壓單元對于殺青后茶葉的強制理條壓扁以及輸送帶的輸送烘干效果,最終實現茶葉從理條、壓扁到烘干的流程化操作。上述結構的設置,有效解決了傳統人工理條烘干方式所帶來的效率低下及成品外觀差的缺陷,可使其烘干成型后的茶葉滿足外形扁平的外觀需求,從而市場口碑一直較高。后來,隨著申請人的研究發現,對于現有茶葉制作,尤其是處于如黃山等地勢崎嶇復雜而供電質量較差的環境下進行大量茶葉的集中制作時,往往或存在電力供應緊張,從而導致大型茶葉制作機械無法持續工作,進而導致其效率低下甚至根本無法正常操作的狀況發生;又或由于茶農在原先的長期從事茶葉制作時,已經具備了完善的茶葉加工體系,如烘篩、炭烤烘箱等基本制作工具難于廢棄,同時傳統炭烤烘干設備也確實存在制作后的茶葉成品更為芳香濃郁等獨特有點,這就導致某些大型的一體化機械往往因其功能繁復、用電過大乃至操作復雜等等缺陷而根本無法被底層的廣大茶農所接收,這就迫切需要一種操作簡單而成本低廉的,最好是繼續能夠在其基礎上沿用茶農現有工具的一種茶葉制作機械,以在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同時最大化保證茶農的實際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運作可靠的平移式茶葉理條機,其操作簡單,可在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同時最大化保證用戶的實際經濟效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平移式茶葉理條機,包括機座以及設置于機座上的剛性擠壓單元,所述剛性擠壓單元包括相配合的可產生相對運動的兩擠壓部,所述至少一個擠壓部為壓輥,所述剛性擠壓單元的擠壓間隙與茶葉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所述茶葉理條機還包括用于放置烘篩且可驅動烘篩相對剛性擠壓單元作運動的托撐部,所述托撐部位于剛性擠壓單元下方處布置;所述烘篩的動作方向與剛性擠壓單元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在于:依靠設置與剛性擠壓單元下方處的托撐部,從而起到對放置于其上的烘篩的輸送推進目的;這樣,在實際使用時,一方面依靠剛性擠壓單元實現對于茶葉的快速而剛性的壓扁作用,同時烘篩不斷被托撐部托撐行進,以確保壓扁后的茶葉順勢即可落入烘篩篩網處,最終仍有效的確保了茶葉的實際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摒棄傳統大型茶葉加工機械的繁復結構,通過最簡化的采用烘篩自行接收壓扁后茶葉,當該烘篩滿葉后只需隨時更換新的烘篩,并將滿葉的烘篩送入預先準備好的炭烤烘箱內,從而在保證用戶原有設備的有效使用的前提下也初步實現了對于茶葉的流水化生產目的。本實用新型既靠剛性擠壓單元的壓扁操作來保證茶葉制作時的操作力度和擠壓準確性,又有效保留了用戶可繼續沿用現有工具的獨特優勢,從而最大化保證了用戶的實際經濟效益。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 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圖3為剛性擠壓單元及固定架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導料部及連接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導料部及連接板的主視圖;圖6為圖5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平移式茶葉理條機,包括機座10以及設置于機座10上的剛性擠壓單元20,所述剛性擠壓單元20包括相配合的可產生相對運動的兩擠壓部,所述至少一個擠壓部為壓輥,所述剛性擠壓單元20的擠壓間隙與茶葉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所述茶葉理條機還包括用于放置烘篩30且可驅動烘篩30相對剛性擠壓單元20作運動的托撐部40,所述托撐部40位于剛性擠壓單元20下方處布置;所述烘篩30的動作方向與剛性擠壓單元20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其實際結構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依靠設置與剛性擠壓單元20下方處的托撐部40,從而起到對放置于其上的烘篩30的輸送推進目的;這樣,在實際使用時,一方面依靠剛性擠壓單元20實現茶葉的快速而剛性的壓扁作用,同時烘篩30不斷被托撐部40托撐行進,以確保壓扁后的茶葉順勢即可落入烘篩30篩網處,如圖2所示的箭頭方向即為茶葉的行進路徑,以最終有效確保茶葉的實際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摒棄傳統大型茶葉加工機械的繁復結構,通過最簡化的采用烘篩30自行接收壓扁后茶葉,當該烘篩30滿葉后只需隨時更換新的烘篩30,并將滿葉的烘30篩送入預先準備好的炭烤烘箱內,從而在保證用戶原有設備的有效使用的前提下也初步實現了對于茶葉的流水化生產目的。本實用新型既靠剛性擠壓單元20的壓扁操作來保證茶葉制作時的操作力度和擠壓準確性,又有效保留了用戶可繼續沿用現有工具的獨特優勢,從而最大化保證了用戶的實際經濟效益。