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扁形茶葉成型制作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依次安裝有理條成型裝置、輸送裝置及烘干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理條成型裝置將扁形茶葉進行理條,再利用輸送裝置將被壓制在茶葉篩中的茶葉依次送入進烘干裝置,不僅能夠實現扁形茶葉的大規模生產,而且能夠有效確保扁形茶葉的成品質量,配合自動化控制系統,可實現扁形茶葉的一體化生產,提高了工作效率,適合針對扁形茶葉生產的大范圍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茶葉制造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
【背景技術】
[0002] 太平猴魁是目前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種扁形茶葉,產于安徽省黃山地區,太平猴 魁外形兩葉抱芽,外形個大,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 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穩紅,蘭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獨特的猴韻。
[0003] 由于扁形茶葉的結構獨特,所以若采用現有技術中的普通茶葉成型設備,無法進 行實際生產,所以現在的太平猴魁等扁形茶大多采用手工方式來完成殺青、烘焙等工序,不 僅費時費力,而且成型茶葉的色、香、味、形標準不易掌握,勻、透程度難以控制,不利用提高 產品質量,無法進行大規模生產。
[0004] 申請人:在研究時發現,專利號"200910116209. 3",公開了一種扁形茶連續殺青機, 主要是利用活動炒手代替人工翻炒,實現自動連續殺青的目的。雖然提高了炒制時的方便 度,但是在翻炒過程中,易出現將扁形茶葉炒碎而無法成型的可能,成品率無法得到有效的 控制,其自動化程度及大規模使用度仍受到了一定條件的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加工方便、成型效果 好、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
[0006] -種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依次安裝有理條成型裝置、輸送 裝置及烘干裝置;
[0007] 理條成型裝置,由上理條支架及下拉條支架相接構成,所述上理條支架包括輸送 斜板,所述輸送斜板的進料端口傾斜向上,其出料端口傾斜向下,連接在下拉條支架的進料 口端處,所述輸送斜板板面沿寬度方向安裝有若干組相互平行的輸送輥,輸送輥兩端穿過 輸送斜板兩側的側板,穿出端均安裝有鏈輪,通過鏈條帶動各個鏈輪的同時運行,完成輸送 輥沿軸向方向上的旋轉,所述輸送輥的表面均布有導料條,所述下拉條支架包括兩側板以 及與輸送斜板出料口端相接的水平過渡板,所述輸送斜板與水平過渡板所構成的折彎處上 方平行間隔安裝有折彎導板,折彎導板的另一端安裝有水平理條板,水平理條板平行間隔 安裝在水平過渡板出料口端的上方,水平理條板與水平過渡板之間均布連接有構成理條空 間的導料螺栓,水平過渡板的另一端安裝有向下傾斜的傾斜過渡板,傾斜過渡板上方安裝 有與水平過渡板同樣的理條結構;所述傾斜過渡板的另一端安裝有與其傾斜角度相同的傾 斜導料板,傾斜導料板沿寬度方向上設有與傾斜導料板表面相間隔的導料棍,導料棍沿軸 向方向上均布有呈間隔排列,向傾斜導料板頂端延伸的等腰三角形式導料塊,傾斜導料板 的底端出料口處,沿寬度方向上設有與傾斜導料板表面相間隔的拉條軸,拉條軸的兩端架 設在下拉條支架兩側板的高度調節凹槽上,并且其端部與鏈條相連接,鏈條通過動力機構 帶動,實現拉條軸在傾斜導料板底端處的旋轉;
[0008] 輸送裝置,包括輸送支架,所述輸送支架頂面沿長度方向兩側設有傳動鏈條,兩側 輸送鏈條上方架設有茶葉篩,茶葉篩通過兩側輸送鏈條的帶動,實現在輸送支架沿長度方 向上的移動,所述茶葉篩包括截面呈凹字型的茶葉篩底板,茶葉篩底板上方嵌設有與其相 適配的茶葉篩頂板;
[0009] 烘干裝置,包括烘干支架,所述烘干支架中設有茶葉篩循環隔置層,茶葉篩循環隔 層包括安裝在烘干支架兩側的循環鏈條,兩側循環鏈條的頂端之間連接有提升軸,提升軸 一端伸出烘干支架,動力連接在電機上,兩側循環鏈條的相對面上間隔設有用于放置茶葉 篩的三角支架,茶葉篩循環隔置層的下方設有一排加熱管,加熱管的下部設有漏斗型反射 斗,漏斗型反射斗底部的漏口處設有風機。
[0010]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11] 從所述輸送斜板上方的進料口端往輸送斜板下方出料口端的輸送輥之間間隔逐 漸減小,輸送輥表面的導料條安裝密度逐漸增大。
[0012]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13] 所述輸送支架沿寬度方向上設置了二次滾壓成型機構,二次滾壓成型機構包括上 下間隙設置的上滾軸及下滾軸。
