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綠狐尾藻的鴨飼料及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78263閱讀:1503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動物營養技術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同時還涉及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肉類消費一直在不斷增長,特別是近20年來我國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類消費增長了1倍,農民人均肉類消費量增長了2倍。隨著人們對肉類產品消費的增加,畜禽養殖規模化程度日益增加,從而導致養殖廢水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如何處理養殖廢水成為發展畜禽養殖業的關鍵。我所經過10來年的研究,發明了采用綠狐尾藻對養殖廢水進行生態處理的方法,該方法可有效地降低養殖廢水中可溶性有機碳和氮磷含量,從而使養殖廢水達標排放。但該方法處理養殖廢水時產生大量的綠狐尾藻,如何利用處理廢水過程中的綠狐尾藻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畜禽養殖業的不當發展,飼料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蛋白和能量飼料緊缺,使得整個飼料資源供求關系具有精飼料缺、蛋白質飼料缺、綠色飼料缺和總量不足,即“三缺一不足”的特征。飼料占養殖成本達70%以上,到2025年我國飼料消費量將達到2.5億噸,占糧食總消費的42%以上。但是目前我國蛋白質飼料自給率不足50%,其中魚粉和大豆的70%—80%依賴進口,飼用玉米的進口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飼料用糧的安全已經成為我國糧食安全中的突出問題,直接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飼料原料的短缺問題一直影響著畜禽業的發展,成為我國畜禽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綠狐尾藻(Myriophyllumaquaticum)具有適應性強、生物量積累較快和耐污染能力較強等特點,在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系統中以被廣泛應用,目前已在湖南、浙江、廣西、湖北、貴州、江西、云南等地推廣應用。綠狐尾藻蛋白質含量高達25%左右,且氨基酸組成均衡,礦物元素含量高種類多,并含有多種維生素、酶和必需脂肪酸,是作為畜禽飼料的優質資源。我們已有的大量研究結果表明,以綠狐尾藻作為一種新型飼料原料替代部分常規原料飼喂雞、鴨、鵝,料肉比均與商品料相當,既凈化了水體、節約了常規飼料,且肉品質得到進一步改善,因此綠狐尾藻作為非常規原料的開發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配方合理,使用方便,開發一種來源廣的飼料資源,能改善鴨子的生長性能與鴨肉品質。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以經過曬干粉碎加工的綠狐尾藻替代部分傳統飼料原料養殖鴨,是養殖廢水生態處理的綠狐尾藻得到循環利用,有效地防止了養殖廢水對環境的污染,并為家禽養殖提供了優質飼料。該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家禽產品質量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并有利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措施:

一種綠狐尾藻的鴨飼料,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預混料由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為主加米糠作載體組成,每kg含VA 5000IU,VD 3360IU,VE 16mg,VK3 4mg,VB1360mg,VB1 3.6mg,VB2 960mg,VB6 6mg,VB12 3mg,VC 300mg,煙酸nicotinic acid 6mg,D-泛酸D-pantothenic 1.8mg,生物素biotin 12mg,葉酸folic acid 150mg,氯化膽堿(50%)choline chloride(50%)500mg,抗氧化劑antioxidant 100mg,Cu 6.2mg,Mn 50mg,Fe 74mg,Zn 70mg,I 0.9mg,Se 0.4mg。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優選范圍):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較好范圍):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最好范圍):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具體值):

次粉為面粉與麩皮間的部分,面粉廠可以買到;次粉的生成工藝與營養特性又稱黑面、黃粉、下面或三等粉等,是以小麥籽實為原料磨制各種面粉后獲得的副產品之一。

在該配方中可以不加次粉也可以加次粉,同時在該配方中加一定比例次粉(10%-20%)和綠狐尾藻粉(10%-70%)。

實驗例1中的第一個處理是對照組,用次粉替代綠狐尾藻粉做對照,從營養成分上分析次粉的營養水平和綠狐尾藻粉相當。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是:

(1)用青貯鍘草機(型號:9Z-4C)將新鮮綠狐尾藻切割至每小段2-3cm以破壞其管鞘結構,置于陽光下自然晾干或者在50-70℃的條件下進行烘干,直至綠狐尾藻水分降低至10%左右;

(2)將步驟(1)干燥后的綠狐尾藻常規粉碎成8-12目的的粉末;

