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檸檬酸銨,Na2HPO4及碳酸鈣依次加入到所述廢糖液中,配置成培養基;2)將所述培養基進行滅菌,然后再加入木醋桿菌種子液,在25~30℃的溫度下,靜置培養5~10天,即得到所述棗果。本發明是利用丟棄的紅棗汁液,利用其作為培養基來生產一種食品原料——棗果。由于棗汁液中營養高,可以直接作為碳源,減少碳源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涉及食品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所謂“棗果”,就是用產細菌纖維素的細菌發酵棗汁,從而生產一種富含棗汁的韌性強、口感清脆的纖維素質食品。
[0003]細菌纖維素(BacterialCellulose, BC)是 1886 年由 Adrian Brown 在培養醋桿菌時發現。細菌纖維素是由葡萄糖以β_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有很多優于植物纖維素的特點,如不含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除此之外細菌纖維素還具有一下一些優點:(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2)高持水性和高透氣性;(3)高結晶度、聚合度和非常一致的分子取向;(4)高抗張強度和彈性模量;(5)生物合成具有可調控性。由于細菌纖維素優良的性能,加入滌綸織物中減小織物的靜電、在醫用敷料上可作為人工皮膚減少燒傷患者的痛苦、作為過濾膜可以凈化水資源。因此,細菌纖維素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但細菌纖維素的高生產成本限制著它的發展,降低細菌纖維素成本是當前工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降低細菌纖維素成本的方法有:(I)優良菌株;(2)優化發酵工藝和設備;
[3]培養基的成分,BC發酵培養基的組成對其產量影響很大。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強調對于菌株的優化和篩選、發酵工藝的改善及合成半合成培養基的優化,而對于天然培養基食品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很少涉及。
[0004]其中,有關廢棄物培養細菌纖維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專利:申請號為201110298717.5的中國專利中,是將生產淀粉之后的土豆廢渣作為培養基原料,再對土豆廢渣處理后作為培養細菌纖維素的培養基。該方法對土豆廢渣處理比較麻煩,可利用的營養成分不高,培養時間長。申請號200910193119.4的中國專利中,是將菠蘿皮榨汁,用過濾網過濾得到菠蘿皮汁,再進行“二步法”發酵培養細菌纖維素。該方法過程繁瑣,人力資源耗費多,且未提出菠蘿皮殘渣的利用方案。專利號為201010580697.6的中國專利中,是對麥桿在離子液體中進行預處理,再加入纖維素酶得酶解液,并對酶解液進行脫毒處理來作為培養細菌纖維素的培養基。該方法對麥桿的處理要求高,且培養周期長。申請號為201110369460.8的中國專利中,提出了一種利用腐爛水果為原料制備細菌纖維素的方法。該方法先腐爛水果壓榨,配成一定含糖量的果汁液,再滅菌,然后過濾除菌。水果腐爛快,整個工藝對時間要求嚴格。
[0005]目前細菌纖維素的生產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過高,目前碳源占據了生產成本的很大比例,選擇一種廉價的原料來取代目前所采用的淀粉不僅可以降低細菌纖維素的生產成本,并且對于降低環境污染有一定作用。用棗汁這種農用廉價廢棄物作為原料綜合利用,并生產這些棗果這一綠色環保食品至今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成本低廉,利用食品廢棄物即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該方法以生產蜜棗后的廢糖液為原料,不但減少了環境污染的壓力,而且將其作為一種廉價的碳源,為相關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0007]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8]I)將檸檬酸銨,Na2HPO4及碳酸鈣依次加入到所述廢糖液中,配置成培養基;其中,
[0009]所述檸檬酸銨,Na2HPO4,碳酸鈣及廢糖液的重量百分比為0.1%: 0.5%: 0.5%: I ;
[0010]2)將步驟I)中制得的所述培養基進行滅菌,然后再加入木醋桿菌種子液,在25?30°C的溫度下,靜置培養5?10天,即得到所述棗果;其中,
[0011]所述木醋桿菌種子液的體積為所述廢糖液的體積的6%?10%。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發明是利用丟棄的紅棗汁液,利用其作為培養基來生產一種食品原料——棗果。由于棗汁液中營養高,可以直接作為碳源,減少碳源成本。
[0014]2、本發明既降低了蜜棗生產中的污水排放,同時降低了棗果的生產成本,將在避免廢棄物污染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適合廣泛推廣和應用。
