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常溫保存的高活性益生菌發酵植物飲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424690閱讀:1057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發酵飲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常溫保存的高活性益生菌發酵植物飲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活性乳酸菌飲料以其獨特的口感和活菌帶來的營養保健功效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現市售的活性乳酸菌飲料一般都采用4℃冷鏈運輸和保存,保質期21~30天不等,保質期內的活菌數在1×106CFU/g左右。然而,由于這種冷鏈飲料保質期短,對運輸過程和售賣場所要求高,消費者購買后也不方便儲存,促使部分常溫保存的乳酸菌飲料也正在成為市場熱銷品類。這些常溫乳酸菌飲料同樣宣傳“有助消化、促進吸收”,殊不知,為了滿足常溫保存的條件以及延長產品保質期,常溫乳酸菌飲料在發酵完成后幾乎都經過了高溫殺菌過程才最終上市,也就是說,其中根本就不含有活菌。北京商報聯合北京兩家權威檢測機構選取市面上鋪貨率較高的常溫乳酸菌產品與低溫乳酸菌產品進行對比發現,常溫乳酸菌產品中并不含活菌(張茜鳳,阿茹汗.常溫乳酸菌一個活菌都沒有.北京商報,2005.3.15特刊)。所以說,目前市場上的非活菌常溫乳酸菌飲料與真正的活性乳酸菌飲料相比,其作用機理大有區別:活性乳酸菌飲料通過活菌在人體內迅速定植,起到有效抑制致病菌、保護腸胃的作用,而滅菌的常溫乳酸菌飲料對于腸道的作用并非來自活菌,雖然該類產品在生產中因采用發酵技術而產生了活性成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作用要遠遠低于活性菌群。

出現上述“要活菌就必須冷藏,要常溫則必須滅菌”這一發酵飲料開發的兩難局面,最主要的技術問題是:一旦環境溫度升高,活菌體就會繼續生長繁殖,發酵利用產品中的營養物質并產酸,使pH值下降,導致產品風味改變的同時菌體也會出現自溶現象而衰亡,因而很難保證在常溫下產品風味與活菌數的穩定。為解決這一問題,凌海波等人曾通過采用一株特別的、不能利用乳糖的鼠李糖乳桿菌ATCC53103進行發酵,制備得到可常溫保存的含活菌的發酵乳(CN 200710111236 B,一種在常溫下保持高活菌數的發酵乳的制備方法)。

雖然傳統益生菌發酵飲料都是以乳制品的形式存在的,但近年來,素食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流行,加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比例的乳糖不耐癥患者,發展不含乳的植物性益生菌發酵飲料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果汁、豆芽、椰子等植物原料除了本身含有很多營養素,且不含乳過敏原外,其外觀及口味也很受歡迎。因此,開發常溫活菌的益生菌發酵植物飲料,創造出集果蔬的營養價值和益生菌的保健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發酵飲料,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加工的附加值,還豐富了益生菌產品的種類,符合食品健康天然的發展趨勢。但在制備植物性發酵飲料時,凌海波等人提供的技術并不適用,因為植物來源的原料中本就不含有乳糖,而是以果糖、葡萄糖、蔗糖為主,也有一些低聚糖,所以通過選用不利用乳糖的菌種來控制后酸化在植物來源飲料發酵過程中是不可行的。

有研究認為,某種營養物的缺乏或某種特定發酵產物的累積(如乳酸)都會抑制指數期細胞的增殖,從而使細胞進入平臺期。熱、冷、滲透壓及氧化還原壓力也都可能會導致細菌繁殖進入平臺期(Maria De Angelis,Marco Gobbetti.Environmental stress responses in Lactobacillus:A review.Proteomics.2004(4):106-122)。

益生菌發酵過程產生乳酸,乳酸的累積導致pH下降,低pH也會促使細菌繁殖進入到平臺期,停止生長。在常溫保存活菌發酵飲料開發中,這會導致兩個問題:1.底物營養過多時,如果pH值未低至足夠使細菌進入平臺期時即終止其發酵,而底物營養又未耗盡的話,那么產品只能低溫保存,一旦運輸或保存時溫度升高,菌體會繼續利用這些營養物質生長產酸,pH值繼續降低,導致風味的改變和加速菌體衰亡;2.底物營養過少時,菌體少量增殖后即因營養不足進入平臺期,那么益生菌增殖量過低,導致產品的起始活菌數很低,更加難以保證保質期內的活菌數。

