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鮮葉攤青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鮮葉攤青裝置,由集成控制器、多層攤放架、工業冷氣機、濕度調節機、二氧化碳探頭、通風扇、溫濕度探頭、攤青間、對流式快熱加熱器組成。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攤青裝置上存在的不足,通過一整套特定設施及配套工藝實現微域環境溫濕度、二氧化碳條件的精準控制,整套設施可針對不同攤青目的,通過專門的集成控制器進行參數的檢測和調控,達到鮮葉適宜攤青的目的。
【專利說明】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鮮葉攤青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領域,涉及茶葉加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人工微域調控 的鮮葉攤青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攤青是傳統茶加工工藝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道工序,適宜攤青可 以促進鮮葉水分的逐漸散失,內質成分的緩慢變化,葉片面積萎縮,葉質由硬變軟,葉色由 鮮綠轉變為暗綠,香味也相應的發生改變,為后續工序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0003] 目前生產中的攤放方式主要有四種。較好的一種方式是采用搭建多層式架子(鋼 或竹木結構),放上軟匾、勃籃或加絲網的木托盤等工具進行攤放,一方面可以使鮮葉遠離 地面,同時也節約了鮮葉的占地面積;另一種方式是在地面鋪上竹編篾墊或直接放上軟匾、 勃籃等,再在上面攤放鮮葉,此法為傳統方式,應用最為廣泛,但對鮮葉衛生狀況卻無法保 證;最差的方式是將鮮葉原料直接攤放在地上或不符合衛生要求的物料上,此種方式極為 原始落后,不僅無法保證鮮葉的衛生質量,而且還會對整個茶產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必 須嚴格禁止;第四種則是采用特定攤青設備一攤放貯青機進行攤放處理。前三種攤放方 式均只能利用自然環境的溫濕度條件,無法通過人為手段實現對溫濕度的有效調控。第四 種攤放方式雖可以通過設備調節獲得適宜的環境溫濕度條件,但由于空間較小,鮮葉的攤 青量有限,在做茶高峰期顯得難以滿足生產需求,同時空間小也制約了氣體的交換,在一定 程度上影響了攤青葉的品質。因此,通過特定工藝及配套設備的聯合使用,實現較大空間的 攤放間內的設施攤青在茶葉加工中顯得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0004] 本是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鮮葉攤青裝置,通過以下步驟實 現: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鮮葉攤青裝置主要由集成控制器、多層攤放架、工業冷氣機、濕度 調節機、二氧化碳探頭、通風扇、溫濕度探頭、攤青間、對流式快熱加熱器組成,二氧化碳探 頭和溫濕度探頭安裝在攤青間頂部,通風扇開在攤青間的三個側面,多層攤放架、工業冷氣 機、濕度調節機和對流式快熱加熱器放置在攤青間底部,集成控制器與工業冷氣機、濕度調 節機、二氧化碳探頭、通風扇、溫濕度探頭、對流式快熱加熱器通過線路連接,對攤青間環境 條件進行檢測和控制;攤青間四周墻面優先選用泡沫夾心板,以獲得較佳的人工微域調控 效果,攤青間內設置多層攤放架用以放置鮮葉。
[0005] 具體操作時,將所采摘鮮葉攤放于疊式多層攤放架上,多層攤放架放置于攤青間 內,通過集成控制器將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等參數分別設定為24±2°C、85±5%、600ppm,隨 后啟動工業冷氣機、濕度調節機、二氧化碳探頭、通風扇、溫濕度探頭和對流式快熱加熱器 的電源開關,讓其處于待運作狀態,最后再啟動集成控制器的運行"確定"按鈕,即開始進行 茶葉的攤青作業,但攤青葉含水率降至68-70%時,由人工通過集成控制器對整套設施進行 關閉。
[0006] 本發明所用多層攤放架2為申請號ZL200820082983. 8所公開。
[0007] 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攤青裝置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 鮮葉攤青裝置,由微域內的特定設備及其配套工藝實現,即通過對攤青間溫濕度、二氧化碳 等條件的有效監控和調節達到鮮葉適宜攤青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1為人工微域調控鮮葉攤青設施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 本實用新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0] 實施例1
[0011] 參見圖1,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鮮葉攤青設施,主要由集成控制器1、多層攤放架 2、工業冷氣機3、濕度調節機4、二氧化碳探頭5、通風扇6、溫濕度探頭7、攤青間8、對流式 快熱加熱器9組成,二氧化碳探頭5和溫濕度探頭7安裝在攤青間8頂部,通風扇6開在攤 青間8的三個側面,多層攤放架2、工業冷氣機3、濕度調節機4和對流式快熱加熱器9放置 在攤青間8底部,集成控制器1與工業冷氣機3、濕度調節機4、二氧化碳探頭5、通風扇6、 溫濕度探頭7、對流式快熱加熱器9通過線路連接,對攤青間8環境條件進行檢測和控制; 攤青間8四周墻面優先選用泡沫夾心板,以獲得較佳的人工微域調控效果,攤青間8內設置 多層攤放架2用以放置鮮葉。
[0012] 具體操作時,將所采摘鮮葉(品種為福鼎大白,嫩度為1芽1葉-1芽2葉初展)攤放 于疊式多層攤放架2上,多層攤放架2放置于攤青間8內,通過集成控制器1將溫度、濕度、 二氧化碳等參數分別設定為24±2°C、85±5%、600ppm,隨后啟動工業冷氣機3、濕度調節機 4、二氧化碳探頭5、通風扇6、溫濕度探頭7和對流式快熱加熱器9的電源開關,讓其處于待 運作狀態,最后再啟動集成控制器1的運行"確定"按鈕,即開始進行茶葉的攤青作業,但攤 青葉含水率降至70%時,由人工通過集成控制器1對整套設施進行關閉。
[0013] 實施例2
[0014] 將相同鮮葉原料(品種為福鼎大白,嫩度為1芽1葉-1芽2葉初展)經自然攤青和 設施攤青兩種方式分別攤放70%含水率后,采用同一加工工序制成扁形茶,其感官審評比 較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采用設施攤青處理對成品茶香氣、滋味等內質的提升具有一定 幫助。
[0015]
【權利要求】
1. 一種人工微域調控的鮮葉攤青裝置,其特征在于:由集成控制器(1)多層攤放架 (2 )、工業冷氣機(3 )、濕度調節機(4 )、二氧化碳探頭(5 )、通風扇(6 )、溫濕度探頭(7 )、攤青 間(8 )、對流式快熱加熱器(9 )組成,二氧化碳探頭(5 )和溫濕度探頭(7 )安裝在攤青間(8 ) 頂部,通風扇(6)開在攤青間(8)的H個側面,多層攤放架(2)、工業冷氣機(3)、濕度調節機 (4)和對流式快熱加熱器(9)放置在攤青間(8)底部,集成控制器(1)與工業冷氣機(3)、濕 度調節機(4)、二氧化碳探頭(5)、通風扇(6)、溫濕度探頭(7)和對流式快熱加熱器(9)通過 線路連接,攤青間(8)四周墻面選用泡沫夾也板。
【文檔編號】A23F3/06GK204217775SQ201420171821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袁海波, 尹軍峰, 鄧余良, 許勇泉, 陳根生, 汪芳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