(3)按組成飼料的重量百分比稱取豆粕、玉米、綠狐尾藻粉、預混料,加入攪拌機中,攪拌4-6min;

(4)依次往攪拌機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石粉、鹽、棉籽粕、菜籽粕、蛋氨酸、賴氨酸繼續攪拌4-6min;

(5)放入烘干機中,在64-66℃條件下烘干后壓制成顆粒料即可。

綠狐尾藻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而且氨基酸組成比較均衡,礦物質種類多且含量高,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綠狐尾藻的這些營養特性以及含有多種酶和未知生長因子,是非常有潛力的應用與畜禽養殖業的非常規飼料。目前,有關綠狐尾藻去污功能研究較多,而對其作為飼料原料的研究還嚴重滯后。鑒于以上背景,我們通過開展綠狐尾藻在豬飼料中的應用,結合我們以往的研究結果,從綠狐尾藻的營養價值、經濟價值,生態意義的出發,最終確定了其在家禽飼料中的最佳添加比例。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1、綠狐尾藻在富含氮磷的水體中生長迅速,對環境中氮的吸收能力強,植株含氮量達到27-30g/kg干重,在適宜的濕地環境年產干草可達45-90t/(hm2.年)(年收割9-10次),氮吸收量達1-2t/(hm2.年)(相當于280-560頭豬的年排放量)和0.18-0.3t/(hm2.年)。此外,綠狐尾藻具有莖與根連通的氣腔組織,其氣腔截面比為30.6%,具有很強的泌氧能力10-29(mol/kg·天-1),能改善水體的含氧環境,實現與水體和底棲動、植物共生共存。

2、營養成分較高,由表1可見,綠狐尾藻干物質中粗蛋白的含量高達22.4%,單獨使用綠狐尾藻干粉已滿足動物飼養中正常蛋白質的需求,與常用飼料原料相比,綠狐尾藻干物質中粗蛋白含量在粗蛋白能量型原料和蛋白型原料之間;粗脂肪的含量為4.7%,僅次于大豆、DDGS和魚粉,粗纖維含量(9.6%)明顯高于常規飼料原料,粗蛋白與粗纖維的比值約為2.3,適口性比較好。氨基酸含量是蛋白質飼料的主要考察指標之一,綠狐尾藻氨基酸含量如表2所示。綠狐尾藻的氨基酸組成整體相對平衡,氨基酸含量高于能量原料玉米,略低于蛋白原料豆粕,整體和菜粕相當。由表3可見,綠狐尾藻礦物質含量遠遠高于大部分常規原料。

表1綠狐尾藻與常用飼料原料干物質成分的比較(%)

表2綠狐尾藻和常用飼料原料氨基酸含量(%)

表3綠狐尾藻和常用飼料原料礦物質含量

3、安全無害:綠狐尾藻干物質中重金屬含量(表4)遠遠低于飼料衛生標準中的要求,可安全用于飼料化。

表4綠狐尾藻干物質中重金屬含量(mg/kg)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是:

(1)用切割機將新鮮綠狐尾藻切割至每小段2或3cm以破壞其管鞘結構,置于陽光下自然晾干或者在67或68或69或70℃的條件下進行烘干,直至綠狐尾藻水分降低至10%左右;

(2)將步驟(1)干燥后的綠狐尾藻常規粉碎成10目的的粉末;

(3)按組成飼料的重量百分比稱取豆粕、玉米、綠狐尾藻粉、預混料,加入攪拌機中,攪拌4-6min;

(4)依次往攪拌機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石粉、鹽、棉籽粕、菜籽粕、蛋氨酸、賴氨酸繼續攪拌4-6min;

(5)放入烘干機中,在64或65或66℃條件下烘干后壓制成顆粒料即可。

實施例2-6:

一種以綠狐尾藻為原料的鴨飼料,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其制備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

實驗例7:

選取15日齡臨武鴨480只,隨機分為4個分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40只。處理1:次粉17%(替代狐尾藻)、玉米53.55%、、豆粕14.75%、菜籽粕5%、棉籽粕4.08%、磷酸氫鈣1.76%、石粉1.18%、預混料2.00%、鹽0.33%、蛋氨酸0.20%、賴氨酸0.15%。處理2:綠狐尾藻粉10%、次粉10%、玉米52.73%、豆粕13.22%、菜籽粕4.47%、棉籽粕4%、磷酸氫鈣1.76%、石粉1.15%、預混料2%、鹽0.33%、蛋氨酸0.2%、賴氨酸0.14%。處理3:綠狐尾藻粉20%、玉米54.02%、豆粕13.32%、菜籽粕3.84%、棉籽粕3.86%、磷酸氫鈣1.17%、石粉1.15%、預混料2%、鹽0.31%、蛋氨酸0.19%、賴氨酸0.14%。處理4:綠狐尾藻粉30%、玉米46.88%、豆粕11.72%、菜籽粕2.94%、棉籽粕2.96%、磷酸氫鈣1.71%、石粉1.15%、預混料2%、鹽0.31%、蛋氨酸0.19%、賴氨酸0.14%。其制備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試驗周期為1個月,測定生長性能以及肉質指標。結果顯示除30%狐尾藻組外,相比沒添加綠狐尾藻的分組,添加了綠狐尾藻分組的鴨平均采食量均有所提高,料肉比得到降低。生長發育觀察發現添加了綠狐尾藻分組的鴨生長發育快,毛光亮潤澤,肢體行為正常,無發病。

實驗例1中的第一個處理是對照組,用次粉替代綠狐尾藻粉做對照,從營養成分上分析次粉的營養水平和綠狐尾藻粉相當。

綠狐尾藻喂臨武鴨增重結果(kg)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3~10周齡各階段和整個試驗過程中,肉鴨平均個體總增重隨著綠狐尾藻的添加量的降低而升高,在3~4周齡階各試驗組平均個體總增重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在4~6周齡階段,與試驗3組相比,試驗2組鴨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0.06kg;試驗1組鴨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0.12kg;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與對照組相比,實驗2組差異不顯著;實驗1組比對照組提高了0.08kg。在6~8周齡階段,與試驗3組相比,試驗2組鴨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0.24kg;試驗1組鴨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0.47kg;與對照組相比降低了0.28kg。與對照組相比,實驗2組差異不顯著;實驗1組比對照組提高了0.19kg。在8~10周齡階段,與試驗3組相比,試驗2組鴨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0.15kg;試驗1組鴨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0.35kg。與對照組相比,實驗2組差異不顯著;實驗1組比對照組提高了0.08kg。0.05),表明日糧中添加綠狐尾藻有利于改善臨武鴨的生長性能,但是添加不宜過高,10~20%的添加量為最優。

實驗例8:

選取20日齡鴨100只,隨機分為2個分組,每組50只。處理1:次粉15%、玉米56.53%、豆粕14.77%、菜籽粕5%、棉籽粕4.08%、磷酸氫鈣1.76%、石粉1.18%、預混料1.00%、鹽0.33%、蛋氨酸0.20%、賴氨酸0.15%。處理2:綠狐尾藻粉15%、玉米55.37%、豆粕16.85%、菜籽粕4.69%、棉籽粕3.75%、磷酸氫鈣1.65%、石粉1.11%、預混料0.94%、鹽0.31%、蛋氨酸0.19%、賴氨酸0.14%。其制備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試驗周期為1個月,測定生長性能以及肉質指標。結果顯示相比沒添加綠狐尾藻的分組,添加了綠狐尾藻分組的鴨平均采食量提高12%—15%,降低料肉比4%—6%。生長發育觀察發現添加了綠狐尾藻分組的鴨生長發育快,毛光亮潤澤,肢體行為正常,無發病。

實驗例9:

選取25日齡鴨200只,隨機分為2個分組,每組100只。處理1:次粉15%、玉米57.53%、豆粕14.77%、菜籽粕4%、棉籽粕4.08%、磷酸氫鈣1.76%、石粉1.18%、預混料1.00%、鹽0.33%、蛋氨酸0.20%、賴氨酸0.15%。處理2:綠狐尾藻粉15%、玉米55.37%、豆粕16.85%、菜籽粕4.69%、棉籽粕3.75%、磷酸氫鈣1.65%、石粉1.11%、預混料0.94%、鹽0.31%、蛋氨酸0.19%、賴氨酸0.14%。其制備步驟與實施例1相同。試驗周期為1個月,測定生長性能以及肉質指標。結果顯示相比沒添加綠狐尾藻的分組,添加了綠狐尾藻分組的鵝平均采食量均有所提高,料肉比得到降低。生長發育觀察發現添加了綠狐尾藻分組的鵝生長發育快,毛光亮潤澤,肢體行為正常,無發病。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