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找到一種平衡,保證發酵過程中菌體充分繁殖的基礎上,使其在達到平臺期時碳源耗盡,抑制其后酸化,同時菌體由于碳饑餓進入壓力應激狀態,提高其穩定性,從而開發一種可在常溫保存并具有高活性益生菌的植物發酵飲料及其制備方法,解決活菌發酵植物飲料在常溫下后酸化嚴重及活菌衰亡,導致發酵植物飲料只能滅菌后常溫保存或活菌冷藏保存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中活菌發酵飲料在常溫下后酸化嚴重及活菌衰亡度高的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能夠在常溫中保存較長時間,且保持較高的活菌量的植物發酵飲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益生菌發酵植物飲料,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中,該飲料的原料包括:植物性原料、增殖因子和益生菌,其中,益生菌對植物性原料進行發酵后達到碳源耗盡的狀態,進入壓力應激狀態,抑制后酸化和該益生菌的菌體死亡。其中,植物性原料為來自植物比如水果和蔬菜的原料。

進一步地,該植物性原料的質量百分比為10~20%。

進一步地,該增殖因子的質量百分比為0.5~10%。

優選地,上述植物性原料為果蔬濃縮漿、果蔬濃縮汁、椰子粉、麥精、豆芽提取物和豆漿粉中的一種或多種;上述增殖因子為酵母膏、吐溫、葡萄糖、蔗糖和低聚糖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上述低聚糖為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等低聚糖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上述飲料的原料還包括:甜味劑、調味劑和穩定劑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甜味劑為阿斯巴甜、安賽蜜(AK糖)、甜蜜素(環己基氨基磺胺酸鈉)、甜菊糖苷和羅漢果苷中的一種或多種,其添加量為0.01-2g/L;調味劑可選用各種風味香精,其添加量為0.01-1g/L;穩定劑為瓊脂、果膠、明膠、變性淀粉及羧甲基纖維素鈉中的一種或多種,其添加量為0.1-4g/L。

優選地,上述益生菌為益生菌菌粉,益生菌為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ONLLY、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11-ONLLY、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E16、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LC18、副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PC28、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22、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33、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10、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A77、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I516、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reve)BB8和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6中的一株或多株的復合。

優選地,還可以添加抗氧化物質,如氧雜蒽酮、SOD、茶多酚和蝦青素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的另一方提供了一種上述益生菌發酵植物飲料的制備方法,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驟:

1)稱取原料,攪拌后進行均質,隨后滅菌并冷卻;

2)在步驟1)獲得滅菌后的原料中添加益生菌進行發酵;

3)將步驟2)中的發酵物冷卻,然后灌裝,常溫保存。

進一步地,步驟2)中添加的益生菌為益生菌粉,所述益生菌粉的添加比例為2.0×105CFU/g~1.0×108CFU/g。

進一步地,步驟2)中的發酵完成時,益生菌的活菌數達到1.0×108CFU/g~3.0×109CFU/g。

進一步地,步驟2)中發酵的發酵終點控制在pH值為2.8~4.6。

進一步地,步驟2)中發酵的發酵溫度為36~42℃,發酵時間為12~48小時。

優選地,在步驟1)稱取原料后并攪拌后,再添加抗氧化物質氧雜蒽酮、SOD、茶多酚和蝦青素。

本發明采用一株或多株高穩定性的益生菌株作為發酵菌,產品配方由一種或多種植物性來源的組分即植物性原料組成,配以酵母膏、吐溫、葡萄糖、蔗糖及低聚糖等增殖因子,通過控制植物性原料和增殖因子的添加比例,使發酵達到終點時,發酵底物達到營養耗盡的碳饑餓狀態,保證產品即使在常溫保存時,菌體也處于半休眠狀態,抑制后酸化發酵,保持產品風味和活菌穩定。

其中,碳饑餓會導致細胞生長能量缺乏,在這種壓力下刺激細胞表達產生大量調節子與應激蛋白,此時的細胞進入壓力應激狀態,對外界壓力(如酸性、高溫)的耐受性都會增強。

用于發酵的一株或多株益生菌的起始總添加量為2.0×105CFU/g~1.0×108CFU/g,發酵完成時益生菌活菌數為1.0×108CFU/g~3.0×109CFU/g,在常溫下貨架期可達到1~12個月,保質期內產品活菌數大于1.0×106CFU/g。

依照本發明所述方法制備出的發酵飲料具有以下優點:

1.配方為純植物來源,不含乳過敏原;

