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以韭菜、鯛魚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藥材,制得的一種韭菜風味鯛魚罐頭。
背景技術:
韭菜,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特殊強烈氣味,根莖橫臥,鱗莖狹圓錐形,簇生;鱗式外皮黃褐色,網狀纖維質;葉基生,條形,扁平;傘形花序,頂生。韭菜具有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腑臟的功效,腎虛陽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癰瘡腫毒、漆瘡、跌打損傷等癥狀。
鯛魚, 屬于魚綱,鯛科。體高側扁,長五十厘米以上,體呈銀紅色,有淡藍色的斑點,尾鰭后綠黑色,頭大、口小,上下頜牙前部圓錐形,后部臼齒狀,體被櫛鱗,背鰭和臀鰭具硬棘。鯛魚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鈣、鉀、硒等營養元素,為人體補充豐富蛋白質及礦物質,具有補胃養脾、祛風、運食的功效。鯛魚尤適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產后氣血虛弱者食用。
雞肫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短粗,須根眾多。基生葉叢生,腎臟形或圓卵形,肥厚;具長柄。花莖中部以上具一無柄葉,抱莖,形與基生葉同。雞肫草具有清肺止咳、利水祛濕的功效,常用于久咳咯血、瘧疾、腎結石、膽石癥、白帶、跌打損傷等癥狀。
杜仲葉,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葉。杜仲葉味微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常用于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軟等癥狀。
魚罐頭是以新鮮或冷凍的魚為原料,經加工處理、裝罐、加入調味料、密封、殺菌等加工過程制成的即食罐頭產品。由于食用方便、營養豐富、便于攜帶 ,因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以韭菜、鯛魚為原料,雞肫草、杜仲葉為保健原料,生產出一種營養保健型魚罐頭,目前還未見報道和產品上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以韭菜、鯛魚為原料,同時添加雞肫草、杜仲葉開發出一種韭菜風味鯛魚罐頭。填補了國內使用這類原料制作魚罐頭的一項空白。
一種韭菜風味鯛魚罐頭,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韭菜預處理:將韭菜洗凈,用沸水焯30-60秒,撈起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冷卻,切成2-3厘米的碎段,瀝干;
B.鯛魚預處理:將鯛魚除去頭、內臟、鰭等雜質,清洗干凈,切成3-6厘米的塊狀,在鯛魚塊上適當涂抹食鹽、料酒、生姜拌勻放入調味機腌制10-20鐘后再用清水沖洗1-3次,瀝干體表水;
C.中藥材預處理:按一定比例取中藥材雞肫草、杜仲葉,加入原料中藥材重5-8倍的水,浸泡2-3小時,再煎煮30-60分鐘,除去中藥渣,制得中藥汁;
D.油炸:將瀝干水的魚塊倒入油溫 180-200℃的油鍋中,炸至魚塊均呈金黃色時撈起、瀝油;
E.蒸煮:取炸好的魚塊80-100重量份、韭菜碎段25-35重量份攪拌均勻后放入蒸鍋夾層,在蒸鍋下兌入50-60重量份的中藥汁,用中火蒸制5-10分鐘;
F.調味:將蒸好的魚塊和韭菜趁熱倒入調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5分鐘,后撈起瀝油,裝盤冷卻;
G.裝罐:將冷卻的韭菜風味鯛魚稱重裝罐,罐內留有5-10%的空間,然后密封;
H.滅菌:將密封好的魚肉罐頭放入滅菌設備進行滅菌,制得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
I.檢驗、貯存:待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冷卻,檢驗合格后常溫貯存于陰涼避光處。
本發明所述步驟C一定比例的中藥材為以下原料重量比:雞肫草30-40%、杜仲葉60-70%。
本發明所述步驟F中油料盒包括以下原料重量比:色拉油60-80重量份、蒜末3-5重量份、桂皮2-3重量份、干姜2-3重量份、辣椒粉3-6重量份、八角3-6重量份、砂糖3-5重量份。本發明的作用機理:
