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其特征在于,棱形座筒中空并立置于座板之上,棱形套筒的底部設置有凸出的套邊,棱形套筒底部的套邊能插入棱形座筒或者另一組棱形套筒的頂部,棱形套筒的頂部設置有卡槽,一對平行的卡桿一能卡入該卡槽中,卡桿一的上端邊設置有第一凹槽,另一對平行的卡桿二的底端邊設置有第二凹槽,卡桿二通過該第二凹槽能卡入卡桿一上端的第一凹槽中,卡桿二與卡桿一呈十字交叉連接,扁體平置于十字交叉的卡桿二與卡桿一之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新穎、拆裝簡便、曬青數量多、工作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專利說明】—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茶葉加工工具領域,涉及一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日益增強,喜歡喝茶的人越來越多,茶葉市場的興旺也就促進了制茶產業的大力發展。在南方的很多地區,由于特殊的地里環境和濕潤氣候,能種植出富有當地特色的茶葉品種,不同的茶葉品種除了在口感上有所區別外,不同的茶葉品種在制作工藝、加工設備方面也各不相同。
[0003]每到茶葉采摘季節,茶葉加工企業會組織大批人員上山采青,所以每天采摘下來的茶青數量非常多,為了保證茶葉的有效成份不流失,因此茶葉加工企事業就必須按工序及時地對茶青進行處理,不同的加工工序會運用到不同的茶葉加工設備以及輔助工具。
[0004]目前,茶葉加工多通過家庭作坊的方式進行加工,這種模式不僅加工的茶葉數量有限,而且加工效率不高,最終加工出來的不同批次的茶葉成品質量也往往參差不齊,另夕卜,這種模式所運用到加工設備以及輔助工具也較為簡單,滿足不了大批量的茶葉加工需求,對于大中型的茶葉加工企業來說,在非人工所必要參與的加工環節,處理大批量的茶葉就需要運用到專業的茶葉加工機械和設備以及更高效實用的輔助工具。
【發明內容】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它利用有限的空間能對更多的茶青有效地進行晾曬,它具有結構新穎、拆裝簡便、曬青數量多、工作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它包括棱形座筒、座板、棱形套筒、卡桿、扁體,其結構特征在于,棱形座筒中空并立置于座板之上,棱形套筒的底部設置有凸出的套邊,棱形套筒底部的套邊能插入棱形座筒或者另一組棱形套筒的頂部,棱形套筒的頂部設置有卡槽,一對平行的卡桿一能卡入該卡槽中,卡桿一的上端邊設置有第一凹槽,另一對平行的卡桿二的底端邊設置有第二凹槽,卡桿二通過該第二凹槽能卡入卡桿一上端的第一凹槽中,卡桿二與卡桿一呈十字交叉連接,扁體平置于十字交叉的卡桿二與卡桿一之上。
[0007]卡桿一、卡桿二、棱形套筒、扁體相互組合形成一層曬青平臺,本實用新型能由多層曬青平臺相互疊加形成。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結構新穎、拆裝簡便、曬青數量多、工作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局部分解結構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它包括棱形座筒1、座板2、棱形套筒3、卡桿、扁體A,其特征在于,棱形座筒I中空并立置于座板2之上,棱形套筒3的底部設置有凸出的套邊31,棱形套筒3底部的套邊31能插入棱形座筒I或者另一組棱形套筒的頂部,棱形套筒3的頂部設置有卡槽,一對平行的卡桿一 4能卡入該卡槽中,卡桿一4的上端邊設置有第一凹槽41,另一對平行的卡桿二 5的底端邊設置有第二凹槽,卡桿二 5通過該第二凹槽能卡入卡桿一 4上端的第一凹槽41中,卡桿二 5與卡桿一 4呈十字交叉連接,扁體A平置于十字交叉的卡桿二 5與卡桿一 4之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茶葉晾青的疊合型曬扁置放架,它包括棱形座筒(I)、座板(2)、棱形套筒(3)、卡桿、扁體(A),其特征在于,棱形座筒(I)中空并立置于座板(2)之上,棱形套筒(3)的底部設置有凸出的套邊(31),棱形套筒(3)底部的套邊(31)能插入棱形座筒(I)或者另一組棱形套筒的頂部,棱形套筒(3)的頂部設置有卡槽,一對平行的卡桿一(4)能卡入該卡槽中,卡桿一(4)的上端邊設置有第一凹槽(41),另一對平行的卡桿二(5)的底端邊設置有第二凹槽,卡桿二(5)通過該第二凹槽能卡入卡桿一(4)上端的第一凹槽(41)中,卡桿二(5)與卡桿一(4)呈十字交叉連接,扁體(A)平置于十字交叉的卡桿二(5)與卡桿一(4)之上。
【文檔編號】A23F3/06GK203723352SQ201420102512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黃文玲 申請人:黃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