2.可常溫保存,且具有高活性菌穩定性,產品發酵完成后,益生菌活菌數達到1.0×108CFU/g~3.0×109CFU/g,根據配方不同在常溫下保存1~12個月,保質期內活菌數不低于1.0×106CFU/g,且保質期內產品pH值下降不超過0.5。

以下將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步驟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中的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ONLLY,保藏編號為CGMCC NO.1258;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11-ONLLY,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2106;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E16,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6405;上述三個菌株已經在中國專利申請中有公開。本發明中的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LC18,保藏編號為CNCM I-4458,于2011年3月28日保藏于法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副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PC28,保藏編號為CNCM I-4475,于2011年4月26日保藏于法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22,保藏編號為CNCM I-4474,于2011年4月26日保藏于法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33,保藏編號分別為CGMCC NO.6407,于2012年7月31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H10,保藏編號為CGMCC NO.6404,于2012年7月31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動物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BA77,保藏編號為CGMCC NO.10757,于2015年4月28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乳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BI516,其保藏編號為CGMCC NO.11959,于2016年1月4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reve)BB8,保藏編號為CGMCC NO.6402,于2012年7月31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6,保藏編號為CGMCC NO.10755,于2015年4月28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

本發明中的常溫,即本領域中常規意義的常溫,即在儲存、運輸、銷售環節不控制溫度條件。在實驗時,本領域一般以25℃作為常溫。

本發明中,高穩定性的益生菌是指菌株經高密度發酵、凍干后活菌數可達到1.0×1011CFU/g,且常溫保存12個月其活菌數下跌不超過一個數量級。

實施例1植物乳桿菌發酵豆芽提取物活菌飲料的制備及其常溫儲存實驗

原料組成(重量百分比)為:黃豆芽提取物15%,葡萄糖0.5%,酵母膏0.2%,明膠0.2%,吐溫0.1%,甜菊糖苷0.002%,余量為水,按比例稱取適量以上組分,攪拌均勻,均質后于121℃滅菌15min,冷卻至37℃后待用。

植物乳桿菌LP-ONLLY,經發酵擴增、離心、冷凍干燥后制成植物乳桿菌LP-ONLLY菌粉。適用發酵飲料制備的植物乳桿菌LP-ONLLY菌粉,活菌數須大于1.0×1011CFU/g。

按1.0×106CFU/g的接種量在無菌條件下向冷卻后待發酵的配方中加入植物乳桿菌LP-ONLLY菌粉,37℃發酵16小時,至pH4.6左右,冷卻至25℃。將冷卻后的發酵飲料無菌灌裝至包裝容器,放置于常溫下保存。

該發酵植物飲料,產品呈均勻的淺黃色,有少許菌體懸浮或沉淀,口感酸甜,有獨特的豆芽香味,pH值為4.62,其中植物乳桿菌活菌含量1.16×109CFU/g。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實驗12個月后,活菌含量為1.2×107CFU/g,pH值為4.21,pH值僅下降了0.41。25℃條件下保存12個月的活菌數及pH值變化情況見表1。

表1植物乳桿菌發酵豆芽提取物活菌飲料常溫儲存穩定性

實施例2三株乳桿菌復合發酵麥精活菌飲料的制備及其常溫儲存實驗

原料組成(重量百分比)為:麥精10%,黃豆芽提取物5%,低聚異麥芽糖5%,瓊脂0.4%,酵母膏0.2%,吐溫0.1%,羅漢果苷0.002%,余量為水,按比例稱取適量以上組分,攪拌均勻,均質后于121℃滅菌15min,冷卻至37℃后待用;

三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LP-ONLLY、嗜酸乳桿菌LA11-ONLLY和干酪乳桿菌LC18,分別經發酵擴增、離心、冷凍干燥后制成活菌粉。適用發酵飲料制備的益生菌活菌粉,活菌數須大于1.0×1011CFU/g。

分別按1.0×106CFU/g的添加量向冷卻后待發酵的配方中加入三種菌粉,總接種量為3.0×106CFU/g,37℃發酵12小時至pH4.0左右,冷卻至25℃。將冷卻后的發酵飲料灌裝至包裝容器,放置于常溫下保存。

該發酵植物飲料,產品呈均勻的淺黃色,有少許菌體懸浮或沉淀,口感略酸,有獨特的麥香味與豆芽香味,pH值為4.01,其中總活菌含量2.85×109CFU/g。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實驗12個月后,活菌含量為1.91×107CFU/g,pH值為3.80,pH值僅下降了0.21。25℃條件下保存12個月的活菌數及pH值變化情況見表2。