韭菜,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腑臟;鯛魚,補胃養脾、祛風、運食;雞肫草,清肺止咳、利水祛濕;杜仲葉,補肝腎,強筋骨。利用以上四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健脾益胃、消食化滯的功效。
本發明以韭菜、鯛魚為原料,同時添加雞肫草、杜仲葉,制作出一種韭菜風味鯛魚罐頭。其充分利用韭菜、鯛魚的營養價值,與中藥相互配伍,協同增效,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滯的功效。長期食用可明顯改善食欲不振、不思飲食人群的不適。其制作工藝簡單,易于實現,能夠批量進行生產。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較為詳細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韭菜風味鯛魚罐頭,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韭菜預處理:將韭菜洗凈,用沸水焯30秒,撈起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冷卻,切成2厘米的碎段,瀝干;
B.鯛魚預處理:將鯛魚除去頭、內臟、鰭等雜質,清洗干凈,切成3厘米的塊狀,在鯛魚塊上適當涂抹食鹽、料酒、生姜拌勻放入調味機腌制10鐘后再用清水沖洗3次,瀝干體表水;
C.中藥材預處理:按重量比取中藥材雞肫草35%、杜仲葉65%,加入原料中藥材重5倍的水,浸泡2小時,再煎煮50分鐘,除去中藥渣,制得中藥汁;
D.油炸:將瀝干水的魚塊倒入油溫 200℃的油鍋中,炸至魚塊均呈金黃色時撈起、瀝油;
E.蒸煮:取炸好的魚塊80kg、韭菜碎段25kg攪拌均勻后放入蒸鍋夾層,在蒸鍋下兌入55kg的中藥汁,用中火蒸制5-10分鐘;
F.調味:將蒸好的魚塊和韭菜趁熱倒入調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分鐘,后撈起瀝油,裝盤冷卻;
G.裝罐:將冷卻的韭菜風味鯛魚稱重裝罐,罐內留有5%的空間,然后密封;
H.滅菌:將密封好的魚肉罐頭放入滅菌設備進行滅菌,制得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
I.檢驗、貯存:待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冷卻,檢驗合格后常溫貯存于陰涼避光處。
本發明實施例1經13位食欲不振、不思飲食的人群,連續食用10天,每日20克,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8人,有效率為61.53%;連續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9人,有效率為69.23%。
實施例2,一種韭菜風味鯛魚罐頭,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韭菜預處理:將韭菜洗凈,用沸水焯30秒,撈起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冷卻,切成2厘米的碎段,瀝干;
B.鯛魚預處理:將鯛魚除去頭、內臟、鰭等雜質,清洗干凈,切成3厘米的塊狀,在鯛魚塊上適當涂抹食鹽、料酒、生姜拌勻放入調味機腌制10鐘后再用清水沖洗3次,瀝干體表水;
C.中藥材預處理:按重量比取中藥材雞肫草25%、杜仲葉35%、菱角15%、款冬花15%、柴胡10%,加入原料中藥材重5倍的水,浸泡2小時,再煎煮50分鐘,除去中藥渣,制得中藥汁;
D.油炸:將瀝干水的魚塊倒入油溫 200℃的油鍋中,炸至魚塊均呈金黃色時撈起、瀝油;
E.蒸煮:取炸好的魚塊80kg、韭菜碎段25kg攪拌均勻后放入蒸鍋夾層,在蒸鍋下兌入55kg的中藥汁,用中火蒸制5-10分鐘;
F.調味:將蒸好的魚塊和韭菜趁熱倒入調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分鐘,后撈起瀝油,裝盤冷卻;
G.裝罐:將冷卻的韭菜風味鯛魚稱重裝罐,罐內留有5%的空間,然后密封;
H.滅菌:將密封好的魚肉罐頭放入滅菌設備進行滅菌,制得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
I.檢驗、貯存:待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冷卻,檢驗合格后常溫貯存于陰涼避光處。
菱角,是菱科,菱屬。又名腰菱、水栗、菱實,味甘、涼、無毒,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實,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剝殼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益氣健脾,強股膝、健力益氣的功效。