[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如圖1-3所示,所述剛性擠壓單元20由一對相互配合的上、下壓輥21、22構成,所述上、下壓輥21、22的軸心線所構成平面位于鉛垂面內;所述烘篩30水平運動且其動作方向垂直上、下壓輥20、22的軸心線布置;同時,所述上、下壓輥21、22 —端均設置有動力部,所述上、下壓輥21、22反向且同步轉動;所述烘篩30的行進速率與上、下壓輥21、22轉動速率一致。剛性擠壓單元20整體呈鉛垂布置,有利于提升用戶在實際使用時的操作性;此外,依靠限定烘篩30的行進速率,也即限定托撐部40的推進速度,從而保證最大化的利用目前烘篩30的承載面積,避免烘篩30行進過快或過慢而導致的烘篩30篩網面積浪費或篩網網面茶葉堆積過多的現象,以滿足實際加工時的高效率要求。實際上,對于托撐部40的具體構造可為多種,本實用新型此處給出兩種最優選實施方式:其一為,所述托撐部40為輸送輥;所述托撐部40為平行設置的多個且沿烘篩30動作方向順次布置,托撐部40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驅動其同向同速轉動的動力源;當然,作為輸送輥,其相鄰輥間隙必然滿足烘篩30本身的行進托撐要求,如相鄰輥間隙小于烘篩30沿其行進方向長度的一半等等,這對于輸送輥托撐某物件行進的方式而言已經是隱性公開的常規設置,此處就不再加以贅述;這樣,每當本實用新型工作時,開啟輸送輥并在其上放置烘篩30,在輸送輥的轉動作用下烘篩30被緩慢的托撐并開始行進動作,此時通過操作剛性擠壓單元20而實現茶葉的壓扁步驟,被壓扁的茶葉隨之落入位于其下方的烘篩30篩網網面上,烘篩不斷行進,壓扁后的茶葉也就不斷掉落,最終鋪滿烘篩30篩網;此時即可更換新篩網30并將鋪滿茶葉的篩網30送入烘箱中執行下一步培烘操作。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第二種實現方式則直接將所述托撐部40為輸送帶,平移式茶葉理條機還包括用作托撐部40動力的動力源;其實現機理與上述輸送輥方式類似,均為依靠其行進作用來實現對于烘篩30的托撐移動目的,此處就不再多述。進一步的,為進一步增加茶葉的實際加工效率,所述茶葉理條機包括布置于剛性擠壓單元20進料端處的用于捋直茶葉的導料部51,所述導料部51外形呈由其進口端至出口端口徑漸小的喇叭口狀,其最窄處尺寸大于茶葉葉梗直徑且小于茶葉的葉寬設置;所述導料部51為多個且沿剛性擠 壓單元20軸向均布設置,所述導料部51的進口端設置有連接各導料部51的鉛垂狀連接板52,茶葉理條機還包括設置于剛性擠壓單元20進料端處的夾持部,所述連接板52與夾持部間構成插接卡嵌配合。其具體結構可參照圖1-6所示,從而依靠導料部51的捋直茶葉的特性,從而免去了傳統人工加工方式所帶來的工作效率低下問題;此外,通過連接各導料部51的連接板52,也就實現了該導料部51的快速組裝插接效果;實際使用時,僅需將其插接在夾持部上并固定,即可實現茶葉導料操作,一旦其因磨損等狀況而導致使用壽命到期,或用戶根據情況而選擇不使用導料部51時,只需開啟夾持部并拔出連接板52和導料部51即可,使用極為便捷。當然,為具體實現夾持部的基于連接板52的夾持功能,此處對其作以下描述:如圖2-4所示,所述夾持部包括固接于機座10上第一壓板61以及與第一壓板61間構成螺栓配合的第二壓板62,兩壓板均板面鉛垂布置且其相鄰面的配合間隙形成用于插接卡嵌連接板52的插接縫。實際需要夾持連接板52時,依靠擰松第一、第二壓板61、62并使其與兩者間存有足夠間隙,此時插入連接板52并再次擰緊兩壓板,即可實現對于連接板52及其上導料部51的夾持固定功能;拆卸連接板52及導料部51時,反向操作上述流程即可,其結構簡單而操作方便快捷。進一步的,所述夾持部的遠離剛性擠壓單元20的一端處向外順延設置有用于放置殺青后茶葉的工作平臺70 ;所述工作平臺70外形呈倒扣的方槽狀且其兩側槽壁向下順延布置,方槽狀工作平臺70的方形槽腔構成用于限位烘篩30行進方向的限位部。工作平臺70的設置,一方面考慮到殺青后茶葉必然存在加工溫度,如果將其直接放置在機座10上顯然不妥,而另行準備容器并放置于機座10旁側又不易實際操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其設置于剛性擠壓單元20進料端,不但保證了有足夠區域能容納并放置高溫的殺青后茶葉,同時其離剛性擠壓單元20間距又不至于過遠,從而方便操作者的實際快速操作,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依靠工作平臺70向下順延的槽邊,從而確保了烘篩30在實際行進時的方向性,避免其因烘篩30行進時偏移方向而導致的烘篩30停頓不前甚至傾翻現象,以確保其實際工作時的穩定性。更進一步的,所述構成剛性擠壓單元20的上、下壓輥21、22的至少一個壓輥處布置有刮板,刮板的刮口指向該壓輥輥面設置;所述茶葉理條機還包括設置于該壓輥兩端處的固定板80,所述固定板80上設置長度方向與刮板調節方向同向布置的腰形孔81,所述刮板兩端與固定板80的上述腰形孔8·1間螺栓固接設置。實際上,剛性擠壓單元20對茶葉的強制壓扁作用,必然導致大量茶葉液汁被遺留在上、下壓輥21、22上,這是不可避免的;如若放棄不管,勢必導致其上液汁的不斷累計,最終影響其工作性能。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刮板設計,從而在工作時不斷依靠刮口來清理剛性擠壓單元20上的輥面部,從而保證其整體輥面的潔凈性。此外,刮板的布置數目,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酌情選定;而通過腰形孔81的設計,更是保證了在刮板磨損或本身裝配存在誤差時,仍可以依靠松緊螺栓和調節刮板在固定板80上的相對位置,來實現刮板對于剛性擠壓單元20的輥面的刮擦清潔目的,其結構極為獨特和實用。