[0014]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015] 所述烘干裝置一側開設有與茶葉篩循環隔置層相通的門體。
[0016] 本實用新型通過理條成型裝置將扁形茶葉進行理條,再利用輸送裝置將被壓制在 茶葉篩中的茶葉依次送入進烘干裝置,不僅能夠實現扁形茶葉的大規模生產,而且能夠有 效確保扁形茶葉的成品質量,配合自動化控制系統,可實現扁形茶葉的一體化生產,提高了 工作效率,適合針對扁形茶葉生產的大范圍推廣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8]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上理條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0]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下拉條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烘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 明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4] 實施例1
[0025] 參見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包括機架1,機架1 上依次安裝有理條成型裝置2、輸送裝置3及烘干裝置4 ;
[0026] 結合圖3及圖4,理條成型裝置2,由上理條支架21及下拉條支架22相接構成, 上理條支架21包括輸送斜板211,輸送斜板211的進料端口傾斜向上,其出料端口傾斜向 下,連接在下拉條支架22的進料口端處,輸送斜板211板面沿寬度方向安裝有若干組相互 平行的輸送輥212,輸送輥212兩端穿過輸送斜板211兩側的側板213,穿出端均安裝有鏈 輪214,通過鏈條(圖未示)帶動各個鏈輪214的同時運行,完成輸送輥212沿軸向方向上 的旋轉,輸送棍212的表面均布有導料條215,在輸送棍212旋轉時,將扁形茶葉一層層向 下拉條支架22推動。在安裝制造時,從輸送斜板211上方的進料口端往輸送斜板211下方 出料口端的輸送輥212之間間隔逐漸減小,輸送輥212表面的導料條215安裝密度逐漸增 大,該種設計的目的在于:由于從輸送斜板211進料口處進入的扁形茶葉較多,需要保證其 具有一定的儲存及緩沖空間,越往下數量越少,便要保證其出料時間及數量上的均勻,通過 設置間隙小的輸送輥212,配合密度大的輸送輥212表面導料條215,便可實現;參見圖4, 下拉條支架22包括兩側板以及與輸送斜板211出料口端相接的水平過渡板221,輸送斜板 211與水平過渡板221所構成的折彎處上方平行間隔安裝有折彎導板222,折彎導板222的 另一端安裝有水平理條板223,水平理條板223平行間隔安裝在水平過渡板221出料口端 的上方,水平理條板223與水平過渡板221之間均布連接有互為構成理條空間的導料螺栓 224,水平過渡板221的另一端安裝有向下傾斜的傾斜過渡板225,傾斜過渡板225上方安裝 有與水平過渡板221同樣的理條結構;傾斜過渡板225的另一端安裝有與其傾斜角度相同 的傾斜導料板226,傾斜導料板226沿寬度方向上設有與傾斜導料板226表面相間隔的導料 棍227,導料棍227沿軸向方向上均布有呈間隔排列,向傾斜導料板226頂端延伸的等腰三 角形式導料塊228,傾斜導料板226的底端出料口處,沿寬度方向上設有與傾斜導料板226 表面相間隔的拉條軸229,拉條軸229的兩端架設在下拉條支架22兩側板的高度調節凹槽 230上,并且其端部與鏈條相連接,鏈條通過動力機構帶動,實現拉條軸229在傾斜導料板 226底端處的旋轉。具體工作過程為:扃形茶葉從上理條支架21送出后,進入下拉條支架 22中的水平過渡板221及傾斜過渡板225,通過上述兩板上的理條機構,受重力作用下落, 實現茶葉的均勻理出,再經過傾斜導料板226,從兩兩相鄰的等腰三角形式導料塊228之間 的空隙中,實現單片茶葉的的理出,最后經過拉條軸229的旋轉,實現對單片茶葉的拉條工 序。
[0027] 結合圖5,輸送裝置3,包括輸送支架31,輸送支架31頂面沿長度方向兩側設有傳 動鏈條32,兩側輸送鏈條32上方架設有茶葉篩33,茶葉篩33通過兩側輸送鏈條32的帶動, 實現在輸送支架31沿長度方向上的移動;茶葉篩33包括截面呈凹字型的茶葉篩底板331, 茶葉篩底板331上方嵌設有與其相適配的茶葉篩頂板332,在使用時,茶葉篩底板331首先 位于理條成型裝置2出料口下方,經理條后的茶葉均勻的掉入茶葉篩底板331中,在通過人 工或者機械手將茶葉篩頂板332蓋上,茶葉即被壓緊在茶葉篩頂板332與茶葉篩底板331 之間,再通過輸送鏈條32傳動,往烘干裝置4處進行傳動,為了提高茶葉的壓緊度,在輸送 支架31沿寬度方向上設置了二次滾壓成型機構34,二次滾壓成型機構34包括上下間隙設 置的上滾軸341及下滾軸342,適配后的茶葉篩頂板332、茶葉篩底板331從上滾軸341及 下滾軸342構成的間隙中穿過,便實現了二次滾壓。