款冬花,款冬花,菊科款冬屬植物款冬的花蕾,通常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花尚未出土時采挖。款冬花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嗽等功效。主要用于咳逆喘息,喉痹。
柴胡,柴胡,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別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本發明實施例2的作用機理:
韭菜,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腑臟;鯛魚,補胃養脾、祛風、運食;雞肫草,清肺止咳、利水祛濕;杜仲葉,補肝腎,強筋骨;菱角,益氣健脾,強股膝、健力益氣;款冬花,潤肺下氣、化痰止嗽;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陽。利用以上七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健脾益胃、消食化滯的功效。
本發明實施例2經18位食欲不振、不思飲食的人群,連續食用10天,每日20克,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13人,有效率為72.22%;連續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15人,有效率為83.33%。
實施例3,一種韭菜風味鯛魚罐頭,采用以下步驟制作:
A.韭菜預處理:將韭菜洗凈,用沸水焯30秒,撈起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冷卻,切成2厘米的碎段,瀝干;
B.鯛魚預處理:將鯛魚除去頭、內臟、鰭等雜質,清洗干凈,切成3厘米的塊狀,在鯛魚塊上適當涂抹食鹽、料酒、生姜拌勻放入調味機腌制10鐘后再用清水沖洗3次,瀝干體表水;
C.中藥材預處理:按重量比取中藥材雞肫草25%、杜仲葉35%、菱角15%、款冬花15%、柴胡10%、高良姜10%、千里光10%,加入原料中藥材重5倍的水,浸泡2小時,再煎煮50分鐘,除去中藥渣,制得中藥汁;
D.油炸:將瀝干水的魚塊倒入油溫 200℃的油鍋中,炸至魚塊均呈金黃色時撈起、瀝油;
E.蒸煮:取炸好的魚塊80kg、韭菜碎段25kg攪拌均勻后放入蒸鍋夾層,在蒸鍋下兌入55kg的中藥汁,用中火蒸制5-10分鐘;
F.調味:將蒸好的魚塊和韭菜趁熱倒入調制好的油料盒中浸泡3分鐘,后撈起瀝油,裝盤冷卻;
G.裝罐:將冷卻的韭菜風味鯛魚稱重裝罐,罐內留有5%的空間,然后密封;
H.滅菌:將密封好的魚肉罐頭放入滅菌設備進行滅菌,制得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
I.檢驗、貯存:待成品韭菜風味鯛魚罐頭冷卻,檢驗合格后常溫貯存于陰涼避光處。
高良姜,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莖。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須根和殘留的鱗片,洗凈,切段,曬干。高良姜具有溫胃止嘔,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癥狀。
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及,眼明劃,黃花草黃花母、九龍光、九嶺光。為菊科草本植物,生于山坡、疏林下、林邊、路旁、溝邊草叢中。產于河南、陜西、江蘇、浙江、廣西、四川。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癢等功效。多用于風熱感冒、目赤腫痛、泄瀉痢疾、皮膚濕疹瘡癤等癥狀。
本發明實施例3的作用機理:
韭菜,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腑臟;鯛魚,補胃養脾、祛風、運食;雞肫草,清肺止咳、利水祛濕;杜仲葉,補肝腎,強筋骨;菱角,益氣健脾,強股膝、健力益氣;款冬花,潤肺下氣、化痰止嗽;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陽;高良姜,溫胃止嘔,散寒止痛;千里光,清熱解毒、明目、止癢。利用以上九味中藥相互配伍,協同生效,通過調節肝的升發,肺的肅降,促進脾的健運,以達健脾益胃、消食化滯的功效。
本發明實施例3經22位食欲不振、不思飲食的人群,連續食用10天,每日20克,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18人,有效率為81.82%;連續食用20天,每日20克以上,癥狀明顯緩解人數為20人,有效率為90.91%。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