表2三株乳桿菌復合發酵麥精活菌飲料常溫儲存穩定性

實施例3五株益生菌復合發酵果蔬汁活菌飲料的制備及其常溫儲存實驗

原料組成(重量百分比)為:胡蘿卜濃縮漿7%,草莓濃縮漿5%,蘋果濃縮汁2%,蔗糖1%,羧甲基纖維素鈉0.1%,羅漢果苷0.002%,余量為水,按比例稱取適量以上組分,攪拌均勻,均質后于121℃滅菌15min,冷卻至37℃后待用。

五株益生菌:植物乳桿菌LP-ONLLY、發酵乳桿菌LF33、副干酪乳桿菌LPC28、瑞士乳桿菌LH10、乳雙歧桿菌BI516,分別經發酵擴增、離心、冷凍干燥后制成活菌粉。適用發酵飲料制備的益生菌活菌粉,活菌數須大于1.0×1011CFU/g。

按2.0×106CFU/g的接種量向冷卻后待發酵的配方中分別加入五種益生菌活菌粉,總接種量為1.0×107CFU/g,37℃發酵36小時至pH2.8左右,冷卻至25℃。將冷卻后的發酵飲料灌裝至包裝容器,放置于常溫下保存。

該發酵果蔬汁活菌飲料,產品呈胡蘿卜黃色,有果蔬纖維和菌體懸浮或沉淀,口感酸甜,有獨特果蔬香氣,pH值為2.80,其中植物乳桿菌活菌含量2.25×108CFU/g。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實驗1個月后,活菌含量為1.53×106CFU/g,pH值為2.72,pH值僅下降了0.08。25℃條件下保存1個月的活菌數及pH值變化情況見表3。

表3五株益生菌復合果蔬汁活菌飲料常溫儲存穩定性

由于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植物性原料中含有果汁成分,其pH值相較于其他的植物性原料更低,因此,發酵后的活菌含量也會較其他植物性原材料的低一些。本實施例中,以產品最終活菌含量為1.0×106CFU/g作為判斷保質期的標準,產品在25℃條件儲存一個月時,能保持活菌含量為1.53×106CFU/g。

本實施例的產品常溫儲存一個月,其活菌穩定性和活菌含量,仍明顯超過市場上的同等產品在冷藏條件下達到的活菌穩定性和活菌含量。

實施例4兩株益生菌復合發酵植物蛋白活菌飲料的制備及其常溫儲存實驗

原料組成(重量百分比)為:豆漿粉10%,麥精5%,葡萄糖6%,酵母膏0.2%,羧甲基纖維素鈉0.1%,余量為水,按比例稱取適量以上組分,攪拌均勻,均質后于121℃滅菌15min,冷卻至37℃后待用;

兩株益生菌:植物乳桿菌LP-ONLLY和嗜熱鏈球菌ST6,分別經發酵擴增、離心、冷凍干燥后制成植物乳桿菌LP-ONLLY菌粉。適用發酵飲料制備的益生菌活菌粉,活菌數須大于1.0×1011CFU/g。

分別按1.0×106CFU/ml的接種量向冷卻后待發酵的配方中加入兩種菌粉,總接種量為2.0×106CFU/ml,37℃發酵18小時至pH4.4左右,冷卻至25℃。將冷卻后的發酵飲料灌裝至包裝容器,放置于常溫下保存。

該發酵植物蛋白飲料,產品呈均勻的淺黃色,口感爽滑,pH值為4.41,其中活菌含量1.58×109CFU/g。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實驗3個月后,活菌含量為2.6×107CFU/g,pH值為4.05,pH值僅下降了0.36。25℃條件下保存3個月的活菌數及pH值變化情況見表4。

表4兩株益生菌復合發酵植物蛋白活菌飲料常溫儲存穩定性

本實施例中,由于采用的植物性原料為植物蛋白,即豆漿粉,由于蛋白質類飲料存放時間太長其蛋白本身會氧化變質,因此保質期不能更長。從本實施例中可以看出,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實驗3個月后,活菌含量仍然很高。

實施例5八株益生菌復合發酵椰子粉活菌飲料的制備及其常溫儲存實驗

原料組成(重量百分比)為:椰子粉15%,蔗糖6%,麥精3%,低聚異麥芽糖2%,酵母膏0.2%,瓊脂0.1%,余量為水,按比例稱取適量以上組分,攪拌均勻,均質后于121℃滅菌15min,冷卻至37℃后待用;