[0028] 結合圖6,烘干裝置4,包括烘干支架41,烘干支架41中設有茶葉篩循環隔置層 42,茶葉篩循環隔層42包括安裝在烘干支架41兩側的循環鏈條421,兩側循環鏈條421的 頂端之間連接有提升軸422,提升軸422 -端伸出烘干支架41,動力連接在電機423上,兩 側循環鏈條421的相對面上間隔設有用于放置茶葉篩33的三角支架424,茶葉篩循環隔置 層42的下方設有一排加熱管43,加熱管43的下部設有漏斗型反射斗44,漏斗型反射斗44 底部的漏口處設有風機45,通過風機45將由加熱管43所產生的熱量吹入到茶葉篩循環隔 置層42中,實現對茶葉篩33中茶葉的烘干。當然,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其它加熱方式均可, 加熱管43的安裝位置及數量可以根據設備大小,使用情況等進行調整,在此不予贅述。在 使用時,輸送裝置3將茶葉篩33依次到送入茶葉篩循環隔置層42中,放滿后,開啟加熱管 43及風機45,可配合控制系統進行茶葉烘干,完成后,開啟烘干裝置4的側門(圖未示),將 茶葉篩33取出,分開茶葉篩頂板332與茶葉篩底板331,即可得到成品。
[0029] 關于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系統,結合本領域的公知技術,結合調試實驗便可得出,在 具體實施時,建議采用如圖5中所示的傳感器組5,比如,當茶葉篩33在輸送裝置3運行時 中時,通過傳感器給理條成型裝置2發出信號,使其停止下料;比如,當茶葉篩33運行結束 時,通過傳感器給烘干裝置4發出信號,使鏈條421活動,將其三角支架424與茶葉篩33位 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推入。再結合PLC等自動控制程序,在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結構基礎 上,可以實現整機的自動化運行。
[0030]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 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 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 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架上依次安裝有理條成型裝置、輸送裝置及烘干裝置; 理條成型裝置,由上理條支架及下拉條支架相接構成,所述上理條支架包括輸送斜板, 所述輸送斜板的進料端口傾斜向上,其出料端口傾斜向下,連接在下拉條支架的進料口端 處,所述輸送斜板板面沿寬度方向安裝有若干組相互平行的輸送輥,輸送輥兩端穿過輸送 斜板兩側的側板,穿出端均安裝有鏈輪,通過鏈條帶動各個鏈輪的同時運行,完成輸送輥沿 軸向方向上的旋轉,所述輸送輥的表面均布有導料條,所述下拉條支架包括兩側板以及與 輸送斜板出料口端相接的水平過渡板,所述輸送斜板與水平過渡板所構成的折彎處上方平 行間隔安裝有折彎導板,折彎導板的另一端安裝有水平理條板,水平理條板平行間隔安裝 在水平過渡板出料口端的上方,水平理條板與水平過渡板之間均布連接有構成理條空間的 導料螺栓,水平過渡板的另一端安裝有向下傾斜的傾斜過渡板,傾斜過渡板上方安裝有與 水平過渡板同樣的理條結構;所述傾斜過渡板的另一端安裝有與其傾斜角度相同的傾斜導 料板,傾斜導料板沿寬度方向上設有與傾斜導料板表面相間隔的導料棍,導料棍沿軸向方 向上均布有呈間隔排列,向傾斜導料板頂端延伸的等腰三角形式導料塊,傾斜導料板的底 端出料口處,沿寬度方向上設有與傾斜導料板表面相間隔的拉條軸,拉條軸的兩端架設在 下拉條支架兩側板的高度調節凹槽上,并且其端部與鏈條相連接,鏈條通過動力機構帶動, 實現拉條軸在傾斜導料板底端處的旋轉; 輸送裝置,包括輸送支架,所述輸送支架頂面沿長度方向兩側設有傳動鏈條,兩側輸送 鏈條上方架設有茶葉篩,茶葉篩通過兩側輸送鏈條的帶動,實現在輸送支架沿長度方向上 的移動,所述茶葉篩包括截面呈凹字型的茶葉篩底板,茶葉篩底板上方嵌設有與其相適配 的茶葉篩頂板; 烘干裝置,包括烘干支架,所述烘干支架中設有茶葉篩循環隔置層,茶葉篩循環隔層包 括安裝在烘干支架兩側的循環鏈條,兩側循環鏈條的頂端之間連接有提升軸,提升軸一端 伸出烘干支架,動力連接在電機上,兩側循環鏈條的相對面上間隔設有用于放置茶葉篩的 三角支架,茶葉篩循環隔置層的下方設有一排加熱管,加熱管的下部設有漏斗型反射斗,漏 斗型反射斗底部的漏口處設有風機。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其特征在于:從所述輸送斜板上方的 進料口端往輸送斜板下方出料口端的輸送輥之間間隔逐漸減小,輸送輥表面的導料條安裝 密度逐漸增大。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支架沿寬 度方向上設置了二次滾壓成型機構,二次滾壓成型機構包括上下間隙設置的上滾軸及下滾 軸。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形茶葉成型制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裝置一側開設 有與茶葉篩循環隔置層相通的門體。
【文檔編號】A23F3/06GK203841045SQ201420243250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0日
【發明者】趙建中, 吳嬋娟, 吳潔, 吳爭 申請人:趙建中, 吳嬋娟, 吳潔, 吳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