[0015]所述木醋桿菌的采集地:花、果、蜜蜂、酒、棕櫚酒、葡萄酒、蘋果酒、啤酒、南非班圖酒、麥芽酵母、醋、山毛櫸花、醋的酸化劑、甜果汁、“紅茶菌”、茶汁、“納豆”、園土、井水。
[0016]用途:用于釀造糖醋,也是發酵培養紅茶菌的菌種。
[0017]生產環境:花、果、蜜蜂、酒、棕櫚酒、葡萄酒、蘋果酒、啤酒、南非班圖酒、麥芽酵母、醋、山毛櫸花、醋的酸化劑、甜果汁、“紅茶菌”、茶汁、“納豆”、園土、井水。
[0018]特性:革蘭氏陰性(少數可變)。嚴格好氧,呼吸代謝從不發酵。接觸酶陽性,氧化酶陰性。不液化明膠,產吲哚和H2S。氧化乙醇到乙酸。乙酸和乳酸氧化到C02和H20。乙醇、甘油和乳酸是最好的碳源。能從正-丙醇、正-丁醇和D-葡萄糖產酸。不水解乳糖和淀粉。化能異養。
[0019]所述木醋桿菌種子液為擴大培養的菌液,從斜面到平皿,到三角瓶到漢生罐,為種子,然后進入接菌正式發酵。
[0020]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21]進一步,在步驟2)中,所述進行滅菌的工藝條件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在120?125 °C的溫度下蒸煮15?25分鐘。
[0022]進一步,在步驟2)中,所述靜置培養的具體步驟為:培養過程中需要6?12小時超聲處理一次,處理lmin,停5min,為一個周期,處理10個周期。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24]實施例1
[0025]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6]I)將檸檬酸銨,Na2HPO4及碳酸鈣依次加入到所述廢糖液中,配置成培養基;其中,[0027]所述檸檬酸銨,Na2HPO4,碳酸鈣及廢糖液的重量百分比為
0.1%: 0.5%: 0.5%: I ;
[0028]2)將步驟I)中制得的所述培養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在120°C的溫度下蒸煮25分鐘進行滅菌,然后再加入木醋桿菌種子液,在30°C的溫度下,靜置培養5天(6h超聲處理一次,處理lmin,停5min,為一個周期,處理10個周期),即得到所述棗果;其中,
[0029]所述木醋桿菌種子液的體積為所述廢糖液的體積的6%。
[0030]實施例2
[0031]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2]I)將檸檬酸銨,Na2HPO4及碳酸鈣依次加入到所述廢糖液中,配置成培養基;其中,
[0033]所述檸檬酸銨,Na2HPO4,碳酸鈣及廢糖液的重量百分比為
0.1%: 0.5%: 0.5%: I ;
[0034]2)將步驟I)中制得的所述培養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在125°C的溫度下蒸煮15分鐘進行滅菌,然后再加入木醋桿菌種子液,在25°C的溫度下,靜置培養10天(12h超聲處理一次,處理lmin,停5min,為一個周期,處理10個周期),即得到所述棗果;其中,
[0035]所述木醋桿菌種子液的體積為所述廢糖液的體積的10%。
[0036]實施例3
[0037]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8]I)將檸檬酸銨,Na2HPO4及碳酸鈣依次加入到所述廢糖液中,配置成培養基;其中,
[0039]所述檸檬酸銨,Na2HPO4,碳酸鈣及廢糖液的重量百分比為
0.1%: 0.5%: 0.5%: I ;
[0040]2)將步驟I)中制得的所述培養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在121°C的溫度下蒸煮20分鐘進行滅菌,然后再加入木醋桿菌種子液,在27°C的溫度下,靜置培養8天(1h超聲處理一次,處理lmin,停5min,為一個周期,處理10個周期),即得到所述棗果;其中,
[0041]所述木醋桿菌種子液的體積為所述廢糖液的體積的8%。
[004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檸檬酸銨,Na2HPO4及碳酸鈣依次加入到所述廢糖液中,配置成培養基;其中, 所述檸檬酸銨,Na2HPO4,碳酸鈣及廢糖液的重量百分比為0.1 %: 0.5%: 0.5%: I ; 2)將步驟I)中制得的所述培養基進行滅菌,然后再加入木醋桿菌種子液,在25?30°C的溫度下,靜置培養5?10天,即得到所述棗果;其中, 所述木醋桿菌種子液的體積為所述廢糖液的體積的6%?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所述進行滅菌的工藝條件為:采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在120?125°C的溫度下蒸煮15?25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所述的利用蜜棗廢糖液生產棗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所述靜置培養的具體步驟為:培養過程中需要6?12小時超聲處理一次,處理lmin,停5min,為一個周期,處理10個周期。
【文檔編號】A23L1/212GK104026507SQ201410263529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6日
【發明者】張寶才 申請人:河北歐亞匡食品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