八株益生菌:植物乳桿菌LP-ONLLY、發酵乳桿菌LF33、嗜酸乳桿菌LA11-ONLLY、羅伊氏乳桿菌LE16、瑞士乳桿菌LH10、動物雙歧桿菌BA77、短雙歧桿菌BB8和嗜熱鏈球菌ST6,分別經發酵擴增、離心、冷凍干燥后制成植物乳桿菌LP-ONLLY菌粉。適用發酵飲料制備的益生菌活菌粉,活菌數須大于1.0×1011CFU/g。

分別按1.0×106CFU/ml的接種量向冷卻后待發酵的配方中加入兩種菌粉,總接種量為8.0×106CFU/ml,37℃發酵48小時至pH4.2后,冷卻至25℃。將冷卻后的發酵飲料灌裝至包裝容器,放置于常溫下保存。

該發酵椰子粉飲料,產品呈均勻的淡黃色,口感爽滑,有椰香味,pH值為4.20,其中活菌含量1.06×109CFU/g。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實驗3個月后,活菌含量為3.8×106CFU/g,pH值為3.80,pH值僅下降了0.40。25℃條件下保存3個月的活菌數及pH值變化情況見表5。

表5兩株益生菌復合發酵植物蛋白活菌飲料常溫儲存穩定性

實施例6三株乳桿菌復合發酵麥精活菌飲料的制備

原料組成(重量百分比)為:麥精10%,黃豆芽提取物5%,低聚異麥芽糖5%,瓊脂0.4%,酵母膏0.2%,吐溫0.1%,羅漢果苷0.002%,余量為水。按比例稱取適量以上組分,攪拌均勻。之后,再添加氧雜蒽酮0.001%,SOD超氧化物歧化酶10000U,茶多酚0.01%和蝦青素0.1%,再次攪拌均勻后,進行均質,并于121℃滅菌15min,冷卻至37℃后待用;

三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LP-ONLLY、嗜酸乳桿菌LA11-ONLLY和干酪乳桿菌LC18,分別經發酵擴增、離心、冷凍干燥后制成活菌粉。適用發酵飲料制備的益生菌活菌粉,活菌數須大于1.0×1011CFU/g。

分別按1.0×106CFU/g的添加量向冷卻后待發酵的配方中加入三種菌粉,總接種量為3.0×106CFU/g,37℃發酵12小時至pH4.0左右,冷卻至25℃。將冷卻后的發酵飲料灌裝至包裝容器,放置于常溫下保存。

該發酵植物飲料,產品呈均勻的淺黃色,有少許菌體懸浮或沉淀,口感略酸,有獨特的麥香味與豆芽香味,pH值為4.03,其中總活菌含量2.93×109CFU/g。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實驗12個月后,活菌含量為1.37×107CFU/g,pH值為3.79。

其中,氧雜蒽酮可以直接購買獲得,也可以從山竹皮中制備獲得。若是從山竹皮中制備,則將山竹皮加水打碎,然后通過低溫蒸餾的方法,獲得蒸餾液,將該蒸餾液冷凍干燥,即可獲得含有氧雜蒽酮粉末。該含有氧雜蒽酮粉末的添加量為0.01-0.1%。

本實施例的產品由于添加了多種抗氧化物質,即氧雜蒽酮、SOD、茶多酚和蝦青素,因此,除了益生菌發酵飲品的保健功能之外,還具有抗氧化和抗疲勞作用。并且,添加的抗氧化成分如SOD等,會促進菌體發酵,產生較好的協同作用。

對比例

市售乳酸菌飲品,其保質期在冷藏條件下(4~10℃)為28天。其原料組成為:脫脂奶粉,葡萄糖,白砂糖,果膠,檸檬酸鈉,以水補充至100%。該飲品采用一株菌發酵:干酪乳桿菌。

新鮮生產的產品,經檢測,活菌含量為2.0×108CFU/g,pH值為4.48。在25℃條件下進行保存一個月后,pH降為3.52,下降0.96,產品后酸化嚴重,風味改變;25℃條件下保存20天后,活菌含量降為8.0×105CFU/g,保存30天后活菌數為僅為9.2×104CFU/g。

25℃條件下保存30天后的活菌數及pH值變化情況見表6。

表6市售冷鏈干酪乳桿菌發酵飲料25℃保存實驗

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的益生菌發酵飲品,由于沒有對原料配比進行控制,因此發酵后不能達到碳源耗盡的狀態,不能引起菌株的壓力應激狀態,因此,會產生嚴重的后酸化,并且,常溫保存后,菌株的死亡度較高。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