權利要求1.一種平移式茶葉理條機,包括機座(10)以及設置于機座(10)上的剛性擠壓單元(20),所述剛性擠壓單元(20)包括相配合的可產生相對運動的兩擠壓部,所述至少一個擠壓部為壓輥,所述剛性擠壓單元(20)的擠壓間隙與茶葉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茶葉理條機還包括用于放置烘篩(30 )且可驅動烘篩(30 )相對剛性擠壓單元(20 )作運動的托撐部(40),所述托撐部(40)位于剛性擠壓單元(20)下方處布置;所述烘篩(30)的動作方向與剛性擠壓單元(20 )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剛性擠壓單元(20)由一對相互配合的上、下壓輥(21、22)構成,所述上、下壓輥(21、22)的軸心線所構成平面位于鉛垂面內;所述烘篩(30)水平運動且其動作方向垂直上、下壓輥(20、22)的軸心線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壓輥(21、22)—端均設置有動力部,所述上、下壓輥(21、22)反向且同步轉動;所述烘篩(30)的行進速率與上、下壓輥(21、22)轉動速率一致。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撐部(40)為輸送輥;所述托撐部(40)為平行設置的多個且沿烘篩(30)動作方向順次布置,托撐部(40)的一端設置有用于驅動其同向同速轉動的動力源。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撐部(40)為輸送帶,所述平移式茶葉理條機還包括用作托撐部(40)動力的動力源。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茶葉理條機包括布置于剛性擠壓單元(20)進料端處的用于捋直茶葉的導料部(51),所述導料部(51)外形呈由其進口端至出口端口徑漸小的喇叭口狀,其最窄處尺寸大于茶葉葉梗直徑且小于茶葉的葉寬設置。
7.根據權利要 求6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料部(51)為多個且沿剛性擠壓單元(20)軸向均布設置,所述導料部(51)的進口端設置有連接各導料部(501)的鉛垂狀連接板(52),茶葉理條機還包括設置于剛性擠壓單元(20)進料端處的夾持部,所述連接板(52)與夾持部間構成插接卡嵌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包括固接于機座(10)上第一壓板(61)以及與第一壓板(61)間構成螺栓配合的第二壓板(62),兩壓板均板面鉛垂布置且其相鄰面的配合間隙形成用于插接卡嵌連接板(52 )的插接縫。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的遠離剛性擠壓單元(20)的一端處向外順延設置有用于放置殺青后茶葉的工作平臺(70);所述工作平臺(70)外形呈倒扣的方槽狀且其兩側槽壁向下順延布置,方槽狀工作平臺(70 )的方形槽腔構成用于限位烘篩(30 )行進方向的限位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構成剛性擠壓單元(20)的上、下壓輥(21、22)的至少一個壓輥處布置有刮板,刮板的刮口指向該壓輥輥面設置;所述茶葉理條機還包括設置于該壓輥兩端處的固定板(80),所述固定板(80)上設置長度方向與刮板調節方向同向布置的腰形孔(81),所述刮板兩端與固定板(80)的上述腰形孔(81)間螺栓固接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茶葉制作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平移式茶葉理條機。本實用新型包括機座以及設置于機座上的剛性擠壓單元,所述剛性擠壓單元包括相配合的可產生相對運動的兩擠壓部,所述至少一個擠壓部為壓輥,所述剛性擠壓單元的擠壓間隙與茶葉的待成型的厚度吻合,所述茶葉理條機還包括用于放置烘篩且可驅動烘篩相對剛性擠壓單元作運動的托撐部,所述托撐部位于剛性擠壓單元下方處布置;所述烘篩的動作方向與剛性擠壓單元上的出料口出料方向同向布置。本實用新型既靠剛性擠壓單元的壓扁操作來保證茶葉制作時的操作力度和擠壓準確性,又有效保留了用戶可繼續沿用現有工具的獨特優勢,從而最大化保證了用戶的實際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23F3/06GK203087443SQ2013200596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許葆青 申請人:許葆青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